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学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方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由此可以说明,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时,采用比赛激励法,我先出示两组题,让学生分组计算,其中一组是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乘法,如25×32,另一组是和它相对应的体现简便运算过程的连乘算式计算,如25×4×8,计算结果两组同学都相同,但计算速度却大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顺便启发:“你能发现
  什么规律?”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到了下一步的探索中去。
  
  二、加强实践操作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能力。例如,我在讲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的原因;而圆柱和球的滚动为什么不一样?通过创设大量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气氛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问题的解决能
  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启发,培养自主探索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索由于受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以及任务难易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以使学生活动成为学生内在需要,让学生能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问,这也就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动脑思考;其次,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能急于包办代替,而应问一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从不同角度完善自己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探索的信心。例如在解决问题“食堂买来一袋大米,第一天吃了总数的,第二天吃了剩下的,正好是8千克,这袋大米原来有多少千克?”时,多数学生通过探索都能列出算式:8÷÷(1-)=32(千克)。这时,我就问道:“第一天吃的是把大米分为了几份?吃了几份?剩下几份?第二天又把剩下的分为了几份?吃了几份?”学生通过思考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很容易就得出了:第二天吃剩下的,恰好是总数的,正好是8千克。由此很快就列出了极其简单的算式:8÷=32(千克)。事实证明,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只要教师精心“扶”一把,就
  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轻松解决问题,体会到自主探索的价值,增强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自主探究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做到“七个让”: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学具让学生操作,算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推导,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
  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有的可能有价值,有的可能很离奇,甚至可笑,但学生敢于提出,说明他们是积极参与思维的。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如: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学生质疑: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得来的?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等等。对概念、规律、性质、定义以及其中的特殊用语质疑:如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要看这个数的末尾,为什么能被3整除的数要把这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三个字?对教材的内容或老师的讲解质疑:如用尺子量钉子的长度时,要用尺子的零刻度和钉子的一端对齐,然后看钉子的另一端的指数。我手中是一把断尺,没有零刻度,能用它来量钉子的长度吗?在教学分数单位,师生们归纳出最大分数单位是,问为什么最大分数单位不是?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耐心启发培养,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不惟师、不惟书、善思考、会提问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发展放在首位。要善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还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创造自主探索的条件,培养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能学、会学,培养出具有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上好初中数学复习课,这是值得所有数学教师研讨的问题。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采取概念知识习题化,知识结构系统化,实际问题模型化,课堂形式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关爱学困生,育人要全体化、全面化等多种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复习课中提高数学素质,培养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复习课 教学方法    怎样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关注的问题。但往往有很
期刊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中,作为语文教育这一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落实素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能、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呢?本文就此谈一  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思想道德素质    “文以载道”,语文教育肩负着“文”与“道”的双重任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组织并做好每个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情感、思维和方法等方面获得较大的提高,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探究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各
期刊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可以通过教学中穿插对文学作品的介绍,引领学生阅读;展开多重对话,自主构建文本意义;教学中抓住契机,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携手;教学中开展阅读活动,拓展生活空间;开展各种活动,督促学生阅读等有效途径解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 培养兴趣 提高质量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
期刊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快乐心情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常会给我们教师意外的惊喜和无限感动。因此,语文课堂应是充满人生百味体验的乐园。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广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根据我的教学教学经验谈几点做法。    一、通过各种方法做好课前“热身”活动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境,激发
期刊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要求我们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课课有收获,日日有进步。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优等生的培养,更要去关注英语学困生。教师要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由被动输入为主动吸收,由“要我学”为“我要学”,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对英语
期刊
摘要:21 世纪的人类应该怎样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纵向深入,探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在化学学科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以“鲜花作酸碱指示剂 ”的探究过程得出:1. 形成新观念;2. 构建新模式;3. 培养新人才。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启示 体会 主动性    当今社会己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爆炸”,21 世纪的人类应该怎样学习?我们的教育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向着培养新
期刊
第一部曲:爱、宽、敬、博    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班主任最基本素质。  班主任要关爱学生,给学生学习上的耐心指导,给学生生活上的热忱帮助,给学生心灵上的悉心呵护。爱的核心内容就是理解和尊重,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学生的心里老师非常神圣,教师的一个细微的眼神、一声轻声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洒给学生的是一份喜悦、一缕阳光、一点温暖。  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学生都是未成年人
期刊
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并能激发情感;情感是认知的体验,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认知活动,激发、推动人的认知过程向纵深发展、丰富充实人的认知内容。笔者通过学习、思考与实践,仅就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谈谈以情感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俗话说:“触景生情”,以情感创设数学教学的情境,主要有表演、设问、举例、实验等手段,具体的情境可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认为,处于高度紧张的精
期刊
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遇到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