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 打造初中语文活力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w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仅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无论从哪一维度来看,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在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打造更具活力的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呢?答案就是创新教学模式。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才能为语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增添课堂教学的新鲜感与趣味感,使学生进入“语文世界”中,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以初中语文为重点学科,以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要手段,以打造初中语文活力课堂为主要目标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活力课堂;打造
  一、 引言
  一直以来,语文知识学习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不仅是因为其所学文章的故事趣味性,更是因为语文学科本身是极具魅力的一门科目。无论是汉字的由来、还是文章中的深刻思想,还是阅读中的名人趣事,还是写作中的情感抒发,都是语文学习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对语文学习给予充分重视,不断创新,通过施行新的教学模式,使初中语文课堂更具活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便能在各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学习知识、吸收知识、内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 巧用课前导入,打造初中语文活力课堂
  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课前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都深受广大教师的重视。一个优秀的课前导入,不仅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铺垫,还能在导入过程中将学生从愉快的课间“拉回课堂”,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知识学习的状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打造出更具活力的语文课堂,则需教师巧用课前导入,运用具有趣味性、新鲜性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为学生铺垫“探究之路”,从而促进课堂中语文知识的学习、记忆、吸收、内化。
  例如,在学习《观沧海》这首古诗时,教师可采取问题导入法,通过设置问题,启迪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从而打造更具活力的语文课堂。具体方法如下,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有没有读过《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呀?”学生答:“读过!”教师继续提问:“那同学们是否知道曹操与袁绍那场著名的‘官渡之战’呢?”学生答:“知道!”教师继续提问:“非常好,看来大家对这本名著学习很深刻,那么接下来老师要考大家一个真正的难题,你们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学生答:“准备好了!”教师继续提问:“请思考,在官渡之战,曹操大破袁绍后,曹操站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诗,有人知道那首诗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已对古诗有所预习,而后答:“观沧海!”教师继续提问:“非常好!那么你们体会到诗句中的‘微言大义’,体会到曹操的情感了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来探究,来感受好不好?”学生答:“好!”而后展开教学。通过设置问题导入,教师与学生不断互动,学生思路随着教师的问题而拓展、而发散,从而使得课堂更具效率与活力,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 运用角色扮演法,打造初中语文活力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十分丰富,其中角色扮演法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在初中阶段,学生表达欲望强烈,表演欲望旺盛。为实现语文课堂的活力性,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学生表演欲望强烈这一特点,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运用角色扮演法,使学生通过对文中角色的扮演,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广泛、踊跃地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加以深度剖析、理解,还可以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更加轻松,从而为语文课堂增添更多活力。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请学生分别扮演文中角色,而后进行朗诵。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需给予充分建议与指导,请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站在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后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如在扮演“皇帝”这一角色时,学生需站在领导者的角度,话语中需透露出威严感;在扮演“裁缝”这一角色时,学生需体会其“狡诈”的心理,在朗读中透露出“狡诈”之感;在扮演“大臣”这一角色时,则要求学生站在大臣的角度,体会大臣对皇帝的敬畏、害怕之情,因而在朗读时表现出“唯唯诺诺”“如履薄冰”之感等。通过开展角色扮演,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内心的解读。一方面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一方面提升学生角色扮演这一活动的参与度,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活力。
  四、 开展小组讨论,打造初中语文活力课堂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需要合作。常言道:“人多力量大。”笔者深表赞同。无论是药物研发、火箭发射、科技创新,都是合作的成果。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在课堂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发散学生语文思维,从而实现“集众人之智”。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可过多干预,只可在一旁扮演一个组织、指导的角色,当学生讨论出现明显跑题或错误时及时给予指导与调整即可。相信通过开展小组讨论,一定可以使各种思想、各种意见相互碰撞,最终迸发出新的知识火花,为语文课堂增添活力。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在课程教学之后,对文章内容加以拓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教师提问:“相信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大家对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已有大概了解。那么现在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刘备作为一方豪杰,为何会‘三’顾茅庐?这体现了刘备怎样的品质呢?请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后与大家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学生积极讨论,而后答:“诸葛亮无心参与国事,不愿追随刘备,所以刘备才需多次亲自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有学问、有谋略的人才,刘备作为一方豪杰,若想有所发展,实现汉室复兴,需要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为他出谋划策,所以才会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为刘备效力!”“通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爱才惜才的品质!”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学生纷纷积极“献智”,不仅实现了对教材课文的有效拓展,也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更多活力。   五、 借助互联网,打造初中语文活力课堂
  现如今,世界已然进入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处处可见互联网的影子。基于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增添课堂活力,教师可充分借助互联网,利用网络丰富教学资源,如精彩赛事视频、优秀教育文献、趣味教育综艺、直观教育图片、生动教育音频等,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互联网大潮下实现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学习,掌握更多语文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语文水平,为日后语文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例如,在学习《出师表》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充分借助互联网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在备课环节,教师在自身教材与辅助书籍之外,可充分借助互联网中的教育资源,如优秀教案、教育论文、教授讲座、趣味综艺等,在自身备课更加丰富完善的同时,定能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新鲜性与活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借助互联网加以教学,如为学生播放《出师表》优秀朗读音频,使学生在专业人员有感情的朗读下感受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情;再如,为学生播放相关《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使学生在直观视觉下,更加深刻地感受诸葛亮的人物情感,对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形成更为饱满的认识;最后,在课文学习后,教师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如请学生在课后借助互联网,找到《出师表》的后半部分,加以品读;或者请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了解更多有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从而提升其文学素养。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更加立体,同时也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更多活力。
  六、 运用多元评价方法,打造初中语文活力课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程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对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评价手段,不但可以使评价更加客观、多元,还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鼓励,给予学生学习信心,从而实现更多知识的学习。针对初中语文学习,若想在评价过程中实现“画龙点睛”的课堂教学效果,则需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进而提升课堂活力。
  例如,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解能力、擅长领域的不同,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点,通过激励性、客观性的评价,给予学生充足的语文学习信心。在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将评价方面进行划分,如文章的理解、朗读的感情、汉字的书写、课文的背诵等,针对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元的综合性评价。告别教学评价的“单一化”“程序化”,实现教学评价的“灵活化”“综合化”,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促进其语文知识的学习,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活力。
  七、 总结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学科,教学效果的高低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为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则需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创新,采用巧设课前导入、开展角色扮演发、小组讨论、借助互联网、采取多元化教學评价等方法。相信在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中,定能为语文课堂注入更多活力,为学生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邓颖琦.如何根据新课改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魅力中国,2021(1):113.
  [2]张燕.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85-87.
  [3]王海.初中语文教学的技巧及创新教育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20,39(5):6-7.
  [4]祁永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实践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14):166-167.
  作者简介:
  钟章杰,广东省江门市,广东江门市恩平市那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学生重点学习的语文知识,主要内容是文言文蕴含深刻的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师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互融合,同时融入现代元素,使学生在传统与现代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发展,有效增强初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化背景;初中;文言文  一、 引言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中为学生准备的文言文内容多为中国经典的文学载体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阅读教学已不局限于语文、英语等文史类科目,阅读教学在小数数学教学中也广泛得到运用。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识字量不多,阅读能力不高,因此对数学问题不大理解,因此,小学的数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就比较突出了。要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少不了对数学题的理解,只有读懂了问题,理解了问题,才能将复杂的数字化为简单的、熟悉的文字,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由此可见,要培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就是要加强师生、生生的交流与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构建更加和谐民主的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探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搭建一个更有利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
高中历史学科是高中生必须要学习的科目,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偏见,他们认为历史是副科,随便学习一下就可以了.在新课改深入实施的当下,历
摘 要: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要能够准确审题,并且围绕题目立意、选材、布局,再加以语言组织,方可成文。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时,则应当针对习作审题、语言组织技巧等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促进其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应让围绕习作审题与语言组织要点,积极创新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从而促使学生作文学习效率与质量实现逐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习作;审题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變化。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是对小学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与人交流。因此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本教材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用“生活”点亮语文课堂,让“语文”更好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与课堂实践浅析如何
摘 要: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大阻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有效策略  一、 引言  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因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语文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思维,提高学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此就必须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文章结合农村县城学校教学情况,提出几点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农村县城学校;实效性  一、 引言  随着人们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视,现阶段在初中教学中也更加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效果,但是基于对农村县城学校的分析,发现其教学实效
摘 要:中学时期的学生思维能力十分欠缺,教师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引导,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写作的优缺点,这样才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文章主要分析思维导图应用于中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特征及重要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学语文;习作教学;特征;重要性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
经典名著教学关键是在“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引领下处理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取舍得当、选准一点”;教学策略的展开要“简约丰厚、叩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