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航天局长来华探路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在太空方面越来越强大,更多的国家将寻求与中国进行航天合作
  马克·加诺是加拿大第一位航天员,也曾担任美国航空航天局航天飞行任务试验任务专家。1996年和2000年他曾两次进行航天飞行,航天飞行记录超过677小时。
  2001年11月,他被任命为加拿大航天局局长,成为一名航天官员。
  近日,《瞭望东方周刊》就神六和国际太空格局专访下马克·加诺。
  
  中国和加拿大将加强航天合作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评价神六和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马克·加诺:我认为中国的太空事业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中国未来会在太空领域创造很多奇迹,特别是载人飞行。
  从2003年第一次载人飞行到现在只有两年的时间,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现在中国开始做第三次载人飞行的计划,第三次载人飞行包括太空行走和太空对接,这些在技术上是很困难的。中国计划在未来五年里发射将近100颗卫星,这个纹量是非常惊人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准备探测月球。中国的航天事业步子非常大。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加拿大和中国航天技术的长项分别是什么?
  马克·加诺:和中国的航天计划比起来,加拿大在规模上没有这么大,特别是加拿大没有自己的运载火箭。中国的航天计划基本包含了航天的各个领域,如运载火箭、通讯卫星、地球观测、遥感、太空定位和导航。加拿大的太空计划规仪没有那么大,我们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地球观测、卫星通讯、空间科学和太空的探索是我们重点的发展方向。
  加拿大自从有了太空计划以来就一直寻求同其他国家合作,我们希望未来能和中国有更多的合作。
  《瞭望东方周刊》:请你介绍一下中加航天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马克·加诺:中国和加拿大在十年以前就签署了太空领域的合作备忘录。此次我们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来访问中国,代表团中包括宇航局的官员和工业界的代表,我们这次希望很认真地寻找一些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我们将和中国国家航天局和气象局在几个方面展开合作。我可以说两点,一个是“夸父”计划,夸父计划是由三颗卫星组成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空间的天气变化并对此进行预测,比如太阳风等对地球的影响。加拿大在这个计划里会提供一些设备和仪器。
  第二个是我们和中国国家气象局讨论了一个合作,主要是研究空气的化学组成。中国和加拿大都对大气污染比较关心,我们的合作就是对大气污染进行测量。
  另外,中国很希望在地球观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方面与加拿大进行合作,我们要进行评估以后再确定如何进行合作。
  《瞭望东方周刊》:中加是否有可能合建空间站?
  马克·加诺:加拿大是国际太空站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包括日本、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美国。
  建一个太空站的费用是很高的,从我们现在每年的费用来看,不太可能和另外的国家再建一个太空站。
  中国方面没有给我们关于中国建立太空站的更多资料,但我感觉中国是想搞—个太空舱。当然我认为加拿大如果能和中国合建一个太空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所有的国家都能共同参与空间站的建设,那是最好的局面,但是这就涉及政治问题了。
  《瞭望东方周刊》:你说的政治问题是指什么?
  马克·加诺:在加拿大和中国之间以及加拿大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都有一个出口管制的问题,对于某些技术的出口是限制的,这样就会影响合作。因为出口管制涉及一些技术,这个技术有双层用途,可以民用,但也可以军用。
  
  美国会否对中加合作施压
  
  《瞭望东方周刊》:如果与中国合作,加拿大会不会遭遇来自美国的压力?
  马克·加诺:我认为不会,出口管制主要是遵守加拿大自己制定的法规。虽然技术出口问题存在,但是这不应该阻碍我们探索合作的机会。加拿大作为主权国家,会有自己的选择,不会受第三方的影响。
  《瞭望东方周刊》:美俄被认为是航天领域的第一世界,你认为中加合作能否开创第二世界的宇航合作体系?
  马克·加诺:我自己感觉中国现在把太空建设列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计划。我坚信中国只需要十年的时间就有能力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太空国,仅次于美国。如果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这个进程将变得更快。
  《瞭望东方周刊》:加拿大和美国在航天领域一直有密切的合作,除了合作外,两国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
  马克·加诺:是的,我认为在太空建设中,两个国家既存在合作又有竞争是很正常的事情。加拿大和美国合作了将近40年。加拿大的战略是发展自己认为有优势的一些领域。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国际航天格局未来的发展趋势?
  马克·加诺:我认为以后总的趋势是合作,因为太空活动本身就是造价很高的,另外又很复杂的工程,只有通过合作,各国才能得益。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航天的进步会不会在未来改变国际航天的格局?
  马克·加诺:我认为加拿大正在努力与中国合作,中国也已经与欧洲航天局合作。随着中国在太空方面越来越强大,分量越来越重,以后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在航天方面进行合作。
  这样的话,自然会对国际航天格局以及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影响。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中国近年来已经开始将太空计划的成果商业化,今后几年这种商业化的速度可能会加快,这样就会对太空市场的国际竞争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一年前的9月,我们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结识了一大批海内外一流中国问题专家,这让我们又一次有了用“国际眼光”观察中国的机会。  正是在那个时候,中国刚刚在雅典奥运会上首次冲入了世界第一集团,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经济增长率上升到了9.7%。而中国足球队在亚洲杯上败给日本引发了空前的民族情绪潮。  实际上,过去的这两三年里,“中国”飞快地成为了世界媒体上一个频率空前的关
期刊
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5日在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开幕式前接见与会代表时,谈到了中国“将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他同时表示“我们将继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最近又一次谈到推动民主法治的建设。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之后,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利益布局,主体及诉求日趋多样
期刊
废科举百年的一点感想文/李 勇    两年前的那个夏天,我还是某大学中文系即将毕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我选的题目是《鲁迅的乡恋》。中国文人的乡恋情结很重,可是鲁迅那代人对故乡的爱恋伴随着的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故乡的幻灭感。当时我在论文里提到这种幻灭感来自两个原因:  一是资本主义代表的现代工商文化对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巨大的;中击,传统乡土社会固有的秩序被打破,传统的价值观受到莫大的;中击;另一
期刊
10月初的一份民调表明,只有13%受访者认为伊战顺利,半数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两年半之后,美国军方10月25日宣布,因参加对伊军事行动而死亡的美军人数已经达到2000人。美国媒体将这一数字称为“悲剧的里程碑”。    亚训    在日本访问的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10月27日在东京与日本外相町村信孝会谈时,严厉谴责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期刊
中国建设银行终于如愿抢滩海外市场。10月27日,也在中国金融史上留下了一个光辉的记号。有了建行这个良好的开端,其他几家大型国有银行也在紧锣密鼓,加快海外上市的步伐。  成功上市,终究是一件可喜的事。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银行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做财务和法律尽职调查,从全国调到北京的资料第—批是22.5吨,第二批又补了12.4吨。不知道建行为了这次上市准备了多少吨材料,但是估计也不会比中国银行少。  海
期刊
8月28日晚,北京万寿路的一家酒楼。  练习合气道的约30个中国青年,在这里送别日本老师石井义基。包括10岁的小孩子在内,每一个中国人都上去敬酒,还把京剧脸谱等礼物送给日本人。他们感谢老师一年来的执教。  55岁的石井是日本合气道平祥塾派来的老师,教学非常认真。他与中国学生一起擦地板,自己叠道服,这些,都不像一些中国老师——他们只要求学生做,而自己在一边看着。  石井眼眶红了,“今天最高兴。”他用
期刊
在大股东只10送1甚至不给对价的股改方案都能高票通过的情况下,权利制衡的股改博弈似已名存实亡、岌岌可危  10月21日,西山煤电举行的股改相关股东会议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八只股票型基金及其管理的社保基金一零九组合、六零一组合全部投了反对票,这10只基金共计持有西山煤电A股7761万股,占参加相关股东会议的流通股股东的比例则高达26.96%。  机构对股改方案投反对票此前已
期刊
高唱极端民族主义的国家,从来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强大而有自信的国家  近代以来,中国打开国门过后,民族主义的声音就一直没有断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局部地区出现了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对此,有识之士表示忧虑。《瞭望东方周刊》就此访问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  杨教授说,在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民族主义都起过相当革命的作用,因而是民族国家形成的一种重要精神支柱。但是,民族主义历来是和民族悲
期刊
院长朱明发短消息给本刊记者:不服我们可以玩玩  2004年8月初,本刊第38期发表封面文章:《北京新兴医院“神话”》。我们对一个曾经以极高频率出现在中国公众面前、以治疗不孕不育著称的民营医院进行了质疑。  报道被成百上千家的媒体转载,“北京新兴医院现象”成为公众话题,本刊报道甚至被称为“新兴医院事件”。有关名人和广告的关系、医疗广告该不该取消、新兴医院是否构成欺诈、政府该如何作为等话题成为公众谈资
期刊
虽然反政府武装还在四处制造爆炸事件,伊拉克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如期得以进行,投票率超过了六成。伊拉克这次全民公决在很多方面是可以让人质疑的,它最后的结果如何还存在一些争论。  但是,10月15日的这次全民公决似乎表明,伊拉克人已经认可了他们去年1月选举的过渡政府所制定的新宪法。在那些比较乐观的人看来,伊拉克的政治转型仿佛正在按照一个正式的时间表进行。这是伊拉克民主进程中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但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