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特级教师如何学好中文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ji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好语文,要多读多写,这没得说。但是孩子不爱读不爱写咋办?有招——
  刘德水,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女儿刘莐在2009年以北京顺义文科状元成绩考入北大,其中作文为满分。听他说说如何学好语文,靠谱。
  采访地点在北京师范大学旁边的麦当劳,刘老师一身户外装现身,点了一杯奶茶立马进入正题。周围声音嘈杂,一点儿不影响刘老师的谈兴,他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学好语文,学好汉语,不要把中国文化丢掉。
  送给孩子一份“特殊的礼物”
  说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刘老师说这没法教,“即使我是特级教师,也教不会自己的女儿,必须得天天练。女儿高考作文得满分是天天写日记写出来的,不是我的功劳。”
  也许有家长要问:孩子不愿意写怎么办?刘老师在鼓励孩子写日记方面,倒是很有技巧。
  女儿上学前,刘老师就做好了打算——得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写起来。他卖了个关子:“等你上学那一天,爸爸要送你一件特殊的礼物!”
  刘莐一放学,就急着跟爸爸要礼物。刘老师拿出一个本子说:“爸爸送你一个日记本,因为今天是你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一天。从今天开始记日记,把你今后生活中的每一天记下来,这多有意义啊!”
  女儿才上学第一天,会写的字没几个,教呗!不会写的爸爸代笔。
  “我今天上学了。” 刘莐开始了人生第一篇日记。往下怎么写?刘老师启发孩子:“今天上学高兴吗?”“高兴。”“那接着写——今天我很高兴。”
  接着写:“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大概三十多人。我们老师姓李。”
  女儿觉得往下没什么可说的了,刘老师说,那好,第一天的日记就写到这里。如果叨叨起来没完,孩子就该烦了,刚有的那股新鲜感,就给弄没了。要知道,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比学到多少东西都要重要得多。这才是家长送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
  每篇日记都从新的一页开始
  第一天的日记写完了,还有第二天、第三天,以后怎么办?孩子总会厌烦的。刘老师早就预料到了——在孩子出问题之前就要有预见,跟在孩子问题屁股后面教育,就手忙脚乱了。他想了个好办法。
  他让女儿只用日记本每页的正面,且隔一行写一行,第二天就要翻到下一页,哪怕前一天的日记只写了一句话,也要另起一页再写新一天的。每页纸的边儿上还要折起来,留白。他跟女儿解释,留白处可以在将来回头看时写心得(日记不是写完就不再看了,回头重看日记不仅可以回忆往事,还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写作技巧)。
  其实,这样做还有更重要的目的。孩子每天写不了几句话,但是一天占一张纸,一个月就是30张,差不多就是一本了。这样写,哪怕没写多少,但是看起来却很多。写得多,孩子就有成就感;有成就感,孩子就愿意接着写下去。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刘莐突然发现自己写了整整一本日记了,那个开心劲儿就甭提了,“一定要接着写!”孩子需要这种自我激励。
  一个学期过去,女儿写了好几本,编上序号,往书桌上一摞,心里特美——著作等身,指日可待。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坚持写”
  女儿能坚持下来,除了刘老师设巧计为孩子制造成就感外,还因为做父亲的也有记日记的习惯。晚饭后,聊会儿天,父女俩就一起开写了。这一坚持就是好多年。
  不过,也有断档的时候。放暑假了,刘老师出差一周,女儿就在家玩疯了,哪还记得写日记这回事?
  回来后,发现女儿没写日记,刘老师要求女儿补上。女儿不愿意,闹情绪。刘老师跟女儿商量:“为了写日记这事,咱父女俩感情都受影响了,我觉得不值得,要不还是不写了吧?”女儿看着那么一摞,哪放得下?都写那么多了,断了多可惜。写日记只用一面多留白的技巧,在这里起作用了。
  断档的七天怎么办?女儿不知道怎么补。刘老师出主意:“你看,咱家书多,就写写‘咱家的书’,怎么样?”女儿写了一篇,就三两句话。第二天的,写写“阳台的花儿”吧,又是一篇……写什么,写多少,其实都没关系——习惯养成才是重点。
  允许孩子记“流水账”,养成习惯再慢慢改进
  有些家长会心急,孩子写了两天日记,拿来一看,这都什么啊,净流水账,都没超过三句话。
  “但是你想啊,小学六年呢,写三年流水账咱都不怕,先把写日记的习惯养成就好。再说,孩子不可能流水账写三年。先养成习惯,三年后再让他写得有那么一点点意思,等上了初中,孩子读得越来越多、写得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好。”刘老师说。其实刘莐刚开始也是写流水账,孩子都会有那么一个阶段。
  也可以有辅导。刘莐写了一段时间,翻翻日记本,刘老师让女儿把每天的第一句话第一个词念一下。
  “今天……今天……今天……”孩子念着念着也不好意思了,全是用“今天”开头。“咱以后写日记不许用今天开头了,行不?”“那用昨天行吗?”“行,用明天也行,就是不许用今天!”这样就改变了孩子思维的惯性。
  过一段时间,再让女儿翻翻日记,看看有什么问题。女儿看不出来,刘老师启发女儿:“是不是都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开头的?咱以后不许用这个了。试试用表示动作的,比如,‘一进门儿’怎么怎么着。”孩子的表现方式越来越多了。
  就这样,女儿的日记一点一点在改变;好习惯也一直在坚持,还特有成就感。
  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如今,已参加工作的刘莐爱看戏剧,坚持写剧评。现在想起来,女儿觉得当年爸爸真会教。
  小学一年级,老师出了个作文题,“在没有大人的日子里”。女儿不知道怎么写,爸爸问:“你想想,没有大人,好不好?”
  女儿就写:“没有大人,我再也不用写作业了。早上也没人叫我起床,愿意睡到啥时候就睡到啥时候。白天,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玩电脑就玩电脑……真是自由自在。”写了一大段。
  “那没有大人,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呢?”   女儿继续写:“可是,没有了大人,饿了,谁给我做饭吃啊。没有老师教了,遇到不会的字,我找谁问去啊……”
  最后该结尾了,怎么写呢?
  “你觉得,没有大人的日子,好还是不好?”
  女儿说:“我也说不好。”
  “那你就把你现在的想法写上。”
  刘莐的这篇作文,写了一个绝妙的结尾:“没有大人的日子,到底好还是不好呢?我也说不好。”
  多年后,写作对于刘莐来说是一件容易事,因为“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叶圣陶先生语),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呗。大一寒假,她仅用十几天,就写了一本畅销书《赢在高考——北大女生高三备战实录》。
  让孩子生活在“书香世界”
  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多写,还得多读。刘莐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每天不读书,心里就痒痒,这也是从小培养的。
  这个习惯的养成,首先是爸爸熏陶的。刘德水老师曾被评为北京十大藏书状元,北京市十大读书人物。孩子一进家门就是书的世界。爸爸天天在读书,女儿也不会输给父亲;爸爸天天写作,女儿也会动笔。
  刘老师天南地北有很多书友,经常邮寄自编自印的读书刊物给他,刘莐没事也翻翻。翻来翻去,刘莐突然说自己也要办一本读书杂志。那会儿,女儿已经上高一了,课业繁重,但刘老师觉得此时应该支持女儿,哪怕语文作业不写。
  自己写,催爸爸写,逼妈妈写,网上征稿;设计、排版、印刷(刘老师还特意为女儿买了打印机),一个月后,《三馀书屋》杂志诞生了。首印30册,编号发行。给爸爸的书友寄去,都连声叫好。后来连著名学者钟叔河、止庵也给她寄来稿子,表示鼓励。
  小杂志只办了三期,还是没扛过高三学业的紧张。但是女儿很高兴,学习欲望、写作欲望、成功欲望、交往欲望都得到了满足,还有了一段奇特的经历。
  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和独特感悟
  让孩子读什么?刘老师尊重女儿的意愿,但他要引导孩子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辨别能力。
  刚开始给女儿一本《安徒生童话》,女儿看看就丢一边儿了。后来又给了她《爱丽丝漫游仙境》《吹牛大王历险记》,女儿看上了瘾。问女儿喜欢读哪个,女儿说后来的两本。因为《安徒生童话》里成人的东西太多了,而后两本想象力奇特,更符合孩子的心理。刘老师夸女儿读得有水平。不管有多少人推荐孩子看《安徒生童话》,刘老师都不逼着孩子看。把成人的口味强加给孩子,孩子就会搞不明白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对于孩子自己的读书选择,对于孩子自己的认识,只要合理,都要鼓励,这样孩子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判断。
  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交流
  家长和孩子对读书进行交流,孩子会更爱阅读,前提是家长也读过那些书,而且还能说出一些新意来。如果家长讲的只是什么“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孩子自己也能读出来,交流就没价值了,孩子也不会感兴趣。
  初三毕业后的暑期,女儿在读《红楼梦》,刘老师和女儿出门遛弯儿,聊起这本书:“曹雪芹深爱他笔下每一个女子,在每一个女子身上都赋予了一些超常的品质。比如王熙凤,一般都认为她恶毒、算计,但她同时又是女中豪杰,有心计,有能力,敢担当,干练,精明,比男人还强。”
  刘莐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可不是嘛!——爷儿俩就讨论开了。
  说得这么热烈,晚上的日记就写写对红楼梦人物的理解吧。阅读和写作,在这里就结合到一起了。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阅读能力想不提高都难了。
其他文献
问:  我儿子上初二了,学习成绩很好,是一个很单纯的孩子。昨天晚上我无意中发现,他竟然在看黄片儿,把我吓坏了,我立马冲他喊:太恶心了!孩子狡辩说他同学都在看,但还是被我说的吓坏了,估计晚上都没睡好,今天早上跟我说以后不看电脑了。他爸爸私下里跟我说,青春期的孩子看这个也正常。但是,我很怕,我该怎么办呢?  答:  您孩子说的一点儿也没错,他的同学可能都看过黄片儿。青春期嘛,大家对性都好奇。只要一个同
期刊
一大早送虎子来园时,虎子妈“告状”:昨晚虎子回家肚子疼,好像是王一鸣和张星坐他肚子了。这个事得弄清楚。  发生了什么事?  葛伟不想搞批斗会,她没有直接问王一鸣、张星有没有或者为什么坐虎子的肚子,而是询问大家:“昨天虎子回家肚子疼,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虎子说王一鸣坐他肚子了,其他小朋友也七嘴八舌地说看见了。葛伟“嘘”了一声,提醒小朋友们先听虎子说,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  “还有没有别
期刊
血缘并没有那么重要,文明的馈赠应该是让人学会把血缘和爱分开。  “知道吗?你肚里的小孩子已经有指甲了!”笃信宗教的女同学对朱诺窃窃私语。  朱诺是一个十五六岁的美国高中生,和小伙伴布里克做了个吃禁果的游戏,稀里糊涂地怀了孕。  她决定生下孩子。不是为了让自己有个与众不同的青春,小女孩还没有什么母性,是与生俱来的人性让她从堕胎的诊所狂奔回家。  但是把孩子生下来,并不等于必须要做母亲。朱诺顺利地在报
期刊
北京地区中高考改革,英语降分,语文升分;英语课从三年级开始,一片哗然。因为这不仅仅是北京的事。2016年高考也改了。  家长很凌乱。  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会不会错过最佳时机?不提前报个班儿会不会让孩子输在那条起跑线上?升了分的语文又该怎么学?  为答疑解惑,我们制作了这个专题。  我刊的观点是:英语得学,但最好先把汉语整利索;一切赶时髦的培训班都是瞎学。
期刊
学数学也需要想象力。  鉴于自己是个数学白痴,我对于儿子荷包的数学教育有一种特别的恐怖心理。一教他做算数,马上就想起来小时候我爸逼我做鸡兔同笼。在当时那个小女孩的心里,有一种天苍苍地茫茫的绝望感,满眼里都是数不清的鸡头兔脚。这事绝对给我留下了心理创伤,以至于我现在还不爱吃鸡肉,至于兔子肉,这辈子只在七八岁的时候吃过一口,马上带着早饭全吐了,至此连味道也不能闻。  好吧,有问题怨父母怨社会是最方便的
期刊
睡前和晨起时有书效果最好。  我一直有一个关于背诵的秘诀。  这个秘诀的发现其实很糗很悲催。一年级寒假,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把新发的下一学期的语文课本看看。一直到开学前一个星期,我回想语文布置了什么作业,猛然觉得这个作业太不像作业了!怀疑是自己没听清,也许语文老师是让把下学期的课文背下来吧。  翻了翻书,妈呀,44篇。我妈竟然也跟着装傻,打着哈哈对我说:一天背6篇就背下来嘛!  于
期刊
学习没有捷径,努力却有方法。  在飞机上看书的孩子  一个人学习的时候处于最佳学习环境很重要,什么是最佳环境呢?最佳学习环境肯定不是家里整天有撮麻将的声音。最佳学习环境就是一旦进入这种环境中就能快速地学习,心情愉快,大脑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学得快,记得牢。  每个人的最佳环境是不一样的。  时时处处能成为最佳环境的人相当少,但是有的人,可以把一些别人认定无法学习的情境可以“变成”最佳环境。  我的
期刊
其实见到了,就不晚。  山东夏津雷集镇古城村幼儿园园长韩瑞志,订阅“最家长”两年多了,在她的日记本上有这样一段记录:  最近一直在看“最家长”,读着读着,心情豁然开朗,也有一种庆幸的感觉,庆幸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看到了《最家长》,让我从对儿子教育的迷茫中走了出来。  在“最家长”总478期P59有一篇文章,《早恋,就该早点“练练”》。读完这篇文章想起儿子上初中时候的事儿。有一天,老师打电话给我,说怀疑
期刊
你有一个“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吗?为他精心搭配的营养餐,抵不过一个薯片的诱惑;花两个小时制作的虾肉馄饨,他吃一个就不再张嘴了;想让孩子多吃蔬菜,可无论做什么花样,他都不肯尝一口……  在吃饭这件事上,我们都赞同不要过多干涉,要尽量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吃。但总有一些时候,做父母的难免想让孩子多吃点,这些小游戏也许能帮到我们。  这个游戏还可以演变成更多的版本。比如,妈妈变成动物园的饲养员,要去给小动物们送
期刊
这篇文章其实是告诉大家:孩子病了,两口子别为输海之不输吵翻天。  @健康顾问微博: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美国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输液=自杀。  @科学松鼠会:输液在医学上叫补液。人体至少60%的是水,存在于细胞内外,缺水易引起血容量不足,甚至休克引起生命危险。所以,别着急下这么严重的结论耽误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例,在英国,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有40%通过输液方式。虽然医生会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尽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