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书香,经典为伴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snjz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种国学都有自己的经典著作,正如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历史征途。何谓之经典?是在历史潮流中得以脱颖而出的文学精品,是蒂姆·洛特所认为的“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还是鲁思·伦德尔群提出的经典必须是完全自出机杼的作品?或许,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解释,也不必将之置于遥不可及的高度,對我们而言,经典,就是作家在日夜间辗转沉淀下来的思想结晶。在翻开那一页页充溢着书香的纸张时,有幸翻阅的人既能在眼睛上享受一番,又能在细腻的文字,跌宕的情节,或引人动容的道理中寻出几道兴味来,如此,便是经典文学所带给我们的诗意的感受。
  黄沙大漠卷起阵阵驼铃声,月满西楼促起枝头寒鸦啼,潺潺流水拨开白色浪花,思乡的游子忘了归家…与世界搏搏相斗的我们,每每走进书中的世界,嗅觉漫漫古书香,便可褪去苦郁,墨染欣喜,惊觉捧起一本书的洒脱与淡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我的耳边又响起这熟悉的文字,心中不由回想起幼时朗诵《三字经》时那稚嫩的腔调,那时还无法理解这部传统经典字里行间流落出来的深度,只能一边牙牙张口琅琅读着,一边努力将这些文字中的“孝”“义”“诚”“仁”“敬”都镌刻进自己的记忆,并在以后的日子里逐渐将其树立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心灵标杆。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鲜明的故事,但它三字成句的韵文,对道德的指引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经典启蒙教材。阅读时,是一种读出来的喜悦,阅读后,细细回味,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它将那一串人生道理浓缩成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在潜移默化中,将一字一句凝练进中华民族的生活,给人启迪。它是一部启蒙之作,却也是国学中一部经典之作。当然,不止《三字经》,很多经典著作都对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认知有着明确的引领作用,不论是古时四书五经,还是现代的哲理教本,都体现出经典的巨大价值。《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便深刻地向我们诠释了与人相处之道,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对我们和他人的交际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菜谭根》 中“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又对人的修身立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做出要求,成为万古不易的奇珍宝训。
  经典,并非就是养身修性,正心育德,它有着一本书最原始的力量——凭借它的文字,情节或某一处独特之处唤起人的阅读兴趣。当我阅读《边城》时,展现在我眼前的便是秀美的湘西山水之景!当我眼睛触及到那些动人的文字,我的脑海中已然便勾勒出秀丽的茶峒边城小镇,不论是端午节赛船的火热,还是碧溪岨船渡时的平静,亦或是小城居民你来我往,热络问候的纯朴,都让我为之着迷,看着这本书,我便开始向往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简单却不单调的生活了;当我阅读《红楼梦》时,感受却又不尽相同。《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一部堪称巅峰的大作。而当我品读起这部著作时,我是忘了提携在它身上的所有头衔的,我所看到的,是一场烟花梦耳的覆灭,是一场从繁荣跌落进衰败的悲怆,更是一场惹人嘘叹的爱情悲剧。在这部经典中,让我惊叹的是曹雪芹笔下跃然纸上的人物,不论是风流倜傥,乖张多情的贾宝玉,还是内慧外秀,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亦或是张扬泼辣,嘴甜心苦的王熙凤…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定位中过出了自己的精彩,更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独特的颜色,不得不说,阅读这部书,是一次智慧的洗礼,是一场与传统文化的深入交流;而当我阅读《平凡的世界》时,我看到的是对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淋漓尽致地描绘,我感受着普通人在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快乐下的矛盾纠葛,同时也感叹大时代背景下所走过的艰难曲折。当我读到孙少平与田晓霞在杜梨树下近乎柏拉图式的爱情,当我读到孙少安办砖厂破产后通过贷款重操旧业又获利滚滚的成功,当我读到孙玉厚家庭中浓浓的亲情,我的心被这些平凡人不平凡的生活所感动,正如路遥在书中所说,“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或许这就是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令人惊叹的魅力,不需要多大排场,也不需要多么隆重的观前礼,只需要一个自己,一颗足够安定的心,随时随地,便可捧起书,来一次思想的燃烧,被袅袅书香迷扰。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轧过,忠孝美德已在我心里根生蒂固,捧在手中的书也不知何时已换了一本又一本,对于这些经典之作,我很少再大声诵读,而是默默静阅,再细细咀嚼。不论是书中的诗词歌赋,还是文人墨客的鉴赏评议,或是经典大家的悠悠文字故事,都让人心驰向往。看书,读书,做笔记,思考,都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快乐与满足,在这个过程中,眼睛仿佛欣喜了,连心也跟着充实起来。很喜欢一个人,寻得一个慵懒的午后,静坐窗前,阳光洒落,晕染书页,连我的嘴角也不自觉的柔和下来,在这静谧的一切中,那袅袅的书香便趁机游荡了出来,四处徘徊,浸透了书页,也浸润了我的思绪。再多的烦忧便能在此刻戛然而止。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读完一本又一本书,我们得到的不仅是读书所带给我们特有的成就感,还有我们拒绝平庸,胸怀天下,畅饮世界的浩然之气!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的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经典的独特魅力,与袅袅书香为伴,与纤纤文字携行!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在农业技术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使农业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式发展。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做好相关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以此促进农业产业进一步向着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在基层农
期刊
摘 要: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人们的现实生活与颜色密切相关,人们生活在色彩之中。在人类语言里,有着大量记录颜色的符号——颜色词,这些词语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颜色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限定词,反映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一种颜色可能有相同的象征意义,也可能蕴含不同的文化内涵。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研究有助于加强我们对英汉两种不同文化的理解,避免在国际交往中对颜色词的误用,
期刊
《论语》指的是孔子及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而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最早的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影响了其余众多国家。  从小我们便在《论语》的伦理道德中长大,我们深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深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深知: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我们
期刊
摘 要:习语,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是语言的精华。本文主要研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功能对等理论下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并结合实例研究相应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动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对人类而言,动物在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动物习语;功能对等理论;翻译技巧  一、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主要由美国语言学家、翻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玉米螟的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防治方法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玉米螟防治的人群带来参考。  关键词:玉米螟;农业种植;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是农业种植中的常见害虫之一,对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具有非常大的危害,而且因为其扩散能力相对较强,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幅扩散,进而影响到种植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玉米螟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  一、玉米螟习性分析  玉米螟会经历四个虫态,即卵、幼
期刊
摘 要:翻译译本赏析是我们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提升翻译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力和翻译水平,本文以祝庆英《简爱》的译本为例,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译本中的经典选段进行具体分析,以求在翻译赏析和翻译能力上有所精进。  关键词:《简爱》;功能对等;译本赏析  1.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
期刊
随着新型肺炎疫情的蔓延,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各产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会展业是典型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既是生产型的服务,也涉及消费型的服务,而且会展特点在于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由于会展活动积聚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平台特点,它必然具有很强的公共识别度。国际性的大展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就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公众识别度和重大的社会影响力,对城市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正因为如此,它对突发公共事
期刊
摘要: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时代国家前进的重要基石。而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社区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单位,在治理上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一个拥有完善的治理体系的社区,可以起到推动国家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反之,如果没有完善的治理体系或治理体系过于单一化,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国家将社区治理作为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步。尤其是近年来
期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
期刊
摘 要:在魏晋时期,儒学的衰退,玄学的兴起,随着新的思想形态的产生,随之而来的便是新的审美形态的生发,视觉主体“自觉”意识的关注,正如美术史家巫鸿先生所认为的那样,视觉不是单一的物象形态描绘与观察,对于视觉特性的考量往往需要关注于其所处历史、文化等更深层面的语境意义,所以本文将通过对于魏晋玄学的梳理,去探究与论述在视觉艺术之中,主体“自觉”审美形态的生成逻辑。  关键词:玄学;审美自觉;视觉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