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与“神”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如今新课程改革呼唤“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大背景下,重新成为中小学教师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探索的一大热点。然而,随着实践范围的扩大和改革深化,教师面临的困惑也不少,这就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献计献策,完善措施和提高实效。
  关键词:合作;反思;启示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合作学习已替代了教师讲,学生听,笔记一大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它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并籍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这种教学理念较之传统教学理念更具情感色彩。笔者从教几年来在多种课型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意外”频频,效率低下,形到而神缺。在课堂上,总括来说有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学生的合作不到位。
  SEFC3 UNIT2 Crossing Limits的第3课时是一篇阅读课文,在导入环节,笔者出示了一副郑和下西洋宝船的图片,就“What is this?”要求学生展开2-3分钟的小组讨论,学生的兴致很高,但说来说去,都局限在一个话题:“It is a ship.”
  


  反思: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把握不到位。
  (1)作为课堂活动的“导演”和“演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真正切实地考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活动前没有做好必要的知识输入,,从而制约了学生合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2)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不敢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讨论时间,致使问题的讨论仅停留在表面理解而缺乏深度。
  现象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差不齐。
  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这种机会更多的是把握在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手里。
  反思:小组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困难生,他们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失去了信心,同时也失去了参与热情。一类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由于性格的缘故,不善于去争取机会,即使对于不同的见解也是选择缄默不语。
  现象三:评价对象和方式单一 。
  在对合作进行评价时,许多教师只重视对小组发言者的评价,忽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以及对合作过程的肯定。
  反思: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即全面质量学习(total quality learning)。同时,还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表现。
  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笔者得到了以下启示。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新英语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研究的学习方式。不宜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
  
  二、不断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1、课前精心设计
  1)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预设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同时,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自主学习,对相关的活动内容作一些资料的收集和积累。
  2)确定编组方法。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习惯于也乐于邻近座位的人相互组合成一个小组,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编组策略。但也可以共性特征为基础分组。可以把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组合成一组。同时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做定期的调整,让不同的同学有机会在一起学习。
  3)明确分工,指派角色。教师应充分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个体差异以及均衡搭配,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同时采用轮换制。如资料收集员,记录员,报告员,评价员等由各个小组成员轮流承担,从而给予每个小组成员充分的发挥空间。
  2、合理指导
  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若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帮助手段,那就像开“无轨电车”,东拉西扯,从而使合作泛于形式。
  3、积极参与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卡甘曾给小组合作下过这样的定义:“每一个人都有看得见的行为表现,参与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没有参与就难有合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面临的许任务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参与到一个互帮互助的环境,方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卡甘设计的发言卡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一个极为有趣的方法。
  第一步:小组开始讨论时每人手中都有三张卡(或其他标记,如筹码等)。这些标记可用一些废弃的包装盒、硬纸片等做成,如只要把包装用的硬纸片剪成一个个小四方形即可。)
  第二步:每个学生在发言时必须先把卡片放在桌上(或交一张卡片给小组长)。
  第三步:如果一个人用完了所有三张卡片,那么,直到小组全体成员都用完了个人手中的卡片之前,他都不能再发言了。当然,他也不能用手势、动作等其他方式表明自己的见解。
  第四步:如果大家手中的卡片都出光了,每人可以再得到三张卡片,讨论再继续下去。
  第五步:活动结束时,全组讨论一下每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如有的(人或大多数人)是不是很快就把三张卡片都用完了,有的人是不是当别人都发过言了他还一言未发。
  发言卡方法还有一种变式运用,即允许那些已经没有发言权的学生提出问题以鼓励那些不善言谈的同伴多多发言。
  4、全面评价
  在合作学习评价的实践中,有些教师提出了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美国学者Math提出了他的个人见解。他的观点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正确看待合作评价策略和方法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误区1、如果由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那么,就不得不给学生一个成绩(打分、等级)。
  误区2、教师必须阅读每一个学生的试卷(或作业)并提供反馈。
  误区3、学生根本就没有能力有效地参与评估工作。
  误区4、让学生参与评估活动会花费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并降低学生的成就欲。
  误区5、评估是教师的职责,不应该由学生来完成。
  误区6、在小组评估基础上进行的个别评估是多此一举。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创造性活动,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的进一步的思索、探讨、研究和实践,以减少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6月3日 晴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一本厚厚的书——《雷锋的故事》。在这本书中,雷锋的乐于助人和团结友爱的精神,还有雷锋的节约箱,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有一个故事对我的内心触动最大。  那是一天晚上,雷锋值夜班回到班里,看到熟睡中的同志们因蹬开被子露出了腿脚,雷锋就过去帮他们一个个地盖好,这时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几个烧了的破洞,担心小韩第二天早上出操时会受冻,于是把自己棉帽里的衬布拆下来,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