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调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表达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an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组蛋白H3赖氨酸残基9乙酰化(H3K9Ac)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模型中的表达,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炎症因子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对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及其通过基因表观遗传学作用,经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路调控巨噬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培养BALB/c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并加入oxLDL构建巨噬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双蒸水)和实验组(加入50 μg/mL oxLDL),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IL-6)、SIRT1、H3K9Ac和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另外,将实验组细胞分别给予SIRT1兴奋剂(白藜芦醇,终浓度50 nmoL/L)和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终浓度50 nmoL/L),观察SIRT1过表达或抑制对oxLDL诱导巨噬细胞模型中细胞凋亡及SIRT1、H3K9Ac、PPARγ和磷酸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Ser112位点)[pPPARγ (S112)]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Hoechst荧光凋亡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IL-6、SIRT1、H3K9Ac、PPARγ和pPPARγ(S112)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实验组细胞凋亡数(84.88±5.89)高于对照组(7.13±3.31)(P<0.01).实验组IL-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50±0.01)高于对照组(0.20±0.02)(P<0.01).实验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0±0.01)低于对照组(0.30±0.02) (P<0.01).实验组H3K9A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32±0.02)高于对照组(0.22±0.02)(P<0.01).实验组PPARγ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11±0.02)低于对照组(0.20±0.03)(P<0.01).②SIRT1兴奋剂组细胞凋亡数(28.63±6.44)低于实验组(84.88±5.89) (P<0.01);SIRT1抑制剂组细胞凋亡数(266.88± 35.10)高于实验组(84.88±5.89) (P<0.01).SIRT1兴奋剂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7±0.03)高于实验组(0.20±0.01)(P<0.01);SIRT1抑制剂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10±0.01)低于实验组(0.20±0.01)(P<0.01).SIRT1兴奋剂组H3K9A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1±0.02)低于实验组(0.32±0.02)(P<0.01);SIRT1抑制剂组H3K9A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56±0.01)高于实验组(0.32±0.02)(P<0.01).SIRT1兴奋剂组PPARγ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0±0.02)高于实验组(0.11±0.02) (P<0.01);SIRT1抑制剂组PPARγ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06±0.01)低于实验组(0.11±0.02)(P<0.01).SIRT1兴奋剂组pPPARγ(S1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04±0.00)低于实验组(0.12±0.02) (P<0.01);SIRT1抑制剂组pPPARγ(S 1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18±0.03)高于实验组(0.12±0.02) (P<0.01).结论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异常的基因表观遗传学参与oxLDL暴露巨噬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在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模型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表达减少,使H3K9Ac呈高水平表达,而下游PPARγ呈低水平表达且PPARγ磷酸化表达增加.上调SIRT1可逆转上述因子表达,改善巨噬细胞凋亡.SIRT1对PPARγ存在正向调控作用,具有抗炎和抗凋亡作用,而这种作用不仅与组蛋白在基因转录水平调控PPARγ表达有关,还与其影响PPARγ翻译后磷酸化修饰相关.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帕金森病的康复目标旨在改善整体运动以及非运动功能障碍的基础上,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中医药的作用日渐突出.脑肠轴系统是由脑和肠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路组成,是一个调整整体功能的复合体,其功能紊乱与帕金森病发病具有紧密联系.根据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学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脑肠轴理论中医康复模式的建立,可为帕金森病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治疗靶点.从脑肠轴理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探讨、脑肠轴理论对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分析
期刊
风药即“药类法象”中的“风升生”药,具有上升外浮、发散疏达等特点.风药的运用贯穿了《东垣试效方》的始终,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尤以内科最为突出.头痛头眩,风药上行,疏风散邪;脾胃病,以风药益气升阳、疏木达土、疏壅消滞、健脾除湿;劳倦发热,以风药升发脾胃清阳,疏散下流伏火;风湿腰痛,以风药祛风除湿散寒;消渴燥热,以风药发散郁热;瘟毒郁火,以风药发散瘟毒郁火.风药与不同药配伍可发挥不同效用,防风配伍柴胡、升麻升提脾气,配伍白术、黄芪治虚证外感,配伍白术、白芍、陈皮柔肝疏肝达脾,伍羌活疏肝息风,伍以祛风、活血
牙周病已被证实是慢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从中医理论探讨牙周病与慢性脑损伤病机相关性,有望预防慢性脑损伤的发生及进展.脏腑与营卫是牙周病与慢性脑损伤相互影响的中间环节,脾肾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肾精是牙齿和脑发育的基础,既可坚固牙齿,又可生髓充脑.而肾精的充实赖于营卫和调,脾胃是营卫化生与布散的基础.具体而言,饮食经齿咀嚼入胃,通过脾胃纳化化生营卫,营卫充养全身,从而肾精充盛,血脉和调,齿健脑强;反之,牙周疾病可影响脾胃纳运,脾虚或阳明胃热亦可导致齿龈病变,进而营卫失常,肾精亏虚,脉伤脑损.总之,牙周病对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内生湿热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机.幽门螺杆菌致病具有湿热邪气的特性,感染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如湿邪样胶着难除,且具有相兼性,导致多种疾病.因其由口而入,可引起脾胃运化失常,而致湿热内蕴,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周身.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加重湿热邪气,湿热内外合邪致病可导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此所谓“湿热内蕴、代谢病生”.因此,健脾气、清湿热治法既有利于清除幽门螺杆菌,也能在健脾清热化湿基础上增强脾胃运化,从而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吴又可《温疫论》论治疫病提出“杂气致疫”的观点,杂气致病特点可归纳为:其来无时,其着无方;来而不知,感而不觉;某气专入,专发某病.疫病治疗大法以逐邪为第一要义,顾护正气、攻补兼施为主要治疗特点,同时注重生活起居、养护正气.在疫病调护方面,吴又可以安养调神、顾护阴液为主,并依据患者现有身体状况和平素体质实施个性化调护.基于膜原理论,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表现,运用文献梳理的方法从吴又可疫病发病观、治疗观、调护观以及治疗特点探讨COVID-19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临床分期
“西药中用”是基于中医理论体系认识西药的中医药属性,再根据辨证原则临床应用西药.“西药中用”渊源已久,用中医理论对某一类西药的性味功效进行归纳总结的研究思路,可以使中西医之间更好地相互借鉴、补充.通过论述西药治疗不同中医证型同一疾病的疗效观察、“西药中用”的临床评价方法、“西药中用”的复方配伍、西药的中药药性、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西药应用思维模式等内容,提出“西药中用”认识能够有效指导中医辨证使用西药,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定位和联合运用中西药,解决经西医诊疗后患者所出现的各种临床问题,扩展西药的应用范围,选择西药
流行性感冒归属中医学温病范畴.“热病内连肾”首见于《素问·刺热》,提示肾与热病的相关性.结合“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理论,指出精为人身根本,精可化气发挥卫外防御功用;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出肾精亏虚为流感发病之本.当今暖冬、雾霾为自然界“冬不藏精”之象,认为能源过耗、水土失德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是造成时下“不藏精”而引发流行性感冒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合理养生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方法.
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借自然界“川”“海”之象进一步阐释“六经”之经与腑的双重含义,以及“肠胃为海”在气血化生、津液输布、糟粕传化、扶正培本方面的内涵.指出“六经”与“肠胃”在生理上彼此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在现代肠道研究中,肠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泄代谢废物,体现了肠胃为“气血生化之海”“津液输布之海”“糟粕传化之海”.肠道菌群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并参与调节机体免疫,体现了肠胃为“扶正培本之海”.肠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通过脑-肠轴的双向调控,如同六经与肠胃之间的海川循环,彼此依存、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途径.随着老龄人口的急速增加,老年人群自杀问题越发严峻.老年人的自杀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同时自杀意图强烈、采用方式致死率高.老年自杀的影响因素包括躯体因素、心理精神因素及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因自杀是个体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从个体、社区、社会三个层面进行预防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