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麻醉后恢复期常见病症及处理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v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进入神经外科麻醉后恢复室(NPACU)患者病症的发生率和治疗特点,确保患者麻醉后恢复期的安全.方法 统计我院收治神经外科术后患者412人次.患者入室后严密监测神志、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持续吸氧并进行改良Aldrete评分.在NPACU停留期间监测有无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恶心、呕吐、疼痛、寒颤等麻醉苏醒期病症的发生,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改良Aldrete评分达到9分以上患者转出NPACU.结果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NPACU停留时间为2-3 h.63%患者在NPACU期间发生麻醉苏醒期相关病症.其中,疼痛发生率达21%,高血压、恶心、呕吐、躁动谵妄分别为13%、12%、9%、8%,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寒颤、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5%、4%,而低血压、苏醒延迟发生率很低.所有患者转出NPACU时改良Aldrete评分均在9~10分.结论 NPACU对于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及时处理麻醉后病症,有效避免相关病症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神经外科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急性颅脑创伤的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居第二位,伤情危重者有较高的死亡率[1-2].我们2002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急性颅脑创伤2464例,其中手术治疗1628例(66.1%),死亡218例,总死亡率8.8%.死亡218例中20例患者是在诊治过程中因经验不足或某种疏忽所致,其中许多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也确有一些是难以预料发生的,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期刊
患者男,53岁.因右额逐渐膨隆10年,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入院.查体:右额眶部明显隆起,约6 cm×7 cm,质硬.右眼球轻度外凸,视力右侧0.4,左侧1.4,余未见异常.化验检查除血糖偏高外,其他检查皆在正常范围.CT示右额眶部及前颅底骨质明显增生,额骨破坏明显.肿瘤位于前额部,边界较清晰,密度不均,增强效应明显.MRI示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较清晰,约6 cm×4 cm,增强信号不均匀,周边硬脑膜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69例,男42例,女27例.年龄18~67岁,平均32.5岁.所有患者距第一次开颅时间为2-7个月,平均3.5个月.额颞顶部颅骨缺损30例,双额缺损9例,单额缺损13例,枕部缺损7例,顶部4例,其他6例;颅骨缺损伴脑积水脑膨出患者12例。
期刊
继前三届大会在韩国首尔、中国石家庄、日本大阪成功召开之后,第四届亚洲神经外科大会将于2010年9月3日-5日在中国台北举办。详情请登陆大会网站http://www./acsctaipei.org.tw/
期刊
患者女,49岁.因反复腰痛5年入院.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腰痛,针剌样,向右侧大腿放射,体位变动及上楼时麻木、疼痛可加重.现行走缓慢,无其他不适.查体:神清,L5~S4有压痛,右直腿抬高试验(+),右下肢肌力Ⅳ级.CT示L4~S4水平椎管内低密度病变,内容物均匀,CT值1 Hu.MRI示L4~S4水平椎管腔明显不均匀增大,最大7.0 cm×4.2 cm,骨壁不同程度变薄,其中S2骶椎骶岬左前部缺损,相
期刊
目的 探讨大脑后动脉远端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 10例动脉瘤,P2段6例(囊状2例、梭形2例、夹层2例)、P2-P3交界处1例(夹层)、P3段3例(夹层).对于囊状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并保留载瘤动脉的方法;梭形动脉瘤采用支架重建瘤腔的方法;P2段及P2-P3交界夹层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并闭塞载瘤动脉的方法;P3段夹层动脉瘤采用Glubran胶栓塞并闭塞载瘤动脉的方法.结果 随访半年
脑室内血肿的治疗方法是脑室穿刺溶解引流血肿术或保守治疗[1],但对重症脑室内铸形血肿疗效不佳.2004年9月至2009年8月我们采用侧脑室穿刺并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后颅窝开颅第四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脑室铸形血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期刊
自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应用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及术后残留者131例,其中随访2-11年67例,其肿瘤有效抑制率为80.6%,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男68例,女63例;年龄4~74岁,平均27.5岁.本组患者学龄前42例,占31.5%.主诉头痛头晕63例,视力视野改变57例,生长发育迟缓15例,多饮多尿16例,闭经及性功能减退19例。
期刊
患者女,21岁.全身多处包块7年.2006年11月入住我院.查体:发育正常,精神可.左侧眼睑、颈项、胸背、腰腹、骶部及四肢见多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包块,质韧、有轻压痛,背部可见一巨大包块。
期刊
医学影像学是当今医学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诸如三维CT(3-dimension compute tomography,3D-CT)、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I、磁共振波谱分析(MR spectroscopy,MRS)等技术已逐渐成熟并较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弥散张力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