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寄托着人们美好梦想的世纪,她既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挑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这就需要课堂上做到以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同伴一起合作交流学习中的困惑,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效课堂
  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上、观念上转变,坚持以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务,促使学生高效发展。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过自己,因此老师要由主演变成导演,由师长变成朋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即我们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新基础教育”在教学研究中提出了“以生为本”,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对“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理解以及课堂实践阐述一下自己对以生为本的认识。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愿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因此,课堂上教师多半在唱独角戏,没有精彩的知识生成,看不到学生亮眼的表现,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二、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
  “新基础教育”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它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它不但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
  三、如何实现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1)读懂学生的困惑,让学生对学习有成就感。首先,读懂学生的困惑,就是要挖掘教材,明白学生学习的障碍,并根据学生的困惑设计相应的策略,突破学生的难点。例如,在讲百分数的应用时,因为孩子们在学习分数的应用时,只学了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没学谁比谁多(少)几分之几,因此,在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孩子们对于谁比谁多(少)百分之几比较陌生,为了突破难点,老师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谁比谁多百分之几,就是指增加的量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谁比谁少百分之几,就是指减少的量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再如,在讲参观花圃时,孩子们对试商几和商的位置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老师在讲新课时,要将算理和算法勾连起来,即将竖式和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情境说出竖式每步的含义。在试商时,为了快速试商,可以将除数通过四舍五入法变成整十数,转化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这样孩子在试商时就容易很多,计算速度也会加快。其次,课堂中要追问、装傻,让孩子对学习有成就感。例如,在计算154/22时,因为孩子们初次接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非整十数)的竖式计算,所以大部分孩子不知道竖式应该如何写,当孩子们按自己的想法独立完成竖式时,老师应该选几个孩子的竖式,把他们投影出来,追问孩子哪个竖式正确?为什么?然后让同桌两人先讨论一下,再叫个别学生进行汇报,在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假装不知道,不断地追问孩子们,让学生之间互动起来,生生相互学习。再如,在讲百分数的应用时,孩子们通过画图用不同方法计算出了水结成冰,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或冰化成水,体积减少了百分之几时,这时老师要假装不知道,追问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每步的意思是什么?再让台下的孩子提问台上的孩子,使生生互动起来,知识越辩越清晰。
  (2)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课堂上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推进整堂课的进程。例如,在教《认识分数》时,让孩子根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图形分分类,有些同学是按图形形状分的,对平均分和不平均分认识不深刻,老师可以将前面蛋糕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图片拿来作对比,提示孩子将图片按平均分和不平均分来分类。在认识1/2时,为了加深孩子们对分数的认识,老师可以先出示1/2的反例,即不平均分的图片,让孩子明白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再让孩子说出、画出或折出心目中的一半,通过动手操作和大量感知之后,加深学生对1/2的认识,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习其他的分数作铺垫。再如,在教学《铅笔有多长》,学生对5分米的理解有难度,只有中上的学生能很快说出哪里到哪里是5分米,因为他们理解50厘米就是5分米,对于中下的学生,通过同桌互相在米尺上找一找,说一说,他们还是不能完全理解,这时可以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让孩子边数边说,加深他们对5分米的认识。其次,在测量第二枝铅笔的长度时,有的孩子测出5厘米多8小格,有的孩子测出6厘米少2小格,老师可以先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制造认知冲突,让孩子体会细化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出毫米。其次,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学习的全过程。例如,在研究认识分数(一)中,学生先通过分蛋糕经历了分数的前提性认识,即分数产生的必要条件—平均分,接着通过将图片分类和说出分数的读写、名称、意义经历了分数本质的认识,最后通过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创造了分数,经历了分数的深刻性认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了虽然每一部分的形状或大小不同,但都占了整张正方形纸的1/4。再如,在研究认识分数(二)中,老师先动态演示了11个图片,让学生根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图片分类,学生经历了由多个物体或图片的平均分,即分数的前提性认识,接着再根据将整体平均分的份数将平均分的图片分成了3类,并说出分数的读写、名称及意义,经历了分数本质的认识,最后通过举例生活中的分数:54人可以怎么平均分,每一部分与全部54人有什么关系?创造了多个几分之一,使学生经历了分数的深刻性认识。   (3)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生长的力量。首先,数学课堂要有趣,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例如,课前情境老师通过课件呈现了玻璃瓶装满水,放在冰箱冷冻几小时后爆炸。这时老师应该追问孩子们:为什么玻璃瓶会爆炸?让孩子们先想一想,猜一猜,再叫几个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会使孩子们带着探究的欲望去研究新课。再如,通过计算得到水结成冰,体积增加了11.1%,那么,冰化成水,体积也减少了11.1%吗?让学生先猜一猜,再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画图计算,然后通过计算和生生之间的辩解,孩子们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次,学生的生长力量体现在课堂知识的螺旋式上升。例如,在研究条形统计图项目组数的确定时,老师先通过出生月份记录让学生学会分组,在分组体验中,学生明白了分组要整体观察、有序排列、反映数据特征、制作方便简洁、分布均匀、不重复不遗漏。接着,老师出示了一年级和五年级某班各20位同学的跳绳个数,让学生先比较两组数的分布范围,再进行分组,通过观察并分组,学生明白了21~40数据密集,组数就要多,这样才能拉开距离,而21~100数据分散,组数就要少,这样数据才能聚拢,这也体现了哲学中相对的思想。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根据生活中不同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分组方式。再如,在研究條形统计图纵向间距的确定时,老师先通过表1:“海量阅读”五年级各班订购图书情况,让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确定统计图的纵向间距,在确定纵向间距时,老师分了三个步骤:完整呈现数据、图形适中美观、容易标出条高,从低标要求到高标要求,学生通过一步步地经历体验,学会了如何确定纵向间距,如何快速、完整地标出美观的条高。接着,老师出示表二:超市某天11时至16时、17时至22时的客流量情况,让学生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客流量情况确定纵向间距,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明白了数据密集,纵向间距就要小,这样才能拉开距离,数据分散,纵向间距就要大,这样才能使数据聚拢。然后,老师出示表3:四年级某班小组射击比赛成绩统计表,让学生仔细观察数据,根据数据特点确定纵向间距,并标出条高。通过观察,学生不难发现,0~243都是一样的,不用比较,而243~247不一样,要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大小,需要将局部差异放大。怎样才能将局部差异放大?那就需要将不用比较的部分压缩,要比较的部分纵向间距调小,这样才能拉开距离。最后,老师出示表4:笑笑七次单元考试成绩,让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纵向间距才能清楚地反映笑笑的成绩情况,进一步巩固了通过将不用比较的部分压缩,要比较的部分放大,从而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大小,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2017(2)
  (3)李明亮:《有效教学的五大元素》2009(4)
其他文献
在低年級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当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就高高举起手,并且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知道……”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孩子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或与其他同学轻轻交流起来,根本无心聆听。现象二:课堂上,学生虽然“两手放平坐端正”,表现出很认真听的样子,可当问他们老师或同学刚才说了什么内容时,他们往往会惊慌失措,不知从何谈起。倾听失去了它的本
期刊
素质教育原则之一,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又承认学生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多种不同教育措施,这一教育措施就是分层教学法。  学生需要自主的学习,使自己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上
期刊
留白是一种艺术,书法作品的飞白,绘画作品的留白,文学作品的空白,经典乐曲的余白这些都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留白处理,更能体现语文学科发展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更能顺应现代教学形势的确,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积极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学习规律,灵活运用留白艺术,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自由的教学氛围与探究空间,引领学生
期刊
摘要:砚虽小,却是一个综合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集合体,承载着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文化强国的梦想。  关键词:砚澄泥砚设计造型文化创新  古人说“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三日不洗砚”,足见砚在古人心中的地位。砚虽小,却是一个综合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集合体,承载着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传承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文化强国的梦想。  从砚
期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具有动态感,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利用自己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直观、形象,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东方明珠—香港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特别强调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
期刊
语文主题学习,以不可抵挡之势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它打破了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打破了我们的思维定势,来到了我们面前。几年来我们倾力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对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及其实施策略有些思考,与单篇教学相比,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围绕主题高度整合,教学目标集中化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某一个主题,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变成由单纯的几课变成了不可分割的主题单元。它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
期刊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老师觉得写作教学难,无非是因为短时间内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显著提高,但我认为教学只要得法,就会有变化,有提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琢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从中摸索出了一点方法,大家共同探讨,那就是——将简笔画融入到小学写作教学中,这种形式既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增添了课堂教
期刊
寒假学习了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领悟到教育最关注的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关注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了么?我帮助孩子们提高自信,给孩子们赏识了么?没有。我只要让他们在考试中有一个好成绩就行了。不考虑教育是不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  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是什么。首先我认为要改变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发
期刊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农村高中学校大量撤并,城市学校大班額情况普遍存在,导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班级内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大班额环境下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从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出发,探讨高中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希望对于高中大班额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有一定的帮助。  在大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