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解读 升华学生情感世界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o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文本解读需要在务本归真的基础上,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点,让学生在解读中获得更多的“首席平等者”机会,让他们的认知思维情感在不断丰富充盈的过程中激发出好奇心和新鲜感。
  一、读者角度,读出“个性”
  读者作为文本解读的主体,理应有着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理应有着更多的感思。教者若能以读者的心理去审视和阅读文本,走出教参的思维定势束缚,定能真正在关注文本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精彩。
  如,在苏教版8年级上册第11课的《背影》教学中,借助朱自清先生的标题,我让学生思考:你见过哪些背影?给你印象最深的背影又是哪些?让学生努力从自身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线索。有的同学说,见过老师放学后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身影,感觉到其中无言的关爱;有的同学说,见过为孩子背起书包,搀着手一起上学的父子背影,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有的同学说,见过运动场上同学飒爽英姿的背影,感悟“爱拼才会赢”的真理……透过这些背影,无不体现了同学们对其中的深深思考与独特的思想情感认知。在学生说出了相关感受后,我出示了朱自清父亲在浦口车站买橘时的背影,让同学们从中观察,是否能找到一点认知线索。有的同学说,这背影其中并没有特别之处,但在当时确实见证了浓浓的父爱;有的同学说,离开了这个臃肿的背影,说不定我们还读不到如此充满真情实感的散文。
  是的,从读者的角度去认识文本,让他们带着独特的个性去解读文本,更能够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为读者,应该沉心阅读,消除一切杂念,让自己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作者,应该懂得与文本中情景、人物进行对话,这样的细细咀嚼和慢慢品读才更有韵味,才更有人文价值。
  二、作者角度,把握“取向”
  文章合为时而著,体现着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初衷,也是读者应该把握的价值取向。从作者的角度把握表达要义,能在更贴近思想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获得更多“原汁原味” 的感悟,更能够使得文章富有深度和广度。从作者角度去审视文章,能挖掘文本之中深藏的意蕴,体味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让作者参与“文本阅读”,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引,使得学生在柳暗花明的旅途中产生一定的共鸣。如,在9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教学中,结合作者写作的时间(1921年1月),我让学生从鲁迅先生的角度去品读文章:当时中国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写作此文有怎样的价值意义?学生们从小说中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感受闰土和杨二嫂代这样有表性的人物形象,由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指出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是当时革命者所必须面临的课题。从这样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围绕其中的情节安排,始终将作者的表达融入阅读、探究过程中,使得文本更加贴近实际,更能洞察作者的写作价值观,帮助他们准确理解课文内涵。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中挖掘相应的素材,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价值意义。突出“情”字,把握作者的情绪、情感、情操,从而体味其中思想内涵。注重“理”字,把握理解、理论、理念的灵活运用,让学生从理性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实际体味,让文本解读入情入理,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价值。
  三、学生角度,体味“感触”
  教给学生方法远远比强制灌输好很多,更能使得学生在自我“造血”的过程中获得所需营养和能量。教师应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教学,以儿童的心灵引领他们亲近文本,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异想天开的东西,打开神奇的大门。
  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更能够使得文本教学富有实际意义。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为准确理解莫泊桑写作的“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以金钱多少为判断标准”的意图,我没有按照教参分析的内容去教学,而是让学生自主默读和自我质疑,提出更多的疑难问题。有的同学提出了“为什么大家对于勒的态度随着其变化而有所不同?”有的同学说“假如于勒叔叔不小心见到了菲利普夫妇,他的反应该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同学说“对于勒的变化,是以怎样的判断标准确定的?”等等。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便趁机引导,运用“一帮一”、“点名求助”等方式,邀请其他同学回答,让他们有更多搜集整理资料的机会,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借助学生的角度梳理文本内容、线索,定能够使得文本更有血肉,更利于学生带着真挚的情感获得丰富体验。
  把握教材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来丰富学习探知过程,使得语文生动多彩。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发现那些值得探究和玩味的地方,更能唤起他们的新鲜感。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他们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大胆探索,给他们真实感受,定有更多的收获。
  如前所指,站得高看得远,发现的感悟自然就会不一样。多视角解读,让学生跳出肢解与破碎的阅读窠臼,给他们更多亲密接触文本与多元对话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发现丰富的人文情感,让他们的认知感悟在丰满充实中更为深厚。
其他文献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针对当前部分服务业企业中存在主要经济指标漏报瞒报现象,部分符合
语文作业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更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载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墨守成规布置的作业让学生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简单又枯燥的复制,教师不加以筛选,只一味狠抓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记忆,却忽略了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久而久之,过多作业量只会适得其反,不仅让学生增加疲劳,还挫伤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学习成绩止步不前。  教师打破应试教育的
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课堂教学主要解决育人的问题,而其中大量的工作是在课堂之外,甚至是在以后的人生实践中完成的。因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教学活动因之相机而动。重视农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是提高农村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以下以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例略
作为典型的北方省份,山东省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都非常适合落叶果树的生长,其高产栽培技术对山东种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幼苗的培育技术和树体的高
在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浪费,近几年北方农村地区颇受欢迎的燃池取暖在满足更好的解决农作物秸秆大量浪费及焚烧情况的同时,提高了农村住宅取暖的便利同时改善了居
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其创造的虚拟世界使人们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但是,网络的盛行也同样给大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其引发的心理健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综合素质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时,在提升中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还要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整个新课改的大环境指导下,需要重新指明目标与方向,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一、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当学生处于轻松和谐的环境当中时,会感到愉悦并能够有效地减轻压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其想象与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