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智能手机“抛弃”的老年人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y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看见条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提供健康宝而被公车拒载的新闻,读后,很不是滋味。自从快步进入智能化数字化时代之后,大量高龄、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就成了这样的“互联网边缘人”,买火车票、线上信息采集等等场景下都是如此,技术不知不觉垒起了门槛,给这个群体的日常生活设上了屏障。
  我和研究社会学的朋友聊起这个,他埋着头,划拉着手机,不以为然,说了一大堆城市老人用智能手机便利生活的例子。我咂咂嘴,蛮无奈地说了句,这种事情,不能总用精英视角呀。过了没几天,两会开了,導演贾樟柯作为人大代表的提案里,就囊括了此问题。贾科长针对二三线城市和乡村普遍存在的老年人无法自如使用智能手机网络购物、线上缴费,以及开展网络社交活动等现实困难,提交了一份如何让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安度晚年的议案。当时我就觉得,别管这议案可行性如何,起码这份心是真诚的。
  说到智能手机和老年人的联系,我会想到身在东北小城的爷爷奶奶,他们两个人在这方面有着鲜明对比,对待智能机的态度也是判若云泥。奶奶选择拥抱这种生活方式,她拥有第一台智能机大概是在五六年前,正是软硬件蓬勃发展的时候。
  在这之前,老年机是她与外界交流的工具,高分贝的手机铃声,持久耐用的电池,屏幕上超大的字号,构成了她的通讯世界。她只会接打电话,因为按键简单,记得住。对于发短信、存储联系人这一系列稍显繁琐的操作,她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她努力学过,我和妹妹也都教过数次,不过最后都不了了之。上了岁数的人,再想学点儿什么,记忆已不再允许了。
  起初要给她换手机的时候,她断然拒绝,亮出了很多个理由来搪塞。家人说智能机能娱乐,她说她有电视看,屏大得劲儿,屏小憋屈;家人说新机操作简便,她说她的刚需就只是通话,其他的用不着。说来说去,最后劝动她的,是能视频的功能。奶奶的儿孙常年在外,为了生计,时常连过年都见不上一面,嘴上说着不惦记,但她心里总存着遥远的念想。
  很快她就有了智能机,奶奶体会到了“真香”的感觉。她的生活比之前丰富了不少,除了能和我们视频,她还学着身边的年轻人,摆弄起来别的东西。她窝在沙发里抑或躺在床上,刷客户端里信息流的文娱新闻,哪两个明星是一家,家里共有几个娃,这些八卦,她都清楚,她自己说:“这玩意儿虽说没啥营养,但能打发时间,跟人唠嗑时候也挺有话题的。”
  直播方兴未艾时,奶奶也赶了把潮流,在视频平台上关注了几个主播。和她闲聊,她总能准确地说出各地的物价和生活状况,问及原因,她就像话家常似的,讲哪个主播逛了菜场,哪个主播冬泳了松花江。有次开她玩笑,说她是老网虫了,她一本正经地说:“原来我挺不理解你们天天低头玩手机,我就纳闷,就那玩意儿,有啥好玩的啊,现在自己玩了,觉得真停不下来。”说完,她嘿嘿一笑,扶扶鼻梁上的花镜,接着低下头,用力地戳着屏幕。
  爷爷跟奶奶比起来,更像是一个传统生活的卫道士,直到今年,他才正式换了智能机,但也不玩。他不偏好这口,原因很明晰,他更钟情于自然的生活。搬上楼房正式养老前,爷爷和奶奶住在小兴安岭下的林场,环境优渥,不乏山林野趣。他种几亩地,春播秋收,夏天除草,冬天猫冬,一切都顺应着天时和规律。他准时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能熟悉的在云图上指出晴雨,顺带沿着版图和疆界聊聊政史。他还养了好几条狗,早晚各遛一次,用麦麸做狗食也得消耗掉他的很多时间。这个背已经佝偻了的小老头儿,在那时用不尽的能量都在他处,所以智能机于他而言,没什么太大的吸引力。
  但后来,搬上了楼,空间变得逼仄,爷爷的业余生活也不可逆地渐渐少了,只是偶尔打打麻将,到广场溜溜弯。见状,我们提过数次给爷爷配个智能机以供娱乐,他始终是抗拒姿态。后来一次聊天才知道,除了眷恋过去的生活方式外,他对所谓的智能生活是有畏难情绪的。他不如奶奶外向,碰见不懂不会的事就不好意思问。奶奶睡着时,他曾经拿起手机摆弄过,但搞不懂操作逻辑,所以兴趣甚微。
  沉下心来想,爷爷奶奶的例子,其实更多得观照出的是做晚辈的不足。智能手机的学习成本并不算高,只要年轻代际的人能稍稍指引,久居小城的爷爷奶奶或许就能够像大城市的同龄人那样,掌握一些基础技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娱乐。而现实境况是我们后辈一直在缺席,奶奶只能依靠自己的“野路子”去消磨时间,虽然有简单直接的快乐,但对于工具性的实用功能,她一概不知。爷爷更是连入门的心思都没有,而这背后,很大的原因是缺乏指导。
  数据显示,国内六十岁以上人口已经将近18%了,这个数字里,有六成人都在农村乡镇,关于智能手机的使用问题普遍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或许有人会质疑,说我们明明可以看到短视频上有很多来自乡村的“网红”爷爷奶奶,可戏谑的是,那只是一个混淆认知的拟态环境,事实并非如此。
  某些精英的文化阶层总爱讲时代的问题,宏大的主题下往往嵌套着一些老生常谈的虚空。我的恳切希望是,在他们讲都市人的异化的同时,视线也别忘了投向那部分被网络、被智能设备所抛弃的老年人们。他们曾经在各行各业是开拓者,而如今被技术掣肘,成为了隐性的弱势群体。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尊严感,或许是一个紧要的社会学课题。
  我从事着一份电商工作,每周四会有线上直播带货,每次直播开始前,我会把直播间的二维码发给奶奶。她依旧不会打字,无法留言,甚至有时候都弄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进到直播间里的。但她知道,孙子在屏幕里,我也知道,奶奶和爷爷在背后守着,尽管我辨不出哪个是她的ID,但这份陪伴,令我温暖无比。
  假使真的很快要进入5G时代,那么,我希望,请别忘了带上小城里的爷爷奶奶。
  【选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插图 / 考倒老年人 / 佚 名
其他文献
《杂文选刊》自创办以来,得到了杂文界同仁的关爱和全国杂文读者的青睞,对此,我们心怀感激。在不断扩大的刊物影响力背后,我们始终致力于提高杂志的品位和深度,力求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使之成为一个让您流连忘返的精神后花园。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您的支持。   《杂文选刊》现诚挚邀请您为我们推荐稿件。文章题材不拘,可针砭时弊、反思历史、解读人生;形式不限,凡具杂文批判特质者,均可兼收并蓄;具备“六
期刊
日前,广东佛山南海的派出所民警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报警电话。报警人是一名女子,她称自己的女儿在商场偷了别人的东西。  “是谁报的案?这么小的小朋友怎么回事?”趕到现场后,民警意外地见到一个七岁半的小女孩。原来,小女孩之前在这家商店里偷拿价值两百多元的玩具,被监控拍了下来。这次她经过商店时,店员认出了她。  不管店员怎么询问,小女孩始终不承认此前的行为。店员只能通过孩子随身携带的电话手表打给她的父母。不
期刊
莫言有个亲戚,每次见到他总是义愤填膺地痛骂当官的,咬牙切齿,怒发冲冠。但是在今年,这个亲戚找到莫言说:“孩子参加中考,离县里最好的中学录取分数线只差五分。咱有钱不怕花钱,你面子大帮忙找找县里的官给学校说一声,讓小孩子进重点中学。”莫言听后细想一下,问那个亲戚:“你让我去送钱,这不是让我行贿吗?这不是腐败吗?你不是最恨贪官污吏吗?现在你这样做不是让我帮你制造新的贪官污吏吗?”那个亲戚回答:“这是咱家
期刊
一次,袁隆平去国外接受联合国颁发的世界粮食奖,规格很高。据说过海关时,因为东西比较多,他不小心把那个装奖杯的包落下了。后来,海关工作人员打开包一看,原来是刻着袁隆平名字的奖杯,马上和他取得联系。袁隆平这才发现把奖杯忘了,还幽默地表示:“我说怎么会感到那么轻松呢!”沉甸甸的奖杯当然很珍贵,是荣誉的象征,是社会的褒奖,但在袁隆平眼里,那也算不了什么,没有了奖杯的重负,可以活得更自在。  淡泊名利,事业
期刊
家风家教无小事,修身养性第一关。   道德品质无小事,德位不配心不安。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学生安全无小事,家校关注是热点。   不正之风无小事,千里之堤毁一旦。   肩上责任无小事,一份擔当重泰山。
期刊
脸:刚踏进社会时,见别人撒谎,自己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现在我撒谎是家常便饭,可半点烫的感觉都没有。  心:第一次做亏心事,心跳得那个厉害,快要从嗓子眼跳出来。现在亏心的事没少干,可半点都不跳。  腰:第一次向权利弯下时,总觉得失去什么,现在在权利面前我总是成九十度的“直角”。  脚:第一次给别人使绊子,难受了半天,现在我要是不使绊子,就会难受一天。插圖 付业兴
期刊
我的微信里,有三个同学群,一个是小学群,一个是中学群,还有一个是大学群。在小学群里,我是一个见多识广,思想激进的人。我的小学同学,大多数在乡务农,或者做点小生意,在他们的眼里,读书时我是个学霸,工作后,走南闯北,遇事也多,识人也广,我在同学群发表的很多想法,在他们看来,都是比较激进的,前沿的,高冷的。   而在大学群里,我发言不多,比较沉闷,在我的五湖四海的大学同学看来,我在小城市呆得太久,已经
期刊
1954年,王智量调入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期间,王智量尝试着翻译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  四年后,因为俄文翻译,王智量被划定为“右派”,需立刻到河北农村报到。王智量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准备离开,整个研究所没有一个同事前来相送,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和“右派”有任何接触。  走廊很长,王智量孤零零地走在上面,他很无助,不知道未来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继续喜爱的翻译工作。快到
期刊
你有权,他卑躬屈膝现奴颜;  你无权,他爱答不理阴沉脸。  你有錢,他低三下四围你转;  你没钱,他拉开距离渐疏远。  你风光,他热情似火特温暖;  你落魄,他冷酷无情心生厌。
期刊
据报道,8月26日,内蒙古赤峰市民在一处路段上,发现一段约一百五十米的盲道为避开新移植的树木,被铺设成直角多弯,市民感叹这样的设计只会给盲人增添麻烦。当地残联呼吁,施工方应多考虑盲人的实际需求。  短短一百五十米盲道,却出现很多“曲里拐弯”的地方,几乎每一处都是为了“绕开树木”。是要让盲道为了城市树木的绿意盎然,“牺牲”自己?“十八弯”的盲道,别说让盲人通过了,即便是“身手敏捷”的人,也得练一身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