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亿:2010年春季拍卖成交总额破单季纪录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l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2010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词查报告》,2010年春季拍卖成交总额较上季的156.46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1.41亿元人民币,创历史上单季总成交额最高纪录,环比上季增长了28.7%。中国书画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增至52.09%,形成古画和近现代书画竞相争辉的局面;瓷杂市场份额进一步被压缩。仅为16.97%,香港仍足瓷杂精品市场的重镇;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回温,市场份额有所提高,比上一季度上升1.38%,达到11.52%。今春,各拍卖公司加大对海外藏品的征集力度,其中部分海外回流专场在2010春拍期间还取得了100%成交的佳绩。同时,中国买家的购买实力引起了全球侧目,主要体现在新买家不断入场,企业收藏更加活跃,艺术品买家结构更加丰富。
  
  201亿破单季拍卖纪录高价精品占主导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2010年春拍总成交额从上一季的156.46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1.41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季增加了28.7%,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的新纪录。2010年春,楼市股市的继续低迷,寻求新投资点的流动性资金推动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走势。2009年秋季成功复苏的市场状态为2010年的春拍带来了足够的信心和充足的人气。
  本季春拍各拍卖公司纷纷借势扩大经营规模,并增添专场细分部分,拍卖专场达到628场,同比09年春拍增加了73%,举行中国艺术品拍卖会的公司也比上季增加了20家,为141家。作品上拍量和成交量也有所增加,本季共上拍162,580件,同比增加了70%,但本季的成交率较上季下滑了3个百分点,为55%。大部分以藏家专场和海外回流专场为主,创下100%成交率的专场数量创有史以来新高,达23场,即春拍总专场中3.67%专场实现“白手套”。
  延续上季中国书画鳌头地位的形势,本季同样出现四幅过亿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不仅如此,黄庭坚《砥柱铭》更是创造了含佣金过4亿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同时张大千的作品《爱痕湖》以1.008亿元人民币成为首幅过亿的近现代书画作品。除了过亿作品外,5000万至1亿元的作品共21件,比09年全年这个价格区间的作品多出了4件。可见高价精品成为了本季拍卖市场的重要支撑,也成为了成交总额的主力军。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许多新的瞄准这些精品艺术价值和保障高且来源可靠的买家,这些新的艺术收藏投资队伍和企业的介入,带来了更多的流动性资金,致使精品市场出现买气旺盛、竞争激烈的景象,实现了这些精品的保值增值利益最大化。
  
  中同书画市场份额过半瓷杂份额进一步压缩油画及当代艺术小步回温
  
  中国书画、瓷器杂项、油画及当代艺术三大主力板块本季总成交额为162.29亿元人民币,比上季增长了35.69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书画市场份额上升了3.09%,达52.09%,成交量占总量的49.23‰瓷器杂项虽在年初调查中受到关注,但由于内地书画市场借势上涨,本季瓷杂市场份额压缩至16.97%,比上季市场份额降低了4.72%成交总额为34.18亿元人民币,成为2000年之后市场份额最低一季,市场份额仍旧集中在港澳一带。而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份额有所提高,比上季上升了1.38%,达到11.52%。港澳台地区以较好的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积累在海外复苏支撑下以46.76%占有率在这一品类市场中占主导作用。在这一领域,早期油画逐渐被拍卖行所重视,成为重点开拓的艺术品类。
  本季入围艺术品拍卖前100名的中国书画类有63件,其中36件是中国古代书法,25件是中国近现代书法,其中一件张大干的作品过亿,还有2件是中国当代书法。瓷杂类入围作品有27件,位列首位的是成交价为84,356,800元人民币的清乾隆时期的白玉圆玺。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入围有10件,位列首位的是成交价为72,800,000元人民币的徐悲鸿的《蒋碧薇像》。
  
  
  从拍量、成交量、高价作品数量等各种数量上看,今年的春拍中国书画是大放异彩。本季度,书画上拍共80008件,成交43659件,成交总额达104.91亿元人民币,占成交总额的52.09%,同比中国书画处在顶峰的05年秋拍,上拍量与成交量有所下降,但成交总额提升30多亿元人民币。在经历了05至06年书画市场高峰回落以及07至08年艺术市场泡沫之后,买家在2009至2010年明显更为谨慎,来源可靠、传承有序、宣传充分成为了买家购买作品的主要参考因素。中国书画艺术历史悠久,历代名家辈出,这与中国社会变迁及文化发展关系密不可分,同时各细分品类及门派特点明显,存世量及市场流通量丰富,是中国财富实力崛起之后重点收藏投资对象。由于欧美市场以往对瓷器佛像更为认同,对中国书画作品价值存在低估现象,所以流失海外的中国书画作品近几年在国内市场的行情远超预期,海外回流此类作品价格空间颇为可观。
  瓷器杂项类拍品2010年春季有27件入围百强拍品榜,其中明清官窑精品继续主导市场。杂项类中犀牛角及白玉制品受到关注。瓷杂市场在各地区发展各有千秋,港澳台和海外地区以中国高古瓷拍卖为主,而内地以明清瓷杂为主。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与文化差异、收藏传统及文物保护政策和关税政策有关。
  2010年春拍,海外当代艺术借势上涨并影响香港地区中国当代艺术品有良好的回升。但本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在此品类中仍以经典大师作品为核心,中国现代美术变革史上两大主要脉络:保留中国绘画韵味的中西结合一脉与推崇写实风格的一脉,在市场表现良好,带领油画及当代艺术品类走高。本季油画及当代艺术上拍量为4055件,比上季增加了85件,成交额增加了7.33亿元,为23.2亿元人民币。这一结果体现了今春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行情的反弹。入围的高价作品榜单中以徐悲鸿、吴冠中、陈逸飞等经典大师作品为主。4月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刘野、蔡国强、岳敏君、曾梵志、方力钧、张晓刚等著名艺术家作品表现强劲。这类艺术家虽然在市场低迷时广受争议,但是他们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价值和地位还是已经基本确立,仍是市场主流。
  
  海外回流趋势加强实力买家不断入场
  
  近几年,由于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大量的海外作品回流。今春,各拍卖公司加大对海外藏品的征集力度,其中部分海外回流专场在2010春拍期间还取得了100%成交的佳绩。从下半年的拍期来看,海外回流也将可能成“主流”。
  海外回流作品中书画作品主要回流自美国、日本及亚洲其他地区。其中中国古代书画回流作品中,徐渭、任伯年等艺术家作品居多;中国近现代书画回流作品中,齐白石、张大干、傅抱石等名家作品居多。中国瓷器回流主要来自美、日、英、法等国家。瓷杂市场则仍以明清官窑为主。由于中国书画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回流的艺术品中也充斥着不少普通艺术品甚至赝品。
  2010年春拍中,中国买家的购买实力引起了全球侧目,主要体现在新买家不断入场,企业收藏更加活跃,艺术品买家结构更加丰富。据了解,新买家占总买家数量的30%左右。这和拍卖公司的大力宣传还有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而参与艺术品拍卖的绝大多数新买家,更多关注的是艺术品的投资是否能够短期增值。所以作为一个新买家,不但要考虑专家经验性的购买及鉴别意见,也要学会利用相关的指数和数据分析进行综合判断。
其他文献
大师写的多种经书而外,还有小楷抄录的格言《灵峰宗论》中的警训。查《三国志·崔琰传》云:“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格言,即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至理名言。蕅益为弘公最钦仰的明代高僧,摘抄的开示,都经过书家的深思与实践,有所体会,反复精选,才录示后学的。小楷写得持重,爽利秀逸。点画起讫和大字一样考究,又是地道的小楷章法。显示心如澄海,虔敬坦诚,落花
期刊
2005至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跌宕起伏,短短5年时间内经历了发端、顶峰、泡沫挤兑以及恢复这几个重要节点。本刊挑选几位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各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其中既有被称为艺术市场“指标股”的中国当代艺术“F4”成员张晓刚和岳敏君,也有近年在市场上热度高温不退的当代艺术家曾梵志和刘野,以及属于或接近70后的一批在当代艺术市场上引人瞩目的艺术家毛焰和尹朝阳。图表为读者呈现这些各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期刊
王德惠先生足从天台山走出来的一位杰出画家,1924年出生于天台西乡溪头王村一个农民家庭,随后历尽战乱劫难。1949年9月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西画,师从刘开渠、宋秉恒、朱金楼、庄子曼等,不久应征入伍,度过几年军旅生涯后,重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潘天寿、吴蒂之、诸乐三、顾坤伯等名家指导下学习中国画。此后,他坎坷的一生便与绘画联系在一起。他一生清贫寂寞,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中
期刊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号瘠墅老人,别号尊疑、尺耋、辅自然斋主人、观我生室主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在军舰实习五年,到过新加坡和日本等地。1877年留学英国格林尼次海军大学,了解英国的社会制度。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
期刊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兴起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但它同时也不得不面临国内没有相应的受众和体制基础的现实,经历了几年的盘整,身处一线的中国当代艺术画廊的经营者们除了从一开始就伴随他们的那些需要坚持才能解决的诸如藏家培养的问题之外,当初所面临的画廊定位、运作模式、藏家培养、国际合作、资本引入等问题也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和专业化的操作成为画廊经营者们能够在挑战中从容应对的两大基本要素,而画
期刊
古今中外的收藏界都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坐家”收宝往往比外出“寻宝”更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但这一前提条件就是要拥有雄厚的资金。顾洛阜凭借这一优势,一度重点购藏书法,逐渐成为当时北美地区收藏中国古代书法的第一人。黄庭坚的草书最长卷(18.22米)《廉颇蔺相如传》,也归顾氏收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购藏中国古代书画方面,曾首先“锁定”要整体收购两个大藏家的藏品:一个是著名华裔收藏家王己千,另一个便是美籍
期刊
艺术山丘皇家广场上的艺术殿堂欣赏比利时独有的名家作品    布鲁塞尔,一个中世纪风貌与现代气息十分协调的美丽古都,比利时皇家美术馆便坐落在这座城市的“艺术山丘”上;美术馆内汇集了从中世纪黄金时代的法兰德斯绘画到现代艺术等数量庞大的作品。现在,就让我们漫游比利时皇家美术馆,尽情地欣赏这座古都世代相传的艺术珍品。    汇集了德尔沃、玛格丽特等20世纪大师名作的近代美术馆    皇家广场位于距布鲁塞尔
期刊
徐悲鸿,一位近现代中国面改良先驱,一位从江苏乡村走向世界,将西方艺术引入中国,又将中国艺术介绍给世界的艺术大师,无论是他的艺术历程,还是他丰富感情世界都有着太多太多的话题。在拍卖场上,徐悲鸿作品的数量远不及齐自石、张大千,但只要有精品出现,必定成为藏家关注的对象。近期,一张以7200万元高价拍出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被指为明显指鹿为马的伪作,将徐悲鸿推向这个乱象丛生的艺术晶市场的风口浪尖。
期刊
关于“当代艺术”的概念,学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收藏、拍卖界,这个概念同样含混。从拍卖行部门设置及图录印制来看,中国大陆一般称之为“中国油画及雕塑”,香港多以“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命名,或纳入“二十世纪亚洲及中国当代艺术”的范畴,台湾则往往概称为“华人西画及雕塑”。一般来讲,今天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指的是’85新潮美术以后油画、雕塑、版画领域里有所创新、颠覆先前既有规范、先锋性的艺术
期刊
在美国金融界中有一对无人不晓的夫妇,他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痴迷于当代艺术,但并非因为看中了当代艺术的升值潜力,而是看中了当代文化的本身,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结晶。在过去将近20年中,他们收藏了几乎囊括了过去30年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先锋艺术家的作品,如辛迪·舍曼、达明安·赫斯特、埃德·拉斯查、格哈德·里希特、安森·基弗、安迪·沃霍尔、村上隆等。除了收藏欧美当代艺术外,他们更广泛涉足亚洲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