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比性实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近几年,笔者常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安排一些对比性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在“浮力”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水中向上和向下的压强差对物体造成的压力差,我设计了浮力消失和产生的对比实验:把一蜡块的底面紧压在平底玻璃器皿的底面,然后缓慢地注水于容器中,使整个蜡块都浸没在水中,蜡块并不浮起。如果将蜡块与器皿底面接触处推开一道小缝,让水浸入,蜡块则很快就浮起来。通过对比,学生对浮力产生的本质原因的理解就具体而深刻了。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设计对比性实验,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就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教学大气压强这一概念时,在讲课开始,进行“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上述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地领会到厚纸片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大气对厚纸片产生了压强。我进而向学生提出:“课本上要求做这个实验时,杯里要装满水,若杯里只盛少量水,甚至不装水,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进一步提出:“若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的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推理的一致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在纠正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错误观念,建立正确概念方面,运用对比性实验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我针对学生认为“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得快,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得慢”的错误认识,设计了以下对比性实验。先从相同高度处同时释放一个小铁球和一张纸片,结果小铁球下落得快。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小铁球质量大,下落快,因而得出下落加速度由其质量决定的错误结论。此时笔者不是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接着分别演示:①两张相同的纸片,其中一张揉成一个小团,再从同样高度同时释放,结果观察到纸团比纸片下落快。②将一张质量较小的小纸片揉成一团,与一张质量较大的纸片同时从同样高度开始下落,可观察到质量小的纸团反而下落得快。当学生弄清纸片之所以比纸团下落得慢是因为空气阻力对纸片影响大以后,进而提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过渡到对比性实验——“钱毛管”实验。先观察抽成真空的“钱毛管”中的金属片、小羽毛、小软木塞在没有空气阻力时,下落加速度都相同。接着打开“钱毛管”上的开关,让空气进入“钱毛管”,再把“钱毛管”倒立起来,这时可以看到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同的。前后两次实验的对比分析,突出了阻力对下落快慢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重力加速度g与质量无关”的正确概念。
  四、导出物理规律
  对于学生易于形成片面认识的物理规律,设计针对性强的对比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初中学生觉得“二力平衡”条件很简单,认知上似乎没有什么困难,但又往往认识片面。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中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放在桌子上的书籍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等实例引发,进而做“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出卡片保持静止时两边钩码的重力,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二力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平衡?”学生往往得出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如下有针对性的对比实验: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用两张卡片拼合在一起代替原来的一张小卡片实验);②两个力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小卡片)上,用手将卡片扭转一个角度;③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小卡片)上,但两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几个实验,学生自己否定了原先的片面论断,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人民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异化Fe(Ⅲ)还原茵具有强大的代谢功能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其所具有的还原功能对于环境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球生态循环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厌氧条件下,它可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满堂灌输、死灌硬填,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
一、什么是教育的本意西班牙的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在《教育的价值》中指出:“人文主义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让新手认同那些不可更易的信条或教条、永恒的常规或习俗,而是教给他
摘 要  很多时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多创设交际情境。在课堂上开展值日生报告是一种可行策略,这对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 值日报告 现状 措施 效果  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英语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英语口语的训练一直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其成了英语教学中的
不知不觉中,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阳光的热度被无限扩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让人感觉很烦躁。别急,三星显示器为您带来了夏日清凉消遣的好工具,新品LED显示器BX2350,绝伦外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要先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障碍,当前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厌学心理。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做小动作、相互讲话。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学生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等。  二是依赖心理。物理教学中,学生普
不完全了解朱庆辰的人,只知道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了解他的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而真正了解他的人.却知道他是一位拿相机的诗人.是一位在平面上抒情的人。我就是这样看他
摘 要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语文教师应当设法唤醒学生阅读名著的意识,授之以渔,举一反三,引导他们自主、科学地阅读名著。语文教师自身也需且行且思,使语文名著阅读日臻完善,开花结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支点  一、多措并举,唤醒意识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应当努力思索如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喜欢上名著阅读。例如,可
英华达OK688为全球首创的多芯多卡多模手机,由于此款手机组合模式之丰富,几乎可适应全球任何通信环境,并且可以通过智能扩展插卡升级变换模式,被称作“航母手机”。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中医治疗进展李建生刘洪(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痴呆/诊断痴呆/中医药疗法综述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