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头来,你能飞得更高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dsfdsadsfa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职高生;交往自信心;阳性强化法
  一、个案资料
  (一)个案自然状况
  吴某,男,16周岁,农村职业高中一年级机械专业新生,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差。性格胆小、内向、自卑。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说话。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自我评价很低,认为自己能力差做什么都不行。
  另外,从吴某父母处了解到,吴某属于早产儿,由于早产,先天营养不良,加上后天的不良生活习惯,学习压力增加,初二开始,头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斑秃,严重时甚至超出二分之一的头发脱落,经过初二一个暑假的治疗,虽然长得差不多了,但是进入初三不到半年,又开始脱落,脱落面积超出二分之一。直至到新的学校里来报到,脱落的头发还有几处没有长好,坚持要戴帽子来上课。
  (二)家庭生活背景
  吴某初中时学校离家比较远,属于住校生,每周回家一次,现在离家更远了,一个月都难得回家一次。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在外打工,春节才能回家一次,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吴某当面交流沟通。唯一的交流就是在电话中询问他的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状况。
  二、个案主要问题
  吴某高一开学第一周是戴着帽子的,这个行为引起了很多老师的注意,尤其是心理老师,而且发现他在老师办公室时,经常低头弯背站在老师旁边,对老师提的问题,回答的声音非常小,以至于需要老师将身体不断朝他这边倾过去才能听清楚。
  他母亲向老师反映说:父母和他通电话时,他总是一言不发,不管母亲问他什么,也不管母亲的心情是平静还是急躁,以及对他是否担心,他都没什么回应,很多时候连“嗯”“哦”一下都没有;第一周他拿着一张新班主任调查新生是否有当班干部意愿的调查表,反复问母亲到底该怎么填,而对母亲“愿当”的建议却总是回复“我这么差,我怎么行?”对于母亲要求他自己去理發店理发或者购买生活用品之类的要求,他总是小声回答:“让我一个人去的话,我不去!”
  以上情景是发生在吴某身上最常见的几件事情,特别是初三下学期选择普高或职高分流后,愈演愈烈,对父母逆反情绪严重,与父母无话可说,不敢和外人讲话、接触,没有朋友,周末整天待在电视机前,或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我不行”“我不会”“我这么差”是他的口头禅。
  通过几天的观察与了解,笔者发现吴某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叛逆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针对他的情况,笔者选择了0—4分的5级评分标准的心理症状自评调查表SCL-90和“人际交往能力自测”对吴某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如下:
  SCL-90得分77分,阳性项目数58项,因子分F3为1.3,F7为1.7。按照SCL-90结果的解释,当总分超过70,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1分时,可考虑筛选阳性。其中F3为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是指某些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自卑、懊丧以及在人际关系中明显相处不好的人,往往是这一因子获高分的对象;F7为恐怖,引起恐怖的因素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公共场合及交通工具等,此外还有反映社交恐怖的项目。
  “人际交往能力自测”得分19分,按照评分标准,此分数表明其与同学、父母、师生人际关系差,交往能力弱,这与SCL-90的测试结果一致。两份测验的结果均与笔者观察了解到的情形相吻合。
  三、个案问题原因分析
  初步分析吴某这几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1.吴某从小性格偏内向,养成了回避与陌生人交往的习惯。
  2.身体上的缺陷使正处于青春期的吴某感觉到自己见不得人、低人一等。
  3.吴某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由于吴某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不理想状态,逐渐影响了他的自我认知,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做任何事情都不行”,产生了消极的自我暗示,加上来到陌生的环境,普通话不够标准,更加不敢与人交流,如此恶性循环,自卑感、孤独感进一步加强。
  (二)家庭原因
  吴某来自遥远的农村,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从小父母就外出打工,留下他与奶奶一起生活。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子女教育的方式缺少研究,但是父母对他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高中再考上大学。父母与吴某在电话中交流的内容仅限于学习和身体情况,对于吴某曾经表现出对父母权威的冒犯,父亲曾不止一次以拳脚相加。处于少年期及青春期的吴某需要父母爱护、关心,需要父母设身处地、从他的角度提要求,需要父母对他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而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和教育方式不当使得吴某长期处于孤独之中、高压之下,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心理负担过重,形成自卑、压抑、叛逆心理。
  (三)社会原因
  目前我们的社会仍把升入大学作为衡量一个人有无出息的唯一标准,在这种上大学是唯一正路的导向下,到职业高中学习就成了低人一等、被迫而为的一件事情,这种学习上的落差使吴某自信心不足,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四、干预措施
  (一)教师层面
  1.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多提供展示机会
  学校教务处、团委、各专业组以及班级内都会定期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技能比赛,这些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施展一技之长的舞台。因此笔者结合学校活动,首先取得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配合,要求他们有意识地多鼓励吴某,多向吴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打破吴某这种因学习成绩差而“一丑遮百优”的心理,如:
  (1)上课多关注吴某,让吴某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2)选吴某担任学习委员,多参加班级管理;
  (3)多找吴某帮助老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创造吴某和老师、同学多接触的机会。在“红五月”班级大合唱中,需要一位同学担任指挥,吴某心里跃跃欲试,但是由于从来没有参加过合唱,甚至连当众大声唱歌的经验都没有过,心中马上涌出了“我不会”“我不行”的念头。吴某的跃跃欲试被音乐老师和班主任捕捉到了。音乐老师鼓励吴某到前面来试试看,并表扬他指挥的好,后来又单独教了几次吴某如何指挥。结果,吴某在全校师生面前自如地完成了合唱指挥。   2.转变与家长的沟通策略,及时反馈优点和进步
  为了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增加家长对孩子改变的信心,笔者和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适当转变了与家长的沟通策略,与家长沟通时,一方面表扬肯定学生的进步,并询问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另一方面教给家长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增加学生对自己改变的信心。例如:在某周的家校联系中,班主任告诉家长本周吴某举手发言的次数;家长则告知班主任,吴某上周一回到家里就兴致勃勃地讲了在学校里帮班级做的重要事情。
  3.重视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培养
  人际交往技巧对于建立交往自信心非常重要,因此在心理辅导和心理课中,笔者用一个月时间重点对吴某进行了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
  第一周培养重点:学会真诚地帮助别人,帮助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
  第二周培养重点:学会倾听、接受别人善意的批评,倾听时,学习以“啊”“哦”目光接触或者点头作为回应。
  第三周培养重点:学会赞美他人、鼓励他人、理解他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并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对对方的赞美和鼓励。
  第四周培养重点:学会尊重他人、接纳他人,并重点选择那些品性好、上进心强的同龄人作为自己的交往对象。
  4.进行提升自信心的行为方式训练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对吴某进行行为方式训练,这对于自卑心理的克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多突出自己,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座位,则要求吴某尽量挑前面的位子坐。
  (2)练习睁大眼睛,正视别人。在心理训练中,选择几位同学和吴某进行对视训练,并要求吴某在和老师、同学、家人以及陌生人接触、讲话时,尽量睁大眼睛,逐渐增加正视别人的次数和时间。
  (3)走路时,抬头挺胸,快步行走,并且后脚跟先着地,这也是吴某每天的训练内容之一
  (4)练习在课堂上多发言,或者多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5)学会微笑。微笑一方面可以消除自己内心的胆怯,又可以给人友好的印象,是与人交往的一件法宝,因此,要求吴某每天对着镜子练习3分钟嘴角上扬,并将这种微笑逐渐应用到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去。
  5.联系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目标
  有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根据心理咨询中目标的七要素,即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學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在研究开始,笔者就与吴某一起商量制定了如下切实可行的目标:
  (1)近期目标:①每周和父母进行一次交流沟通,主动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内容包括和同学交往的情况,寝室生活情况,学习及与老师关系等等。②路上碰到老师,主动和老师打招呼,问老师好;上课时,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从第一个星期的每天回答一次,慢慢发展到以后的每天至少一次,有学习生活上的问题主动问老师。③逐渐减少周末在家看电视、上网的时间,不去网吧,不玩网络游戏,在得到家人同意后,可以在家里电脑上玩玩小游戏,但每天上网时间不能超出2小时。课间、周末与同学结伴玩,一学期下来能够交2~3个谈得来的好朋友。④能自己独自上街购买生活用品等。
  (2)远期目标:在人际交往中找到自信心,进而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心和满足感,明确自己高中阶段的奋斗目标。
  6.引导个案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笔者引导并要求吴某在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各进行一分钟的积极自我暗示。在自我暗示的前半部分,选择一些积极的、肯定式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并固定下来,天天背诵,做到反复强化,例如:
  “我正在进行自信训练,我一定会越来越有自信的”;
  “我是有能力的”;
  “我在各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完成了前半部分固定内容的背诵以后,后半部分吴某可根据实际情况即兴发挥,如“我是有能力的,我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在各方面都会越来越好,我一定会成为校三好学生”。
  (二)家庭层面
  1.家长适当降低要求,改变评价维度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笔者逐步引导家长改变对职高的观念,并逐步接受多元智能理论,同时把吴某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吴某的实际情况,多方面评价吴某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唯一标准,适当地降低要求,对吴某提出一些他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
  2.增加亲子沟通,关注心理健康
  通过与家长打电话、家校联系等方式,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吴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家长在与老师交流沟通后,对矫正吴某的问题,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
  (1)保证每学期到学校来看吴某一至两次,让吴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关心与爱护。
  (2)每周与心理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吴某的各方面表现,然后每周给吴某打一次电话,表扬吴某的进步,并询问生活学习中有无困难。
  (3)多看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多赏识孩子,对吴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比如,在得知吴某得到两位老师的表扬之后,吴某一回家,父母就微笑着对他说“你的表现真的好了很多,爸妈相信你能行!”在技能节比赛成绩出来之后,吴某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母亲马上去买了吴某最喜欢的小蛋糕以示奖励。在期中考试取得班级第四名的成绩后,母亲又特意买了吴某喜欢的零食一起去郊游作为庆祝。
  五、干预成效
  一个学期结束,笔者对吴某的辅导及训练取得了明显效果。
  吴某与家长、老师、同学及陌生人的交往自信心增强。据家长反映,吴某现在每周主动与家长电话联系,汇报自己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再像以前一样一言不发;科任教师也反映,吴某现在上课经常举手发言,并且是一门专业课的“指导老师”,在校内,经常主动与老师交流,请教老师问题;有了固定的好朋友,周末会和朋友约好一起逛街、爬山或去书店看书;能够一人独自外出购买生活物品等;在面对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时,不再是以“我不行”“我不会”作为回答了,讲话声音变大;班主任也反映,自吴某在班级里担任学习委员以来,在同学面前讲话的声音明显变大,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多位科任教师都曾表扬其课堂表现。在第二学期举行的校“红五月”大合唱中,吴某还担任了班级合唱指挥,顺利地指挥了班级的合唱演出。
  此外,在与老师、父母的交流中,吴某不止一次表示过希望通过职高三年的学习,既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又要准备参加高职考,最后考上大学。一个自信、乐学、有理想的学生正在成长。
  伴随着交往自信心的增加,人际交往压力减轻,在第二学期的时候,吴某的斑秃症状也彻底好转——一直到高二高三学年都没有再新增脱发的地方,而且原本斑秃的地方头发都先后长好,吴某彻底摆脱外在形象烦恼了。
  六、研究反思
  在对吴某进行提高交往自信心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吴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卑心理、叛逆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在很多职高生中都存在,而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其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要帮助职高生改变这些状况,提高交往自信心,心理教师是这场改变中非常关键的力量,需要做好多方面工作:既要鼓励学生鼓起改变的勇气,又要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要协调科任教师多创设机会,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让人高兴的是,这几年浙江省大力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培训,要求学校60%以上的教师要持有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这意味着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能帮助更多像吴某这样的学生逐步抬起头来走路,最终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临安,311300)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攻击行为;归因方式;儿童  一、引言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儿童特别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动不动就打别人一下或者骂别人,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风格,也让教师和家长 十分头疼。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儿童产生这么多的攻击性行为呢?  班杜拉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攻击性行为的习得与矫正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但是随着信息加工途径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道奇(Kenneth Dodge)在上世纪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良好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数学课堂活动空间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设氛围;创造机会;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任何一种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是“首当其冲”。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已将“关注知识结果”转为“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已将“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同时,在《标准》中还
〔摘要〕昊(化名)是一名爱好文学和电影的高二男生,也是一名青少年习惯性自伤患者。在一次晚自习中,被值班老師发现有割伤和写遗书的过激行为,经过学校、家长的多方配合以及心理教师五个阶段共八次的面谈及辅导,危机事件得到及时处理。本案例启迪我们,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学会及时并多方联动处理问题;明确心理教师个人职责;寻找问题的核心因素;注重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引导。  〔关键词〕自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所以说,这种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激起水底天”的教学效果。作为提问的一种方式,“曲问”在课堂上是一种曲径,但抓好了往
在历次发行的《语文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内容往往提出这样的要求:“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材料新鲜”。而学生往往由于学习的紧张,课外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知识储备不足,往往在考场上有“江郎才尽”的感觉。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优美的文章往往需要鲜活的材料来充实,材料的质量往往决定作文的质量。如何选材,成了做好文章的关键。在作文选材上,实际上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贴近生活
〔关键词〕西藏班学生;学习适应;个案辅导  一、一般资料  学生基本资料:卓玛(化名),女,内地西藏班高一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重大疾病史。  家庭背景资料:初中以前在西藏读书,家里有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弟弟读初二,妹妹读小学五年级。家庭关系和睦。  学生自述:自己能来这所学校读书,爸爸妈妈很开心,自己刚来时也很开心,毕竟不是每个西藏的孩子都有机会来内地读书。但经过半个多学
外企“人才收割机”加剧我国高科技精英流失    金秋又至,各大企业已纷纷进入高校,提前开始“抢人行动”。一些企业招聘部门的人员明显感到,中国企业的人才竞争对手不仅是跨国企业的中国分公司,更强大的压力则来自于美国的另一波“抢人行动”。  据最近一份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综合报告显示,中国名校高才生赴美情节愈演愈烈,清华、北大也被美国媒体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中国科协2008年5月发布的科
我家乡有个传统,爷爷奶奶疼长孙,爸爸妈妈爱满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是这么一种风气。我家本来有兄弟姐妹七人,夭折了一个大姐、一个四哥。活下来的五个兄弟姐妹当中,我排行老四,肯定是最被大人忽略的。现在被我们叫做大姐的其实是二姐。  那时候大人也没能力精心照顾每一个小孩儿,我们都像野草一样长大。突然听说哪家小孩儿在水塘里淹死了,或是爬树摔死了,全村人都跑去看看热闹,说些毫无意义的安慰话。没谁真的当心
〔摘要〕不少离异家庭中的学生内心很脆弱、敏感。因此,学生遇到心理危机需要干预时,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支持、接纳,提供释放情绪的机会,如果可行的话,还可以与家长一起努力采用积极应对的方法调动学生内在和外在的有效资源,协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危机。  〔关键词〕离异家庭;亲子关系;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42-03
〔编者按〕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如何预防和疗愈心理健康问题,防止问题恶化、演变成危機,是该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理解青少年的问题,掌握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化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本刊将从2021年1月起开设“陶博士读心法”专栏,作者为苏州大学心理中心陶新华博士,他有着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实践经验。在本专栏中,他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