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世界学术之都”核心与路径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aoj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设学术之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是,这其中最核心的还是学术。我们在建设学术之都的过程中,大学与城市无疑是一对不容忽视的关系,将大学与城市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以大学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以城市发展带动大学发展和学术进步。
  【关键词】 学术之都  文化软实力  城市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12月18日,北京市提出要建设“学术之都”,“学术”第一次被纳入到城市发展战略高度上来,这充分体现了学术在一个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有着众多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和学术优势,所以建设“学术之都”在定位上必须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北京建设“学术之都”显然不应当局限于中国,而应当面向世界。更何况,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早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学术之都”。但毋庸讳言,从世界范围来看,北京乃至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还很不够,离“世界学术之都”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北京建设“学术之都”不仅是建设“中国学术之都”,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建设“世界学术之都”。
  
  建设学术之都的核心是学术发展
  
  建设学术之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是,这其中最核心的还是学术。学术的进步和发展乃是学术之都建设的根本。没有学术的发展,没有一流的学术,再大、再好的都市也不能称为“学术之都”。
  “学术之都”的要义在于“引领”,而非“跟从”。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目前我国在引领学术发展上还比较薄弱。例如,我国现在的很多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主要是“跟从”,往往都是在全球几千篇、上万篇论文发表以后,我们的成果才出现。这意味着我们在学术创造和引领上已经落后了。没有了学术引领,在国际上就没有影响力,也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学术之都”。
  那么,如何提高学术的引领能力呢?最主要的是学术创新。因为,如果没有学术创新,只是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永远也不可能超越别人,何谈“引领”。学术贵在创新。学术创新的前提在于自由争鸣。陈寅恪写在王国维纪念碑碑文上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说是对自由学术环境的一种恰当的诠释。没有学术自由,不能去伪存真,必然也不会有学术创新。事实上,只有在自由争鸣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者们的学术创造力,才能促进学术的创新和发展。学术对错与否,是可以商量的,且不辩不明。
  学术发展关系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无论是对一个城市而言,还是对一个国家而言,学术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其文化软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学术之都不仅是北京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的一件大事。
  一方面,建设学术之都是北京建设“先进文化之都”的重要内容。2010年8月23日,习近平在视察北京时提出,要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五个之都”,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这里的“先进文化之都”就与“学术之都”直接相连。学术乃是先进文化生产的重要源泉。可以说,正是在学术的不断研究和提升中,先进文化才得以孕育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学术之都”实质上就是建设“先进文化之都”,是建设“先进文化之都”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建设“学术之都”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了世界上的越来越有影响力的世界超级大国,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文化还相对滞后,文化软实力与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还不太相称。软实力和硬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两个方面。硬实力是基础,软实力则是硬实力的重要延伸,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学术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成体系、高层次的文化,是文化的制高点,是最能体现文化软实力的部分。学术的发展特别能彰显文化的魅力,可以有效促进文化的发展以及软实力的提升。
  以大学和学术发展促进城市发展
  
  “学术之都”之“学术”和“都”的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大学和城市的关系。大学不仅是学术生产最主要的载体,也是学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过去,大学大多远离城市,远离喧嚣,远离浮躁,所以我们习惯于称之为“象牙塔”。其实,原来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是选择了一个没什么人的远郊地区。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大学离“象牙塔”越来越远,大学与城市的联系则变得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相互助推。
  一方面,大学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众所周知,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大学的一项主要功能就是知识生产。通过知识生产,大学可以贡献智力资源,直接参与城市发展。事实上,大学除了知识生产功能之外,还有重要的聚集功能和塑造功能。英国人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名言,大致意思是:要建一个伟大的城市实际上很简单,先建一所大学,把它建成全世界最好的大学,等五百年以后,这个城市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城市。说的就是大学对一个城市发展的影响。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试图把大学或学术的发展跟城市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中国也在做这方面的试验,如全国各地都在建大学城,规模很大,校园也很漂亮;但这些大学城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不仅对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城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到城市发展中,大学是大学,城市是城市,二者之间没有契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也是大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学的发展需要一定资源的支撑,大学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实际上,大学在带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城市也会支撑大学的发展。斯坦福和硅谷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斯坦福大学在缔造了“硅谷神话”之后,所获得的回报也是巨大的,除了智力资源之外,最直接的回报就是资金,从而帮助斯坦福实现了新一轮发展。例如,1991年斯坦福大学百年校庆募捐就曾创下了126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也创造了整个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新记录。
  所以,我们在建设学术之都的过程中,大学与城市无疑是一对不容忽视的关系,将大学与城市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以大学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以城市发展带动大学发展和学术进步。
  (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博导、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社会学教研室讲师)
  注:本文为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建设学术之都的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3ZDB11)阶段性成果。
  责编/谭峰   美编/于珊
其他文献
基于2011-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EA-Tobit两段式分析法,并基于面板固定效应的Tobit模型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输送了大量高职毕业生,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企业信息反馈,他们的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但是,高职学生在适应社会环境和复杂人际关系中往往存在诸多心理困惑,严重阻碍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根据多年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咨询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概述了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困惑,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提出应对办法。  关键词:高职学
邓小平以其多年的为政经验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在反腐倡廉方面提出过很多重要的思想、观点,是我们党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宝贵理论财富。  “克服腐败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  邓小平始终认为,反对和防止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要同领导干部自觉的严格自律结合起来。他认为,一个人的腐化变质,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因素,所以“克服腐败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要解决思想问题,就要抓好理想道德教
从分析“三创教育”和“三创型人才”的涵义入手,强调了“三创教育”对“三创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指出“三创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三创教育”相结合,提出了“三创型人才”培
近年来,建构主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弥补传统教学不足的主要理论基础。它强调环境因素对学习过程的重要影响,要求学习者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借助外在环境的帮助,将信息
要清醒看到,创新是浙江省发展的—条“短腿”。创新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华山一条路”,也是政府和企业肩负的共同责任。破解“创新难”,必须始终坚持政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企业的创
目前社会需求和激变的市场对陶瓷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当前陶瓷设计的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了较深
素有“欧洲硅谷”之称的爱尔兰,作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工作亦卓有成效。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爱尔兰政府就开始积极推进国家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笔者在此着重介绍近年来爱尔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工作提供一些值得借鉴与学习的经验。  一、爱尔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  爱尔兰政府对基础教育中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应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并在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