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中文的书画收藏家顾洛阜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68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的收藏界都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坐家”收宝往往比外出“寻宝”更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但这一前提条件就是要拥有雄厚的资金。顾洛阜凭借这一优势,一度重点购藏书法,逐渐成为当时北美地区收藏中国古代书法的第一人。黄庭坚的草书最长卷(18.22米)《廉颇蔺相如传》,也归顾氏收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购藏中国古代书画方面,曾首先“锁定”要整体收购两个大藏家的藏品:一个是著名华裔收藏家王己千,另一个便是美籍犹太人顾洛阜。
  在北美地区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的众多收藏家中,除华裔收藏家外,有两位美国收藏家也堪称是一流名家。他们是顾洛阜(John M Crawford Jr,1913—1988)和安思远(Robert Ellsworth)。顾氏专收藏中国古代书画,斋号“汉光阁”。安氏专收书法、碑帖和古代家具。两人皆是收藏家兼古董商,安氏也是华裔书画史学者和收藏家王方宇先生(1913—1997)的弟子。
  
  拥雄厚资金
  
  顾洛阜出生于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故世之后留给顾洛阜一笔可观的遗产。顾氏因此不必为温饱和生计而担忧。他遂开始收藏英文善本书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转而收藏中国古代书画。但顾氏既不懂中国文字,更不懂书画鉴定,而他唯一拥有的就是雄厚的资金,所以他必须找一个帮他“掌眼”的专家和经纪人。顾氏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日裔美籍古董商濑尾梅雄(Joseph Seo,1911—1998),濑尾氏在纽约开有古董店,专营东亚艺术品。
  
  与濑尾氏的合作
  
  顾洛阜与濑尾氏最著名的合作项目,就是购藏了一批张大干大风堂收藏的书画名迹,先后有二十一件之多,均曾著录于《大风堂名迹》之中。其中著名的有宋人李结《西塞渔社图卷》(后有范成大、洪迈等七位宋人题跋)、宋人郭熙《树色平远图卷》、宋微宗《翠竹双禽图卷》(一名《竹禽图》),另外还有马远、刘松年、梁楷、李迪、吴镇、倪云林、沈周、唐寅、仇英、石涛、八大、王翚等名作。但顾氏后来收藏的几件书法名迹,并一直误传为也是张大千收藏的书法名迹: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合传》、米芾《吴江舟中诗卷》、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等,其实并非是张大千藏品,而是香港收藏家王文伯的藏品。可能是濑尾氏想借重张大干的名望而有意讹传。后来,顾氏随着自己的“眼力”增高,开始独立购藏而“跳过”濑尾氏时,濑尾一怒之下与顾氏断绝了来往。
  
  北美收藏中国古代书法第一人
  
  在顾洛阜收藏书画的年代,欧美艺术品拍卖公司的中国书画拍卖业务并不多,所以顾氏收藏书画主要是通过藏家前来“献宝”或通过中介人“代理”,偶尔也参加拍卖,但极少独自外出“寻宝”。古今中外的收藏界都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坐家”收宝往往比外出“寻宝”更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但这一前提条件就是要拥有雄厚的资金。顾洛阜凭借这一优势,并且采取了人弃我取的方针,重点购藏书法,逐渐成为当时北美地区收藏中国古代书法的第一人。1962年,顾洛阜借纽约摩根图书馆首次举办藏品展览,并出版展品图录,曾经轰动一时。
  
  “以藏养藏”、“藏多售少”与“半卖半捐”
  
  顾洛阜在近三十年左右的收藏生涯中,总共约收藏有二百余件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另外还有少量的当代中国画作品,其中主要是张大干的作品。因为顾氏也兼书画商身份,所以难免“以藏养藏”,也时常出售一些藏品,但总体而言是“藏多售少”,他出售的对象主要是美国各地的博物馆。华裔美籍书画史学者方闻先生曾担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特别顾问兼顾问部主席,他在任期间主要负责为大都会博物馆购藏中国古代书画。他当时有一个设想:一个博物馆如果一件一件去收藏书画作品的话,不但费时费力费财,而且为时已晚,应该收藏“收藏家”,也就是博物馆将某些著名收藏家的藏品整体收藏。
  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计划,只要这一计划能够得到博物馆董事会同意,就极具可操作性。方闻得到了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学、前美国财长、华尔街富商、后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董事会会长狄龙的大力支持,并出巨资鼎力相助。方闻当时首先“锁定”两个收藏家:著名华裔收藏家王己千(英文名C C wang,1906—2003)和顾洛阜。
  世上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收藏家,收藏家其实只不过是自己藏品的暂时保管者和拥有者而已。因为顾洛阜一生并无子女,故也不存在财产继承人问题,但他必须要处置自己的藏品。既然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北美最大的博物馆,应该也是自己藏品归宿的理想之地。所以从1981年起,顾洛阜逐步开始向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捐赠或“半卖半捐”自己的藏品。在1984年10月,大都会博物馆为顾洛阜捐售藏品举办了一个展览会,并出版了一本展览《清册》,共计177件(组)书画展品。
  
  好友翁万戈为编收藏图录
  
  顾洛阜生前曾经出版有多种自己的藏品集,由于他不懂中文,所以藏品集的相关事宜均委托书画史学者或好友编纂。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几种:《顾洛阜藏中国书画谱》(1962)、《从顾洛阜藏品中看文微明和他的朋友》(1974)、《中国书画概观》(1978)、《顾洛阜藏宋元法书名迹》(1982)等,身后还有《形象之外:中国书画(8—14世纪)》(1992)。但上述图书或目录大多是为了配合展览而出版,且均为英文。
  在去年12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顾洛阜生前好友、美籍华裔收藏家兼书画史家翁万戈先生编的《美国顾洛阜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精选》一书,共收入顾氏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108件(组),顾氏一生收藏的中国书画名迹基本均包括在内。翁先生与顾氏相识于1962年纽约摩根图书馆首次藏品展览之后,在后来的二十六年里两人始终是雅道挚友。但翁先生在与顾氏交往过程中始终保持两个“君子原则”:一是不发表对藏品真伪的意见;二是不过问藏品的具体交易价格。
  《美国顾洛阜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精选》一书,全部由翁先生撰写藏品的详尽说明,用力甚深。书前还有翁先生撰写的《序言》和长篇论文《美国收藏中国书画简史到顾洛阜的收藏》(1—14页),对“二战”以来美国收藏中国书画和学术研究的历史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极有参考价值。书中刊印的书画作品,有些是彩版,有些是黑白,有些图片可能是得之于不同时期,所以视觉效果的差别较为明显。有些有局部放大图片,也有些附有同类风格或同一人作品的比较图片,让读者自己去赏鉴评定真伪。
  
  没有“不走眼”的收藏家
  
  顾洛阜作为一个不懂中文的美国收藏家,虽然曾有过“专家”帮他“掌眼”,后来他自己也“悟”得此道玄奥,但他的某些藏品的真伪也的确是值得推敲的。我曾经读过台湾书画鉴定家和美术史学者江兆申先生的《东西行脚》一文(见《灵沤类稿》,台湾世界书局1997年7月),其中有一节就是专写顾洛阜收藏的。江先生与顾氏关系甚为融洽,顾氏收藏印“汉光阁”、中文姓名印和斋额均出自江先生手笔。江先生在文章中对顾氏所藏的宋人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卷》、宋人高克明《溪山雪霁图卷》均有婉转的质疑。世上从来就没有不“走眼”的藏鉴家,这并不值得多少大惊小怪的。
  在《美国顾洛阜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精选》一书108件(组)作品中,以我的拙眼来看,真迹固多,“存疑”难免。苏东坡《墨竹图卷》,题跋明显为后添。宋人乔仲常《后赤壁赋图卷》,名款为后添。宋人《骑驴图》轴,似为日本佚名“禅画”。仇英《沧浪渔笛图》轴,真迹近年已在国内拍卖。陈洪绶《烹茶图》扇面,图中人物拙劣。八大山人《山水十二册页》(1699),此图册三百余年以来,张大千是“第一位”收藏者,甚可怀疑。与张大千同处一个时代,是鉴藏家们的悲哀,无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之叹。(按,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翁万戈编《美国顾洛阜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精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其他文献
“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才开始创作的,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传,但我知道,现在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半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整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20lO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深情讲述了一幅名画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岸媒体一时聚焦,社会各界广泛关
期刊
劳伦佐欲打造新的时尚理财中心    随着亚洲经济以及其他各领域的飞速成长,亚洲文化也成为新的世界潮流,有了所谓的巨大变化。全球文化的焦点也正在向亚洲漂移,这也是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亚洲开始逐渐意识到要有它自己的艺术品牌和艺术观。如果其他地区的人想了解亚洲当代艺术,他应该到亚洲来,而不是只有几个亚洲的画廊作为代表去他们那儿做展览,从文化角度来讲,展会总监劳伦佐·儒道夫也说“很多有识
期刊
“谁”这个问题可以出于很多不同的背景来回答:美国杂志Fortune可能会告诉你,石油怪杰让·保罗·盖蒂(Jean·Paul Getty)是上个世纪最富有的人之一——在1957年Fortune杂志评选他为最富有的美国人,而在他去世之时,身家已过三十亿美元;如果是一个艺术爱好者,那么他可能会告诉你,加州的让。保罗,盖蒂博物馆是著名的艺术普及教育中心和博物馆。当来访者为这么宏大的博物馆不收取一分的入场费
期刊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这几年,新鲜,刺激,这个年轻却被资本偏爱亲吻过的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经历兴起、发展、高峰和低潮的过山车式发展。  时光回溯,2004年10月的香港苏富比起拍首场“中国当代艺术专拍”,由此揭开中国当代艺术品全方位正式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的序幕,鉴于对这场拍卖影响度和辐射力的预判,《收藏·拍卖》成为第一个制作专题关注此事件的内地媒体。6年前,我们关注“中国的社会经济改革为当代艺术的发
期刊
望着射进堂屋上方的一抹夕阳,老先生自言自语地嘟囔着:“又一个孩子进了洋学堂。”是啊,来这里读书的孩子是越来越少了,明年会怎样呢?恍惚中看到一群孩子在天井里嬉闹着,如今这里多么冷清啊,留着山羊胡子的私塾先生感到自己老了,不再是那个手握戒尺,神情肃穆的青年儒生了。古老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带来了中国人的屈辱,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现代文明。我
期刊
大师写的多种经书而外,还有小楷抄录的格言《灵峰宗论》中的警训。查《三国志·崔琰传》云:“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格言,即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至理名言。蕅益为弘公最钦仰的明代高僧,摘抄的开示,都经过书家的深思与实践,有所体会,反复精选,才录示后学的。小楷写得持重,爽利秀逸。点画起讫和大字一样考究,又是地道的小楷章法。显示心如澄海,虔敬坦诚,落花
期刊
2005至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跌宕起伏,短短5年时间内经历了发端、顶峰、泡沫挤兑以及恢复这几个重要节点。本刊挑选几位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各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其中既有被称为艺术市场“指标股”的中国当代艺术“F4”成员张晓刚和岳敏君,也有近年在市场上热度高温不退的当代艺术家曾梵志和刘野,以及属于或接近70后的一批在当代艺术市场上引人瞩目的艺术家毛焰和尹朝阳。图表为读者呈现这些各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期刊
王德惠先生足从天台山走出来的一位杰出画家,1924年出生于天台西乡溪头王村一个农民家庭,随后历尽战乱劫难。1949年9月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西画,师从刘开渠、宋秉恒、朱金楼、庄子曼等,不久应征入伍,度过几年军旅生涯后,重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潘天寿、吴蒂之、诸乐三、顾坤伯等名家指导下学习中国画。此后,他坎坷的一生便与绘画联系在一起。他一生清贫寂寞,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中
期刊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号瘠墅老人,别号尊疑、尺耋、辅自然斋主人、观我生室主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在军舰实习五年,到过新加坡和日本等地。1877年留学英国格林尼次海军大学,了解英国的社会制度。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
期刊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兴起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但它同时也不得不面临国内没有相应的受众和体制基础的现实,经历了几年的盘整,身处一线的中国当代艺术画廊的经营者们除了从一开始就伴随他们的那些需要坚持才能解决的诸如藏家培养的问题之外,当初所面临的画廊定位、运作模式、藏家培养、国际合作、资本引入等问题也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和专业化的操作成为画廊经营者们能够在挑战中从容应对的两大基本要素,而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