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常见夜蛾种群监测与动态分析

来源 :中国植保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at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准确掌握常见夜蛾种群动态,于2020年4-10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对甜菜夜蛾、黏虫、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和棉铃虫进行了逐日监测.结果 表明,各监测点以甜菜夜蛾诱集量最多,棉铃虫和二点委夜蛾的诱集量次之,小地老虎和黏虫的诱集量较少.受寄主作物种类及种植面积影响,不同监测点的总诱蛾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成虫动态和寄主作物生育期分析判断,甜菜夜蛾和棉铃虫是当地的主要夜蛾科害虫.甜菜夜蛾的成虫高峰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棉铃虫成虫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下旬.
其他文献
研究了2株木霉菌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温室盆栽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绿木霉DB14、加纳木霉DB35孢子悬浮液(1×106cfu/mL)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06%和85.95%,对盆栽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可达68.63%、66.67%。喷施木霉菌提高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同时降低了丙二醛含量,说明喷施绿木霉DB14、加纳木霉DB35也可同时增强小麦抗逆性。
通过对海南岛南繁基地的向日葵病害实地调查,发现了一些北方向日葵产区未见过的新病害。采用柯赫氏法则对所发现的向日葵新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根据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并利用真菌的通用引物对3个样本进行PCR扩增,确认引起该地向日葵叶部病害的病原菌为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e),能够侵染向日葵叶片,引起叶斑病;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则对向日葵根部和茎基部造成侵染引起白绢病。
以新疆博乐意大利蝗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对人工地面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植被组成、海拔高度、温度对意大利蝗分布的影响,并建立宜生区模型,计算出当地意大利蝗的宜生指数并生成宜生区分布图。结果显示,博乐市意大利蝗宜生区面积48.82万hm2,2018—2020年意大利蝗发生区与宜生区重叠率99.52%,实际发生区与宜生区基本完全吻合、与宜生指数为4级和5级区域的重叠率为58.81%。2017年意大利蝗分布区有96.98%与宜生区重叠。其中,与宜生指数为4级和5级区域的重叠率62.43%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氟啶草酮桶混二甲戊灵和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复配剂防除新疆覆膜棉田阔叶杂草的效果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2%氟啶草酮悬浮剂与33%二甲戊灵乳油桶混使用以及34%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乳油、38%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以龙葵为主的棉田阔叶杂草防效均较高,持效期长,药后60 d株防效为93.9%~100%,优于对照药剂二甲戊灵单剂。但在持续低温、多雨情况下,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复配制剂对棉花出苗和幼苗生长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世界柑橘产业内最具毁灭性的传染性病害。截近十年来,随着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黄龙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国内外近十年来应用于黄龙病防治的诱导抗病技术、转基因等新型防治技术以及针对传统防治方法的改良情况进行了集中综述,分析了目前柑橘黄龙病防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黄龙病疫情形势日益严峻情况下,需创新防治思维、创新理论依托、创新产品研发及施用技术,注重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和多种防治手段集成应用,建立全新的综合防治体系,以控制柑橘黄龙
2019—2020年,对浙江嘉兴栽培面积较大的22个水稻品种的稻曲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供试品种破口时间及该期间气象条件对稻曲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发病率和发病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品种水稻发病率主要与破口期气象条件有关,在水稻破口期恰遇连续阴雨、相对低温时,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明显加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为明确8种杀虫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在松褐天牛成虫期,采用喷雾施药方法,在2019年和2020年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开展了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联苯菊酯·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20%呋虫胺悬浮剂在药后3、5d的防效均在80.00%以上,药后15 d防效为73.09%~89.47%,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对松树无药害,推荐在松褐天牛羽化始盛期使用。
为探索研究释放捕食螨的生物防治效果,2018年,在山东牟平苹果园开展了释放胡瓜钝绥螨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苹果全爪螨发生盛期的初期释放捕食螨(每棵树1袋,2 500头),15 d后防治效果为61.24%。达到捕食螨控制害螨的较好效果。建议在释放胡瓜钝绥螨之前,对苹果全爪螨监测调查,根据其调查结果释放不同频次和数量的胡瓜钝绥螨。
通过2019—2020年的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在河南省主要玉米种植区域均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发生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以南。5—6月,田间始见幼虫为害,8月,发生面积增长迅速。高空灯和性诱监测在8—9月可见明显成虫诱集高峰。在秋玉米上为害较重,已成为部分地区秋玉米上的优势害虫。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定植于猪上呼吸道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猪只免疫力低下或受到应激时会引起副猪嗜血杆菌病。该病可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等。主要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死亡率较高,是当前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疾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该病的细菌分离和鉴定、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HPS的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