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演唱版本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ang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剧是举世闻名的一种国际性传统音乐艺术。作为音乐综合艺术的最高形式,歌剧具有文化属性。改革开放以来,恢复发展起来的中国歌剧的创新和繁荣,为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供了健康的精神食粮,促进了国家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且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的歌剧复苏热潮中,歌剧《伤逝》在艺术上可贵的探求精神使得该剧获得成功,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这部歌剧综合运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也借鉴了西洋技法,曲调进行紧扣剧情,音乐旋律贯穿整部歌剧,作曲家施光南安排“四季”的结构代替场次更迭,不仅契合鲁迅原作的情景,也使音乐的逻辑发展合情合理。
  歌剧《伤逝》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是为了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而创作的作品,施光南满怀对音乐的热忱,运用全新的创作手法,成功地描写了鲁迅笔下20世纪20年代寻觅与徘徊的青年人。他的音乐创作才华在歌剧《伤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近乎完美的表现,在《伤逝》中,他创作的大多数唱段,其旋律的走向是具有歌唱性的,易于演唱,有利于歌唱家音乐表达和技巧的发挥,故此深得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的喜爱.其不但经常在音乐会上被演唱,而且被选入各种声乐教材,成为声乐教学和各种声乐比赛中的必唱曲目。
  本文对两位歌唱家在演唱咏叹调《一抹夕阳》和《不幸的人生》所作出的不同音乐与演唱的处理进行分析。这两首作品均为抒情性的唱段,阐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独白,在演唱上不但富有歌唱性,并且带有浓厚的艺术歌曲色彩。通过分析和探究,人们能够增加对女主人公人物形象、情感等多方面了解,同时也能增强对演唱作品的认知,阐释出自己独特的处理,更加完整地诠释声乐作品。
  一、殷秀梅演唱版本
  殷秀梅参与了1983年歌剧《伤逝》的公演,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与剧中男主角扮演者程志很好地塑造了歌剧中人物角色,同时表现出较高的歌唱水平,该剧也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一部经典的歌剧。而殷秀梅恰是运用“洋为中用”的声乐技术培养出的出色歌唱家,再加上她的音质音色特点,使得她在表现人物角色上有很大的张力,并且能在自然放松的歌唱状态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美声唱法,使得中国歌剧中的咏叹调更加深入人心。
  在女主角子君的唱段中,殷秀梅既能运用西洋唱法那种圆润宽广的音色,也能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中做到咬字准确清楚,她的音色纯净、气息饱满、流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歌剧里女主人公的音乐形象。在情感方面,相比较于万山红而言,她的情绪起伏比较平稳。在演唱中,其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较好,甚至有一些句子没有着重强调咬字,这也是与歌剧中女主人公端庄、雅致的形象相符合,纵观整部歌剧,殷秀梅在人物塑造上表现得更为大气。
  (一)《一抹夕阳》的演唱处理
  殷秀梅演唱这首咏叹调时,在很多音前运用增加一个比它低一度的音(垫音)的唱法,给人的感觉更加婉转优美,如“自由”的“自”、“姑娘”的“娘”等。殷秀梅对于整首歌的处理,基本上按照乐谱的写法来演唱,除此之外,为了表现乐句的连贯性、完整性,有些地方如“一抹夕阳映照窗棂”“串串滕花送来芳心”是一口气唱下来的,中间没有额外的气口。“啊,诗一样的花,花一样的梦”相对于整首歌的前半部分而言节奏较自由,其中“花一样的”形容词很快地带过,不强调每一个词均十分清楚。
  (二)《不幸的人生》的演唱处理
  殷秀梅录制版本的伴奏没有万山红的伴奏那么华丽且层次丰富,这种伴奏效果能把人一下带回到20世纪80年代,配器简单,织体简单,节奏规整,正好与殷秀梅的“平铺直叙”的演唱风格相呼应。在演唱歌曲开头“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一样的寒冷”时,殷秀梅的处理遵循连贯的原则,字与字之间不像一般宣叙调顿开断开,而是咬字轻柔、连贯、很旋律化,但是在“又”字上有延长,衬托出女主人公内心悲伤到麻木的情感。
  在“泪水”的“泪”字、“别了”的“别”字上加了滑音的处理,使其更有一种催人泪下的感觉。从“我将回去”部分开始,到三连音的“啊”为止,演唱时相比较于万山红的版本速度更快,与前面部分形成更加鲜明的对比。再现部分“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一样的寒冷”依旧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语气的变化,更加显示出女主人公看透了一切人世、悲观麻木的感觉。
  二、万山红版本
  万山红是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是一名专业的歌剧演员,曾扮演过歌剧《伤逝》的女主人公子君,无论在歌唱的技术和表演表现力上都比较细腻,并且有她独特的处理。
  万山红在歌剧《伤逝》中的演唱方法比较靠近民族歌剧的演唱方法,运用了较靠前的咬字、民族声乐中纯美的音色,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在人物情感表达上,她处理得十分细腻,每一个字、音都经过细腻的处理,相比较殷秀梅版本,在情绪与力度的变化上更加明显、灵活多变,给剧中人物增添了许多活力。
  (一)《一抹夕阳》的演唱处理
  笔者所分析的是音频录制版,这个版本采用交响乐伴奏,赋予了现代感,万山红的音量并不是很大,有很多地方采用气声来演唱,听上去感情表达更显细致准确,如“一抹夕阳映照窗棂”等。“熟悉的身影”里面的“熟”字、“飞向天空”的“飞”字均采用向上的挑音,给人一种女主人公十分活泼,俏皮的感觉。
  “诗一样的花,花一样的梦”一句,万山红把每一个字都唱得特别清晰,严格按照乐谱上的音符时值演唱,而并非像殷秀梅演唱时的一带而过。“冲开封建家庭的牢笼”一句,往常人们的处理是力度加强,表现出态度强硬与要同命运抗争的决心,万山红的处理恰恰与此相反,演唱时有意减低了音量,轻巧而委婉,并没有把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表现出女主人公外柔内刚的个性。
  (二)《不幸的人生》的演唱處理
  这首咏叹调一开始也是运用气声较多,“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一样的寒冷”,万山红在处理上更强调了第一人称的诉说感,就像说话一样念出来,两个“又是”、“心”、“撕裂”的“裂”着重咬字。“也许他是对的”“涓生”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更显得有真实感,更容易把人带入到女主人公的情绪中。
  四个“别了”词语,万山红运用了向下的滑音,前两个“别了”由轻变强,更凸显出一种不舍与难过的心情。歌曲中三连音的处理,万山红均放慢速度,慢慢拉开,例如,“爱情”的“爱”字以及后面华彩段“啊”的部分,每一个音均十分清楚、到位。从“我将回去”往后的部分,保持中速偏快的演唱,强调念出“回去”而并非唱出音符,显得更语言化一些。再现部“又是…又是…”运用极轻的声音演唱,此时无声胜有声,仿佛已经绝望到没有力气再形容自己的心情,“哭泣”的“哭”真实地发出一种撕裂的声音,更有真实感。结尾“人生”两字在演唱中“人”字拉长时值,“生”字渐弱,保持声音与气息的平稳并慢慢消失,预示着子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三、结语
  中国歌剧至今为止在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创作数量也有了一些提高,但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秀作品并不多,能够成为中国歌剧经典的就更少,更谈不上能在全世界歌剧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探究其缘由存在于多个方面,其中,作曲家对音乐创作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歌剧与历史悠久的昆曲、京剧不同,也不同于有着几百年发展历史的西洋歌剧,中国歌剧未来的样式应是崭新的、多元的,如果要看到中国歌剧喜人的发展成果,需要把注重人们的内心作为课题,面对文学、艺术的多方面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时代气息,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情感,在创作上不能一味急于求成,而要发扬创新精神,拓展多元探索的方向,中国歌剧繁荣的春天必将到来。
  (中国传媒大学)
其他文献
王昌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其创作的七绝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也被称为“七绝圣手”。研究和分析王昌龄诗歌艺术特色,透过诗歌揭示王昌龄所处的唐代社会风气及相关历史背景,对现代诗歌创作具有指导作用,本文结合王昌龄创作的诗歌作品,发掘王昌龄诗歌中的情感及艺术特征。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及政治家,其一生仕途坎坷,常年处于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见证了唐朝由兴盛逐渐走向没落。王昌龄创作的
期刊
在现代汉语中,辟谣的意思是指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人们经常说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透明,只有开诚布公地道明前因后果,用数据说话,才能打消大众内心的疑虑,遏制谣言的滋生。在人类文明史上,古人有很多制止谣言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孟子·万章章句上》中四章的解读,浅谈孟子是如何为圣人辟谣的,并审视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流言所伤,圣人不免。在《孟子·万章章句上》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万章问曰:“或谓孔
期刊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以其独特新颖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获得一致好评。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网络为主的多样化手段已成为一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趋势。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正处于一种高速运转变化的状态,其中尤以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为代表。网络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期刊
表意之象即为“文学象征意象”,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对某事物的观察所赋予的哲理性思考。在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那些能够蕴含某种精神的形象能够让读者体会到作者言外之意。自古以来,中国诸多诗人热爱刻画渔夫形象,从屈原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浑兮,可以濯吾足”,到管道昇的“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不光文学家热衷此类的象征意象,历代或在宫廷或在江湖的画师也都钟情于或这样或那样的象征意
期刊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家、理论家、美学家,《闲情偶寄》是其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其中戏曲方面的内容一直为人们所学习与研究,体现了李渔的美学思想,最为突出的是“求真”这一思想。本文对李渔“求真”美学思想形成历史背景进行探究,重点论述李渔如何体现“求真”思想,主要从词曲创作以及场上表演两方面来具体分析,最后对李渔“求真”美学思想进行评价,阐述其价值意义。  一、“求真”美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商品经济的发
期刊
周作人以科学理性对中国传统中庸之道进行改造,用科学精神置换出新时代的中庸之德,内在地包含着冲破封建独断理论的束缚,将思想的触角深入至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内部,为同时代作家所不及,具有丰富的思想意义。相较于儒家的中庸之道,周作人的中庸主义具有时代特征和现代品格,即为人为文主张闲适冲淡,反对迷信的敬畏,以科学理性的精神为基石,凭知性优雅的格调立身处世,摒弃传统中庸之道的庸俗成分,釆借西方现代文化的优秀品质
期刊
《米花之味》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生活现实意义主题的影片,反映了以小见大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影片用生动活泼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去挖掘普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生存问题和真实感人的生活细节;去呈现深刻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思想主题;去找寻人类对生命和情感的终极追求,引发人们对于“什么是人类对生命本真和情感艺术的追问和思考”。  《米花之味》是80后青年导演鹏飞导演的关于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之一,这部影片的焦点
期刊
舞剧《粉墨春秋》是一部风格独特、色彩艳丽、情感浓郁、哲理深刻的大型原创古典舞剧,它不仅展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更展现了戏曲人对人生目标的执着追求,凸显了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历经的磨难和辉煌。舞剧弘扬了民族文化,倡导了民族美德,是一部极富思想性的作品。《粉墨春秋》艺术表现形式独特,以中国古典舞为主要表演风格,同时借鉴中国戏曲的诸多表演形式,用现代思维和视角来表现人性、人情、人理,深入挖掘人的本质和中国戏
期刊
中国人都说人生有三大喜事: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和洞房花烛夜。这其实是对男子而言的,那么于一名女子而言,前面两项是远比不上出嫁为妻这一庄严时刻的。在张民的诗歌《奶奶的葬礼》中,第一句便是“你又一次被人高高举起了,奶奶”。奶奶的一生有两次是被人举起的,第一次是奶奶作为一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而第二次则是她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刻,两次的举起都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  人们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奶奶
期刊
北魏《元桢墓志》是早期元氏墓志风格的反映,其风格独特,受到学书者的青睐。从文字学的角度切入去考察其在汉字演变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演变特点,以此窥探当时刻工水平,是抛开主观审美、做冷静思考的有效办法。本文拟从碑别字和刻工两个方面来探讨,更加辩证地认识《元桢墓志》的文字价值及艺术价值。  《元桢墓志》是元魏宗子志石,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约北魏中期。据《魏书·高祖纪》载:“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