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还语文鲜活的课堂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e15807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語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引思”的运用构建了学生立场的生本课堂,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还学生以鲜活的课堂。“让学”就是要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引思”就是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分析、顿悟、建构的体验中学会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以生为本,做心中有学生的教师
  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是养“德”,是言行一致,是为他人着想,是心中有学生。
  1.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想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须得有一桶水。”有了足够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答疑解惑。
  2.教师要转变观念,从“教学”走向“教育”。例如,教师应强调“课堂上小组讨论时声音要小,组内听得到,组外听不到”“别人回答错了不要笑”等细节问题,不仅关注“成才”,更关注学生“做人”。
  3.言行一致,榜样引领。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将学生放在心中,时时提醒自己既要“言傳”,又要“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巧用自主学习单,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合作探究。在教学中,自主学习单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很好的依托和载体,通过导学、引思、导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明确目标,个性学习,把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时,教师首先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课需要达到什么目标,让课堂学习具有针对性。然后教师设计了课前自学探究部分:(1)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2)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写出本课多音字。(3)理解课后重点词语。(4)查一查霍金的相关资料。(5)课文讲了几件事?(6)你怎样给课文分段,写一写段落大意。完成后小组内进行互评。最后,在课堂交流时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1)找出描写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写下来。(2)霍金为什么不愿被外人打扰?(3)你如何理解霍金回答女记者的话?(4)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使用自主学习单,能为学生营造广阔的自主学习环境,真正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三、展示自我,还语文课堂以鲜活
  生本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所以,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乐于表达。在教学时,教师会出示任务学习单,包含自主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个人评价等内容,并要求各小组分层反馈,简单明了的问题可以请组内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思考发言,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有潜力的学生既可以帮助到学困生,又可以拓展延伸。每个小组根据本组的理解进行交流,最后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在交流的基础上,无论是本组还是其他小组学生都可以即时补充,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把课堂还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小草和大树》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份自主学习单:(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比喻的用意是什么?(2)夏洛蒂遇到了哪些逆境,划出文中相关语句,并作批注。(3)文中出现了几次“小草”和“大树”?“小草”和“大树”分别指什么?学生对于文本有不同的见解,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既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又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教育始终在前行的道路上,“让学引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课堂上,教师只有“让”和“引”才会换来学生活跃的思维、智慧的火花。语文课堂才能异彩纷呈,真正让学生快乐地徜徉其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