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某公路中修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vv9vv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分类和冷再生施工工艺的工艺优点,通过在公路返修工程实例中对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施工实践,介绍了就地冷再生的施工原理、施工工艺,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今后冷再生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关健词:沥青路面;再生;分类;冷再生;施工工艺
   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青虹路原为乡镇道路,在锡太路通车后该道路成为了连接新建的锡太路与镇区的一条主干道,该道路全长约1200m,路面宽度12m;原设计为3cm沥青混凝土+4cm沥青混凝土+20cm水稳基层。随着经济的发展,该道路车流量剧增,且均为重型运输车,超载严重,同时因路面宽度限制带来的渠化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原来的路面不堪重负,出现大面积的坑槽、松散、“痈包”等严重的路面病害,不仅严重影响交通的安全、畅顺,也严重影响了鹅湖镇的对外形象。
   为此,青虹路在2010年10月进行了返修,此次返修過程中打破了传统的养护、修理方式,引进冷再生新技术,取得了成功。本文结合该次成功的冷再生技术的运用,分析了冷再生技术与传统养护技术对比的优缺点,为今后的道路养护、修理积累了经验。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概念的引入
   目前我国公路运输已呈现出大流量、重荷载的局面。大量早期修建的公路已进入改建和翻修期,尤其是苏南地区道路骨架网已经形成,原有旧路改建项目已成为今后公路建设的主流,大量的原路面沥青混合料被废弃,—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二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混合料的再生利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所面临的首要课题。
   有关专家指出,采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重复利用沥青路面废料是从根本上解决处置沥青路面废料和缓解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势。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的分类
   沥青路面再生施工有现场冷再生法、工厂冷再生法、现场热再生法和工厂热再生法四种,以环境生态的观而言,路面再生工艺是“现场优于工厂,冷拌优于热拌”。
   现在常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有现场冷再生和热再生,冷再生就是利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采用一次性粉碎法,将路面混合料在原路面上就地铣刨、翻挖、破碎,即将原有沥青路面和一定深度的基层进行破碎加工,需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或细集料以及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石灰、粉煤灰、泡沫沥青或乳化沥青)和适量水,在自然环境温度下连续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添加、拌和、摊铺及成型、碾压和后期养生,使其达到设计路基结构层技术要求并重新形成结构层的一种工艺方法。再生后,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再生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或做封层处理,或做其他半刚性基层材料,它一般用做旧路的维修改造工程。本文中提及的施工实例就是采用了现场冷再生施工工艺。
   热再生就是利用红外线辐射加热破损路面,然后摊平并压实路面;或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液化石油气经过汽化后在加热板后面的燃烧室内进行燃烧,通过加热砖将路面间断加热,层层渗透,然后摊平并压实路面。在热再生中,由于加热的上下均匀性不容易使路面被烤焦或氧化,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而应用产生了微波加热修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理论,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微波加热中,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范围(0~125ram)内,温度随深度逐渐减小但温度逐渐减小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其有效穿透深度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接近,温差很小,通过实验加热8min时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均在沥青的再生范围之内(120~170℃),因此微波加热修复沥青混凝土路面就成为沥青热再生的发展趋势。
  三、 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日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维修存在不少问题。特别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小面积的修补大多采用传统的修补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机械进行现场操作,工作时间长。采用铣刨机、运输车、切割机、新料加热机、压路机等,工作效率低;同时,由于原来的路面混凝土是冷的,而加入的新沥青料是热的,这样在新旧料之间就会形成弱接缝。当汽车碾压此处时,新旧路面之间的弱接缝就会分离,这时路面的水分就很容易的渗入道路基层中,使基层遭到破坏,从而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因新旧结合料造成的破坏面积比原来的更大,结果导致更多的废料、使用更多的新料、增加更多的劳动。另外,对一些因沥青的老化产生的裂纹,只能采取补油或刨开重铺;而大量铣刨出的沥青混凝土成为废料,在大力提倡创建节约型社会、保护环境的今天,要求公路建设中投资的高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有新的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新工艺新方法,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正是应用在上述要求的新科技,这也成为了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的原因。
  四、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的优点
   基层再生技术是公路建设和养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节约资源:节省大量砂石料,减少大量的能源消耗,同时所有的旧路面材料全部现场利用,节省了新材料的用量,节省了资源。
   (2)保护环境:利用旧沥青混合料,防止路面废料对弃料点及周边环境的污染,维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3)简化施工工序:不存在旧路料的运输和废置问题,同时对旧路基的影响和破坏很少。
   (4)节约工期:生产工序的简化,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从而节约了工期。
   (5)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它与传统的修补方法相比克服了新旧料之间形成的弱接缝,防止了水分的渗入,从而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五、本次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简述
   1、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
  
  
  
  
  六、本次基层现场冷再生技术效益分析
   这次青虹路返修工程施工中,由于使用了现场冷再生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完全利用废旧材料,有效节约了开采砂石料等自然资源和废弃旧料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二是提高了作业效率,缩短了工期;三是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冷再生新技术的采用,填补了锡山区公路养护史上的空白,为大规模旧路更新改造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
  七、 冷再生技术的展望
   值得注意的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在其实际实施过程中对旧路的可利用的调查、材料的组成设计及施工技术等还需进行大量的工作。由于就地冷再生施工是将原道路的面层和基层变成了新的道路基层(或底基层),即新道路的面层至少要在此标高的基础上开始辅筑,这就使得改造之后的路面标高大于原来路面的标高,沿路构造物势必需要被加高或加宽。因此,对于路面标高有较严格限制的道路,不宜采用此法施工。虽然就地冷再生的适用范围受到路面标高的限制,但对于多数一般道路的改造,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依然具有诸多的优点: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废料处理、保护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依然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是一门正在趋于成熟的施工技术,特别是发泡沥青在冷再生中的使用,更提高了它的科技含量。冷再生技术不仅能节省材料、减少污染,而且随着新型的冷再生机的出现、新材料的研制成功、施工工艺的不断完善,它将在旧路大、中修时逐渐占据主流地位。2011年6月锡山区黄土塘一道路(2.5Km长)已经采用冷再生技术。
  
  参考文献:
  [1]张传礼,唐相伟,张胜,等.路面材料冷拌再生基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公路,2004(2):60—61.
  [2]师郡,陈志喜,帅 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现场冷再生技术及施工工艺研究[J].公路,2004(4):88_89.
  [3]杨姝霞,高景华,龚云峰,等.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河北省的应用[J].辽宁交通科技,2005(3):67—6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2390
其他文献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高等级公路,但其在使用前期极易出现裂缝和轻微病害,本文在分析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形成原因与机理,围绕预防性养护这一主动性的养护策略,深入探讨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减少养护成本,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对策;养护  一、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公路发展非常迅速,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路建设起
期刊
本文简述了利用高铝煤矸石生产烧结料的原理和工艺,并对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of high-alumina coal gangue sintering material production
芙蓉镇古属荆州,春秋战国属楚,秦为黔中郡,汉改武陵,唐置溪州,自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O年)至清雍正七年(1729年),这里一直是彭氏政权的世属领地……几乎可以不用借助任何历史
“药价虚高”现象曾经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力发展连锁药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医药企业自身效益,应对入世挑战以及配合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卫生体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林业事业也逐渐的完善起来,林业苗木良种选育工作作为林业的重要内容,对提升苗木质量、增加苗木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从林业苗木良种
随着近百年来摄影术的发展,摄影与绘画经历了一种保守与开放的思想意识并存的局面。摄影不仅仅局限于记录客观的世界的真相,而成为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有利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
清代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是一部集大成的韩集注本,但如此重要的韩诗注本一直没有整理本问世。郝润华教授和丁俊丽博士点校整理的《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出
期刊
叶枯病对茼蒿为害比较严重,露地和保护地均能发生。在保护地中发生比露地更严重一些。茼蒿叶枯病只侵染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浅灰色,边缘褐色或浅褐色,湿度大时叶背
万丽华的《中的先秦丧礼研究》即将付梓面世,我为丽华经多年磨砺完成此书感到十分高兴。日前接丽华从北京来电,嘱我为其书稿作序,我当即欣然应允:一则有幸成为此书的第一读者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