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民歌翻译类型新解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依据民歌翻译行为发生的起始端与接受端的差异,将民歌翻译分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跨符号翻译三大类型。而民歌翻译行为的这种类型三分法与功能翻译三大原则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民歌语内翻译 民歌语际翻译 民歌跨符号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功能翻译理论三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三大原则是目的原则、一致原则和忠实原则。
  翻译目的论中的核心术语是“skopos”(目的)。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的首要决定因素是翻译行为之目的,即意向性。它预设了两个前提:自由意志及多种可能的行为选择。
  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准则是目的原则:翻译行为由目的决定,目的决定手段。每个文本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并为这一目的服务。目的原则可表述如下:翻译应采用这样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使翻译行为或翻译文本在特定情境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在这特定语境中,这种翻译行为往往以需要这种翻译行为的人所期盼的行为方式发挥其功能。
  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的可行性不取决于原语文化,而取决于译入语文化。然而,原语文化也是翻译行为的一个构成要素,故明确这三点要特别注意:文本的意义或功不是对文本语言的简单解读,它远远超越了文本语言符号本身;文本的意义或功能因读者才有价值,是为读者服务的;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解读是不同的;读者往往基于自己的兴趣与价值取向选择文本意义或功能的关注点。
  对此,汉威尔对翻译行为提出了一致原则和忠实原则。一致原则是指译文应能为译入语受众所理解、所接受,应合符译入语文化与情境要求。翻译交际行为只有为译入语受众所接受,成为译入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才是真正成功的翻译。
  汉威尔把译文与原文本间的对应关系称为“忠实原则”,因为译文就是关于原语信息源的信息源,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忠实原则在于原文本与译文之间,其表现形式取决于两个要素: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与翻译目的。如新闻的翻译要求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直译可体现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一致原则与忠实原则不是并行关系,而是处于等级关系中。忠实原则要服从于一致原则,而这两者又同时服从于目的原则。若目的原则要求文本功能的变化而与一致原则或忠实原则相冲突,则后两者不再发生作用,要让位于目的原则。诺德特别指出,目的原则不但适用于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也一统天下。
  二 功能翻译视角下的民歌翻译类型
  在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中,民歌翻译被界定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这种有目的的行为涉及语言、音乐艺术乃至舞蹈等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民歌翻译涉及两种双向变换的目的行为:一是从一种语言素材变换到另一种语言素材的目的行为;二是从一种语言素材变换到艺术形象等非语言素材的目的行为。民歌翻译行为发生的起始端与接受端的差异可为民歌翻译的类型定位提供参考。
  而依据翻译行为发生的起始端与接受端的差异对翻译行为进行分类的这一做法,雅克布逊有过经典论述。他把翻译分类为三种: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跨符号翻译。语内翻译是指用相同语言对一特定语言材料进行复写的过程;语际翻译是指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的语言材料复写过来的过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跨符号翻译是指将语言材料变换成非语言材料的过程,如将语言材料变为艺术形象或音乐旋律的变换过程是跨符号翻译。
  雅克布逊的翻译三分法涉及多种不同学科与不同话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翻译三分法可以为民歌翻译提供直接指导,原因有三:一是民歌翻译既有同种语言内不同方言之间的语言素材之间的变换过程,又涉及不同语言之间民歌语言材料的解读、复写过程;二是民歌的独特音乐价值对民歌翻译提出了特殊要求,要求民歌翻译既要考虑一般翻译的要求,又要考虑民歌音乐美学价值的有效迁移;三是民歌翻译行为起始端与接受端的多元构成使民歌翻译行为涉及了从语言到旋律或舞蹈的变换过程。雅克布逊翻译三分法中跨符号翻译为民歌翻译中音乐价值的保留提供了方向。
  据此,民歌翻译行为可分为民歌语内翻译、民歌语际翻译和民歌跨符号翻译。民歌语内翻译是指在同一语系中不同方言之间将一种方言的民歌语言材料变为另一种方言的语言素材的复写过程,如将广西壮族民歌译成普通话,或将陕北民歌译成普通话,属于民歌语内翻译。事实上,所有将本语系内的方言民歌译成该语系内标准语的翻译和同语系内任何两种方言之间的民歌翻译行为都是民歌语内翻译。在英国文学史上,彭斯就是将英格兰民歌形成英语,成功进行语内民歌翻译行为的例子。在国内,依古壮自抄本整理翻译出版的《布洛陀经诗》和《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8卷本),也是成功的大规模语内民歌翻译行为。
  语际民歌翻译是指在不同语系之间,将一种语言的民歌语言材料变为另一语系某种语言材料的复写过程,如将英语民歌或日语民歌译成汉语,或把中国民歌译成英文都是语际翻译。中国民歌语际翻译事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民歌语际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尚不具备成立的条件。第一阶段肇始于清末民初,最早译介到中国的歌曲有:1908年叶中冷翻译的美国《飞渡鸠迦》,佚名翻译的法国《马赛曲》,20世纪20年代马君武翻译的德国《迷娘之歌》和刘半农翻译的爱尔兰民歌《最后的玫瑰》;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俄罗斯民歌被翻译传唱,其代表人物有薛范先生;第三阶段以改革开放为始点,许多英美、日本及其他国家的民歌先后被译介到中国。这些都是我国民歌语际翻译行为的实例。我国民歌语际翻译行为特点是输入性民歌语际翻译行为与中国民歌的输出性民歌语际翻译行为之间严重不平衡,“二者呈完全不对等的逆差态势”。
  民歌跨符号翻译情况比较特殊且较为复杂,既有语内跨符号翻译,又有语际符号翻译。目前民歌跨符号翻译行为不少,但这些行为往往是自发性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有待学者们的开拓。
  三 功能翻译理论三原则对民歌翻译类型的指导作用
  翻译目的是民歌翻译行为的主导原则,对民歌三种翻译行为都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民歌翻译目的既可以是传播民歌听觉艺术的行为,也可能是把民歌语言素材作为文学文本来对待,还可以把民歌作为变换成舞蹈素材的来源对待。民歌翻译文本对目标语境的适应则由翻译目的和翻入语终端形式决定,要求民歌译本使读者理解并接受,并在目的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民歌翻译的一致原则对民歌语内翻译要求较高。而忠实原则在民歌翻译中则体现出相当的灵活性,有时要求较高,有时则相对让位。忠实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译文忠实性,民歌翻译忠实的程度取决于民歌翻译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翻译目的决定了民歌语内翻译行为的全过程。如果把民歌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即为唱而翻译的民歌语内翻译就主要应考虑通过唱和听来接受和欣赏,而为了履行民歌译本最为基本的交际功能,“切唱”和“切听”就成为民歌翻译这一交际行为成功的两大标准。对唱者来说,民歌译文要切唱;对于听者来说,民歌译文则要切听。根据目的论的首要原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它的目的决定的,也就是说目的决定方法,切唱和切听自然也就成为了民歌翻译的两大首要标准。
  如果把民歌语言素材作为文学文本来对待,则无论是民歌语内翻译还是民歌语际翻译都会凸显忠实原则与一致原则,尤其是忠实原则要求较高。这一目的要求民歌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加强忠实原则对民歌翻译行为的指导作用,聚焦于原语民歌的文本本体意义,而翻译策略应以异化为首选。
  翻译目的对民歌跨符号翻译同样有主导性指导作用。将民歌素材变换成舞蹈的民歌跨符号翻译行为本身就是目的,这就决定了这种翻译行为要充分凸显一致原则的指导作用。这种跨符号的民歌翻译目前发生在语内居多,如民俗文化旅游景点的即景表演就常有民歌语内跨符号翻译行为的发生,云南昆明的民族村表演、广西贺州黄姚古镇的表演都是这种民歌语内跨符号翻译行为的范式。
  译文必须符合一致原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译文必须在其被接受的交际环境中有一定的意义。歌曲翻译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这就是民歌翻译的一致原则:切境。译文要切境就意味着一个译本必须尽量向目的语境靠近,因为只有受众认为译本所发送的信息符合他们的文化语境,他们才会乐于接受译本,这种交流才算成功,这时归化翻译策略就成了民歌翻译的首选。民歌语内翻译与民歌语际翻译中文化研究翻译与文学翻译可在忠实原则指导下采用归化翻译策略。
  最后,由于民歌翻译是将原语民歌所提供的信息用语言素材或其他形式再现出来,也就不可避免地和原语民歌文本有着某种特定联系,从而形成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另外一个原则:忠实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在不违反前面两个原则的基础上,民歌译文应尽可能地忠实于民歌原文。因为民歌总是借用某种风格来表达某种感情、传达某些内容,因而对于民歌而言,这种忠实就应该是基于情感、风格和内容意义上的,所以除了前面两个原则外,民歌翻译还要求遵循忠实原则,实现民歌翻译的切情、切味、切意三种功能标准。
  下面我们看看一些具体译例:
  例1:《脚夫调》
  原文:不知道咱娃儿哟干些什么?
  译文:I wanna know what our kids are doin’?
  例2:《下太原》
  原文:奴的哥哥备马要下太原。
  译文:My love is gonna ride for Taiyuan.
  原文:不叫你下太原。
  译文:cause I don’t wanna let you go.
  例3:《这么好的妹子见不上面》
  原文:三疙瘩瘩(的)石头石头(哎)哎两(呀么)两疙瘩瘩砖。
  译文:What sort of stones and what sort of bricks.
  以上陕北民歌的特点是,这些语言都是劳动大众的日常语言,随口唱来,流畅、质朴、自然,不加任何雕琢。而译文中也采取了英美普通大众日常交际中使用的非正式口语体,以期通过另一种形式再现原歌应有的语言特色和风貌。这样的翻译处理策略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口语化色彩,而且不生搬硬扯、不颠三倒四以求所谓的押韵,朗朗上口,容易入乐演唱,具有语言特有的自然韵律美。人民大众的语言就要用人民大众的语言来翻译,这对民歌语际翻译行为尤为重要,事关中国民歌能否以另一种语言形式走向世界歌坛,从而改变民歌语际翻译输入与输出的不平衡态势。
  四 结语
  民歌翻译行为类型的定位意义在于让译者明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范围、对象及其原则,从而更好地把握翻译中的策略选择。翻译策略选择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民歌翻译行为成功与否及民歌翻译根本目的的最终实现。民歌翻译行为的这种类型三分法与功能翻译三大原则:目的原则、一致原则和忠实原则有着密切关系。民歌翻译行为的三分类型是民歌类型学的首创,而功能翻译理论三大原则对民歌翻译三大类型的不同指导功能的探讨当然也是学界首试。
  
   参考文献:
   [1] 华有杰:《功能翻译理论架构综述论》,《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4期。
   [2] 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Xang 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P29.
   [3] Edwin Gentzler.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Xang 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P1.
   [4] 缑斌:《论民歌翻译的学科定位、历史现状及其策略》,《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5] 陈水平:《功能主义视角下的英文民歌翻译》,湖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作者简介:华有杰,男,1974—,江西于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学翻译,工作单位:贺州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双输出端磁控管高频参数的简便冷测方法。冷测的参量包括磁控管谐振腔固有谐振频率、每个输出端与腔体的耦合度及频率牵引系数。冷测所得的频率牵引系数与
最近,美国的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名为“the Drinkable Book”的书籍(jí),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用来过滤水。这种书的纸张用的是特殊的过滤纸,这种过滤纸是采用先进技术研发而成
一、完形填空  My father is a strong fisherman. He loved the sea and would stay out until he caught enough to .1 the family.  When we met 2 weather, he would drive me to school with his old truck. And after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疑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发掘探究题材,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为此,我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着.
对于红外激光器传递用的导光纤维,虽然已从多方面进行研究,但是迄今尚未研制成适于临床用的传递CO_2激光器的导光纤维。最近日本慈惠医科大学和持田制药株式会社已研制了一
“相比日本原装进口车,华菱车有不少小问题,比如一些零部件使用寿命太短,变速器挡位太多,司机容易疲劳,底盘太低……”厦门华信混凝土工程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辛清告诉
本文分析了2000年-2010年十年中所有外语类核心期刊中从意识形态角度研究翻译的文章,旨在分析该类研究的分类,发展,变化,趋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This paper analyze
今天,我们天津市工商联汽配用品业商会正式成立了,这是天津市汽配用品行业的一件大喜事。在这里,请允许我再一次向出席今天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天津市工商联、全国工
在瑞金路上走的时候,我时常会低头注视那条彩色的盲道。我从未见过有任何盲人在上面走。但我常常会闭上眼睛,在长条的砖上走两步,接着急忙睁开眼睛,怕别人以为我有病,然后再
一、构建经济史研究的新范式经济史学是理论经济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过去的、我们还不认识或认识不清楚的经济实践(如果已认识清楚不要去研究了)”①,通过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