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用涂鸦描绘青春的新“势力”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8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半夜,“叛逆女孩”的零点躁动
  
  1983年刘昕生于天津,成长在北京。刘昕是个有着典型夜猫子习性的女孩,每当华灯初上时,戴着黑框眼镜的她像一只元气十足的小精灵,与玩友们相聚在家中。子时一到,她们准时出发,在“Let’s go”的呼喊声中,一行年轻人带上喷子、颜料和防毒面罩,来到位于中医药大学北门的樱花东街——这儿是京城涂鸦者的天堂,一排排的矮砖墙上绘满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符号和图案。
  首先。要派出一个人在路口守坑。刘昕等人会将手里的“克里美”摇匀,对于喷吐压力和覆盖均匀度早已熟稔于心。很快,一张趴在墙上窥视的脸渐渐显露出来。怪异的脸上有一个大大的鼻子、一只手、一颗心和一串数字……刘昕笑着解释:心代表爱情,数字指的是需要走多少步才能到达那儿,手则表示要买单。最后,她会签上自己的标记“Jew Yooy”——相当于“到此一游”。
  一个小时不到,半面墙壁就被大家喷涂得面目一新,老朽的旧街区在形态百变的涂鸦映衬下透出了嘻哈的味道,瞬间仿佛年轻了半个多世纪。
  肚子饿了,刘昕和涂友们来到路边夜排档,烧烤架子、长条板凳、一打百威啤酒瓶子。一字排开。小炒羊杂味道很可口,接近0℃的黄色液体刚咕咚入喉,大家就迫不及待地互相庆幸着这次行动没有遭遇城管队。据刘昕称,这帮2004年后才开始涂鸦的伙伴各怀绝技,有的善于把握大型画面,有的喜欢3D风格和器官崇拜。还有的偏好恐怖风格和黑人艺术。近两年来,他们创作了近百幅涂鸦作品。
  小试牛刀后,还有更华丽的压轴戏上场:凌晨1点半,一行人在人大的春华路上寻到一面很大的蓝色施工档板。上面已被有关部门刷成白色,写着“共同建设美好城市”之类的标语。这时,没有车辆,没有行人,只有沉寂的大厦和安静的墙体。“谁的地盘谁做主!”在即将征伐的战场,刘昕用最浓烈的色彩挥洒青春的荷尔蒙。喷漆的声音在耳畔此起彼伏,有如饶舌的Hip Hop。
  这时,一个保安走出来,善意地向刘昕等人示意停手。“上次那个看门的大爷还让我们慢慢画呢。”“这幢房子要改成厂房,你们涂上去没几天就要拆的,何必白辛苦。”见一行人没有停手的意思,保安干脆坐在他们身旁,欣赏这难得一见的即兴创作。能遇见这样的夜巡者,刘昕他们算是幸运,有一些古板的执法者会留下证据,然后命令刘昕等人用油漆将那些涂鸦盖掉。“其实我们不是天生反骨,从孩提时算起,谁没有干过涂鸦的勾当,用蜡笔、水彩笔在地板、书本和黑板上信手涂抹。长大后,人们仍然需要放纵一下自己,偶尔玩玩户外的涂鸦,也连带感受感受兵抓贼游戏的刺激……”
  天空泛出鱼肚白时,刘昕发现自己背包里的彩漆几乎用完了,再瞧瞧手持喷枪在硬邦邦的墙上一夜宣战的画卷:一轮燃烧的太阳,7只诡异的行星,还有无数子弹划风而过,边上立着一个夸大了的钢盔战士。这些银色勾边、柠檬黄打底的图画。传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刘昕给它们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皇家巫师和标枪队”。反复凝视着作品,刘昕感觉躯壳里被压抑的艺术细胞恰到好处地迸发出来,有一种小有成就的滋味,好像刚刚安置好一幅被盗的名画。“花费不菲的作品最终不能被保存下来,我们只能望墙兴叹了。还好有数码相机预备,通过镜头可以将它们间接留存。”
  接下来,就是让涂鸦在天亮后去迎接早行的上班族惊讶的目光了。折腾了一宿,刘昕收起那只黑色的大手提袋,将防毒面具、喷漆罐、素描本和马克笔一骨脑置于其中。回到家,睡意将因酒精升腾起的情绪强压下去,枕头和床成为最亲密的伙伴。明天,青春花儿照例会在晚上绽放。
  
  写字楼,那个穿白色套裙的“断码”女
  
  “都市人,或多或少饰演着多重角色。时间是一个分割线。下午2点半你得匍匐在写字楼里兢兢业业,绞尽脑汁地出卖自己的青春……”如果不是看到那副满不在乎的表情,真的很难将眼前穿着白色套裙、戴蓝色发箍、刘海整齐的女子,与昨天张狂的刘昕对应起来。
  刘昕从小喜欢画画。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她学过国画和油画。工作后,刘昕接触了电脑绘图。壁画风潮正在北京流行,从事过装修设计的她,对于循规蹈矩的工作早已厌倦,她希望用充满个性的室内手绘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可当酷感十足的几何造型呈现在客户面前时,他们并没有觉察太多扑面而来的艺术活力,而是反复强调只要将一幅流动的自然风景定格在墙壁上即可。于是,无奈中的刘昕只能绘出一朵朵俗不可耐的向日葵。还有平庸、素雅的海边风景。“只觉得自己是个油漆匠!”
  白天,除了意味着艺术个性的泯灭,刘昕的手还不时地要被那些胖胖的工程监理、老板们在掌心上划圈圈。一想起这个,她就一阵反胃,连辞职的心思都有了。可刘昕也知道,涂鸦在现实中是边缘化的,单纯的爱好难于换成实实在在的收入,如果失去现在每月数千元的工作,就意味着失去了买喷漆、颜料的能力——仅喷漆每月就得花掉六七百元。“涂鸦只是爱好,不能当饭吃的。”所以,刘昕不得不按部就班地工作着。
  早晨为了别人,夜晚才是为自己,在月光下寻到那份稍纵即逝的灵感。“小时候真好,在胡同里玩捉迷藏时,只要你认输了,大叫一声123,所有的伙伴们都会跑出来。长大后,很难再找回这种感觉,失去的时间、错过的欢乐、怀念的人,什么时候还能统统出现在眼前呢?”
  2007年9月的寻常夜晚,这个内心没有着落的24岁北方女孩,一个人走在新街口。这时,一个纤瘦斯文、开着“大宇王子”的男人闯进了她的视野,哈。这不是从前住在隔壁街上的毛七吗,现在成了电台的DJ阿甘?看到眼前连1米6都不到的“旧街坊”正凝视着自己,1米9的男孩很不好意思起来。他减速、停车、启车门,很快,她坐在他的右侧。两人谈兴很浓,当车窗视线被夜色和寂静割开时,他们从父母家人谈到朋友兄弟,从解构艺术聊到后现代主义,从念书的趣事一直讲到社会学的微妙……
  那天之后,晚间的刘昕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将那台笨重的收音机旋钮扭到尽头,在浓稠的空气里守着FM99.3兆赫的天籁之音吹向耳畔。这时候的刘听,想起在艺术学院那会儿,同班女生们都一个个比赛似的珠圆玉润。就她干瘪如柴。虽然毕业时身材也有过那么一点点爆发力,但终是后劲不足,留给自身一个小号尺码。
  阿甘的节目,惠顾着夜间忙碌的人们,也纵容了许多“眼眶浅”的男女诉说情感。听得多了,刘昕也多愁善感起来。她通过短信,提醒着阿甘自己的存在,甚至絮絮叨叨地给他寻话题、做计划。天空透出蒙蒙亮时,阿甘下班,相守了一夜的俩人才发觉肚子叫了,于是开车在霓虹闪烁的华侨路上飞驰。晚风挤入车窗,秋夜凉爽而不失温润。在一家饭馆解决完温饱。刘昕按捺不住兴奋在店门口签上大名,荧光绿甚是招摇。迷上夜色的人儿,又是在怎样一个不眠的时间里邂逅?   待一切飘渺情爱成为顺理成章之实后,在猪朋狗友的一次聚会之上,众人要求刘昕和阿甘坦白罗曼史,嘴巧的阿甘只是回了句:“我家祖传的那件小号的翡翠镯子,只有她的纤细手腕能戴得进,没办法,寡人只能认天意了。”小女人刘昕的“断码”爱情,由此在坊间传开。
  
  水晶鞋?还是穿越时空的“夜游蛊”?
  
  恋爱中的刘昕,对夜晚仍是那么着迷,不消停的她一直觉得晚上睡觉是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夜晚,许多路口的摄像头都关闭了,你可以在这个喧嚣城市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时刻让自己忘情狂奔。对于女人来说,目光下以理性为荣,而月亮出来时,潮起潮落的它主宰了身体80%的水分。所以,这时的女人更感性、温和。所以,在这时,女人更应该出门,把女性的印记留给都市……”
  2008年4月,在后海开酒吧的李先生看到了刘昕的作品,请她到酒吧涂几笔。3天后,刘昕如约而至,李先生告诉她:“酒吧的建筑估计有十几年了,结构不太好,厅内有几根支撑用的大柱子,给人的感觉很杂乱;去包间的路要拐好几个弯。这是很大的劣势,我想请你把这一切改变一下。”
  思忖后,刘昕决定将风格定位于“怀旧楼阁”。她先是在墙体用铅笔轻轻勾出轮廓,然后上色。由于酒吧一直在营业,她只能在白天空闲的房间进行工作,进展缓慢。刘昕对老板说:“这样下去,可能半年也完不了工。能否在有客人的时候也涂,当成一种表演,怎么样?”老板欣然而允。不出所料,许多客人都愿意一边品酒一边欣赏刘昕随着音乐涂鸦,这成了酒吧的一道风景。
  大厅的柱子很快画好,刘昕又开始琢磨包房和走廊。“那是一种即兴、自由的创作,有了感觉我才画。”不是太商业化的东西,对于刘昕来说才更有兴趣。后来,她又接了一些网吧、娱乐厅的业务,前提是创作自主。
  有了钱,刘昕便去旅行。为了不让自己蜕变为城市里的冷漠动物,既不投资炒股也不贷款买房的刘昕,喜欢在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锦衣夜行,她见识过那些失业者的忧心忡忡,留意过失恋者的痛苦失落,甚至结交了一批窥夜的夜摄发烧友和脚痒之徒。
  仲夏夜,在邻近西南边陲的小镇,刘昕和阿甘双双走进了二层竹楼。这儿的招牌是一坨坨形状各异的茶坨。主人家热情地招呼他们,泡上普洱茶。听着朴实的土话,吃着“咱家”的小炖肉、剁椒酥鲫鱼,自’由的气息蔓延到刘昕的脚趾尖。在这样的午夜,精灵带着亲爱的人儿又一次逃出店门,尽情地撒起欢来……
  小镇的一户户橘黄色窗前,苦读的学子、裙裾飞起的姑娘、找事儿的醉汉,令躲在偏避处涂画的刘昕,抹出的每一笔都能引发不规则运动的放肆和疯狂。她和她的画成了城际间的“浪人”。
  2008年7月,刘昕报名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Colordy Graffiti competition”涂鸦比赛,荣膺二等奖。之后,她参加了国内顶尖的“Motley Still Crazy”涂鸦艺术展,获得最具创意奖。
  盛名之下,夜游蛊般的刘听还是忍不住好奇心。她对自己中性装扮一番,壮着胆子和涂友们混进了据说是北京涂鸦文化的发源地——北京西站的男洗手间。“令我震障的是,男生们在此大肆表达的,竟是那种不可思议的对性的钟爱和狂热。”刘昕在男厕所里当场表示,“我感觉女性在他们笔下就是一个泄欲的载体,好像根本谈不上所谓的情感。”不过,私下里,她还是很佩服男涂客们对女性乳房和阴部的表达“张力”,那毕竟也是都市男性的一种减压方式。
  午夜的钟声再次响起,在北京这样一座没有宵禁的城市,脚踏水晶鞋的新“势力”女孩摇身一变,乘上接驾而来的华丽南瓜车赶到橘色背景墙前。当朝霞再次映上天空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轻盈的背影,连同那背包里空空的油漆瓶和一道荡出爽脆的笑声。
  
  编辑 魏光
其他文献
机缘巧合,走进梦想    1984年,郭培从中国最早的时装学校杭州理工大学毕业,在北京童装厂当了一名设计师。那个年代,中国人远没有服装设计的概念,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庐山恋》引起轰动,原因之一就是演员张瑜在电影里展示了20多套港台时装。  初入此行的郭培,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在工作的几年间,她设计的服装卖了35万件。正是这一佳绩,让她跻身为中国设计界的十佳设计师,还被国外来中国拍摄改革开放题材的艺
期刊
一瞬间的交集,注定了千年之后的轮回    1998年是王军霞最为风光的一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后,已经淡出赛场的她依然是美国人热捧的英雄。1999年,朱鎔基总理访问美国,美国人特意打招呼,希望王军霞能随同访美。于是,王军霞作为代表团的一员,再次踏上了让她扬威的异国土地。  美国人对王军霞的欢迎是隆重而热烈的,有数不清的奖项排着队颁发给她。王军霞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宴会来到另一个宴会,脸上
期刊
比尔·盖茨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女人的照片照片中的女人虽已人到中年,但她看上去是那样朴素大方、美丽典雅、圣洁和蔼,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女性魅力,她就是温布莱特——比尔·盖茨一生一世的情人和朋友。无论她人老珠黄,还是白发斑斑,她温暖的怀抱永远为比尔·盖茨敞开着。  “伟大而又完美的温布莱特,我爱你在我所认识的女性中,只有两个人值得我这么称呼。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我的女人有两个,一个是我的母亲,另一个是
期刊
每个人都有一个底线。绝望,只是自找的。因为,你可以下定决心放弃,下定决心走出一座空城。    区城是我的哥们儿,从我的青春期开始,我们就没有在意过彼此的性别了。他像是我的头头,呵斥着我这样那样,而我也屁颠屁颠地被他呵斥着这样那样。这样那样的事,无非是调皮捣蛋,无非是帮他泡妞追女生,无非是跟在他身后听他差遣。  他的手无所顾忌地搭在我肩膀上,他说,兄弟。  他不知道,这个被他喊了许多年兄弟的我,一直
期刊
她曾经有过一个最贵的枕头,480元,是他送的,在他最爱她的时候。  她有眩晕症,其实很小的毛病,由颈椎引起的,医生建议她买一个专门的枕头。  第二天,他就把枕头送给她。是一个淡粉色的枕头,比普通的枕头矮一半,审问部分有特别的弯曲设计,能保护颈椎。  男人送给女人的礼物,可能没有一件能像枕头那样贴心吧。钻石太冰冷,手机和手提电脑是高科技的钢块,包包和化妆品没有温度,送一张大床又过于情色。只有枕头,温
期刊
“装13”,好像最近在网上成了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关于到底是怎么一个装法,也有了越来越详尽的描述:  上MSN而不上QQ,是装13;吃哈根达斯是装13;看法国电影是装13;爱背包的男生也是装13……甚至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完美装13指南”,教导群众擦亮眼睛,第一时间辨认出隐藏在自己身边的13们,在各种场合从服装到行动都有详细的指点。或轻松调侃,或义愤填膺,阅读中一股莫可名之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星巴
期刊
那年她恋爱了,爱得在年长者看来,都觉得她有点欠扁。  她为了他,开始是隔三岔五地逃课,再是晚上宁愿跟他在外面聊一夜也不归宿舍,到最后,她竟然毫不珍惜地扔了大学课本。  被她如此深爱的他,左看右看都只是个不名一文的街头小生,很苍白的脸,很冰凉的眼。  但是,她就是迷他,迷他的冰凉,迷他的背影。迷他的吉它。最迷的,是他没有小指的右手。迷到一听到他拨响吉它她就会心疼,就会忍不住要抱抱他。  她青春小光景
期刊
年少时看言情小说,有一句话让我至今也不能忘,那几乎是当年的我可以想见到极致的伤感:“不管你把他抱得有多紧,你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常带着单纯的青涩和忧郁想象自己的初次拥抱,憧憬着,害怕着。怀着灰姑娘的自卑,我迎来了初恋。  男孩是高年级里最骄傲的男生,那年5月他正处在高考冲刺阶段。一天,他给我写了小纸条,他说星期天下午在汉水桥下的河滩上等我。  星期天,下起了若有若无的小雨,可我还是去了,忘
期刊
遇上爱情,女人太容易想要付出所有。然而,爱得太多、投入得太过火,反而容易成为对方的压力,令他喘不过气。  有很多女人一旦爱上了,就疯狂地想要“全部都给他”。可惜的是,她的恋情常有三种结果:  一是遇到坏男人,那种“既然你对我这么好,我就要得更多”的男人。恋爱谈到后来,一方肆意地予取予求,另一方只好伤重退出。  二是遇到被自己宠坏的男人,“既然你什么都是为了我,那我也就不客气了。”可是,女人通常会在
期刊
请注意,这个题目没有写错。不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而是“男人不爱,女人不‘坏”’。  通常情况下,女人不坏(当然除了那些已经丧失廉耻的女人)。她们文雅纤秀,举止得体,笑不露齿,坐不露膝。因为从小时候起,长辈们就三番五次地告诫她们:“你是女孩子,要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她们所受的教育,所接受的规矩,都是最正统的观念。听话的女孩儿,一天天长成了端庄拘谨的女人。  是爱她的男人,把她变“坏”的。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