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孟子如何为圣人辟谣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on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辟谣的意思是指说明事实真相,驳斥谣言。人们经常说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透明,只有开诚布公地道明前因后果,用数据说话,才能打消大众内心的疑虑,遏制谣言的滋生。在人类文明史上,古人有很多制止谣言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对《孟子·万章章句上》中四章的解读,浅谈孟子是如何为圣人辟谣的,并审视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流言所伤,圣人不免。在《孟子·万章章句上》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厄,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上文中的痈疽是治疮疾的宦官,瘠环是伺候国君的内侍,弥子是国君的幸臣,都是君主身边的近人或红人。而颜讎由与贞子皆当时的贤臣。万章闻听孔子为得君主的赏识,住在国君的红人家里以求进,遂求证于老师。孟子为之辨析,孔子在宋国即使到了最困顿危险之际,也要择仁而处,住在当时的贤臣贞子家中,又怎么可能在齐卫从容安闲的境况之中,取悦小人以求赏识。即如子路的邻襟弥子,身为宠臣,毫不隐饰地让子路传话,只要你孔子住到我家来,我就能让国君给你官做。孔子的答复却是:“位之得失,自有天命,非人力所能为。”与在鲁国时子路被小人进谗言于季氏,孔子的态度如出一辙。孔子言:“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君子眼里是道,是众生福祉;小人眼里是利,是一己的富贵。一生以礼义自持的孔子,怎么能做出悦小人以求进的无耻勾当呢?可见造谣成本之低,圣人也不免为流言所伤。孟子接着辟谣道,正所谓“君子固穷,小人究斯滥矣”。君子能够安守于穷困之境,以其乐天知命,身在道中而坦荡安乐。小人为穷困所迫,不息卑颜屈膝抑或铤而走险,因其不畏天命,物欲熬煎而心常戚戚,未得之欲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未得片刻安宁。正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做小人的成本太大了。
  有意思的是,对于当时已被尊为圣人或贤人的舜、禹、伊尹、百里奚、孔子这样的人,万章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可见,种种“戏说历史”之风古已有之。说舜做君主,他爹拜见的时候不自在;说禹德行够不上圣人,把位子传给了儿子;说伊尹,百里奚分别用做厨子、做牛倌的手段接近君主,求得职位。这些说法,如不深入经典,在很多现代人的观念之中都有,甚至历史课本也堂而皇之地以讹传讹,继承了这样的观点。孟子则引经据典,从每个人行事处世的观念与轨迹,令人信服地一一为之拨乱反正。
  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谣言何以生?君子何
  易困?
  谣言的产生离不开时代背景。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文武周公的德风善政影响尚在,虽周室衰微,社会动荡,然君子尚多,如贤相子产,君子蘧伯玉、宓子贱等。到了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则是上下争利,物欲横流,民心浇漓,道德衰丧。苏秦、张仪之流横行,为一己之富贵,不惧生灵之涂炭,又为粉饰自私,不惜鼓动唇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戏说历史,歪曲圣贤,定欲令人以为圣贤皆同于己而后快。其言虽不足为圣贤之累,而为世道人心之害不浅。故而引发孟子不惜背负“好辩”之名,大声疾呼,激浊扬清,挽正人心。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在表明,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而处于信息时代的当下社会,一切言行皆以诚实为本,排除一切虚伪、虚假的信念早已敌不过虚假谣言的攻势,其扩散之速度与广度让人避而不及、为之惊叹,事实被远远地抛在谣言的身后,辟谣难度也大大增加。现代社会,太需要孟子这
  样的人了。
  在对待谣言的态度上,孟子除了极力辟谣、澄清事实外,他还采取了淡然处之、泰然自若的态度。《孟子》中还有这样一段对话。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
  一位叫貉稽的士人来访问孟子。这位貉稽是鲁国中都一位司职吏,四十多岁年纪,相貌堂堂,早年丧妻。亡妻撇下一男两女,为了子女不受继母虐待之苦,他发誓不娶。但是,人们诽谤他行为不端,貉稽为此事非常苦恼,找孟子诉苦,说:“我貉稽被人家说了很多坏话。”孟子安慰他说:“没关系的。士人总会受到七嘴八舌非议的。《诗经》说:‘忧心忡忡排遣不了,小人对我又恨又恼。’孔子就是这样的人。又说:“不消除别人的怨恨,也不丧失自己的名声。’说的就是文王。”孟子在这里说明的就是士人不要为谣言所困,不要因子虚乌有的谣言而满腹牢骚。
  君子自处之道,如孟子言:“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屈己而得位者,不能正人,亦不能正天下。君子离君主的远近,处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其正人先正己,明德而后亲民的初衷是不会改变的。小人为名利富贵不惜屈己辱身,侥幸得志,则己不正而欲使人正,己不忠而欲使人忠,己不廉而欲使人廉,无异于缘木求鱼,不可得也。
  君子小人,其人品黑白,本来不难辨析。观其交友之道,如张居正所言:“君子以同道为朋,务在进贤,小人以同利为朋,务在植党。君子之朋主于济国,故疏于防奸,小人之朋志在得权,故工于詆正,是以直道难容,枉道易合,此忠佞之分也。”君子和他的朋友,注意力在把本分事做好,少有精力去揣摩防范小人。小人和他的朋友,心思在升官发财上,他们的心思全在揣摩迎合上级的喜好,以及如何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忙于做事的,既无取悦领导之功,又有小人谗毁之力,故难受重用;工于心计的,因巧于取悦而领导以为亲,善夺他人之功以归己而领导以为能,故多得赏识。此小人易得志而君子常穷困之因由也!然则君子既明此理,何不屈己以得势于当时,而不惜洁身而困穷于终世?答曰:“因君子心存敬畏也!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也!天命谓何?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也!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也!’”观宇宙之和谐,天道之运行,历史之往来,如大浪淘沙,真善美得以永恒,假恶丑必被涤除,此天道人生之大势,万古不易。
  “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观友而知人——看一个人常和什么样的人来往,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正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既然君子小人都有朋友,缘何小人易得志而君子常困穷?观君子与小人自处之道与交友之道可知。
  “辟谣”这个词之所以让一部分人心生反感,是因为在一些地方一些人那里,它成了对抗监督、文过饰非、压制不同意见的挡箭牌。那些朝三暮四的“辟谣”本身就经不起推敲,甚至造成“越辟谣,越信谣”的恶果。因而,涉及一个怎样辟谣的问题。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揪住一些传言和质疑中的瑕疵不放,进而将其全部斥为谣言,抑或是不预设立场、不戴有色眼镜,以“言者无过,闻者足戒”的包容心对待批评和监督,还是不偏不倚,一切以客观公正、力求真相为皈依?通过对孟子辟谣事例的分析,答案不言自明。
  追寻孟子辟谣的足迹,人们不难发现,追求真相,捍卫真相,也是這个时代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价值取向,只要始终坚守理性、客观、温和的立场,谣言一定会止于智者。
  (青海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儿童读物是陪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儿童喜爱斑斓夺目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图画,这就突显出儿童读物中插画设计的重要性。插画是以一种最为直接明了的艺术表现形式,利用视觉元素构成具有吸引力与想象力的画面,通过插画传达语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内容,作出艺术性的阐释。本文从儿童的心理、感受、认知、视角出发,并以此通过插画使小读者体会生活、明白道理和认识世界。  一、儿童插画设计的研究背景  在儿童读物插
期刊
巴渝鼓舞作为古代的战前舞蹈,有着独特的象征和意义,它作为一种独特的巴人古文化,被越来越多人重视和挖掘。本文从巴渝鼓舞的起源、历史入手,分析它五种表演形式中独特的服饰、动作、队形及雄壮震天的鼓点,并追溯到它的传承与保护,让这种独特的古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一、巴渝鼓舞的来源与历史发展  巴渝鼓舞发源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春节发源地、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市。阆中是战国时期的
期刊
怀斯以其细腻的写实水彩画享誉世界,其作品饱含对自然的描绘、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后欧洲移民的深思,这都是使他形成忧郁风格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怀斯的生活背景、绘画技法等方面切入,说明怀斯绘画创作中的抽象性,虽然怀斯是个写实画家可他自己说:“我真诚地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抽象表现主义……我画的景物是不同于传统写实画法来表达情绪的,它有一种内核——高度抽象的精髓。”  安德鲁·怀斯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水彩画
期刊
美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动画强国,一提到美国动画,人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美国迪斯尼动画公司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动画片,独具特色且风格鲜明,其代表美国动画片的最高水平,其影响力扩及整个世界。  一、开端  最初,美国动画是从报刊上面的“连环漫画”发展起来的。美国动画成长初期,有一个对美国动画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他便是温瑟·麦凯。发明动画技术的人并不是他,但他是第一个看到动画艺
期刊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积淀的根本,它给大学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同时校园的很多文化创意还涵盖着学生对本校的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来源于长时间的积累和锻造,所代表的更多的是这所大学负有的内涵精神。品类众多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商业风景,融入到校园的生活和学习中,还能借以体现学校的精神内涵。很多学校甚至利用这样的文化创意,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UCLA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开始是加
期刊
“假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强式假说,即语言决定论,主张语言决定思维,并主导着感知行为,包括语言决定思维、信念、态度等。这一假说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另一种是弱式假说,即语言相对论,主张语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并不起制约或决定作用,这一假说主要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作用。  一、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争议  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探讨,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下面就列举了几个具有代表性
期刊
丑的反义词是美。丑与美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以丑为美,可以使美更加突出。丑角不是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是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上述品质都是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按照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笔者是一名京剧武丑演员,从事京剧事业已有三十多年,以下是笔者对京剧武丑行当的理解和个人对武丑行
期刊
声乐艺术的综合形态是多样的。如果从广义角度着眼,文学的词章与音乐的旋律构成书面无声的作品,然后经过合乐演唱与表演等,创造出口头有声的声乐作品。它综合了文学的、音乐的、表演的各种机制。如果从歌剧或戏曲等综合形态来看,声乐艺术还要涉及其他如戏剧、美术、舞蹈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声乐旋律的构成形态与造型。  声乐艺术的综合形态是多样的。文学的词章与音乐的旋律构成书面无声的作品,然后经过合乐演
期刊
音乐表演是人类音乐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创作与欣赏中间的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音乐表演的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音乐表演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音乐表演的形式与内涵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探究音乐表演的产生、发展及社会作用为抓手,试论音乐表演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找出当下社会音乐表演的不足,为未来音乐表演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音乐表演是音乐活动的中
期刊
王昌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其创作的七绝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也被称为“七绝圣手”。研究和分析王昌龄诗歌艺术特色,透过诗歌揭示王昌龄所处的唐代社会风气及相关历史背景,对现代诗歌创作具有指导作用,本文结合王昌龄创作的诗歌作品,发掘王昌龄诗歌中的情感及艺术特征。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及政治家,其一生仕途坎坷,常年处于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见证了唐朝由兴盛逐渐走向没落。王昌龄创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