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Lending Club的估值逻辑看中国P2P的资本盛宴

来源 :资本交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shen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有关P2P行业风险的争议不断,但这并未阻碍它们赢得资本的青睐。进入2015年,P2P的资本狂欢显然还没有收场的迹象。PE、VC们一边高喊着估值泡沫来了,一边还是奋不顾身地往里面扎。
  2014年全年至少有38家线上P2P平台完成融资,涉及资金在40亿元以上。从年初人人贷宣布获得1.3亿美元投资,到年末陆金所传出首轮融资估值百亿美元。P2P平台的“吸金”能力惊人,融资规模、估值预期一再创新高。
  而根据零壹财经的统计,2015年1月又有11家P2P平台完成融资。其中,老虎基金投资的点融网3个月前才刚刚宣布获得新鸿基的投资。另外据笔者了解,拍拍贷、有利网的C轮融资也在推进中,预计不久后便会公布。
  P2P公司估值的水分很大,这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经纬创投中国创始人张颖也在去年发文谈及互联网金融的估值泡沫。不过,笔者听了上述几家平台的C轮叫价还是心惊了一下,有利网已到10亿美元(融资还未完成非最终结果)。
  不管泡沫有多大,资本市场是否买账才是关键。伴随Lending Club的上市,国内P2P平台迈入资本市场的步伐似乎也更快了些,最近,笔者就听说已有平台选定投行,正式备战2016年上市。看来,距离那个揭示真相的日子也不远了。


   Lending Club的估值逻辑
  谈估值前,我们先看一下P2P的公司属性,是互联网属性还是金融属性更多些?每次跟PE、VC们聊估值话题时,我都会提到这个问题。因为这两类公司的估值方式显然截然不同。但基本上我没有得到过爽快的回答,大家貌似都很纠结。
  总之,综合答案来看,PE、VC们认为两者都要兼顾,不过相比金融机构,P2P更靠近互联网公司一些。尤其目前国内的P2P平台成立时间尚短,并且都还未盈利,很难用市盈率、市净率来给其估值定价。
  互联网属性是做流量和用户,不承担信用风险,业务规模与流量和用户成正比;金融属性是指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风控是核心,规模越大通常风险也越大,要用银行体系的估值方法。
  作为目前全球唯一一家上市的P2P借贷平台,Lending Club成为了P2P平台估值的标杆。那么,在讨论中国的P2P们究竟值多少钱之前,我们先来看看LC的估值逻辑。
  参与LC上市的国际投行摩根斯坦利在其最新一份名为《Democratizing Lending Through the Marketplace; Initiating at EW on Full Valuation》的研报中详细介绍了如何给LC估值、定价,以及对其市场前景的预期。
  根据大摩的分析,Lending Club(下称,LC)是连接贷款人和借款人的网络平台,帮助借款人降低融资成本,让贷款人获得更高收益,从中收取交易费用,并不对通过其平台产生的贷款承担风险,因此更偏互联网。
  大摩的研报中采用了相对估值法中的企业价值倍数法(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V/EBITDA、企业价值/销售额EV/S)进行估值,使用19倍EV/EBITDA、11%的WACC,得到LC的目标价格为22美元,并用其他相对估值法,如市盈率倍数法(PE)及未来现金流折现法(DCF)予以佐证。
  大摩表示,LC的主营业务是标准贷款和定制贷款两大类,标准贷款指LC网站上核心的期限贷款产品,定制贷款包括小微企业贷款、Springstone平台的助学与医疗贷款、达不到标准贷要求的消费贷款等。目前标准贷占主营收入的75%,未来将逐步拓展小微企业贷款、助学与医疗贷款等定制贷款市场。
  大摩估计可见消费贷款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美元,小微企业贷款规模达2300亿美元,远远大于LC目前60亿美元的贷款规模。因此判断,LC未来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大摩预计LC 2014-17年贷款量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4%。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说到底还是要靠盈利能力说话,根据LC的最新财报,LC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交易费、服务费、管理费三大部分。交易费是LC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4年上半年占总收入的93%。
  其中,交易费是LC匹配借款者和贷款者所收取的一次性费用,通常由借款人支付,费率因业务种类和借款人信用级别的不同而不同,平均费率为4.5%。受拓展低费率业务的影响,大摩预计2015年将小幅下降。
  费用方面,大摩预计LC为推动学生贷款和医疗贷款业务,2015年销售费用将上升2个百分点,贷款发放服务费用及行政费用也将小幅上升,以支持快速增长的交易,随后回落。由以上数据可以估算2020年LC的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adjusted EBITDA)。
  此外,结合LC的特征,摩根斯坦利选择了三类可比公司来做估值参考,一是第三方平台业务公司,如GrubHub、H o m e A w a y,Priceline、eBay;二是高增长的互联网公司,如Facebook、Linkedin、Twitter、Alibaba和Yelp;三是靠收取金融服务中间费用的支付公司,如Visa和MasterCard。
  最终,如大家已看到的LC发行价为15美元,上市首日大涨56.2%,收报23.43美元,市值85亿美元。不过随后,LC的股价一路下跌,甚至跌破发行价20%。上周五,LC的收盘价为20.43美元。
  资本盛宴还能持续多久?
  说完了LC,现在回头看看国内的P2P平台。其实,关于P2P估值的话题困扰笔者许久,但一直苦于无人解答。后来发现,不是大家不愿意讲,而是目前国内P2P公司的估值真是毫无逻辑可言。
  相比LC倾向于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判断,国内的P2P们情况更为复杂,随着,各家平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嫁接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它们早已跨越了单纯的信息中介,进而向着线上金融资产交易所,甚至线上银行的模式发展。


  不止一位VC在看过、投过若干互联网金融公司后很诚恳地告诉笔者,其实所谓的估值那就是“一拍脑袋的决定”。虽然这个说法略显夸张,但也侧面反映出当下国内P2P公司估值的逻辑缺失。
  某国际知名VC合伙人告诉记者,早期投资肯定是看团队实力和商业模式多一些,到了B轮才会参考交易规模、用户数量、不良贷款、业务增速等指标。当然,在LC上市以后,比照它的各项数据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那么,首先看一下国内P2P借贷的市场前景,对于这个数字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1月份,宜信CEO唐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2015年P2P行业能走向“万亿市场”。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也曾提到,中国P2P的规模将会达到1-2万亿。
  而据零壹财经估算,国内P2P借贷行业2014全年的交易规模约为2500亿~3000亿元,是2013年1100亿元的2~3倍。如果加上大量难以统计的线下平台、通道型业务,整体交易规模可能超过4000亿元,贷款余额超过1500亿元。
  对比万亿市场,目前国内P2P的市场前景的确广阔。不过,相比LC身处的美国市场,国内P2P平台的竞争环境显然要激烈的多,目前全国已有逾2000家公司。谁能抢占市场并坚持到最后,现在来看棋局还未落定。
  另外,在收入方面,国内的P2P平台基本也是交易费、服务费、管理费几大部分。除了有利网等收取中介服务费的平台模式,大部分P2P自己开发债权,利差部分的收益不菲。
  不过,正处于跑马圈地时期的P2P平台在推广、营销方面的投入巨大,每个交易客户的获取成本已达200-500元,而随着各路资本入局,行业竞争加剧,今年这部分成本还会提升。此外,不断攀升的不良率也在蚕食P2P平台的利润。
  某外资投行分析师告诉笔者,由于大多数P2P平台都还未盈利,所以包括LC在内都是根据现金流量折现法,即通过预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据此计算出公司净现值,并按一定的折扣率折算,从而确定股票发行价格。
  LC预计也要2017年才能盈利,看看国内P2P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现状,这个盈利预期还真是不好估算。此外,跟LC不同的还有政策环境。国内P2P的监管政策落地在即,这将对整个行业格局已经前景带来多大改变尚不可知。
  2014年9月,张颖在一封名为《致经纬系CEO们的公开信:泡沫就在那里》中提到,创投圈正在变得无比的疯狂。融资额屡创新高、公司估值和上市行情节节攀升。
  张颖的这个论断得到了很多VC的赞同。一名VC合伙人告诉笔者,从2012年开始,这三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估值节节攀攀升,不仅叫价越来越高,投资人还要比拼速度,慢一步可能就会被别家抢走,用“疯狂”来形容毫不为过。
  P2P平台虽然数目众多,但实则有潜力最终脱颖而出的却寥寥无几。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目前贷款余额在5亿元以上的平台约有36家,总体规模占全国的58.82%。那么多资本都瞄准这些平台,价格被抬高也在所难免。
  据他介绍,以B轮投资为例,一般稀释创业公司股份10%-20%之间,具体比例还要看项目的估值。假设以此来算,拍拍贷和有利网B轮融资5000万美金的规模,估值约在估值约在2.5亿—5亿美元之间,人人贷在6.5亿—26亿美元的区间内;积木盒子则在1.8亿美元到3.7亿美元之间。
  该VC合伙人表示,考虑到现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攀比”心理,不少公司公布的融资规模跟实际到账数目相差巨大,很多都要大打折扣。有的实际融资规模只有宣布的一半,那么实际的估值也要腰斩。
其他文献
一,如何吸引和维护投资人  1、投资人知情权问题  凡事“以诚相待”,把自家项目或“结构化产品”清清爽爽地写清楚,充分保障投资人的知情权。  2、“回报率”问题  网贷回报率不宜超过司法领域的黄线——“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含利率本数)。  3、“介绍客源的回报”问题  尤其对于加盟模式P2P平台和线下团队为主的平台,应当特别注意,利益传导不得超过三层。  4、“资金门槛设置”问题  放任投资
期刊
英国财政部2014年秋季报告通过修改条款从而促进P2P借贷的发展,新条款将会允许贷款人用其他P2P项目的盈利抵消坏账的损失。在2014年十月份召开的一个关于是否开设第三种类型ISA账户的讨论会上,政府再次表示出了对P2P借贷平台的支持。  现在政府采取了更进一步的措施,通过修改条款让P2P借贷变得更有吸引力。新条款允许投资人在P2P平台中取得的盈利去抵消在坏账的损失。当投资人投资P2P平台的时候,
期刊
天使投资人更青睐于TMT行业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行业属于轻资产行业,企业所需资金规模较小,具有高成长性,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并且容易获得后轮跟进融资;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创业者众多,创业门槛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创业者可以很快验证想法是否可行并付诸实践。  基于各大互联网投资并购版图的观察研究,互联网金融、软硬件结合、车联网ToB类产品以及O2O垂直细分领域(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互联网金融)也引发了创
期刊
2015年1月8日,全宇宙规模最大的P2P机构宜信和中信银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合作内容就是资金托管。无疑,宜信是幸运的,而中信也承担了相当的所谓“风险”。  健康、透明、公开是民间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方资金托管是必由之路。  在没有实现第三方资金托管之前,资金池带来的挪用风险和管理不透明成为了P2P机构保守诟病的典型违规操作特征,特别是《银行法》中规定的有关资金归集的内容
期刊
互联网金融这个词这几年非常的火热,火热到什么程度呢,我在此举个例子但凡只要一家有些知名度的机构以互联网金融为主题的举办的活动几乎观众无一缺席。笔者参加了不少这类活动,每次都能体会到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热情高涨,踊跃关注的程度。可事实是像大家认为的这样,一场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碰撞即将到来了吗?我认为一切都没那么简单,在此笔者斗胆从传统金融的角度去分析当前的现状。  目前媒体普遍对互联网金融以及企业的报
期刊
P2P借贷绕过银行将存款人和借款人直接联系在一起。根据P2P金融协会预测,英国今年的P2P贷款总额将会达到25亿英镑。虽然对比1700亿英镑的英国消费信贷市场,这只是很小的份额,但这一数字会变化的非常快。  它是一个全新产业的存在,促使英格兰银行的Andrew Haldane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贷款中间人的银行在产业链中将会变得多余。”但是最新的消息指出,高盛正着手准备进入到P2P借贷行业
期刊
移动互联网和传感器促成了大数据时代的出现。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出现使数据处理面临了难题,在大数据时代初期,有关大数据应用重点聚集在如何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解决的是数据效率的问题。当数据效率问题被解决之后,大数据的价值问题将摆到面前,也就是说大数据即将进入2.0时代。本篇为大数据金融2.0时代的第一篇作品,今后将会陆续推出有关大数据金融2.0时代的作品,并结合案例介绍金融行业如何实现大数据变
期刊
光迅科技收购WTD  2012年6月11日,光迅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烽火科技持有的WTD(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同时募集不超过本次交易总额25%的资金,用于相关配套项目的建设与开发。2012年8月10日,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迅科技”)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的议案》和《关于公司进行配套融资的议案》。2
期刊
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Inc.)8.16亿美元全资收购康辉控股  2012年11月16日,全球医疗科技企业美国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Inc.)正式宣布完成了对康辉控股(中国)公司的并购。根据2012年9月27日双方签订的协议,美敦力将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30.75美元的价格收购康辉,扣除现金部分,该交易总价值7.55亿美元。  并购后的康辉将从纽约证交所退市,成为美敦力首个总
期刊
2015年世界博览会将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以“给养地球、生命之源”为主题,是一场呈现食品工业传统与创新核心并存的全球盛会。强调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探讨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食物与能源短缺的问题。世博园的总占地面积为170万平方米,设计灵感来自于古罗马文明。没有个别独立的展馆,而是一个整体化的展区。每个参展国都将在一条世博大道上分得一块土地。可以在上面种植自己国家特有的蔬果。除了呈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