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带一路”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共同探索国际经济治理新机制的一个平台,从全球视野去思考问题,谋划资源配置,利用已有的基础条件,利用地理位置、习俗民风相近的优势,在推进“五通”中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即民心相通,通过政府、高校、学者、企业四个维度探索民心相通的实施路径,达到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目标和发挥承担对外交流沟通的门户作用,此为云南省在大战略实施中的作为与担当。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省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从1999年开始,以通过东部沿海地区剩余经济发展能力,提高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国防为目的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2015年初,“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推出,云南发展定位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辐射中心”。但就未来发展规划而言,兄弟省份各自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目标,如广西提出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和“两个建成总体目标”,其中之一即是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贵州提出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反观云南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以民生工程为重心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省政府务实肯干的态度和决心。但是,毕竟从西部大开发到“一带一路”倡议,15年过去了,一方面,云南省仍处于发展滞后地区,脱贫致富和实现小康仍是工作重点;另一方面,云南在15年间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具备承接国家“走出去”战略之重要部署的实力。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纲领性文件中,云南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可以这么理解,在国家战略中云南省对自身的定位对于其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前瞻性作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实施,顺此东风,抢占发展先机,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实干兴省是云南省的必选之路。
“一带一路”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共同探索国际经济治理新机制的一个平台,从全球视野去思考问题,谋划资源配置,利用已有的基础条件,利用地理位置、习俗民风相近的优势,在推进“五通”中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即民心相通,通过政府、高校、学者、企业四个维度探索民心相通的实施路径,达到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目标和发挥承担对外交流沟通的门户作用,此为云南省在大战略实施中的作为与担当,亦为云南省谋求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云南省在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中的设想
(一)可参考的研究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一,印度理工学院拉贾斯坦邦分院正在开展一个项目,项目的宗旨是将印度最贫穷的人与全球的数字洪流连接起来,学院设计并制造一款类似ipad一样的平板电脑,以达到联系“最后一个人”(就是经济最贫穷的那群人),并使最贫穷的印度家庭(每月只有2.5美元的结余)的情况下,仍能负担得起融入现代数字网络世界。参考这个案例,本项目通过技术路线一,通过类似的产品(硬件产品)和网络渠道,与中国-中南半岛沿线国家“最后一个人”建立连接,并了解对方的需求是什么;技术路线二,通过对沿线国家民众(选取1~3个国家)、政府工作人员(选取1~3个国家)、高校留学生和教师(选取3~5个高校)、云南省民众(选取1~3个地州)进行问卷调查(中英文版),以此达到了解“最后一个人”的需求的目的。
(二)发展设想的四个维度
政府作为:中欧班列的开通已经清晰表明“一带一路”物流路线图的商业价值,具有实用借鉴意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即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此走廊以广西南宁和云南昆明为起点,以新加坡的新加坡市为终点,纵贯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是中国连接中南半岛的大陆桥。随着基础设施的陆续建设,云南省政府在“一带一路”中民心相通“工程”中可以以此为路线图,一方面,通过建立友好城市的政府沟通机制或商博会、文博会等民间交流方式,摸清沿线国家对未来发展的“刚需”,对方更重视生态保护如哈萨克斯坦(中国某企业员工在该国沙漠“捡”乌龟食用,有损中国企业形象),还是更重视对宗教传统和环境的保护(中国游客在泰国佛教景点的不文明行为,招致旅游目的地国民对中国游客的反感和抵制),或是经贸、文化、人才培养、基建等需求。另一方面,对外交流中,政府在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交流(如云南怒江老姆登村的脱贫经验);或是宣传中国和平發展的价值观;“一带一路”中传承丝路文化,弘扬友好合作精神,推动合作共赢共享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对象的包容性发展理念等。第三个方面,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互通有无的“五通”,成为区域发展的辐射中心,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主要城市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高校作为:目前,有北京、宁夏、福建等省份提出并开始实施中外高校合作项目,如中埃签署了教育科技领域的合作协议、宁夏与阿拉伯高校的合作、福建和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有成效的教育合作项目近80项以及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推进,都给予我省高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谋求发展给予很好的借鉴作用。“高校参与“一带一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华侨大学副校长曾路说。“一带一路”倡议将赋予高校合作更多的内涵和外延。云南省高校群不管从建校历史到专业学科建设实力,都具备比较丰富的资源。首先,根据专业学科建设的规划和优势,通过项目建设的方式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聚拢双方优质资源,为师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和机会,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为双方培养无语言障碍、懂管理技术、素质过硬的起桥梁作用的特需人才。其次,可以依托云南1~3所高校在沿线国家建立孔子学院项目,宣传中国“一带一路”发展理念,也作为外界了解中国、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中国经验的一个世界窗口。最后,发挥高校科研阵地作用,研究“政产学研”的合作共建路径。 学者作为:找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结合其民族资源及文化特色,探索具当地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径、自然条件、人力资本制度安排和产业选择。为实现目标通、理念通、情感通和文明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现路径,促进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文明互鉴提供建设性意见。
企业作为: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时指出:“必须加强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互相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当前,中国将与絲路沿线国家加强8个重点领域的合作,其中涉及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环境合作和海上合作。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理应成为主力军,需摆脱“扶贫救济”或“盲目开发利用”的认识误区,应树立合作共赢和保护共建的发展理念,应重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应以亲诚惠容的态度和理念投入沿线国家的建设中,树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在保护当地环境和生态多样性、吸纳当地员工就业与当地社会各方的合作等方面需更多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由此才能最大程度避免由于当地民心疑虑和民众抵制带来的损失、得到支持认可。
(三)云南省在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中的作为与担当
新时代背景下,云南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践行者,在对外交流中,具备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新定位,需要对标对表,共谋发展。
首先,云南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的区域发展规划理念。
云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全力提升全省城乡规划水平。其次,抓住云南自贸区建设机遇,争取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中取得战略支持,携手推动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成为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扩大辐射源,增强辐射力。
其次,云南省承担跨越发展和生态保护两副担子一肩挑。
云南省承担跨越发展和生态保护两副担子一肩挑,在2019年两会闭幕式上,云南省省长提出,依托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云南正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在生态保护的原则下,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云南省在“绿色、共享、和平、发展”理念指引下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起到区位作用。
最后,云南省探索跨越式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模式。
2016年3月,国务院批准我国申办COP15大会;2018年底,生态环境部组织对北京、海口、昆明、成都4 个办会备选城市进行了考察调研。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向国家争取大会在昆明举办。
综合考虑这几个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和环境空气质量等因素,2019年2月13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确定COP15大会的举办地为云南省昆明市,举办地点为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大会包括正式会议、边会和展览三个部分,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原定于今年10月15日至28日召开,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延期至2020年5月举办,云南正全力做好大会筹备工作。COP15大会作为一个实践平台,将强力助推云南省在“绿色、共享、和平、发展”理念指引下,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发挥示范作用。
三、结语
历史上的丝路精神,在今天的“一带一路”依然适用,“一带一路”的各个主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智库、教育机构、民间组织、国民个体,在各种形式和情景的互动中都体现出对民心相通的热情、信心和诚意。只有“一带一路”让各方找到了合作渠道和对话平台,民心相通才有合作顺利的基础,而对话和互动又会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
每一位走出去的中国公民,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国家形象,有能力把项目高质量完成好,有意识传播中国精神,把中国人民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爱好和平、团结互助、睦邻包容、勤劳勇敢、合作共赢传统精神和创新进取、独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带到世界各地,实现共商共议共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卫东.“一带一路”:引领包容性全球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04):331-339.
[2]郭宪纲,姜志达.“民心相通”:认知误区与推进思路——试论“一带一路”建设之思想认识[J].和平与发展,2015(05):1-11+114.
[3]赵广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软实力透视[J].中东问题研究,2016(01):92-108+253-254.
[4]徐留琴,杨晓燕.“一带一路”背景下加速发展友好城市的意义和对策[J].城市观察,2017(05):153-164.
[5]范建华.云南在“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与发展担当[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03):23-29.
[6]季征,陈鑫龙.从高山走向大海[N].云南日报,2017-6-15(005).
[7] 刘卫东,等.一带一路战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8]Dicken P. Global Shift(the sixth edition)[M].London,UK:Sage,2010.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民心相通,云南省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区位作用探索”(编号:2018JS755。教师类项目)。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省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从1999年开始,以通过东部沿海地区剩余经济发展能力,提高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国防为目的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2015年初,“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推出,云南发展定位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辐射中心”。但就未来发展规划而言,兄弟省份各自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目标,如广西提出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和“两个建成总体目标”,其中之一即是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贵州提出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反观云南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以民生工程为重心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省政府务实肯干的态度和决心。但是,毕竟从西部大开发到“一带一路”倡议,15年过去了,一方面,云南省仍处于发展滞后地区,脱贫致富和实现小康仍是工作重点;另一方面,云南在15年间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具备承接国家“走出去”战略之重要部署的实力。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纲领性文件中,云南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可以这么理解,在国家战略中云南省对自身的定位对于其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前瞻性作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实施,顺此东风,抢占发展先机,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实干兴省是云南省的必选之路。
“一带一路”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共同探索国际经济治理新机制的一个平台,从全球视野去思考问题,谋划资源配置,利用已有的基础条件,利用地理位置、习俗民风相近的优势,在推进“五通”中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即民心相通,通过政府、高校、学者、企业四个维度探索民心相通的实施路径,达到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目标和发挥承担对外交流沟通的门户作用,此为云南省在大战略实施中的作为与担当,亦为云南省谋求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云南省在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中的设想
(一)可参考的研究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一,印度理工学院拉贾斯坦邦分院正在开展一个项目,项目的宗旨是将印度最贫穷的人与全球的数字洪流连接起来,学院设计并制造一款类似ipad一样的平板电脑,以达到联系“最后一个人”(就是经济最贫穷的那群人),并使最贫穷的印度家庭(每月只有2.5美元的结余)的情况下,仍能负担得起融入现代数字网络世界。参考这个案例,本项目通过技术路线一,通过类似的产品(硬件产品)和网络渠道,与中国-中南半岛沿线国家“最后一个人”建立连接,并了解对方的需求是什么;技术路线二,通过对沿线国家民众(选取1~3个国家)、政府工作人员(选取1~3个国家)、高校留学生和教师(选取3~5个高校)、云南省民众(选取1~3个地州)进行问卷调查(中英文版),以此达到了解“最后一个人”的需求的目的。
(二)发展设想的四个维度
政府作为:中欧班列的开通已经清晰表明“一带一路”物流路线图的商业价值,具有实用借鉴意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即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此走廊以广西南宁和云南昆明为起点,以新加坡的新加坡市为终点,纵贯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是中国连接中南半岛的大陆桥。随着基础设施的陆续建设,云南省政府在“一带一路”中民心相通“工程”中可以以此为路线图,一方面,通过建立友好城市的政府沟通机制或商博会、文博会等民间交流方式,摸清沿线国家对未来发展的“刚需”,对方更重视生态保护如哈萨克斯坦(中国某企业员工在该国沙漠“捡”乌龟食用,有损中国企业形象),还是更重视对宗教传统和环境的保护(中国游客在泰国佛教景点的不文明行为,招致旅游目的地国民对中国游客的反感和抵制),或是经贸、文化、人才培养、基建等需求。另一方面,对外交流中,政府在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交流(如云南怒江老姆登村的脱贫经验);或是宣传中国和平發展的价值观;“一带一路”中传承丝路文化,弘扬友好合作精神,推动合作共赢共享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对象的包容性发展理念等。第三个方面,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实现互通有无的“五通”,成为区域发展的辐射中心,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主要城市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高校作为:目前,有北京、宁夏、福建等省份提出并开始实施中外高校合作项目,如中埃签署了教育科技领域的合作协议、宁夏与阿拉伯高校的合作、福建和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有成效的教育合作项目近80项以及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推进,都给予我省高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谋求发展给予很好的借鉴作用。“高校参与“一带一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华侨大学副校长曾路说。“一带一路”倡议将赋予高校合作更多的内涵和外延。云南省高校群不管从建校历史到专业学科建设实力,都具备比较丰富的资源。首先,根据专业学科建设的规划和优势,通过项目建设的方式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聚拢双方优质资源,为师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和机会,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为双方培养无语言障碍、懂管理技术、素质过硬的起桥梁作用的特需人才。其次,可以依托云南1~3所高校在沿线国家建立孔子学院项目,宣传中国“一带一路”发展理念,也作为外界了解中国、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中国经验的一个世界窗口。最后,发挥高校科研阵地作用,研究“政产学研”的合作共建路径。 学者作为:找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结合其民族资源及文化特色,探索具当地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径、自然条件、人力资本制度安排和产业选择。为实现目标通、理念通、情感通和文明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现路径,促进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文明互鉴提供建设性意见。
企业作为: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时指出:“必须加强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互相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当前,中国将与絲路沿线国家加强8个重点领域的合作,其中涉及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环境合作和海上合作。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理应成为主力军,需摆脱“扶贫救济”或“盲目开发利用”的认识误区,应树立合作共赢和保护共建的发展理念,应重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应以亲诚惠容的态度和理念投入沿线国家的建设中,树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在保护当地环境和生态多样性、吸纳当地员工就业与当地社会各方的合作等方面需更多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由此才能最大程度避免由于当地民心疑虑和民众抵制带来的损失、得到支持认可。
(三)云南省在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中的作为与担当
新时代背景下,云南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践行者,在对外交流中,具备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新定位,需要对标对表,共谋发展。
首先,云南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的区域发展规划理念。
云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定位”,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全力提升全省城乡规划水平。其次,抓住云南自贸区建设机遇,争取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中取得战略支持,携手推动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成为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扩大辐射源,增强辐射力。
其次,云南省承担跨越发展和生态保护两副担子一肩挑。
云南省承担跨越发展和生态保护两副担子一肩挑,在2019年两会闭幕式上,云南省省长提出,依托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云南正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在生态保护的原则下,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云南省在“绿色、共享、和平、发展”理念指引下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起到区位作用。
最后,云南省探索跨越式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模式。
2016年3月,国务院批准我国申办COP15大会;2018年底,生态环境部组织对北京、海口、昆明、成都4 个办会备选城市进行了考察调研。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向国家争取大会在昆明举办。
综合考虑这几个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和环境空气质量等因素,2019年2月13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确定COP15大会的举办地为云南省昆明市,举办地点为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大会包括正式会议、边会和展览三个部分,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原定于今年10月15日至28日召开,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延期至2020年5月举办,云南正全力做好大会筹备工作。COP15大会作为一个实践平台,将强力助推云南省在“绿色、共享、和平、发展”理念指引下,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发挥示范作用。
三、结语
历史上的丝路精神,在今天的“一带一路”依然适用,“一带一路”的各个主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智库、教育机构、民间组织、国民个体,在各种形式和情景的互动中都体现出对民心相通的热情、信心和诚意。只有“一带一路”让各方找到了合作渠道和对话平台,民心相通才有合作顺利的基础,而对话和互动又会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
每一位走出去的中国公民,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国家形象,有能力把项目高质量完成好,有意识传播中国精神,把中国人民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爱好和平、团结互助、睦邻包容、勤劳勇敢、合作共赢传统精神和创新进取、独立自强的时代精神带到世界各地,实现共商共议共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卫东.“一带一路”:引领包容性全球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04):331-339.
[2]郭宪纲,姜志达.“民心相通”:认知误区与推进思路——试论“一带一路”建设之思想认识[J].和平与发展,2015(05):1-11+114.
[3]赵广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软实力透视[J].中东问题研究,2016(01):92-108+253-254.
[4]徐留琴,杨晓燕.“一带一路”背景下加速发展友好城市的意义和对策[J].城市观察,2017(05):153-164.
[5]范建华.云南在“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与发展担当[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03):23-29.
[6]季征,陈鑫龙.从高山走向大海[N].云南日报,2017-6-15(005).
[7] 刘卫东,等.一带一路战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8]Dicken P. Global Shift(the sixth edition)[M].London,UK:Sage,2010.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民心相通,云南省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区位作用探索”(编号:2018JS755。教师类项目)。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