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0093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走入课文情境中。教师应把握“导入”的艺术,使学生受到触动,产生情感共鸣,带领他们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在讲授新课时,以悬念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出发点,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推本溯源的学习欲望。朗读不仅能够充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自身角度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以自己“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感受文章中的诗情画意。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 情感共鸣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意思是說,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由此观之,情为感人之首要因素。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教师只有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生就会在其中敞开心扉,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教学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导入新课”是复习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桥梁,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的环节很多,但教师上课时“开讲”的创意,会决定一堂课的基调。教师应讲究“导入”的艺术。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踏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白居易的诗歌《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可先放几段有关西湖美丽风光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春天江南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等春景的图片,用美景创造意境激发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学生在学习中就会身临其境、如在画中。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加强情感体验,从而受到感染、熏陶。教师还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品味,启发学生更好理解文章蕴含的作者情感,为学习全文作好铺垫。如教学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时,我就从题目上提问:“同学们都见过藤萝花,是什么颜色?花开时景象是怎样的?这篇课文为什么把花叫瀑布呢?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让我们共同学习后再解答。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妙术,会吸引听众,吊足听众的胃口。教师在课上也可以借鉴。讲授新课时,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产生了学习欲望。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教师可先自己叙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有意停下来,巧设悬念,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文中人物的命运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学语文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在课堂导入时,可以有意识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教学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时,教师可先将故事发生的背景简单介绍,就将“老头子”的做法,其中可以加上“他带两个姑娘去过烽火线,发生什么事”“他怎么替大菱报仇”之类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看到“老头子”狠狠打击敌人时,学生们也觉得特别痛快,更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运用朗读,共同感受
  语文课堂离不开情感,语文学习也离不开情感,这是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不仅要适宜、适度的、自然的,更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朗读不仅能够充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自身角度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以自己“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感受文章中的诗情画意。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阅读课文,推敲字词,用心感悟语言文字背后深藏的韵味。在教学中,教师用流畅抑扬的声调,融入真挚的情感朗读,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激起他们的感情共鸣,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例如,在教学郭沫若的散文诗《雷电颂》一文时,首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了解。其次,播放课文配乐朗诵,教师示范朗读,也可以学生跟随音乐朗读,找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整整一堂课反复朗读,教师只要做适当点拨指导即可。学生在这堂课中,不但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所刻画的屈原的不屈形象,他痛斥眼前的黑暗,痛斥那些“土偶木梗”,呼唤着“风雷电”,呼唤着变革力量。气势磅礴,激情昂扬。学生诵读,联系背景表达了自己读课文的独特情感体验,在阅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培养。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分析完文章所写的事件表现阿长的性格特点后,读最后一段独白,感情炽烈,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崇敬与怀念的情感。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被作者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这种入境入情的朗读,学生的内心怎能不激发起情感上的共鸣?恰到好处地朗读指导,唤醒的是学生潜在的激情。
  四、咬文嚼字,把握含义
  “诗言志”,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就蕴含着作者情感,语言文字的深处流露作者的真情。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又如,教学杜甫的《望岳》一课,我引导学生先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学生一致确认是“望”字后,因势利导:“围绕这个‘望’字,你想这首诗应告诉我们什么?”学生结合诗歌内容,仔细分析,纷纷发言。理清课文脉络,从远望、近望、细望的角度去写景,自然而然地抒发作者“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豪情壮志。读解全诗,大有“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艺术意趣。而有的词语用得很传神、恰当,这样的词语就应引导学生反复琢磨,细细推敲。这时,语感产生,情感也就油然而生了。语文教学还可以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情感。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学完生字词后,教师先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多读课文,联系文句,说说文章怎样用朴实的语句来表现最真挚的父爱这一主题,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谈谈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在课堂中综合展现。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进行语文教改探索,要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这样才能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之弦,让语文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更大。
  参考文献:
  [1]黄久平,费宝东.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七法[J].黑河教育,2011,(02).
  [2]黄思兵.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J].新作文,2010,(02).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是学校教育之本,是进行课程改革的主体,因为英语学科的特点,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实施英语素质教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 自我意识 优化 兴趣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笔者在澳大利亚培训期间,每位任课老师都用她们自己趣味盎然的课例和理论教授我这一道理。在我的授课中,我也力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作为
[目的]为了研究水下接触爆炸作用下泡沫夹芯板的耗能机理,[方法]首先,开展泡沫夹芯板的水下接触爆炸试验,获得其破坏模式,并比较等质量钢板与不同配置夹芯板的抗爆耗能效果;
[目的]主动控制摆角的T型翼可以在随船运动时产生更大的升力,改善船舶耐波性,因此需要对不同摆角控制信号的减摇效果进行计算和讨论。[方法]首先,利用细长体理论对Wigley船型
为了普及煤和瓦斯突出的防治技术,本刊从本期开始连续刊出《煤和瓦斯突出防治技术讲座》.全文共6讲。
期刊
眉山市彭山区从2014年开始引进宝塔花菜试种,效果较好。本文介绍了宝塔花菜的特征,着重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采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供眉山其他区域栽培参考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Gray System)理论,讨论了瓦斯涌出的灰色预测问题,并应用GM模型对阳泉一矿的瓦斯涌出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讨论,其结表明用灰色系统理论作瓦斯涌出的近期预测
摘要: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用大爱深情对接课堂,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精彩的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题学习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环节的实施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成功,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以此来构建和谐数学课堂,以达到促使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有效教学 初中数学 和谐课堂  在新课改理念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构建
AFC-121型矿用风表研制过程中,曾有10台样机分别在开滦马家沟矿、淮南谢一矿、徐州夏桥矿、南桐矿务局直属二井、渡口花山矿进行现场考察试验.备试用单位在这次鉴定会上均提
期刊
近日,好视通对外宣布稱,斥资百万,将其沿用多年的老域名fsmeeting.com更换为新域名HST.COM。采用更短的域名,是很多互联网和科技公司提升客户体验的做法,即使耗资不菲。例如,京东更新短域名JD.com,360搜索更新短域名so. com。好视通此次启动新的短域名,用户只需输入好视通前三个字母,便可进入其官网,避免了记忆的困难。以此为契机,好视通通过提升客户体验,拉开了2018年好视通品
根据Akamai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针对Web应用程序的攻击正在增加,2017年第四季度的Web应用程序攻击数量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该公司的高级安全倡导者Martin McKeay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