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回答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32年10月24日,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安东尼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代尔夫特市的个酿酒工人家庭。父亲去世得早,他在母亲的抚养下,读了几年书。
  十六岁时,列文虎克被迫退学,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家杂货铺当了学徒。杂货铺的隔壁是一家眼镜店,他有空就去学习磨制玻璃片的技术。他听说,凸透镜能将物体放大许多倍,便渴望用自己双手磨出的放大镜去研究人类肉眼永远看不到的微观世界。
  列文虎克每天下班后,便专心致志地磨制镜片。不知过了多少个夜晚,他终于磨制出了一个能将物体放大两百倍的镜片。他把镜片镶嵌在木片上的洞孔内,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镜片下的鸡绒毛变得像树枝一样粗,跳蚤和蚂蚁的腿变得粗壮而强健。
  二十岁时,列文虎克结束了学徒生涯,在故乡代尔夫特市定居下来,当了市政厅的看门人。他把每天的工余时间都用在了磨制显微镜镜片和观察自然现象上。他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主要有晶体、矿物、植物、动物、污水、昆虫、微生物等等。通过友人的介绍,他和英国皇家学会建立了联系。
  1673年的一天,英国皇家学会收到了一封厚厚的来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用荷兰文书写的、字迹工整的记录,其标题是《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在场的学者们看了标题后,有人开玩笑说:“这真是一个咬文嚼字的啰唆标题。“这肯定是一个乡下佬写的,迷信加空想;说不定写了些什么滑稽可笑的事呢!”不过,他们读着读着就被来信的内容牢牢地吸引住了——这竟然是科学家们一无所知的神秘世界啊!
  几经周折,列文虎克的科研成果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极高评价:“好!太好了!这是一篇极具价值的研究报告。”于是,这份记录被译成了英文,發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刊物上。报告发表后,立刻轰动了英国学术界。此后十年,他将自己的发现陆续以通信的方式报告给学会,其中绝大多数都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学报》上。
  1674年,四十二岁的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三百倍,开启了人类用仪器研究微观世界的新纪元。他一生观察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记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发现了精子。1680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由于列文虎克的名气越来越大,就连英国的安妮女王和俄国的彼得大帝都曾前去拜访过他。一天,记者采访时问:“列文虎克先生,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列文虎克想了片刻,并没说一句话,只是伸出了满是老茧和裂纹的双手。记者看后由衷地赞叹道:“这真是一种最诚挚、最巧妙的回答。
  1723年,列文虎克已经九十一岁高龄,尽管健康状况越来越坏,但工作却没有停止。8月30日,他在女儿和朋友的陪伴下在家中安静地离开了人世。不久之后,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列文虎克的两封信和一个大包裹。一封信里详细地写着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另一封信写道:“我从五十年来所制作的四百多种显微镜中,选出了最好的几台,谨献给我永远怀念的皇家学会。”人们打开包裹后看到,共有大小不同的二十六台显微镜,还有好几百个放大镜。
  爱因斯坦说得对:“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
  【原载《辽宁青年》】


插图 / 业余时间 / 佚 名
其他文献
莫言有个亲戚,每次见到他总是义愤填膺地痛骂当官的,咬牙切齿,怒发冲冠。但是在今年,这个亲戚找到莫言说:“孩子参加中考,离县里最好的中学录取分数线只差五分。咱有钱不怕花钱,你面子大帮忙找找县里的官给学校说一声,讓小孩子进重点中学。”莫言听后细想一下,问那个亲戚:“你让我去送钱,这不是让我行贿吗?这不是腐败吗?你不是最恨贪官污吏吗?现在你这样做不是让我帮你制造新的贪官污吏吗?”那个亲戚回答:“这是咱家
期刊
一次,袁隆平去国外接受联合国颁发的世界粮食奖,规格很高。据说过海关时,因为东西比较多,他不小心把那个装奖杯的包落下了。后来,海关工作人员打开包一看,原来是刻着袁隆平名字的奖杯,马上和他取得联系。袁隆平这才发现把奖杯忘了,还幽默地表示:“我说怎么会感到那么轻松呢!”沉甸甸的奖杯当然很珍贵,是荣誉的象征,是社会的褒奖,但在袁隆平眼里,那也算不了什么,没有了奖杯的重负,可以活得更自在。  淡泊名利,事业
期刊
家风家教无小事,修身养性第一关。   道德品质无小事,德位不配心不安。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学生安全无小事,家校关注是热点。   不正之风无小事,千里之堤毁一旦。   肩上责任无小事,一份擔当重泰山。
期刊
脸:刚踏进社会时,见别人撒谎,自己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现在我撒谎是家常便饭,可半点烫的感觉都没有。  心:第一次做亏心事,心跳得那个厉害,快要从嗓子眼跳出来。现在亏心的事没少干,可半点都不跳。  腰:第一次向权利弯下时,总觉得失去什么,现在在权利面前我总是成九十度的“直角”。  脚:第一次给别人使绊子,难受了半天,现在我要是不使绊子,就会难受一天。插圖 付业兴
期刊
我的微信里,有三个同学群,一个是小学群,一个是中学群,还有一个是大学群。在小学群里,我是一个见多识广,思想激进的人。我的小学同学,大多数在乡务农,或者做点小生意,在他们的眼里,读书时我是个学霸,工作后,走南闯北,遇事也多,识人也广,我在同学群发表的很多想法,在他们看来,都是比较激进的,前沿的,高冷的。   而在大学群里,我发言不多,比较沉闷,在我的五湖四海的大学同学看来,我在小城市呆得太久,已经
期刊
1954年,王智量调入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期间,王智量尝试着翻译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  四年后,因为俄文翻译,王智量被划定为“右派”,需立刻到河北农村报到。王智量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准备离开,整个研究所没有一个同事前来相送,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和“右派”有任何接触。  走廊很长,王智量孤零零地走在上面,他很无助,不知道未来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继续喜爱的翻译工作。快到
期刊
你有权,他卑躬屈膝现奴颜;  你无权,他爱答不理阴沉脸。  你有錢,他低三下四围你转;  你没钱,他拉开距离渐疏远。  你风光,他热情似火特温暖;  你落魄,他冷酷无情心生厌。
期刊
据报道,8月26日,内蒙古赤峰市民在一处路段上,发现一段约一百五十米的盲道为避开新移植的树木,被铺设成直角多弯,市民感叹这样的设计只会给盲人增添麻烦。当地残联呼吁,施工方应多考虑盲人的实际需求。  短短一百五十米盲道,却出现很多“曲里拐弯”的地方,几乎每一处都是为了“绕开树木”。是要让盲道为了城市树木的绿意盎然,“牺牲”自己?“十八弯”的盲道,别说让盲人通过了,即便是“身手敏捷”的人,也得练一身好
期刊
不久前,看见条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提供健康宝而被公车拒载的新闻,读后,很不是滋味。自从快步进入智能化数字化时代之后,大量高龄、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就成了这样的“互联网边缘人”,买火车票、线上信息采集等等场景下都是如此,技术不知不觉垒起了门槛,给这个群体的日常生活设上了屏障。  我和研究社会学的朋友聊起这个,他埋着头,划拉着手机,不以为然,说了一大堆城市老人用智能手机便利生活的例子。我咂咂嘴,蛮无奈
期刊
我们一方面教育孩子要有个性,一方面把孩子塑造成统一规格的学习“机器”。   我们一方面呼吁孩子全面发展,一方面挤掉孩子的體育、音乐、美术课。   我们一方面呼吁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一方面指定孩子到某书店购买一堆印刷粗糙,错误百出的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