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麻风新药的实验及临床治疗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国外新近研制的三类抗麻风新药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麻风菌活性的实验及临床治疗.这些药物均具有较强的抗麻风菌活性.临床应用疗效显著,耐受性好,至今未见严重副作用.这些药物可望对麻风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其他文献
尿中白蛋白排泄率(AER)的增加是糖尿病性肾脏微血管病变和动脉高血压的特点.曾报导过,AER在一组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银屑病患者中显著升高.本文探讨AER增高是否与同时存在的糖尿病或高血压无关,是否可能与银屑病的皮损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关.作者对32例无并发症的银屑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并与以年龄、性别、血压严格匹配的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比较.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为:①血压:<160/90mmHg;②无糖尿
期刊
PLID环(Pro-Lab ID ring system)是一种新开发的快速酵母菌鉴定系统.它为含6种化学药物(JG、EB、TTC、BG、CH和RH)构成的纸碟,将它贴在表面已接种菌的沙氏琼脂平板的表面经24小时培养,根据纸碟周围菌的生长情况而得出编码,即生长抑制1~6,耐受0;再由鉴定手册上查到鉴定结果.
期刊
对在蒸馏水中(按Castellani法)保存13~16年的申克氏孢子丝菌进行了致病性的实验研究。5株申克氏孢子丝菌均从皮肤固定型或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病人身上分离而得。将上述保存的5株申克氏孢子丝菌重新转种到Lactritmel斜面上25℃~28℃2周。
期刊
PUVA用来治疗银屑病已有近20年历史,8-MOP+UVB(PUVB)的治疗效果迄今尚未确定.作者应用单色光与窄谱UVP荧光灯分别研究8-MOP对UVB(PUVB)红斑的影响及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期刊
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钙拮抗剂,CaA)有:异博定,硫氮草酮以及包括尼卡地平,硝苯地平和尼索地平的双氢吡啶类。CaA引起皮肤副反应的发病率在日本不断增加。作者报道4例使用CaA后出现银屑病样皮损和银屑病加重,并结合文献对CaA引起的皮损进行了讨论。4例患者中女3例,男1例,年龄56~77岁,4例都患有高血压病,其中3例还分别伴有痛风,脑出血和糖尿病。
期刊
由于麻风杆菌具有迅速将棕榈酸氧化成二氧化碳的能力,作者用BACTEC460及Buddemeyer型14CO2检测系统来测定14C标记的底物转化成14CO2的生成率,由此而筛选新的抗麻风药物.本试验采用双盲法,所有测试样本均在另一实验室准备,随机编码.
期刊
氟康唑在妊娠期是禁用的,但有些患者难免在妊娠前不久或妊娠中服用此药.作者对英国1988年9月至1989年2月间应用氟康唑一次给药150mg治疗的20853例患者进行用药鉴定时,探讨了该药与妊娠的关系.
期刊
194例患者中男92例,女102例.所有患者在近2周内未接受抗生素治疗.共收集了291对泌尿生殖器部位标本.用一株实脸室沙眼衣原体,血摘型E(ATCC VR-348)作为衣原体抗原检测及培养的阳性对照.
为了更好地揭示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生症(BCH)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泛发性发疹性组织细胞增生症(GEH)、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XG)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对18例BCH、11例丘疹性黄色瘤(PX)和25例JXG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所有标本经连续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发现有真皮乳头型、弥漫型及血管周围与弥漫性苔藓样型三种不同的浸润模式。
期刊
收集了14篇局部应用脂质体药物的专利。从中综述了制备药物脂质体所用的药物种类,局部使用后的优点,脂质体制备的方法、原料、类型、大小,使用时所选择的剂型以及发展的前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