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解题之后再思考”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4hb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数学教学中“解题之后思考”的意义。
  “经验+反思=成长”是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个体成长公式。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解题获得一定的经验后,若能注重解题后从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体验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就能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从而,会积极思考,会提出问题,会发现问题,会自动探索,会合作交流,会拓展创新,最终使学生达到“学会学习”的至高境界。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数学问题的奴隶。
  学生会在解题之后再思考,这也正顺应了《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评价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学生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 数学教学中“解题之后再思考”存在的问题概况
  在教师方面,不重视对例题和基本题的内在潜力的挖掘、改造,只停留于它们的解答。很多时候,把答案告诉了学生,缺乏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追究问题的来源,从而让学生解题之后并没看不清问题的本质。于是,教学中出现的是大量的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怕重复,还惟恐题型有遗漏。分题型、套解法、记技巧成了解题教学的法宝,而“解题之后再思考” 这一促使学生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学生方面,“习题千万道,解后抛九宵”,只关心题目会不会做,做完之后不去关心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更不关心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只习惯于解决别人的问题而不会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
  三、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解题之后再思考”?
  (一)总体思想
  笔者认为,习题解决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与探索,梳理习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感悟解题中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解决本题的经验与教训,对同类题自我检测、加深巩固,以达到掌握一个“点”收获一个“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解题后再思考”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会学习”。
  (二)具体对策
  1、让学生养成“解题之后再思考”的自觉性
  每个人都有享受成功的欲望,而且能在享受成功后给自身带来更多追求成功的意愿和力量。学生只有体验到“解题之后再思考”可以带来不断的成功,才会真正体会到“解题之后再思考”的作用,从而乐于自觉去做。例如,在解完一道题后,思考一下这种问题的基本解题思想、方法,当他在下次碰上同类型题时就能快速切题,找准方法,成功解题。此时,他就能深深地体会到“解题之后再思考”带来的一点成功感,从而促其形成了“解题之后再思考”的自觉性。
  另外,“失败即成功之母”!若一个学生曾经解过一道题,后来又碰上此类型的题,但仍然只是似曾相识而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感觉中未曾相识。这时候,未进行“解题之后再思考”的挫败感就来了,学生自然能在追悔中感觉到“解题之后再思考”的必要性,从而形成自觉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醒学生“解题之后再思考”。体验再思考给我们带来的优越,以及忽略了“解题之后再思考”带来的挫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让学生自觉形成“解题之后再思考”的好习惯。
  2、进行“解题之后再思考”的几个着手点。
  (1)从解题之后“省视问题条件”再思考
  一道题解完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弱化或强化条件、改变条件”等等方式来作“解题之后再思考”。在原题中,适当削去一些条件能使结论处于动态变化中,而增加某些条件,能使结论得到加强,因此,对条件的削弱和强化往往能挖掘出较为灵活和综合的新题来。如“在ABC中,a、b、c为∠A、∠B、∠C 所对的边,a=3、b=4,∠C =,求c的值”中,如果把∠C =这个条件去掉,则∠C从确定变为不确定,学生看到了一个动态的ABC,原来能求出的一些基本量相应地都随∠C的变化而成为变量。当然我们也可以强化题目的条件,也可以改变其中的条件。通过这样一个进一步思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就不仅仅局限在这一道题之中了。同时,经常从条件去思考,往往会产生新的问题,学生不但把握了“一个点”,而且把握住了这个问题的“一个面”,甚至更多,以及这个问题里涉及到的知识的更多应用。
  (2)从解题之后“省视解题过程”再思考
  解完题后,有必要回头看看我们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从解题过程中发现是否具一般性的结果,能否有规律性的发现?能否形成独到的见解,能否有自己的小发明?点滴的发现,都能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兴趣。例如为了得到“整式乘法公式”,在学习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时,我们可以设置相关类型的题目,在解题之后“省视解题过程”再思考,发现运算中重复的东西,从而发现“公式”。长期的积累,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个性特征的形成,让学生逐步养成一般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
  (3)从解题之后“学生合作评价”再思考
  解题之后,学生之间合作评价,比起教师的评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容易引起他们对解题过程的思考与解题方法的讨论,这样解题之后的再思考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合作交流时,他们就会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弥补了知识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结、提升了学习的经验。经常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解题之后再思考”,就能使学生不再为完成任务而做题,而是通过总结、比较、开拓思路,把注意力放在灵活运用知识以及锻炼思维方法上,从而抑制“题海”战术,培养“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思维变通能力,有利于知识归类和归纳推理能力的提高。显然,当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时,便会自觉地去思考。这样不仅使学生懂得数学,更使他学会了发现数学和创造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英语课教学必须遵循“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努力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提高渗透的计划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讲究渗透的艺术性,把德育自然地融进教学中。既要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使学生的德的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寓“德”于“教”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
期刊
在幼儿教学中,正确科学的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让幼儿在感知需要的前提下主动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丰富认知,促进发展。良好的数学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感受生活数学,促进主动学习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期刊
摘 要: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的,与人交往合作,积极参与决策,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情感 创新 评价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
期刊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那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
期刊
摘 要: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制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 渗透 法制教育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贺健康在《坚持教育为本,加强法制教育》中说:“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管理闭门、学校及教师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新课程目标的确定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旨,并且新课程也倡导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利用对话理念优化课堂提问,使课堂提问更加突出师生交流的作用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一、前言  众所周知,提问是由教师(提问者)发出的以期引起学生(被问者)的注意和反应的一系列信号和暗示等的信息,同时给予反馈的过程。提问能增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富有诗意的“美”,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陶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有文化的传播,更要有审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去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
期刊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平常的口头语言和写在纸面上的书面语言连在一起的组合体。而语文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教学,语文教学既要教学生学习话语的听说,又要教学生学习文章的读写,并使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及其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在课改之风盛行的大时代背景下,我们除了积极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对于传统体系中那些有益的部分也应该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期刊
在先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采用的是“先教后学”的单一模式,老师教的累,学生学得累,真是出力不讨好,这种模式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不佳。实施新课标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少教多学”模式应运而生。  如何做到“少教多学,教学互动”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正确的教学观念, 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配合学生的学习进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它较之以往教学改革的语文活动课和语文实践活动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教师们虽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确定目标。  关键词:语文 综合 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不好把握。如何把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