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患者止凝血功能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l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败血症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内皮系统的功能变化进行研究,并评估各项指标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ysmex 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85例败血症患者的蛋白C活性(PC:A)、抗凝血酶活性(AT:A)、凝血因子FⅤ活性(FⅤ:A)、凝血因子FⅦ活性(FⅦ:A)、凝血因子FⅧ活性(FⅧ:A)、凝血因子FⅨ活性(FⅨ:A)、vW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 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同时测定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败血症患者组FIB、PAI-1、vWF及D-Dimer分别为(3 720±2 290)mg/L、(2.4±1.0)Au/ml、(167.5±31.2)%及(355±128) μg/L,高于对照组的(2 950±870) mg/L、(0.6±0.5) Au/ml、(94.1±32.5)%及(169±9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Ⅴ:A、FⅦ:A、FⅧ:A、FⅨ:A、PT INR、APTT及TT分别为(98±37)%、(95±33)%、(96±43)%、(99±40)%、(1.23±0.35)、(33±12)s及(21±7)s,与对照组的(97±18)%、(99±18)%、(103±22)%、(102±25)%、(1.15±0.32)%、(31±7)%及(19±4)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A、PC:A、t-PA水平分别为(76±17)%、(65±19)%及(0.22±0.09)U/ml,低于对照组的(107±9)%、(101±14)%及(0.45±0.1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预后患者抗生素治疗第3~5天,痊愈患者组AT:A、PC:A、t-PA分别为(94±9)%、(90±11)%及(0.37±0.15)U/ml,高于死亡患者组的(58±23)%、(55±17)%及(0.16±0.09)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D-dimer及PAI-1分别为(117.2±20.5)%、(192±62) μg/L及(0.8±0.3) Au/ml,低于死亡患者组的(198.1±44.6)%、(697±213) μg/L及(2.9±1.2)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败血症患者的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发生显著变化,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败血症病程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就净现值指标在具体运用中现值点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采用选择项目投产点作为现值计算现值点的方法为宜的观点。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oice of the pres
目的 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不同时期及其机会性感染者血清辅助性T淋巴细胞(helper T-Lymphocytes,Th)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正常对照组17例.研究组HIV阳性85例(A期17例,B期29例,C期39例),其中机会性感染31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CD4+T和CD8+T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多措并举优化教学手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  关键词:有效;初中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历史是对人类过去事迹的记忆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日趋成为学校与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提上教育议事日程,并被各初中学校所运用。我们要在音乐教学中实行开放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初中音乐;开放性教学;激发兴趣;激励创新;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
在对大口径机枪双头弹弹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闪光照相方法来测试双头弹两个弹头之间的机械和气流干扰情况。文中首先介绍了闪光照相测试原理,然后对多站闪光照相
摘 要:朗读,作为阅读方式之一,是指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它是由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的。本文从朗读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朗读培养情趣和朗读重要的反馈作用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在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中重新对“朗读”的功能和应用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功能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直是国家课程的一统天下,其思想性、基础性、科学性、权威性无可争议,但这种多年一贯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一统天下的课
当传统互联网的增长不再像十年前那样疯狂时,巨头们纷纷开始寻找新市场的盟友。自由、交流、平等、合作,互联网的底层协议决定了整个行业的价值取向,这也正是商业结盟的应有
同学们都知道动作描写很重要,可就是写起来很笼统,不具体,更谈不上生动了。这不,作文课上,马小跳正为这事烦着哩。秦老师让大家写一件事,一定要有动作描写。马小跳苦思冥想了
瑞金被誉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瑞金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它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是第二次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