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能,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关键。特别是在当前的新课改视野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显得特别重要。本论文重点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08-02
1 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1.1 准确解析教材。 准确解析教材需要教师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个教材的知识脉络,能够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之间的关系,能够站在一个比价高的高度来把握整个教材体系。此外,教师在具体涉及到教材的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把握,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对教学所包含的具体指导意义,尤其是其中蕴藏的一些隐性与显性的启示。对教材进行准确的解读,确保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
1.2 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教师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应该变成教师自觉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在建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应该从思想上正确的看待教学目标,并且对教学目标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要把握好一定的度。在制定数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将注意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应该突出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独到理解与把握。第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将目标当成是准绳,根据目标的真实情况来完成教学,并对教学有很好的战功,引导课堂教学向预定目标前进。
2 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活动
2.1 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创建课堂情境时,如果能够从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素材,并且再引入相关的情境的话,就会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假如在生活当中没有加入相关对生活的理解的话,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據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入实际的问题,让儿童认知上出现“不平衡”,让这些不平衡使其思维出现暂时的冲突,激发其好奇心,就能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教材内的知识点,还可以是经过处理的生活常识,只要是设计的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就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切实提升广大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前提,其为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良好的铺垫,与此同时,还是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要素。由此可见,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是,大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一,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应该形成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好奇心是很重要的,对新奇的事物会有很高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学会使用这一点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如在讲解“平面图形认识”中,引导学生学会光擦,并将已经观察到的事物形态与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将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积极鼓励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平面图形,让学生意识到生活观察与课堂观察的作用是一样的,进而能够形成好的生活习惯。第二,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观察的基本目的。目的性能够表明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只有实行有目的的观察,才能够让学生对观察具体要求,进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第三,要强调培养广大学生的观察情感基本态度。良好的观察态度,能帮助广大学生快读完成相关的观察任务,假如观察过程中太过匆忙的话,就很难发现蕴藏在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没有办法找到该事物所含有的细微性的因素,作为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让学生学会去细致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能养成好的习惯,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2.3 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大力开展独立探究的形式。 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一般是经过动手实践操作,也就是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强烈的体验,能够从中切实体验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获取相关的活动体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直观形象和抽象进行有机概括,进而采取讨论与边操作相互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此外,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某一意义层面来看,是对人类文明认知的再现。教师应该积极选择一些既具有能够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广大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开展相关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探索,这时候需要教师对探索的题目进行科学的设计,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处理好结果与过程之间的关系,让广大的学生在自主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3 做好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工作
教师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的结果,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及时、有效,并且富有针对性,让广大学生能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性素养,还能提升广大学生的数学学习素质,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准确解析教材、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在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大力开展独立探究的形式;最后,做好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工作,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潘为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 新课程(小学). 2010(09)
[2] 杨俊林. 追求正当性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 江苏教育. 2009(31)
[3] 徐贞姣.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 新课程(教研). 2011(0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08-02
1 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1.1 准确解析教材。 准确解析教材需要教师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个教材的知识脉络,能够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之间的关系,能够站在一个比价高的高度来把握整个教材体系。此外,教师在具体涉及到教材的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把握,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对教学所包含的具体指导意义,尤其是其中蕴藏的一些隐性与显性的启示。对教材进行准确的解读,确保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
1.2 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教师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应该变成教师自觉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在建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应该从思想上正确的看待教学目标,并且对教学目标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要把握好一定的度。在制定数学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将注意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应该突出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独到理解与把握。第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将目标当成是准绳,根据目标的真实情况来完成教学,并对教学有很好的战功,引导课堂教学向预定目标前进。
2 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活动
2.1 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创建课堂情境时,如果能够从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素材,并且再引入相关的情境的话,就会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假如在生活当中没有加入相关对生活的理解的话,就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據学生的实际特点,引入实际的问题,让儿童认知上出现“不平衡”,让这些不平衡使其思维出现暂时的冲突,激发其好奇心,就能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教材内的知识点,还可以是经过处理的生活常识,只要是设计的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就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切实提升广大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前提,其为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良好的铺垫,与此同时,还是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要素。由此可见,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是,大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一,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应该形成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好奇心是很重要的,对新奇的事物会有很高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学会使用这一点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如在讲解“平面图形认识”中,引导学生学会光擦,并将已经观察到的事物形态与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将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积极鼓励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平面图形,让学生意识到生活观察与课堂观察的作用是一样的,进而能够形成好的生活习惯。第二,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观察的基本目的。目的性能够表明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只有实行有目的的观察,才能够让学生对观察具体要求,进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第三,要强调培养广大学生的观察情感基本态度。良好的观察态度,能帮助广大学生快读完成相关的观察任务,假如观察过程中太过匆忙的话,就很难发现蕴藏在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没有办法找到该事物所含有的细微性的因素,作为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让学生学会去细致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能养成好的习惯,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2.3 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大力开展独立探究的形式。 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一般是经过动手实践操作,也就是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强烈的体验,能够从中切实体验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获取相关的活动体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直观形象和抽象进行有机概括,进而采取讨论与边操作相互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此外,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某一意义层面来看,是对人类文明认知的再现。教师应该积极选择一些既具有能够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广大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开展相关的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探索,这时候需要教师对探索的题目进行科学的设计,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处理好结果与过程之间的关系,让广大的学生在自主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3 做好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工作
教师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的结果,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及时、有效,并且富有针对性,让广大学生能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性素养,还能提升广大学生的数学学习素质,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准确解析教材、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在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大力开展独立探究的形式;最后,做好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工作,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潘为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 新课程(小学). 2010(09)
[2] 杨俊林. 追求正当性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 江苏教育. 2009(31)
[3] 徐贞姣.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 新课程(教研).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