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_fire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采编;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8 — 0174 — 03
   引言
   电视新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社會新闻事件的报道、正能量的传播与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方面,还需充分展现其批判性特征,带给大众深刻的思想启发。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注重对电视新闻发展机制的创新改革与升级。新闻采编作为优质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关键环节,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工作形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即需对媒介融合和对电视新闻采编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了解,认识到对工作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由此,需要更具有方向性与针对性的对电视新闻采编形式进行创新。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新特征


   (一)采编素材的获取渠道的多元性
   基于特殊背景下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有了更多的渠道与方式获取信息资源。无论是传统线下的市场调研,还是微博、短视频自媒体平台,都可成为新闻工作者获取信息与素材的渠道。而各种媒介的融合,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获得极大提升。而各个平台利用不同的方式实现流量的最大化的汇集,导致信息资源的质量不断降低。在寻求节目多样化的基础上,并没有对信息质量进行提纯,各平台上充斥着各种虚假信息与负面新闻。而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采编人员虽具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但却无法保障新闻素材的质量。而媒介融合背景下形成的新闻采编的新特征,相关人员需辩证的进行思考与分析。在实现采编形式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新闻编辑的信息甄别能力、新闻洞察能力等。能够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摒弃没有价值的信息,获取更多具有价值引领性、思想启发性的新闻素材。
   (二)新闻价值的隐藏程度被加深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人员可从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1〕信息技术与网络平台的高速发展,虽为新闻编辑获取信息提供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为他们快速提取有价值信息带来较大的难度与挑战。海量的信息带来丰富新闻素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新闻价值的隐藏程度。在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源中,具有传播与报道价值的内容会被掩盖。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上,每天都会向用户推送不同的话题。其中,大量的娱乐信息、社会负面新闻当长期霸占网络资源。而电视平台如何从杂乱的信息资源中提取更利于电视传播的新闻素材成难题,并对新闻编辑的新闻价值的挖掘能力提出更好的要求。从这些层面可看出,新闻价值的隐藏性成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新特征。倘若新闻编辑部具备提炼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将无法从根本上创新采编工作形式。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主题,是开展一系列采编工作的基础与关键。因此,相关人员必须了解新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展现的新特征。以此为参考依据,对相关工作形式进行创新与升级。
   (三)新闻报道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基于新的工作环境,新闻编辑应做到多角度、多维度考虑新闻主题、播出方式等。〔2〕能够切实关注到新闻事件报道本身与采编形式间的密切关联性,做好内容的设定、节目主题的策划,以及信息的排版等工作。电视新闻工作者需意识到网络直播对传播播出形式带来的冲击,需能够将各种媒介进行科学的融合。在了解与掌握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特征的同时,需切实将新媒体技术、短视频、网络直播等融入到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在对新闻内容进行编辑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质量与深度,还需确保播出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由此,才能吸引更多网络用户关注到传统电视平台。既要实现电视用户的回归,还需对大众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最大化满足。使目前的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特征成为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参考依据,为采编形式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灵感。

二、关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形式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进一步明确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要点
   一档优质的新闻节目的制作,需确保各个工作环节的创新与完善。〔3〕而新闻采编作为节目制作的关键环节,其在素材质量、新闻价值的挖掘等方面的最终呈现效果,将会对电视新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市场上出现不同类型的节目,都对电视新闻进行分流。而电视平台若想利用新闻节目获得更多的受众,必须对新闻采编形式进行创新。需依据不同的新闻主题、新闻线索等,更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新闻采编、节目审核等工作。相关人员需进一步明确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要点,既要对传统的采编工作进行完善,还需融入多样化的播放形式。不仅充分发挥传统播出平台的优势,还需认识到互联网直播对受众的巨大吸引力。因此,采编人员需将新媒体融入到采编工作中,注重对新闻素材的最大化集成与加工。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编辑与审核,确保新闻节目质量播出效果的大幅提升。在强调采编内容实现高质量的同时,需注重节目与受众的互动效果。因此,必须重新确立采编工作要点,即能够将采编工作本身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并利用多样化信息获取渠道,确保新闻素材的丰富性、时效性、热议性、讨论度。总而言之,新闻采编人员既要秉承打造高质量节目的原则,还需对节目播出形式进行创新与丰富,注重平台与观众的互动性,令电视新闻不再是传统固化的信息传播,能够使大众切实参与到电视新闻节目的各个环节中。
   (二)实现新闻采编媒介的创新融合
   媒介融合背景下,采编人员需学会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获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这对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制作出能够迎合大众审美、满足需求的电视新闻节目,才能真正体现电视平台的优势与价值。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爆炸对人们的感官等造成巨大冲击的过程中,新闻单位需对他们价值观进行引领。电视平台需能打造精品栏目,基于高效率的信息内容,吸引更多人成为电视平台的受众。而媒介融合背景下,对电视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与丰富,需做到各种媒介的再融合。利用传统终端优势,利用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推动电视新闻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即将传统电视平台与网络直播进行融合、将信息传播与思想交流进行融合、将新闻内容与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合。由此,以传统电视平台为核心,创建多渠道、多媒介、多形式的新闻采编工作模式,从根本上实现电视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促使传统媒介与现代信息工具进行科学的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电视新闻发展形态,最大化展现电视平台的优势与价值。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路径


   (一)以多渠道采编形式,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挖掘
   新时代背景下,不同媒介的高效融合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与渠道,而电视新闻行业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采编形式上寻求创新的过程中,需对当下媒体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全方位的分析。〔4〕当社会基于融媒体的发展而展现文化多元性特征时,从业人员需意识到仅依靠一种节目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结构受众全覆盖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采编人员必须迅速掌握不同圈层的文化特征,以及他们对新闻电视的新需求与要求。应以多渠道采编形式,对不同的新闻的价值进行最大化挖掘。既要保证节目形式的多样性,还需确保节目内容的深度与质量。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需从统一化、程式化的节目标准向个性化与人性化迈进。基于不同的需求与受众,采用不同的采编形式。即电视新闻工作者需对采编方式实现创新与升级,注重新闻采编的时效性、热议效果等。相关人员需意识到人们获取信息手段发生的变化,即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主要渠道的当下,采编人员需积极拓展资源与渠道。在新闻线索的选择、采访制作等方面都必须进行时代化的创新。融媒体背景下,当新闻直播逐渐成为普遍现象时,采编人员需能对大众熟知的新闻话题的新闻价值进行最大化发挥。既能利用新闻主题热议优势,还需通过加深与拓展新闻内涵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讨论。采编人员需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深度的二次加工制作,并以直播的形式对内容进行第一时间的传播与报道。并将新闻现场报道与线上平台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确保新闻内容的完整性与高质量,还需为关注提供优质的新闻信息服务。同时,在以直播的形式增强电视新闻可看性的基础上,需利用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等新媒体工具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与交流。并能结合不同的新闻主题组织不同形式的线下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平台与受众的了解与粘性。基于傳统的现象活动、具有即时性特征的新闻直播,以及高效互动性的自媒体平台,形式成多样化的、时代化的新闻采编创新形式。从而,将平台、受众、现代现象技术等进行紧密的连接。并基于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多样化的信息传播与互动形式,全面提高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二)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构建多样的新闻采编形式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程序呈现出新的特征。无论是在素材的获取渠道方面,还是报道形式上都更具有时代性与多元性。〔5〕而从受众的审美与需求层面进行分析,自媒体获得快速发展的当下,为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调整。网络平台资源被各种舆论新闻、娱乐八卦占据,不仅降低新闻行业的总体发展质量,更不利于传播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受众基于精神层面的多样化追求,他们对电视新闻产生更多的需求、更高的要求。而从业人员在对新闻采编形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能够以受众需求为动向,以多角度、多维度、多媒介融合的方式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而新闻电视自采编形式进行创新与工作模式转型的过程中,需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对电视新闻的发展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必须明确制作电视新闻的目的、展现形式、传播价值,才能够对采编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融媒体背景下,采编人员必须对当下热门节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与研究,明确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具体诉求。即人们在观看电视新闻节目的过程中,不仅要及时了解当下的热点新闻,还需能够真正的参与到相关话题讨论中。因此,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能注重节目的互动性,并对信息获取方式、主题设定等方面进行创新。即在明确新闻主题的过程中,采编人员需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既要深入到社会基层中,对线下受众需求进行全面了解,还需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全面探析网络用户的需求。并将各种信息进行集成与汇总,形成更加丰富与时效性的新闻采编素材。通过前期的线下与线上的市场调研,能够以受众的需求为导向,最终确立新闻主题与节目制作形式。〔6〕采编人员在设计节目形式的过程中,需增加观众互动模块。在播出电视新闻的过程中,可通过开通网络公共账号,令观众能够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是对节目的建议。由此,打破传统电视新闻单项输出的既定模式,将新闻报道、观众互动等进行科学融合。制作出符合大众认知的电视新闻节目,并基于良好的互动、正向价值观的传播与引导,使大众与电视平台建立紧密的关系。通过最大化满足大众的精神追求、多样化的需求,令他们能从节目中找到乐趣,不断产生持续的愉悦感。电视新闻平台能够基于知识传递、价值引领、思想共鸣等不同层面,对采编形式进行创新、改革与升级。

结语


   总之,媒介融合背景下,对电视新闻采编形式进行创新已成为必然需求。相关人员必须认识到自媒体平台、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视行业带来的冲击。应善于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新闻采编媒介的创新融合。并能结合新时代下对电视新闻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要点。由此,能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电视新闻内容的质量。利用多样化的采编形式,增加电视新闻节目的可看性。
  〔参 考 文 献〕
   〔1〕舒坤秀.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策略〔J〕.传媒论坛,2020,(15):29 31.
   〔2〕康艳,劳怡.基于媒介融合视角下创新电视新闻采编形式的策略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4):238-239.
   〔3〕刘殿宏.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策略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03):163-164.
   〔4〕马会娟.对于媒介融合与电视新闻形式创新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8):146-147.
   〔5〕劳俊慧.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策略〔J〕.科技传播,2018,(22):9-10.
   〔6〕陈楠楠.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08):163-164.
  〔责任编辑:杨 赫〕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职院校也开始实施新型的战略人才培养策略。1+X证书制度是国家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的一项新制度,也是构建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举
根据文化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状况通过决算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可有效反映财政金额应用细节与支出效益,所以加大决算管理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着重分析了文化事业单位决算管理
悟"智慧教师之行"、走智慧教师之路、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让生命多一些精彩,让生活多一些快乐,让教育多一些律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意义,比较了现行的隐性存款保险合约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笔者认为根据中国目前的金融状况,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但是,存款保险制度也有其不足之处。针对不足,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加强金融监管和出台配套措施,推动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稳定金融体系的作用。  关键词:存款保险;道德风险;显性存款保险制度;隐性存款保险合约;金融监管  引言  
目的验证改良快速康复流程(fast-track surgery,FTS)在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2014年3月—12月纳入研究的188例行
目的评价缓释5-氟尿嘧啶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手术完毕后在瘤床和沿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财政部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档案管理作为单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还可以促使各部门有效
【正】 甲、《抱朴子内篇》部分一、论养生之道:1.《勤求》: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2.《黄白》:长生之道,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3.《塞难》:夫养性者,道之
共享经济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较快的发展,共享经济指的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给予陌生人物品暂时使用权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它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整合闲散的劳动力
专利价值评估指标分析一直是知识产权界的研究热点。作为衔接电力生产和电力消费的输配电行业的发展是影响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我国输配电行业的专利价值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