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的顽固《诗歌美学》读后

来源 :社会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noonk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作为抒情诗的大国,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情与表达的某种矛盾关系,《乐记·师乙》写道: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到了现代社会,这种矛盾激化为对立。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我们知道,《野草》既不空虚,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死亡。抒情诗是个体性的,它的“不朽”却证明着它的普遍传达性和社会性。抒情诗是凝固的音乐,它用普普通通的文字,传达出“墨气所射,四表无穷”的气韵。在商品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要搞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来看,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加强实践训练环节不失为办
【正】 深化改革是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根本保证,因而也就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保证。在这里,增强企业活力又是中心环节。这也就决定了,企业有无活力
【正】 1762年,卢梭的《爱弥儿》出版于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它直接向封建教育挑战,提出人的天性善良,由于封建教育的矫揉造作,人才失去善,要求人的合乎本性的发展。它与《社会
【正】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探讨陈独秀反思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得失,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进一步批判封
【正】 人若感受过孤独的安宁,则必感受过孤独的烦恼。长久的孤独,不过是一种狭隘而拘束的生活。尼采说过:“万物都永恒地再现自身,人亦如此;与其他事物一起,我们已经存在过
【正】 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作为一些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体系,而不是作为系统的理论存在于中国意识形态之中的。这些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体系,滥觞于古代原始氏族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