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UVB光化学疗法对银屑病的疗效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in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UVA用来治疗银屑病已有近20年历史,8-MOP+UVB(PUVB)的治疗效果迄今尚未确定.作者应用单色光与窄谱UVP荧光灯分别研究8-MOP对UVB(PUVB)红斑的影响及治疗银屑病的疗效.

其他文献
在英国,PUVA治疗银屑病通常每周3次,其UVA开始量按照病人皮肤类型而定.作者通过观察PUVA红斑反应过程及剂量的应答特征,提示应用大剂量的UVA是安全的.按新制定的PUVA治疗方案[即UVA起始量根据最小光毒红斑量(MPD)而定,并较大地增加照射量,每周治疗2次,治疗100例慢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年龄16~78岁,中位数年龄39岁.
白癜风患者血循环中存在黑素细胞抗体。作者采用一种新颖敏感的铕(Eu)释放法,证实了白癜风抗体在体外有补体介导的溶黑素细胞作用。血清来自56例白癜风患者,其中20例为活动性,25例为非活动性,11例活动情况不明。采血前3个月内凡出现新的皮损或旧皮损扩大者均判为活动性白癜风。25例正常人及22例其它皮肤病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血清使用前于56℃灭活1小时。使用无成纤维细胞、角朊细胞污染的人黑素细胞为实验
期刊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难治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本文对该病的命名、病原学、流行病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作了综合分析, 对命名的统一、真菌学分类及鉴定标准和诊断作了全面讨论。有益于消除对此病认识上的一些混乱。
脂溢性皮炎(SD)是一种主要累及多脂部位的炎症性皮肤病,可能与存在卵圆形糠秕孢子酵母菌有关。虽然通常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有效,但可有多种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又存在安全性的问题。为此,亟须研制出一种非类固醇药物的疗法,以避免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并将有助于阐明本病的发病机理。
期刊
疱疹样皮炎在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群的发病率为10~39/100000人,而在美国黑人和亚洲人中则很少见,其原因可能与HLA相关抗原频率不同有关。作者综述了疱疹样皮炎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临床表现、免疫病理、谷胶过敏性肠病、免疫遗传因素、治疗等问题作了较详尽的描述。
氨甲喋呤(MTX)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严重银屑病的药物,但具有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报道,肝活检发现的发病率高达10%,死亡率为0.014%.动态肝闪烁法(DHC)检查是一种简单、非损伤性技术,可以提供稳定的、可重复的结果,而不受观察者主观的影响.肝脏具有二重血液供应:高压动脉系统和低压肝门静脉系统.
长期暴露于日光下引起皮肤光老化,经临床研究已证实外用全反维甲酸能改善皮肤光老化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改变。产生最大的疗效发生在治疗的6~12个月。每周持续用药1~3次可以维持疗效。
尿中白蛋白排泄率(AER)的增加是糖尿病性肾脏微血管病变和动脉高血压的特点.曾报导过,AER在一组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银屑病患者中显著升高.本文探讨AER增高是否与同时存在的糖尿病或高血压无关,是否可能与银屑病的皮损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关.作者对32例无并发症的银屑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并与以年龄、性别、血压严格匹配的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比较.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为:①血压:<160/90mmHg;②无糖尿
期刊
PLID环(Pro-Lab ID ring system)是一种新开发的快速酵母菌鉴定系统.它为含6种化学药物(JG、EB、TTC、BG、CH和RH)构成的纸碟,将它贴在表面已接种菌的沙氏琼脂平板的表面经24小时培养,根据纸碟周围菌的生长情况而得出编码,即生长抑制1~6,耐受0;再由鉴定手册上查到鉴定结果.
期刊
对在蒸馏水中(按Castellani法)保存13~16年的申克氏孢子丝菌进行了致病性的实验研究。5株申克氏孢子丝菌均从皮肤固定型或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病人身上分离而得。将上述保存的5株申克氏孢子丝菌重新转种到Lactritmel斜面上25℃~28℃2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