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gn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总结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在我院手术后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总结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年龄高,引流管放置比例高,恶性肿瘤比例高,二三类手术比例高,平均手术时间长,合并慢性疾病比例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高危因素较多,需要医生高度重视,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原因;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9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02-02
  在手术技术提升与无菌操作和预防感染措施改善的推动下,多数手术患者可顺利康复,但是,切口感染仍旧是术后常见并发症,而一旦发生即能影响手术效果,引起切口延迟愈合、全身感染等,增加患者病痛,因此,必须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有效控制。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3月我科治疗的普外科手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说明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普外科手术后患者100例,其中手术切口感染患者50例,以其为实验组,同期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50例,以其为对照组。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在2-81岁,平均(396 573)岁。100例患者中I类清洁切口21例,如行甲状腺切除术、乳腺切除术;II类清洁-污染切口52例,如行胆囊切除术;III类污染切口27例,如行肠梗阻绞狭手术。患者术前体质存在区别,其中长期吸烟史7例,肥胖症状4例,术前合并糖尿病6例,术前慢性支气管炎5例。有42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其中实验组33例,对照组9例。
  12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术后切口感染诊断。术后30d内、有植物人1年内、且感染与手术有关,伤口内留出脓样分泌物或软组织培养后可分离出微生物,伤口处伴有压痛、疼痛、发热、发红、肿胀等现象。在普外科术后第3、5、7天对患者进行切口检测,调查分析感染因素。
  13调查指标我院从患者年龄、有无引流、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有无糖尿病史、有无恶性肿瘤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x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手术类型切口感染情况比较实验组三类切口类型中,II类、III类切口类型感染率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情况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60岁以上患者比例大,引流管放置数量多,恶性肿瘤比例高,二三类手术比例高,平均手术时间较长,合并慢性疾病数量大,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是术后多发并发症,由于术后患者各项机能不能马上恢复到正常状态,且术中操作、术后护理中存在缺陷,使切口感染常出现在普外科手术后,这对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病痛起到了严重抑制作用。具体来看,手术切口感染的引发因素主要有:
  31年龄因素本组研究中,实验组老年患者数量较高,且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这说明术后切口感染率与年龄增长成正比。其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机体功能、免疫能力等下降,手术实施难度提升,术后恢复慢,因此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必须提高警惕,做好术前抗感染处理机术后抗生素使用,以有效防止切口感染。
  32手术操作①实验组引流管放置量较大,其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这说明手术操作、手术器械对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手术设备的消毒工作,并要在手术中进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切口引流,并在术后进行适当处理。②研究发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与手术时间成正比,手术时间过长,操作粗暴常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这要求施术者必须具备精湛的手术技术,并掌握手术程序,进行合理、准确操作,以缩短手术时间。③三种切口方式中,I类感染率最低,II类居中,III类最高,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化、规范化操作。
  33患者自身患者机体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较大,研究发现慢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往往造成严重的切口感染。研究中,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其原因在于,肥胖患者脂肪堆积,常出现糖代谢异常,术后切口部位因脂肪液化、液体积聚或坏死而造成切口感染;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用手术刀一次性成功直切皮肤与皮下脂肪,尽量减少牵拉、钳夹动作,控制好切口的长度,进而降低切口感染率。在糖尿病的刺激下,伤口处形成肉芽,使纤维母细胞降低,严重影响切口愈合,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因此,在术前要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若诊断出糖尿病,则进行及时治疗。
  总之,术后切口感染常出现在外科手术中,其引发原因众多,其主要因素有年龄、手术时间、慢性疾病、手术类型等。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护理及其并发症治疗中,必须遵循无菌观念,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抗生素等治疗药物,开展微创技术,进行规范化、流程化、专业化操作,并进行术后全面化护理,以将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和姐,张丽君,王满红,陶祥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13(01):222-223
  [2]吴安华,任南,文细毛,易霞云,黄勋,徐秀华,巩玉秀我国178所医院住院患者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2):881-884
  [3]任南,徐秀华,吴安华,吕一欣,易霞云,王曼平,文细毛,黄勋,龚瑞娥,冯丽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1):1-3
  [4]郭金凤,丁丽贞,李筠9151例住院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4):271-272
  [5]左武,蔡璇,朱琴,李红霞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8):221-223
其他文献
【摘要】饮食对于肝硬化疾病的恢复、费用及再次入院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以前我们只重视治疗和护理,而不合理的饮食会加重病人的病情,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至死亡,使用科学的饮食方法来改善肝硬化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硬化;饮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29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99-01  1饮食指导  11
作者收集从2007年2月到2009年4月在我门诊术前作彩超检查,术后证实的各类乳腺肿块35例患者就肿块及血流显像特点作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旨在强化“流产后关爱”的PAC公益项目,正在为医患和谐搭建起广泛而有效的沟通平台,在推动医院服务水平快速升级的同时,亦显著增加了医患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度。如何更好地改善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孕妇早产的原因分析,探讨治疗孕妇早产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早产孕妇100例,对她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影响孕妇早产的几大主要因素,总结有效临床处理方法。结果经过对早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影响孕妇早产的主要原因有妊高症(78%)、多胎妊娠(157%)、胎膜早破(586%)、胎盘因素(48%)。不同孕周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体重儿发生率及死亡率之间比
期刊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的常见病.患者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心悸、胸闷,绝大多数患者合并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2001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心肝宝胶囊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住院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治疗护理过程: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并予以有效的护理。结果 经采用积极治疗和护理措施,使9例吻合口瘘7例治愈。1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死亡。治愈率达77.78%。 结论: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并及時处理是保证吻合口瘘尽快愈合重要条件。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吻合口
目的:调查2013—2015年台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台州市辖区内20家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调查
【摘要】 目的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1年度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的研究,探讨了我院对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人群健康管理的干预模式。方法 在我院2011年度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2000例,使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段的高血脂及其相关疾病分类检出率及与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的发病情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共1560例资料齐全的患者进入调查,检查出高脂血症4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