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看看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小时候因为战争而被遗弃在异国他乡,却被善良的中国人民养大;他们是如假包换的日本人,却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生活,却时刻都记挂着那个中国的家……他们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日本遗孤。
  日本遗孤,这个名词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可他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群?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又到底有着怎么离奇的人生和故事?可能大多数人都并不了解。直到2009年11月,一个叫做“日本遗孤感谢中国人民养育之恩”的代表团来到中国,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会见他们,并亲自带领他们参观西花厅,这个特殊的人群才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而他们那饱含心酸却又不乏温情的人生故事也再次深深打动了亿万中国民众的心。
  1945年8月,侵华日军节节败退,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开始大规模撤退逃亡,却将战争期间被移送到东北的大量日本移民弃之不顾。在战火纷飞的逃亡路上,为隐藏大队行踪,有些还在襁褓中的婴儿被亲人弄死、掩埋,更多的孩子则与父母失散,生死未卜。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普通百姓收留了幸存的2808个可怜的日本孩子,并把他们抚育成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国政府竭力帮助他们寻找亲人,使得绝大多数日本遗孤得以陆续返回日本定居。
  日本遗孤满怀希望和喜悦回到祖国,然而迎接他们的不是亲人的关怀和温暖的照顾,而是日本政府冷漠的态度以及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等诸多问题。由于没有在日语教育和就业等方面得到充分的支援和帮助,导致大多数遗孤生活困窘,挣扎在日本社会的最底层。此时的他们是多么思念那个远在中国的家和他们那慈祥的中国妈妈。可是他们却没有能力远渡重洋,回家探望。
  池田澄江,是“日本遗孤感谢中国人民养育之恩”访华团的团长,对那段痛苦的经历,她这样说:“回到日本以后,即使很想念养父母,也无法见面,甚至养父母生病都无法前去探望。这使我们这些遗孤被误解为忘恩负义,这是最令我们心痛的。”
  虽然境遇不佳,虽然遭人误解,但绝大多数日本遗孤在回国后始终将中国养父母的恩情铭记在心,他们与养父母及中国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遗孤还自发成立了 “中国养父母谢恩会” 、“中国归国者·日中友好会”等民间团体,并在中国捐建了养父母公墓和“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积极投身中日友好事业。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遗孤还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为灾区捐建了一所“日中友好希望小学”。
  就像他们牵挂着中国的亲人们一样,中国的亲人们也没有忘记他们。2007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对日本展开的“融冰之旅”访问中,在国会众议院做了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演讲中,温总理专门提到了遗孤的话题,使这个在日本社会并不被重视的群体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遗孤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尊严所进行的各种斗争也变得广为人知,遗孤们为了维护自我权益对日本政府所提起的诉讼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3个月之后,日本政府出台了新的遗孤援助方案,使遗孤们的生活、医疗等待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2009年11月,日本遗孤们“回家看看”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由日本各地的45名遗孤和帮助支持他们的日本政治家、律师团组成的“日本遗孤感谢中国人民养育之恩”访华团来到了中国。当他们终于踏上这片久违的故土,当他们再次与日夜思念的亲人相聚,当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欢迎他们“回家”,激动和喜悦溢于言表。他们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心里话,诉不完的衷肠。他们的话语中虽没有优美的修饰、华丽的词藻,但却句句表达了对中国的感恩之心、感谢之情。更有有心者,借用《说句心里话》的旋律,将他们所有的感激和思念编成了歌曲《我有两个家》……
  “说句心里话,我有两个家,一个家在东瀛,一个家在中华。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恨,战争带来的灾难,永远记住它……虽然回到祖国,更想中国的妈……千万不要忘记中国那个妈,老人家,中国的老妈妈!”熟悉的旋律、真挚的歌词,唱哭了温总理,也唱哭了每一个听这首歌的人。
  他们是不幸的,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的存在是对战争残酷的控诉,也是对人间温情的见证。如今他们大多都已年近古稀,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故事终将成为历史,但是这段中日友好的佳话会永远留在每一个热爱和平的人的心中。
其他文献
艾拉·卡斯佩尔女士,济南二中姊妹学校芬兰万达市瓦斯克山高级中学校长,芬兰万达市当地学校校长协会会长。作为一名具有20年任职经验的教育工作者,艾拉女士积极推动济南与万达、中国与芬兰的文化交流,为两市、两国的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给与比接受更快乐  2003年10月,芬兰万达市瓦斯克山高中与济南第二中学签署友好学校协议。此后,艾拉女士8次率团访问济南,积极推动瓦斯克山高中与济南二中在艺
期刊
戴维和伊莎白·柯鲁克教授夫妇一家是中国人民敬爱的家庭,一家四代人都扎根在中国,在中国生活和工作,把中国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家园。戴维1910年出生于英国,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35年加入英国共产党,是位反法西斯的国际主义战士,参加国际纵队,投身于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斗争。1938年到上海,期间在圣约翰大学任教,后又转移到成都金陵大学。1942年他返回英国,加入英国皇家空军,在南亚各盟军中抗击法西斯侵
期刊
济南,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交通发达,是全省公路网络中心和高速公路中心枢纽。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会展、科教中心,北接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是连接华东和华北的门户,东西连接山东半岛和华中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全市现辖6个市辖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0万
期刊
摩洛哥中国友好交流协会主席穆罕默德·哈利勒率代表团应全国友协邀请于6月1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参观了北京体育大学、孔子学院总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进行了座谈,参观了莫干山50艺术园区。  增进两国在协间的了解  全国友协会长李小林在宴请代表团时表示,虽然是第一次与哈利勒主席会面,但主席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多次访华,为推动中摩友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今年10月,她将应摩洛哥内政
期刊
2013年是尼克松总统诞辰100周年。应全国友协邀请,美国尼克松基金会代表团一行45人于5月2日至10日访问北京、杭州和上海,重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之旅,纪念尼克松总统访华41周年和尼克松总统诞辰100周年。代表团成员包括尼克松总统的外孙克里斯托弗·考克斯及夫人、尼克松执政时期白宫工作人员以及尼克松基金会会长及会员等。  承前启后,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在北京期间,代表团出席了由全国友
期刊
应全国友协邀请,法国人民援助会北部分会秘书长让路易·卡兰斯率法国北加莱大区北方省里尔市、格拉沃利讷市、杜西雷米纳市市长及北部分会干事一行8人于4月15日至22日来华,访问了北京、河南省和山东省。代表团参加了潍坊市“中国国际友城市长(潍坊)生态峰会”暨“国际风筝城市联盟”启动仪式,亲身感受了中国的社会发展现状,并就中法城市合作与青年交流事宜与相关政府机构和学校进行深入探讨。  增进对华了解与友谊  
期刊
应布隆迪第一副总统西农古鲁扎和坦桑尼亚总理府省级行政和地方政府部部长加西亚邀请,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非友协会长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率团于5月5日至14日访问了两国。  在布隆迪,阿不来提会长会见了总统恩库伦齐扎、第一副总统西农古鲁扎,出席了内政部长恩杜维马纳举行的欢迎晚宴,并向布隆迪高等师范学院和布隆迪大学捐款。在坦桑尼亚,阿不来提会长会见了平达总理,与地方政府部部长加西亚举行工作会谈,双方签署
期刊
2009年11月12日,早晨的北京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气温骤降。北京饭店金色大厅内却灯火辉煌,气氛热烈,来自中非各界人士300余人欢聚一堂,出席正在这里举行的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非友协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非友谊贡献奖”颁奖典礼。  在获得本届贡献奖的10名中方人士领奖后,一位步伐缓慢但坚定,神情矍铄的非洲老人走上舞台。当主持人报出赞比亚前总统肯尼斯·卡翁达的名字时,全场起立,向这位中国人民
期刊
2013年5月3日,来自俄罗斯彼尔姆的丽达女士联系到了青岛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她用带着青岛味的中文告诉我们:我终于又回到青岛了。  2006年10月,青岛市与俄罗斯彼尔姆市正式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同年11月,当青岛市友协代表团访问彼尔姆时,丽达老人慕名找到代表团驻地,从此开启了这位六旬老人对青岛的寻梦之旅。  当年陪同出访的市友协俄语翻译鲁继勇介绍说,丽达得知来自青岛的代表团来到彼尔姆时,与她年
期刊
“中英两国都是对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宽广的合作领域。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对两国人民福祉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应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妥善处理双边敏感问题,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推动中英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5月30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英国北爱尔兰地方政府首席部长罗宾逊和副首席部长麦吉尼斯一行时作上述表述。  她强调,人文交流是心与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