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水反应微型实验创新设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利用微型实验具有的实验装置简单便捷、试剂用量少、安全性高、成本低等特点,从而实现对钠与水反应以及对其性质的探究的一体化改进。
  【关键词】 钠与水;性质;微型实验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一、设计思路
  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是中学化学重点实验项目之一,而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一关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敞口进行,存在安全隐患。钠与水的反应没有专门的反应容器,而反应在敞口的烧杯或培养皿中进行,由于钠与水的反应比较剧烈,钠容易溅出反应容器,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气体不易收集。在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需要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烧杯内,但水容易溢出来,使操作不便。此外,要把手伸进烧杯中,而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易腐蚀皮肤。三是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因为钠被铝箔包裹,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氢氧化钠能与鋁箔反应生成氢气,干扰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这一结论。四是无法进行重复性实验,浪费药品。实验过程把钠与水的反应和气体的收集、检验进行分离,而钠与水反应迅速,一次实验学生无法很好地观察到所有的实验现象,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药品,给准备工作和实际操作带来了许多麻烦。
  为了加强实验的安全性、操作的简便性、用品的节约性和实验现象的明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对实验做了如下创新设计并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小仪器中用尽可能少的试剂(常规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来进行化学实验,它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组成及新世纪化学教学改革趋势之一。既可以由教师进行演示探究也可以让学生开展分组实验。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药品及仪器:金属钠、煤油、酚酞试液、蒸馏水;5ml注射器一支、具支试管、导管、小烧杯、橡胶管、小刀、火柴等。
  (二)实验装置
  (三)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具支试管中放入擦干净的钠粒并注入煤油(煤油刚好没过钠粒),在注射器中吸入滴加酚酞的蒸馏水3mL。
  3、如图连接好装置(用石蜡封好可能漏气处)。
  4、向下推动注射器,向盛有煤油和钠粒的具支试管中推入加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
  5、反应1~2min后,用燃着的火柴直接靠近小烧杯口。
  (四)实验现象
  1、在实验前,银白色的钠粒在煤油中,不与煤油反应。
  2、当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蒸馏水时,蒸馏水进入下层,钠粒立即浮于水面层之上、煤油层之下,并且钠粒在水层面上翻滚游动,逐渐熔化成闪亮的银白色金属小球,并能听到反应的“嘶嘶”声。煤油层中有大量的气泡出现,蒸馏水层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
  3、当用燃着的火柴靠近尖嘴管口时时,发出淡蓝色火焰并且伴随小而尖锐的爆鸣声。
  (五)实验结论
  1.钠在煤油中逐渐下沉至水面,与水反应,熔成小球,说明钠的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熔点低,且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2.钠粒在水层面上翻滚游动且有大量的气泡出现,说明反应生成气体(氢气或氧气)。因为气体燃烧时外焰呈淡蓝色火焰,并且伴随爆鸣声,说明是氢气生成。
  3.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成红色,说明有碱生成,根据参与反应的物质所含元素分析可知一定是氢氧化钠。
  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H2↑
  三、实验设计反思
  该方案的主要优点:
  1、微型实验,顾名思义,该实验装置小巧,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特别有利于条件差的学校开展实验。
  2、该设计通过一个实验即可完成教材中两个实验的内容,既节省药品和实验时间,方便师生准备,又可利用钠、水、煤油三者的密度关系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同时,由于实验现象新颖,便于学生反复观察,能加深直观印象,提高感性认识。
  3、在该实验过程中,由于有煤油层起缓冲作用,实验反应平稳、安全可靠、现象明显。
  4、实验内涵丰富,设计在较大程度上融合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解决了钠与水反应的各种问题,省去了原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操作,将气体生成、产物检验、爆鸣实验集于一起,既可作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又可作为学生探究实验,还可作为学生分组实验,对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中的运用.方法 将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护理常规进行高血压病药物
企业之树土壤论    近闻,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企业之树土壤论。  把企业比作树是恰当的。在社会学的意义上,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有生命的,都会像树一样,落籽、出苗、发育、生长、开花、结果,都有树根、主干、枝叶,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然而,这一切都要基于一定的土壤。土壤肥沃,养分充足,企业之树才会在光合作用下茁壮成长,主干粗壮,枝繁叶茂,树冠如云,果实累累。倘若土壤贫瘠,养分短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价值和最高命题;衡量一种理论和实践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必须看这种理论和实践是否符合马克思
一、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不容忽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贫富差距也拉大了。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由1980年的0.33提高到1988年的0.382、1995年的0.452、2002年的0.454。中国已经跨入居民收入很不平等国家的行列。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富人越富、贫者越贫“两极化”迹象。1999年,按五等分组的最高收入户平均可支配收入为12084元,是最低收入户
【摘要】大四學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针对学校地质类专业大四学生逃课的现象,详细分析了学生旷课的特征,找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态度,进而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学校社会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了减少大学生逃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质专业 大四学生 逃课现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29-01  引言  
【摘 要】 互动式教学已经提出多年,但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部分教育工作者采用传统教学的方法,忽视化学作为一种实验性学科的需要,忽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笔者在教學中发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促进学习能力提高。本文将从互动式教学现有的问题出发,探究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运用互动式教学法,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 互动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需要讲求一点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内核,首要的就是科学的品质。  科学并不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么简单,仅仅研究作为“客体”的世界。实际上,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只要称得上“科学”,就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而且提供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必须遵循的方法原则和必须持有的科学态度,并因此进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品质是普适的。在当代人类社会,崇高
针对航空电气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新实验科目,改革实验教材与实验报告的形式,重新调整考试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意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报道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状况。据报道,由于这里的许多河床中富含黄金,作为中华文明之源的“三江源”因此被蜂拥而至的淘金者挖得底朝天,河床的流水、蓄水、涵水的功能被破坏,当地的许多居民居然花钱买水喝。  类似的报告不时见诸媒体,为此笔者想了许多,其中之一是联想到八十年代流行的一个著名的口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口号正确吗?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