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典化模式选择的法理辨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r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典化的模式可以分为体系型和汇编型两种类型.我国学者在讨论法典化时主要希望完成的是体系型法典,也就是通过部门法的横向建构和规则/原则的纵向建构完成的一个明确、稳定、评价无矛盾的融贯体系.体系型法典在理论上有助于保障法的安定性,实现法律上的形式平等.它同时预设了三种理念:社会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法律所保护的价值在整体上不会受到新的社会发展的挑战;一个国家的整个领土构成一种均质的空间.在当代法律实践中,规范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碎片化特征.就算立法者通过法典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整合,单行立法、判例、习惯、个人性质的规范也终究会不断打破法典的体系.而且,实证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时也更注意社会生活的变化特征和给定地理空间的自然/人文特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汇编型法典是更适合当代法治实践要求的做法.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构建新的生态文明,需要中国的学术研究和话语体系.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经过新时代范式转换和意义拓展,可以成为具有当代意义的理论观念.当代中国应该基于自身"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传统,积极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重建新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新的"天人合一"生态文明观应该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也就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
尊敬的胜阻同志、伏瞻同志,各位来宾、各位同事:rn大家上午好!rn4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
期刊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中央召开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正式明确提出了“习近
期刊
一、政治学的新征程rn面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对的各种挑战与机遇,中国政治学者的学术任务是艰巨的,知识挑战的难度前所未有;然而,施展经世济民、治国平天下抱负的历史机遇也是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对法治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的任务和要求.根据法学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资本论》及其手稿蕴含了关于五种社会形态及其历史联系和嬗变规律的极为具体而丰富的论述.一方面,马克思关于不同社会形态中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的物质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状况的论述、关于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权力-支配关系"的不同特征的论述,构成其社会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在对内在逻辑的阐释中,马克思所运用的典型分析方法、从后思索方法、本质抽象方法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等,则构成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内在逻辑与方法论基础的统一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显明特征.如
一、中国政治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rn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依法治国、怎样实行依法治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布局进行了系统论述和阐释,深化了对全面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中地位和功能的认识,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战略地位,作出
政治学本土化任重道远,这个话题对我而言,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为什么叫老生常谈?首先,我自己已不再年轻,过了耳顺之年,算是“老生”;其次,在过去二十年,我不时触及这个话题,可
期刊
伴随着法律与社会科学交叉性研究的进展,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都不断对社会科学开放.社会科学主要在案件事实论证领域发挥作用,通常被用以确认裁判性事实,除此之外还可以被用以形成立法性事实或提供社会框架背景.从方法论上来说,司法裁判的社会科学化至少面临三个层面的批判:在法概念论上,坚持一种还原论立场,以外部描述性方法消解法律规范性;在功能属性上,以对专业性和权威性知识经验的垄断,实际上发挥着一种修辞性的功能;在思维方式上,依循一种后果导向的推理思路,极易导向一种超越法律的法外裁判立场.在承认司法裁判社会科学化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