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统一论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z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相承论》里,统一了目前物理界想统一而没有统一的四中自然的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万有引力)并统一了一些自然现象和解开了一些天文学、宇宙学、物理学上的未解之谜。
  第一章讲的是宇宙为什么会爆炸,宇宙是怎样诞生的。
  第二章论述了分子、原子、不断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他们的运动都是正能子的撞击造成的,宇宙大爆炸把原始粒子转变成了正能子。
  第三章也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讲的是万有引力是怎样产生的,它和物体的内部分子、原子不断运动是相互承接的,本章中也讲了分子、原子力的现象为什么不遵守牛顿定律,同时论证了物体之间的引力為什么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对此现象和万有引力现象未作任何解释)还有黑洞是怎样形成的,粒子的引力现象和黑洞的引力现象是万有引力两个极端的现象的表现,本章中详解了为什么会有这两个极端
  第四章简述了斥力为什么只有在微观世界才有表现的原因
  第五章中推翻了爱因斯坦 “光是极速”这个理论,并提出了新的极速论
  第六章重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量子力学理论,用新的量子力学理论去统一自然中的四种力。
  第七章预言了宇宙未来的模型和宇宙的最终归宿
  【关键词】正能子;原始粒子;穿行线;穿击线;灭引线;空穿线;宇宙墙
  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宇宙的探索,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宇宙之谜没有解开。有些现象和定律还相互矛盾,比如爱因斯坦的“光是极速”,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就是一例,为此爱因斯坦又引出了更加深奥的“虫洞”,来解释这一矛盾现象,这些抽象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包括引力子。现在科学界一直在寻找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解释宇宙宏观和微观中的现象。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现在有些物理或其他的定律,只能和一种或几种现象相吻合,对其他现象要么就矛盾,要么就解释不了。比如牛顿的力学就解释不了量子力学。而在量子力学中,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谁是真正的量子,量子力学开始就错了。虽然它和一些现象相吻合,也是牵强附汇的解释。我们要对一个现象拿出理论之前,必须要搞清楚问题的根本,并且这个理论要和其它现象相吻合、至少不矛盾。
  在相承论里,我统一了宇宙中大部分的宏观与宏观现象,微观与微观现象,宏观与微观现象,没有统一的现象至少不和它们相矛盾,使每个现象都环环相扣,比如宏观与宏观现象有相统一的有,宇宙的“暴胀”,宇宙的同温,万有引力,这几种现象相统一就是因为有正能子,而正能子就是宇宙的“暗能量”,它有着引力的的速度。没有引力的速度,就解释不了“暴胀”与同温现象,正能子就是使物体发生引力的能量,又是宇宙膨胀的能量。微观与微观现象相统一的有,现在的量子力学所说的物体间的引力子,物体中的粒子相互发射携带力的粒子,光子的运动、电波、其实这些力的现象就是正能子的不同方面,宏观与微观现象相统一的有“黑洞”的形成,宇宙的膨胀,宇宙的诞生,宇宙墙的形成,宇宙的坍缩与斥力现象,物体中粒子的随机运动,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现象,其实它们都有必然的联系和统一。
  宇宙中所有的现象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和一些现象相承接,在我的相承论里,我论述了一个全新的引力理念,就是引力不是来自于物体的内部。而是两物体相向的反面推力。这推力就是正能子,同时还建立了一套新的量子力学。我还用自己的理论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宇宙模型,并且可以推算出任意一个星系在若干年后的准确位置,使宇宙在一定的规律制约下演变。
  第一章 宇宙大爆炸
  宇宙是怎样爆炸的呢?我所说的宇宙就是我们现在的内宇宙,当我们的内宇宙膨胀到极限时。也就是内宇宙消耗完大爆炸时产生的能量——正能子(一种有着引力的速度并带着能量的粒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暗能量)后,便达到极限体积,就像我们向天空抛一块石头,当石头向上运动的力要小于引力的时候,它就到了极限高度。然后开始回落地面。当宇宙达到极限体积时,这时的内宇宙是一个没有能量黑暗无可见物的世界,为什么是黑暗而又无可见物呢?因为没有正能子就没有光,也没有引力,没有引力也就没有了可见物,那么它们之间又是一些怎样的关系呢?
  在我的《相承论》里,每个理论都是相承接的,就像一个环。每个理论就像这个环上的一段,没有起点和终点,要想看懂每一个理论就必须看完所有的理论,如果只看一个理论,你是搞不明白的。
  我接着前面说,当内宇宙变成一个黑暗,无能量,无可见物的世界后,为什么是这个样的呢?因为物体的组合需要引力。没有引力后物体被斥力分解成了不可见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暗物质),为内宇宙坍缩创造条件。
  内宇宙坍缩需要哪些条件呢?(1)失去膨胀的动力,(2)重新坍缩的推力,(3)没有物体的阻力。现在内宇宙膨胀的原因是正能子不断冲击由外宇宙暗物质组成的宇宙墙造成的,宇宙墙就是我们内宇宙的外壳,这个外壳使我们内宇宙所有的物质一点也别想逃逸出去。
  为什么外宇宙都是暗物质呢?就是因为没有正能子,没有正能子就没有引力,没有引力就没有可见物,没有可见物就没有星系,如果外宇宙有星系的话,内宇宙是不可能这样匀速膨胀的。
  前面说到宇宙墙,它是这样形成的呢?这就像在一个漂满小物体的水面,我们从一点用棍子不停的向外旋转搅动。你会看见一个干净的水面、在这个干净的水面外,漂浮物会形成一个圈,在二维平面看到的是一个圈,在三维空间中,这个圈就是一个球形的外壳,这就像我们的宇宙墙,干净的水面就像内宇宙、棍子就好比正能子,当我们用棍子一边搅动一边靠近漂浮物时,漂浮物形成的圈会向后退去,这个圈上的漂浮物会越来越密并且圈子会越来越大,这就像我们宇宙的膨胀现象,当正能子不断撞击宇宙墙的时候,宇宙墙就会不断的向后退去,内宇宙就会不断的扩大,如果没有正能子的撞击,内宇宙会怎样呢?我们再看看搅动水面的情况,我们不用棍子去搅动水面,就会看到水面的漂浮物形成的圈会向中心缩小,这就像内宇宙耗尽正能子一样,这时内宇宙没有了膨胀的动力,就会被宇宙墙的斥力推回来的,宇宙坍缩不是引力吸回来的,而是宇宙墙的斥力推回来的,斥力是内宇宙坍缩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是内宇宙坍缩的动力来源。   引力和斥力的区别在于,引力为有能力,斥力为无能力,引力现象是内宇宙独有的,而斥力现象是内外宇宙共有的,外宇宙没有星系的存在,就是因为没有引力,也就是没有能量。
  当内宇宙失去引力后,斥力把内宇宙所有的可见物分解成原始粒子,原始粒子比夸克还小是它的万分之一,原始粒子和正能子,一个是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一个是所有能量的基本粒子,如果不是斥力分解万物,内宇宙各大星系都存在的话,宇宙墙的斥力是不可能推动内宇宙重新坍缩的,只有条件都具备,内宇宙的坍缩才能开始,这时外宇宙暗物质组成的宇宙墙就像被压扁的弹簧,把内宇宙膨胀时压缩它的力全部返还给内宇宙,它把內宇宙所有的原始粒子以亚光速、光速、超光速、引力速压向中心,当速度达到引力速时,再远的距离都在一瞬间到达。如果内宇宙星系不被斥力分解的话,即便是宇宙墙能推动它们坍缩,也不会超过光速达到引力速的,内宇宙所有的粒子以引力速在一瞬间撞击在一起并爆炸,这就是内宇宙大爆炸的全部过程。
  内宇宙大爆炸把所有的能量都转换到原始粒子身上,使原始粒子变成正能子。为内宇宙以后的演变储存巨大的能量。宇宙大爆炸最有意义的事就是把原始粒子转变成正能子,正是有了正能子才能有我们今天的世界。
  第二章 分子、原子不断运动的能量——正能子
  正能子是内宇宙大爆炸的产物,它是物体引力的能量来源,也是物质中粒子(包括了分子和原子)不断被运动的能量来源,(其实物体中粒子的运动就是引力现象的表现)。它可以转换成光子、电子、热量等,它在耗完能量后变成暗物质。有了正能子后,才能有引力,才能产生元素构成物质与星系。正能子是内宇宙的能量之母,因为物体组成需要引力,引力是物体中粒子的核消耗正能子能量而产生的。还有一些能量的转换它们都需要正能子的参与。
  内宇宙大爆炸把原始粒子转变成正能子后,它们便以引力速在内宇宙中穿行,当它们穿过物体遇到物体中粒子的核,也同样从中穿过,它们都因受到正能子的撞击而运行,粒子的核的移动就代表着该粒子的移动,我所说的该粒子被正能子所撞击,指的是该粒子的核被正能子穿击,如果正能子不穿击该粒子的核,那么正能子对它不起任何力的作用。物体中大部分粒子的运动,都是在把正能子穿击过粒子所得的力,往该穿击方向传送。因为正能子穿行是随机的,所以物体内部粒子的运行也是随机的,正能子在不断穿击粒子的核中消耗着能量,当一颗正能子消耗完能量后,就变成了暗物质。
  目前我们的科技手段还不能“看见”它们,原因是原始粒子太小,当我们看见一物体时必须有光或其它能量波,是它们的反射才使我们看见或感知该物体的存在,如果我们用光去捕捉原始粒子,即便是一个光子对于原始粒子来说,也是大网逮小鱼,原始粒子成了漏网之鱼。对于正能子呢,那更是捕捉不到,它不仅小而且速度快,光子追它就像乌龟追兔子,边也沾不上,因为正能子是引力速。那么怎么能够知道它们的存在呢?只有用理论证明了。
  我们在空气中燃烧一块煤,它的化学反应式是C+O2=CO2,在这个化学反应式中,等式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但是碳在燃烧中放出了光和热量,光是有质量的。根据质能互换定律,那么热量也有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这多余的光和热量从何而来?如果你说由碳里的电子转换而来,那么这个反应过程没有失去一个电子,如果是电子跃迁使其释放能量并失去一部分质量的话,这对于多余的热量来说还能解释,对这多余的光又怎么解释呢?因为光子可以转换成电子,如果电子跃迁能发出光,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电子中还能产生一个电子,我认为电子跃迁释放出了能量,是这个能量把正能子转换成了光子。前面我说过一些能量的转换也要正能子的参与,准确的说就是转换正能子的能量。如果这样的解释还不能证明正能子的存在。我再来解释一种现象,就是物理的发电,比如说水力和风力发电,当发电机产生电流后,我们接通电灯使其发光,那么这个光从何处来?如果是电流中的电子转换而来,那么这电子从何而来?前面说过是物理发电,水力和风力给发电机的只是动力,与电子的来源无关。虽然磁场和线圈切割使线圈产生电流。电流中的电子是从何而来,当电流使电灯发光时到底是损失还是不损失电子,我来分两步辩论,第一步是不损失电子。如果不损失电子,电灯发光的光子是什么转换来的呢?如果电流中没有失去电子,那么这个光子就是正能子转化来的,电流中的能量只是把正能子转化成光子付出的能量。第二步是损失电子,电灯的光是电流中电子的损失转换而来的,那么这个源源不断损耗的电子从何而来的呢?发电机不可能无中生有的造出电子来吧,这个电子的来源就是发电机把正能子转换成了电子,加入到电流中,使电流中因做功而损耗的电子得到补偿。这两种现象必须有一种由正能子的加入才解释清楚,否则你就不能自圆其说,还有一个能证明正确正能子存在的证据,那就是1965年美国的二位物理学家,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他们在检测一个非常灵敏的微波探测器时,他们的探索器收到了比预想还要大的噪声。这噪声后来被确定为宇宙微波辐射。
  我认为这噪声不是微波辐射。而是正能子撞击探测器的声音。为了能区别这噪声是微波辐射还是正能子的撞击声,只要把探测器朝向地面,我们就能分辨出,到底是微波辐射还是正能子的撞击声。如果是微波辐射,地球对面的微波不可能穿透地球,如果是正能子的撞击声那么此声继续存在。因为只有正能子能穿透地球,如果此噪声继续存在,可能产生变化,如果探测器能收到正能子撞击地球物质粒子核的声音,此声就大,如果收不到,此声就小,因为正能子穿过地球后,会损失一部分。这也是我能够证明正能子存在的一个预言。只要承认有正能子的存在,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从以上的现象可以证明,内宇宙中有正能子的存在,只有正能子的存在,我们才能解释物体中粒子的随机运动,粒子的随机改变方向必须要有一个力的加入,这个力就是正能子造成的,还有一些现象比如宇宙同温“万有引力”“黑洞”的形成等,第三章和第五章中有所解释,只有正能子的存在,我们才能解释宇宙中一系列的未解现象。   第三章 物体的“万有引力”是怎样产生的。
  自从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理论以来,人们包括牛顿本人一直认为,引力来自于物体的本身,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牛顿自己说:“我还没有能力去从现象中发现产生这些重力特性的原因,而且我无法臆测.......。”搞清楚一个问题必须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因为他不知道引力是怎么样发生的,所以没有搞明白这个问题。
  我的观点认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引力,是另一个物体反面有个向这个物体的推力造成的,这个推力是被吸引物体的穿击线和吸引物体的灭引线对穿而造成的。这就像A.B两个人相对推一个物体,如果两个的力量相等,这个物体不向任何人移动,如果B的力量小于A的时候,这个物体就向B方向移动。在宇宙中任何一个单独的物体,它不向任何方向产生重力,因为它的每个方向正能子的撞击力都是相等的,当它的某一个方向正能子撞击力减弱的时候说明这个方向就有另一个物体消耗了一部分正能子对它的撞击力,那么这个物体就有一个趋向另一物体的力,这个力的表现就是物体“万有引力”,的表现,下面用图表示正能子穿行两个物体内部,并使它们产生引力或重力的现象。
  图3·1是正能子穿行物体和粒子内部时所能发生的几种穿行现象;为了好表示正能子的穿行轨迹和引力线的方向,我用实线表示正能子的轨迹,虚线表示引力方向,事实上引力线是没有任何物质穿行的空线,并没有现在所说的什么引力子。当正能子穿行物体的时候,物体的质量从一个原子到一个黑洞,正能子穿行它们时各种穿行线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在内宇宙的任何地方,任意两个同等的截面(包括物体内部)正能子的穿行线与引力线的和是大致相等的。图中的第一条线是物体中粒子,或是单个粒子的穿击线,此线是正能子从粒子的核中穿过的线,正能子在穿过核时付出一部分能量,使该粒子携带力向着穿击的方向运动,正能子则继续向前穿行。第二條线是灭引线,此线是正能子被该粒子的核(粒子的核包括了分子核和原子核)所耗灭,并使该粒子携带力向前运动,同时沿此方向产生了一条引力虚线。该虚线方向所有相向被正能子穿击过核的粒子,同时向此有个趋向的力。这个力就是引力。第三条线是空穿线,此线是正能子从物体粒子的间隙或粒子中空穿而过的线。该线不和粒子的核相碰撞,以上三种线不针对其它的物体或粒子。
  图3·2是正能子穿行粒子内部的线路图,图中少了一种灭引线,因为一个单个的粒子核所能耗灭正能子的概率太低,也可能我们一生都观测不到一次,所以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正能子在粒子中穿行线只有穿击线和空穿线两种。一个单个铁原子的空穿线是穿击线的144亿倍,穿击线又是灭引线的几亿倍,所以在此图中就省略了灭引线,在理论上两个粒子之间有引力,在现实中测不出来,即便在地球这样大的天体上,单个的粒子也很难表现出它们和地球的引力现象,比如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和一些微小的尘埃,再加上斥力的原因,所以它们飘浮在空中。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的话,空气中的氧分子全部都沉在地球表面,也就没有这个动物世界了。
  图3·3是正能子穿行小物体的线路图,正能子只能在穿行小物体时,才能出现这三种线,灭引线虽然出现了,但是它的数量仍然占很小的比例,随着物体的增大它的比例也在增大,而空穿线的比例却在减小,当物体的体积或质量增大到一定的值,空穿线不再出现。
  图3·4是正能子穿行星体的线路图,在此图中少了一种空穿线,因为在大质量的物体中,正能子不可能空穿而过,必须要穿击物体中粒子的核或者被粒子的核所耗灭,星体越大灭引线的比例就越大,穿击线的比例就小,在单位截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各种线的和是一定的,所以一种线的增加,必定有一种线的减少,当物体中空穿线消失时,也是穿击线比例最大时,一个星体的质量越大穿击线与灭引线的比例就越小,当一个星体的穿击线为零的时候,此星体开始坍缩变成“黑洞”。
  图3·5是正能子穿行“黑洞”的线路图,在此图中只有一种灭引线出现,因为正能子的能量穿透不了“黑洞”所以“黑洞”就剩下了一种灭引线,这也是“黑洞”产生巨大引力的的原因。
  图3·6是正能子相向穿入两个粒子内部的4种现象,第一种是两个粒子的穿击线相互对穿的现象,它和正能子同时穿击相邻两个粒子核的概率是一样的,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为(以铁原子为例)1/144亿次,也就是说第二种和第三种现象发生144亿次,这种现象才能发生一次,所以物体内部相邻的两个粒子它们的核同时被一颗正能子穿击的概率太小,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就是,这两个粒子向着同一方向同时被加速,由于以上原因,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很难发现,物体中粒子随机的改变方向运动,是该粒子的核被正能子撞击造成的,该粒子携带力向着撞击方向运动,当这个粒子靠近另一个粒子时,由于斥力的原因使另一个粒子被加速,这个粒子被反弹。就像用一块磁铁的N极靠近另一块的N极。由于斥力的原因,使两块磁铁逆向运动、粒子之间的相互靠近不是引力造成的,而是其中的一个粒子核被正能子向另一个粒子撞击造成的,为什么另一个粒子没有被正能子撞击到呢?前面说过相邻的粒子核被正能子同时穿击的概率太低,可以忽略,当正能子穿击过一个粒子的核后,会从相邻的粒子中空穿而过。对相邻的粒子不产生任何作用,当两个粒子相离时,是斥力造成的。或者是其中的一个粒子核受到正能子的反向撞击造成的。所以物体中的粒子运动就形成了时而靠近时而分离的现象。
  物体之间必须有灭引线的参与才能发生引力,单个粒子灭引线的发生只存在理论中,现实中两个相邻的粒子基本不发生引力现象。此图中的第二种和第三那种现象是粒子中的核被正能子穿击现象,这种穿击线从单个的粒子到天体(“黑洞”除外)都会出现这种线。第四种现象是两粒子的空穿线相互对穿的现象,此现象没有任何作用和意义。
  图3.7是正能子互穿两个小物体所发生的九种现象,这也是正能子穿行物体之间发生最复杂现象,在此图中可以看出,灭引线开始在小物体中出现,这就代表着小物体开始产生引力。此图中的第一种现象是A、B两个小物体穿击线对穿的现象,此现象在两个小物体中发生率极低,此现象相互抵消正能子穿击造成重力的能量。第三种和第七种现象是A的空穿线抵消B穿击线的能量,B空穿线抵消A穿击线的能量,第六种和第八种现象是A的空穿线抵消B灭引线的能量,B空穿线抵消A灭引线的能量,以上几种现象使两物体相向的力为零,第二种和第四种现象能使A、B之间发生引力,因为小物体灭引线的比例太少,在这很少的一部分中,还有一大部分的能量被对方的空穿线抵消。最后只剩下总线数 1/1024的量来和对方穿击线与灭引线发生引力。如果A、B是两个人体的话,他们之间的引力只有一片头屑的质量大,所以是非常微弱的。第五种是两个小物体的灭引线相互形成相向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小物体中很少发生,可以忽略,第九种现象是A、B空穿线对穿的现象。这种现象没有任何意义,它不对任何物体发生重力和引力。   图3·8是小物体与星体正能子相对穿的六种现象,第一种是小物体与星体穿击线相互对穿彼此的核,并相互抵消对方相向力的现象。第三种和第六种是小物体的空穿线去抵消星体穿击线、灭引线的能量。抵消能量指的都是两物体相向的能量。这三种现象都使这两物体不发生重力和引力现象,第二种是小物体灭引线、和星体穿击线对穿现象。此种现象使小物体的能量被抵消星体向小物体产生重力,由于小物体灭引线太少,这种现象在它们之间不作为。第五种现象是这几种发生率最低的一种,小物体的灭引线和任何物体穿行线对穿都不会有太大的作为。所以我们可以忽略它。第四种是小物体穿击线和星体灭引线对穿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这就是地球向我们产生引力,我们向地球发生重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地球上表现极为明显。
  图3·9是两个星体之间,正能子对穿它们的四种现象,此图中没有了空穿线,也就是说正能子对穿两个星体时,必定要从两个星体内部粒子的核中穿过像地球这样大小的行星,还是以穿击线为主,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却以灭引线为主,此图中的第一种现象是两星体的穿击线相互对穿、并抵消对方相向的能量,因为它们的穿行线还是以穿击线为主,所以他们之间的相向力大部分都被彼此的穿击线抵消了。一个星体的质量越大。其穿击线与灭引线的比例就越小,当一星体没有了穿击线的时候,其外层的物质没有了星体对面穿击线对其能量的抵消,此星体开始坍缩(图3·11)。外层的物质粒子开始向星体中心移动,并把分子和原子中的电子压进核中、核子占据了物体和分子,原子内部的空间、使此星体变成“黑洞”,这时星体的体积缩小了n亿亿倍。其比重增加了n亿亿倍,星体坍缩的能量是正能子對其外层撞击的力量,而不是其内部引力的力量,前面我说过引力就是物体的反面推力。
  图3·10是所有物体(包括光和正能子)和“黑洞”发生的引力现象,此图中“黑洞”只有灭引线和其它物体的穿行线对穿。不论哪种现象都使该物体和“黑洞”产生相向力,(空穿线除外)。正常物体中产生引力的粒子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粒子能量都被彼此抵消了,而在“黑洞”上呢,这些粒子全部和“黑洞”产生了引力。这就是物体在“黑洞”上有巨大重力的原因。所有物质包括正能子,只要撞上“黑洞”没有任何力量使其离开。除非等到内宇宙的正能子被消耗完后,它会自动解体(因为“黑洞”的引力是正能子的撞击造成的。)
  图3·11是星体的坍缩图,在此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正能子的穿击线都朝着中心方向,因为星体太大,所有的穿击线在中途全部变成灭引线。星体中的粒子没有了对面正能子的撞击,它们运动只朝着中心一个方向,它们不可能再向星体表面运动,因为他们没有回头的动力,正常物体中粒子的随机运动是正能子随机的撞击造成的。在超大星体中,正能子不能再随机的穿行,所以粒子都向中心挤压。最后使该星体变成“黑洞”。为什么“黑洞”体积不大,而正能子不能从中穿过呢?前面我说过,一颗正能子同时穿击相邻两个粒子核的概率为1/144亿(以铁元子为例)也就是说一颗正能子在穿击第一个粒子核后,它还需要空穿144亿个粒子后才能和第二个粒子核相穿击,一颗正能子在穿击过地球后,把被它穿击过的粒子串联起来也不过有几十厘米的长度。即便是把穿过太阳的粒子串联起来也只有几百米的长度,也就是说正能子穿击过太阳的能量也只够穿击“黑洞”几百数的深度,所以正能子要想穿透“黑洞”是不可能的。
  一个物体从粒子,到正常物体,到星体再到“黑洞”,正能子穿行它们形成的各种线比例是不一样的。一些线从无到有,一些线从有到无,正常物体都有穿击线和灭引线(空穿线不算),而粒子只有穿击线,“黑洞”只有灭引线。由于这个原因,粒子和“黑洞”使引力产生两个极端现象。比如粒子没有引力现象,“黑洞”超大引力现象。由于它们是极端物体,我们就不能用正常物体之间力的现象来看待它们,由于粒子很难产生灭引线,所以粒子之间很难发现引力现象。粒子之间的时而靠近、时而分离都是正能子的随机撞击与斥力造成的。为什么星系的形成需要多少亿年,就是因为组成这些星体的原先粒子,在早期它们之间的靠近是多么的艰难,就是单个粒子灭引线产生率太低的原因,不过这个问题对星体的形成没有影响,因为在宇宙的历史长河中有的是时间。
  如果我们拿两个铁球,一个1公斤,一个10公斤,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它们会同时着地。它们不会因为质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速度,因为它们都是正常物体。如果是一个铁原子和一个铁球呢?它们不会是同时着地的,铁球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被不断的加速,而铁原子不会。因为铁原子是极端物体。它不遵守牛顿定律。
  当物体向地球产生重力时,其实只是这个物体中的一小部分粒子的穿击线和地球灭引线产生的重力。一个物体的重力是这个物体全部粒子平均重力相加的总和,而不是每个粒子重力相加的总和。这句话好像不好理解,这就象五百个人去摸奖,其中有一个人摸得五百万元大奖,这五百万元是这五百人平均得奖的总和,而不是每个人得奖的总和。如果我们随机的抽一个,他99.8%是个没得奖的人。物体中随机的一个粒子,它产生重力的概率为1/106,也就是说一个1吨重的物体,在每个瞬间只有1克重的粒子,它们的穿击线和灭引线正与地球中粒子的灭引线发生着对穿现象。从而使该物体发生重力。由每个瞬间的连续使物体持续发生重力。如果物体中的每个粒子都产生重力的话,那么我们人的自身重力把自己压成一张皮了,这种现象只有在“黑洞”上才能发生。所以在地球上物体中的大部分粒子是不表现重力的,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粒子所有力的现象不服从牛顿定律,只吻合正能子穿行物体的现象。
  粒子和“黑洞”引力现象,是“万有引力”的两个极端现象。一个是引力的最小表现,一个是引力的最大表现。如果一个人走进“黑洞”的中心(假设在中心有个空间)在他进去的那一刻,就会静止不动。包括他的思维和时间,如果在1万年后出来,他还是原样,他的思维和时间没有这1万年的过度痕迹。这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事,因为我们永远也进不了“黑洞”的中心,在“黑洞”里所有的现象和行为都必须终止。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引力为什么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呢?当物体的(比如说是地球的)质量一定后,它的灭引线比例就一定了。在地球上所有物体和它发生引力关系是这样的。物体的穿击线和地球的灭引线相对穿,使物体向地球发生第一种相向力,物体的灭引线和地球的灭引线相对穿,使他们同时产生相向力,这是物体向地球发生的第二种相向力,这两种相向力的叠加,是这个物体的总相向力。因为一般物体灭引线的比例少,物体的总相向力还是以第一种为主。一般物体中被穿击线和灭引线穿击过的粒子和物体的质量基本是正比例关系。而造成重力的这部分被穿击的粒子和被穿击的粒子总数的比例关系是正比例。所以引力和物体的质量基本成正比例关系。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引力,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例,这个就有点不好理解了,牛顿对此现象也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理论用几何证明的方法来证明一下,物体引力与物体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例。
  图3.12是个圆锥剖面图,A为锥顶,BD、CE为两个虚拟的锥底面直径、已知AB=BC、DB⊥AC、B为垂足,EC⊥AC,C为垂足,直径BD圆的半径为r1面积为S1,直径CE的圆半径为r2面积为S2,求证S1/S2=1/4.
  图3.12
  证明:在△ABD和△ACE中,
  ∵DB⊥AC,EC⊥AC,
  ∴DB∥EC,得∠1=∠2、∠3=∠4=Rt∠
  在Rt△ABD与Rt△ACE中、
  ∵∠1=∠2、∠3=∠4。
  在Rt△ABD与Rt△ACE中、∵∠1=∠2、∠3=∠4
  ∴Rt△ABD∽Rt△ACE
  得AB/AC=BD/CE,
  已知AB=BC,
  那么BD/CE=AB/AC=AB/2AB=1/2、r1=1/2r2
  ∵r1是⊙S1的半径、r2是⊙S2的半径
  ∴S1/S2=r12π/r22π=r12π/(2r1)2π=r12/4r12=1/4 *S1/S2=1/4
  图3.1中的第二条线,是物体中粒子耗灭正能子,并沿此方向产生了引力的线。因为正能子从各个方向撞击物体。它形成的引力线呈球状向外辐射,物体的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辐射的中心,并以该点向外形成无数个引力锥,任意一个引力锥内的引力线数量,从锥顶到锥底是相等的,这有点象太阳光的性质,太阳的每个光点向我们都形成光锥,而且该光锥每个截面圆的光线数量是相等的。
  假设3.12图是A物体的任意一个引力锥,B是一物体,C是B物体的另一位置。在该锥体中从A点发出的引力线数量,在这个锥体的每锥底所受引力线的数量是相等的。S2的面积是S1的4倍。但是它受到的引力线数量和S1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同等面积在S1处所受引力线数量是在S2处的4倍,引力线代表着引力,那么B物体在B处和A物体的引力,是B物体在C处和A物体的引力的4倍,C点和A的距离是B点和A的距离的2倍,这就和牛顿引力定律中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引力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例”正好吻合。
  物体的重力是由正能子的撞击引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看看是否能找到物体被正能子撞击的证据,我们用一个精确到万分之一克的秤(秤要带显示屏的,方便我们观看)去秤一个上吨重的物体,那么这个物体的重量会在不断变化,为什么呢?因为重量是由正能子的撞击引起的,虽然正能子撞击这个物体的概率不变,但是正能子在撞击这个物体的每一个瞬间的数量不能恰好相等。正能子撞击数量的变化,带来了重量的变化(不过这个变化是小的),
  如果这个语言没有错的话,这又是一个证明宇宙内有正能子存在的有力证据。
  第四章 万有斥力现象
  斥力是物质的本性,它不需要能量的付出,它是内外宇宙共同存在的现象,斥力在宏观上很难发现,只能在微观世界才能发现。比如物体中粒子与粒子间的距离。由于斥力它们不能长时间的靠在一起。为什么斥力在大尺度上看不到表现而在小尺度上能看到呢?因为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斥力和物体的表面积乘积成正比例,假设有一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重量是8吨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6平方米,假设地球对该物体的斥力为8kg*9.8N/kg。这个物体的引力比斥力大100倍,我们不会看到这个物体与地球有斥力表现。如果把这个物体分成0.5米×0.5米×0.5米的八块,每一块的重量为1t,而表面积是1.5平方米,这个物体的质量是先前的八分之一,而表面积是先前的四分之一(表面积代表斥力),它的引力是1t*9.8N/kg,而斥力是2kg*9.8N/kg,它的引力是斥力的500倍,再分解一次就是250倍,如果就这样分解下去,总有斥力大于引力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看到斥力现象。
  为了能直接观察到这个现象,我们来做个这样的试验,我们把一个小土块放入一杯清水中,土块会落入杯底。因为地球对它的引力大于斥力。下面来分解它,我们用一根棒子搅动它,使它分解成小颗粒,我们就会看到一部分足够小的会漂浮在水中。虽然它们的比重没变,但是他们与地球的引力和斥力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这时它们与其它物体的引力就小于斥力了,斥力就明显的表现出来了。如果把白糖或者食盐放入水中,就会发现它们被溶解,因为它们的分子一旦游离出来,就会被斥力分散出去。所以所有的溶解都是斥力造成的。
  斥力在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现象,这里我们做几个试验,只想说明一下为什么斥力在微观世界有表现的原因,同时证明了宇宙中有斥力的存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斥力不需要消耗正能子。
  在内宇宙中由于引力和斥力的相互制恒,使物體保持一个恰当的比重,不至于像“黑洞”一样超比重,使我们无法在地球上生存,内宇宙有现在的这个样子,斥力也在起着一定的作用。
  第五章 光不是极速
  光是极速这个理论在《狭义相对论》里提出后,爱因斯坦也曾经为这个理论感到困惑,因为这个理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相矛盾,(引力能在一瞬间到达)。为此他又在十年后的《广义相对论》里,用空间弯曲和“虫洞”现象来统一这两个相矛盾的理论。   那么空间是否能弯曲,“虫洞”到底有没有。如果空间能弯曲,“虫洞”存在的话,我们的很多物理和几何定律都要改写。假设“虫洞”现象能统一光速与引力现象,那么它就在内宇宙之中,即然宇宙之中没有比光快的东西,宇宙大爆炸与宇宙同温现象怎么解释?宇宙爆炸和宇宙“爆胀”是一个概念。宇宙在“爆胀”的瞬间其体积膨胀到固斯所说的100万亿亿亿倍,这个“爆胀”速度不是光速的速度能达到的,如果用“虫洞”现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宇宙“爆胀”的体积是从“虫洞”过来的。“虫洞”又存在宇宙之中,这个问题就像,一只老母鸡是从它自己肚里的蛋长出来一样荒诞。
  《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看过。故事里的皇帝身上穿着“聪明人”能看见,而“愚蠢人”看不见的新装。最后被一小孩道破天机,没有的东西,我们却说它有,就是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人,既然我们找不到“虫洞”,又不可能证明它的存在。我们又何必用这个抽象的而又不存在的现象去维护“光是极速”这个理论呢?“万有引力”、宇宙同温等现象已经推翻了这个理论,我们就要勇敢的站出来反对这个理论,不要再自欺欺人,做一个愚蠢的“聪明人”。
  光不是极速,那什么是极速呢?引力速!也就是正能子的速度。因为引力是由正能子的撞击造成的,所以引力和正能子是同一个速度。只有正能子的存在,也只有正能子的速度,我们才能解释宇宙“爆胀”与同温现象。没有正能子和它的速度,早期和现在的很多现象就无法解释。
  光既不是极速也不是以波的型态前进,波在两维平面中是波,那么在三维立体中,它是怎么表现出使我们在它前进方向的一周看,它还是波的呢?比如说一束光从一个钟面中心垂直穿过,我们从9点和3点位置看此光线,假设它以波的型态表现,那么我们从12点和6点位置看,此光线的表现型态就是一条直线了,就看不出它以波的型态来表示。
  其实光在宇宙中,是以螺旋线型态前进的,当正能子穿行发光源时,光源的能量把光子搭上正能子这辆快车。使光子围绕正能子公旋,当正能子进前时,光子所走的路线就形成了一条螺旋线。如果该光子从能源点得到的能量大,那么它公旋的速度就快,它的波峰距离就短(暂且叫波峰)反之,它的波峰就长。
  电波和光也是一样的道理,电波源的功率与波段也是成反比。电波源或光源的能量只是把电子或光子搭上正能子这辆快车的能量,而真正运载它们前进的动能是正能子。
  我们想一下,如果人为的把一个电子加速到光速,需要多大的能量,一个发报机那么一点功率就能把无数的电子发送出去。怎么可能呢?如果没有正能子的参与是不行的,所以在宇宙中,所有光速的东西都必须有正能子的参与。
  正能子的速度也因为它们的拖拽而降为光速,当一个发光源,比如一堆火,它的光子要是搭上正能子,就是光或红外线等。没有搭上正能子的光子,就是热量。
  第六章 新量子力学
  现在的量子力学把自然的力分为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万有引力我在第三章中有过详细的解释。电磁力与弱核力的统一我就不再重述。电磁力、磁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在哪里呢?万有引力我们已知道是怎样产生的,电磁力和磁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在第五章中我讲了光线是怎样产生的,它是由光子公转行进中的正能子而产生的,正能子也因为光子的拖拽而降为光速。磁力和光子公转正能子的性質一样,磁粒子围绕正能子公转,不过一个左旋公转、一个右旋公转。(见图6.1)从而产生N、S级磁力子在公转的同时还自旋,也是一个左旋一个右旋(见图6.2)他们就像两个咬合的齿轮,相互吸引、同性极磁力线相遇时,他们的磁力是逆向的,磁粒子是相互推斥的(见图6.3和6.4),在磁场中,磁粒子围绕着正能子公转,正能子围绕着磁体旋转,他从磁体 的一极出来,再从另一极转回(见图6.5,)电磁力和磁力他们有共同之处,为什么两个电子之间的电磁力比万有引力大100亿亿亿亿亿倍呢?万有引力是正能子穿击造成的,而电磁引力是电磁螺旋线正负电荷相互齿合拉拽造成的(见图6.1),这种拉拽就像旋转螺丝拉拽一物体一样,一颗十几克的螺丝可以产生百万克*9.8N/kg 牛的拉力,如果用这个螺丝去撞击一个物体,只能产生十几克*9.8N/kg牛的力,所以这两种力的现象差别是巨大的,这就是电磁力与万有引力巨大差别的原因。
  在统一强核力之前,我来描述一下,正能子和原始粒子的形状。正能子就像人的精子,人的精子就是记忆了正能子的样子。原始粒子就像两个尾巴绞在一起的精子形状(见图6.6),我们来看看原始粒子是怎样构成夸克的(见图6.7),原始粒子的两头分别嵌入别的原始粒子的空隙中,别的粒子也分别嵌入到它的空隙中,中间又有他们的尾巴绞在一起,使它们绞合成一个整体,而夸克最外面一层的原始粒子的一头嵌在夸克里,一头留在夸克外面,就像夸克的外层的毛。
  把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缚在一起,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的力,是它们之间正负电荷的引力把它们相互束缚在一起(见图6.8),上面三个带正电荷的是质子中的夸克,它们的电磁场在最外层、中间一层是中子中两个带负电荷的夸克,下一层也是原子核最里一层,中子中一个带正电荷夸克的电磁场,他们的电磁场相互吸引并束缚着夸克和质子、中子。
  强核力的统一加上引力的统一,使宇宙中四种自然的力完全得到了统一,同时我还统一了光速与引力的速度,它是正能子两种速度的表现。在宇宙的宏观与微观中,宇宙的诞生与膨胀。宇宙的同温、万有引力、物体粒子的随机运动,自然中的力,“黑洞”的形成,宇宙墙的形成。都是因为有正能子而得到了统一,只有正能子的存在我们才能解释宇宙中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
  第七章 宇宙的模型与归宿
  宇宙从诞生到现在分为两个阶段,“暴胀”阶段与“膨胀”阶段,宇宙在“暴胀”后基本形成初始模型,宇宙的“暴胀”过程就是大爆炸的过程,大爆炸的过程和火药的爆炸有点像,能量越大,爆炸后的初始体积就越大,爆炸都在一瞬间,爆炸后气体和尘埃再慢慢向四周散去。   形成各星系的初始物质气团,在大爆炸中各自得到不同的能量,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物体在被加或改变其速度时,其改变率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例”,根据这个定律,受到大爆炸不同能量的各星系团以各自的速度膨胀。又根据牛顿的第一定律,“只要物体没有受到外力,它就会以同样的速度保持直线运动”所以所有的星系团从宇宙中心方向成辐射状向外保持各自的速度膨胀,宇宙半径大的星系膨胀速度永远大于宇宙半径小的膨胀速度,各星系之间的距离比例膨胀中保持不变,宇宙膨胀即没有加速也没有减速即然宇宙在匀速膨胀,那为什么星系相互离开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呢?那是因为我们测定一个星系离开宇宙中心的速度,没有一个恒定的参照物,我们参照的都是相互的星系,所以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加速的假象,就像两辆同向行驶的汽车,一个是80千米/小时,一个是40千米/小时,如果同时从一点出发,一小时后它们相距40千米,两小时后,它们相距80千米,那么你能说前面的车子在加速吗?两星系相互离开的道理和这一样,随着宇宙的膨胀星系之间的距离比例不会变,这个我可以计算证明。
  图7.1
  设A.B.C三星系在同一膨胀线上(图7.1),0为宇宙中心 A是我们的星系.他们的距离是OA=x. AB=y BC=z, A.B.C各自膨胀的速度是,VA=x/t VB=x+y/t、VC=x+y+z/t,t为它们膨的共同时间,B、C两星系同我们的星系距离比例为(AB/AC)=(AB/(AB+BC))=y/(y+z)下面计算一下在N年后、BC两星系同我们的距离比例是否等于y/(y+z) ,分别代表A、B、C三星系N年后的位置。它们的距离比例为:
  从而得出
  从这个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不论多少年后,B、C两星系同我们的距离比例都不会变,那么不在一条膨胀线上的星系,能否适用在一条膨胀线上星系相互距离比例的计算公式呢?我们证明一下
  从O点作OA、OC两条射线(图7.2),B为OA射线上的一点、A为我们的星系,O为宇宙中心、B、C、为两星系,连接A和C,已知AB=AC,如果能证明N年后B和C离我们的距离依然相符、就能证明星系之间的不论位置关系如何,膨胀的距离比例都不会变。
  设为射线OA上的两点、也就是A、B两星系N年后的位置,为OC射线上的一点是C星系N年后的位置,连接.A和C.和、B和C. 和.求证
  图7.2
  证明: ∵OA、OC都是膨胀线,星系各自的速度都是恒定的,∴得在?与?中∵、∠=∠∴ ?~?得∠=∠、同理?~?、得∠1=∠2 在?与?中∵∠3=180°—∠、∠4=180°—∠又∵∠CAO=∠ ∴∠3=∠4 又∵∠1=∠2 ∴?~? 得∵AC=AB ∴
  这就是证明了各星系之间的距离比例随着宇宙的膨胀而比例不变。
  宇宙现在的模型就是各星系都在从宇宙中心辐射出各自的膨胀线上,他们都以自己的速度恒定膨胀,各星系之间的距离比例随着膨胀而保持不变,各星系之间的几何角度不变,宇宙半径大的星系膨胀速度大于宇宙半径小的膨胀速度。那么为什么我们观测星系的切向角度有位移现象呢?前面我说过,星系之间的几何角度不变,但是我们观测星系的位置在变,因为太阳公转银河心,我们观测其他星系,就像我们坐在一个大转盘上看其他物体一样,虽然物体的位置没变,但是我们观测他们的视觉角度发生了变化。
  那么这些星系移动的轨道是什么形状的呢?银河系为碟状星系,为了好表示星系的移动方向,我们假设银河面为时钟面,我们在顺时面观测其他星系的位移,他们位移的轨道都有各自的圆心,公转他们自己轨道一周所用的时间和太阳公转银河的中心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那么在我们视觉不同的角度位置的星系所移动的方向和轨迹是什么样的呢?在和银河面垂直的方向星系的轨道是接近圆形,和垂直线形成角度的星系轨道是椭圆形,角度越大椭圆越扁。和银河面重合在一个面上的星系其轨道为线段,我们设所有星系的轨道面为时钟面,并和银河面平行,12点和银河钟的12点在同一方向,如果太阳系在银河钟的9点位置,那么各方向星系都在各自轨道钟的3点位置,我们看这些星系的位移是什么一种情况呢?以太阳为一点作太阳公转银河的大圆切线,再从切点作一剖面与切线相垂直,在剖面和剖面附近的星系位移速度最快,他们位移的速度与他们同我们的距离成正比例,离开剖面越远的星系位移的速度越慢,靠近切线两头的最慢,视向与切线相重合的星系停止移动,因为在切线12点和6点方向的星系,他们在各自轨道上3点的位置移动的轨迹,正好和我们视向相重合,所以我们看不到他们有移动的表现。所有的星系都往切线的6点方向移动,当我们的切点太阳系在它的公转轨道上移动时,它的切线也在移动,切线扫到的星系停止移动,切线扫过后移动调转方向。
  这些星系给我们移动的视觉是,有的移动慢,有的移动快,有的停止移动,方向有同向的、相向的、逆向的,给我们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其实它移动是有规律的,当我们知道这些规律后,我们就可以预言任何一个星系在n年后的视角位置。
  在这一章里我讲的重点是宇宙模型与归宿,关于星系的视觉移动我只是简略的说一下,让大家知道星系为什么会有切向的移动。
  宇宙的模型我已经描述出来,那么它的最終归宿是什么样的呢?人们对宇宙的归宿有三种说法,一、膨胀到一定体积再坍缩,二、无限膨胀下去。三、永恒。自从哈勃发现宇宙在膨胀后,第三种说法就站不住脚了。我支持第一种说法。在第一章里我说过,我们内宇宙膨胀是由正能子不断撞击宇宙墙使之不断后退的结果。宇宙墙在后退中同时被压缩。由外宇宙“暗物质”组成的宇宙墙被压缩的其密度越来越大。但不能构成物体,因为外宇宙没有引力。
  为什么我们的宇宙会有宇宙墙呢?因为在整个太空中,不仅仅是我们的宇宙会有物质。外太空也有自己的“暗物质”。当内宇宙大爆炸时,正能子一起向外冲击,使外宇宙的“暗物质”在后退时汇集成一层内宇宙的外壳。如果没有宇宙墙的话,正能子会冲向外太空,大爆炸后的几秒钟内,内宇宙的能量——正能子会消失殆尽。正是因为有了宇宙墙的存在,使正能子无法逃逸出去,从而保证了我们内宇宙有足够的能量运转。因为内宇宙所有的物体都需要引力来维持,而引力又是正能子穿击物体粒子核和被核耗灭产生的。所以有物体必须要有引力,有引力必须要有正能子。有正能子的存在必须要有宇宙墙的存在,才能保留住正能子。可以说内宇宙所有的物质都在消耗正能子,还有一些能量的转换也在消耗正能子。当正能子消耗完后,我们的内宇宙就失去了膨胀的动力。同时也失去了引力,所有的物质被斥力分解成“暗物质”,这时由外宇宙“暗物质”组成的宇宙墙就像被压扁的弹簧,把宇宙所有的暗物质以亚光速、光速、超光速、引力速在一瞬间压缩在一起,这么多的物质加上这么高的速度冲撞在一起使宇宙再次爆炸。
  在《时间简史》里霍金问:“为什么我们只能生活在宇宙的膨胀相里,而不是生活在收缩相里呢?”就是因为宇宙的收缩过程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我们的宇宙就这样在爆炸中诞生,在收缩中死亡不断的循环着。
  参考文献:
  [1]史蒂芬·霍金 《时间简史》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2-2-1.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相对论》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3-1.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已建成的高层建筑有3190多幢(注:按照消防技术标准,高层建筑系指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二层以上的公共建筑),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60多幢。高层建筑一般布局较复杂,人员物资高度集中,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途径多、速度快,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在家庭中储备必要的应急安防器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数量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社区基础研究及黄岛区社区现状为切入点,辅以国内外成功社区的规划分析,提出“邻里中心”的构建,并以青岛市黄岛区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规划编制为实践支撑,旨在站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角度,为编制该类专项规划提供工作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邻里中心;社区规划;公共服务设
期刊
【摘 要】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许多在初级建设阶段不太引人注意的技术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资源共享、综合利用”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共享有利于控制建设投资、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对建设经济型、节约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车辆段、车辆和控制中心等方面的设施设备及人力资源的共享展开论述,深入探讨如何实现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马路杀手。这些人虽然手握驾照,但是罔顾交通规则,漠视法律。在驾驶的过程中,违规违法的行为屡见不鲜,给人们的人生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要杜绝这种现象,主要是加强对驾驶员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驾驶;安全;理论;教学;  一、影响驾驶员培训质量的因素  要提高驾驶员的培训质量,那么就需要先搞清楚影响驾驶员培训质量的因素。一般来说,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驾校的师资队伍、教学
期刊
【摘 要】石油企业组工干部作为国有企业党的干部、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干部,组工干部的素质、作风和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对党的看法,对企业党组、企业班子的信心,直至影响到整个党的形象,同时也决定着组织工作在企业基层运转的效率和质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组工干部必须站在企业全局、未来发展的高处,想到深处、拔高高度、谋在新处、落到实处,成为市场经济运行中政治立场最坚定、人格最纯粹、品行最高尚的群体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深入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体会,观摩个系工作室教学、参观博物馆和图书馆。总结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对比西安美术学院绘画教学,许多成功的教学方法可以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更好的利用完善国内美术学院绘画教学。  【关键词】俄罗斯;美术学院;教学;油画  2006年,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抱着对俄罗斯美术的热爱和向往,笔者来到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学习。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洞庭湖地形测量为生产实例,详细的阐述特大型湖泊地形测量的意义、内容、基本生产工序,并对生产中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特大型湖泊;水下地形测量;陆域地形测量;临时水位站  1 概述  1.1 特大型湖泊地形测量的意义  特大型湖泊的容积、河床冲淤情况、航道变化情况等重要特征,属于重要的基本国情信息。特大型湖泊对周边广大地区的国计民生产生重要影响,如气候调节、农田水利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这给当前国内的土地应用管理来带的巨大的压力。作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土地的勘测定界显得非常重要,即通过土地的勘测定界,可以准确的提供土地应用范围、应用类型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为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服务。本文将对国内地方乡镇建设过程中所应用的两种相对比较先进的软件进行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唐山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有很高的创业热情,创业资金短缺和创业能力不足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创业活动开展。学校要在继续强化学生创业教育的同时,借鉴先进经验,争取政府支持,对重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调查;措施  在高职院校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不应该是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式的迫使,而是站在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提
期刊
【摘 要】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大学生数量增加,也使资助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资助工作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体系与机制,才能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满足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为据,探讨如何通过资助体系与机制创新,突出资助的教育功能,做到“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共建。  【关键词】资助体系;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