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古沉积背景重建——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为例

来源 :地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沉积背景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微量元素丰度及其比值对物源构造背景识别、沉积环境恢复和古气候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古近系安集海河组23件泥质岩类样品开展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合岩心与薄片等相标志,完成了研究区古沉积背景的恢复。研究表明:(1)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微量元素上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以及Th/Sc-Zr/Sc、La/Yb-REE、La-Th-Sc判别图解综合分析指示,安集海河组沉积期物源供给较为稳定,物源区风化程度较高,再旋回及分选作用不明显;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上地壳的
其他文献
高职教育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将云课堂应用于高职数学课程中,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实现对学生的智能化管理,不仅能够向学生推送课程资源和课内外作业,引导学生完成课前、
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网络工程制图》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网络工程制图》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助SPOC线上资源,将SPOC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实施教
随着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而又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由于现代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学生形成不同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该事件可能与当时气候环境的强烈变化有关。前人对该时期较连续的海相地层揭示的古气候研究较为成熟,而对同时期陆相
信息技术与教育体系的融合,令课程教育从传统的课堂转变为网络平台中,有效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为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文章阐述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对高职英
针对现有算法在多套经纬仪测角数据解算目标位置时计算复杂,精度受限,对野值数据缺乏容错能力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距离和的融合容错定位方法。在采用最短距离和融合不同设备数据的同时,通过算法的容错设计,在测量数据含野值时依然能够正常解算出目标位置,确保定位结果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定位方法对测量数据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当测量数据正常时定位结果达到距离和最小;当测量数据含孤立型野值或长度不超过3个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关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大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由辅导员进行直接的管理,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学生也会由于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