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无:学校发展两面观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于家底太薄,这三十年来的学校发展多着眼于一个“有”字:从“一无两有”到“一无多有”。这里的“无”,是指“无危房”,是底线要求。人命关天,谁也不敢马虎。从“无”出发,“有”便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奋斗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终于有了教室、课桌凳,有了一幢幢高楼,有了自动开关的校门,有了塑胶跑道、风雨操场,有了各种实验室和专用教室,有了满架的图书、仪器,校长也有了自己应有的体面与尊严。此后,许多学校与时俱进,向制度和精神层面的“有”开拓进取。不但有了以校训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形象,还有了许多口号、概念之类的东西:这种学说与那种学说,这种主义与那种主义。这无疑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有益的思想资源,尽管这些“有”暂时还是一种有名无实的“乌有”。一些学校还没来得及将这些口号、概念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实践及成果,但毕竟有了一个新的追求。然后,加法思维的惯性激励着我们继续创新:别人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当一切应有尽有之后,我们似乎再没有多少奋斗目标了。然而,倘若蓦然回首,以减法思维思考一下“学校应该没有什么”,则会发现另一片发展的天空。
  “无”,常常是一种净化,一种绝尘脱俗的澄明。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鲁迅先生毫无奴颜媚骨,都曾赢得世人的敬重。今天,无污染的环境,无添加剂的食品,无绯闻的名人,无广告的影视节目,都因物稀为贵而令人心驰神往。
  那么,今天的学校应该没有什么呢?
  我以为,在物质层面,学校至少应当没有各种无益于或无助于教育的设施,没有闲置的图书、仪器以及各种教学设备设施。当初置备他们时,学校难免会有应付检查验收的动因。而在验收之后则应考虑物尽其用,让这些以纳税人的血汗钱购置的图书、仪器、设备和设施充分地向学生开放,并且要考虑适当地向社会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效益。
  在制度层面,学校至少应该没有加班加点等违规现象,没有鼓励无效或低效劳动的“土政策”,没有“只见分数不见人”的评价标准,没有各种违背人性的陈规陋习,没有专门应付政策的各种“对策”。
  在精神层面,学校至少应当没有恐惧:学生没有对暴力、体罚和精神惩罚的恐惧,没有对分数、名次的恐惧,没有对沉重课业负担的恐惧;学校应该没有孤独,因为儿童的孤独是学校生活中最可怕的不幸之一;学校应该没有弄虚作假,而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应该没有形式主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学校应当没有不合格的学生。换言之,从学校出去的应该都是合格的毕业生。“合格”或曰“及格”,是办学质量的一道底线,它重在“保底”而绝不“封顶”,绝不限制学生超出底线之上的优异发展。这也许就是一些学校提出“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高明之处。“合格”或“及格”的要求看似平常了些,没有“亮点”,难以吸引媒体的眼球,甚至有“取法乎下”之嫌,但实际上却丝毫鄙薄不得,它需要学校和教师埋下头来做大量的扎扎实实的工作。假如我们培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那么几乎用不着其他指标,就可以确证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不仅是合格的,而且是优质的。假如暂不考虑若干个体结合成社会后产生的或正或负的社会影响力的话,那么我们还可以推论:合格学生走入社会之后多会成为合格的公民,成为各行各业的合格劳动者,生产合格的产品或提供合格的服务。部分学生还会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的合格成员,成为政府部门的合格公仆,成为服务于全社会的合格公民。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和谐而幸福的社会吗?
  “没有”是一种存在状态,更是一个发展过程。与当年“从无到有”需要经过“从少到多”的积累一样,“从有到无”也会经历一个“从多到少”的逐步净化的过程。同时,“少一点”与“多一点”常常联系在一起,减法思维并不排斥加法思维,而是与之相辅相成的。夸美纽斯当年曾极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这段话中倘能删去“基督教的”四个字,那无疑就是我们走向理想学校的道路。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古时候没有学校,因为古时候没有自由时间。寿命极短的先民们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不得不以毕生精力和时间争取最起码的存活。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社会逐步出现了剩余劳动。剩余
通过对磷酸生产工况的分析, 综合考虑生产装置中化学介质的腐蚀性、介质温度、磨损、压力状况以及硫化工艺的可能性等,选择最为合适的防腐蚀橡胶衬里。
Struts、Spring、Hibernate等框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Web应用程序的重用性、维护性和扩展性。介绍框架技术的原理以及集成上述三种框架技术的web应用框架,并给出一个该框架设
分析了锅炉用鼓,引风机风量调节方式的耗能现象,重点介绍了变速电机的调速节能方式和效果。
在这如潮如歌的时代,发展已成为永恒的主题,而创新则是不变的旋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要想在教育
哲学上有三个重要概念:质、量、度。“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儒家倡导“中庸之道”,认为“过犹不及”,强调的是“适度原则”。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即:治理大国应当像煎小鱼一样,太早翻动鱼易被捣碎,太迟翻动鱼易被煎煳。只有在恰到好处的时间点上翻动,才能煎好鱼。道家也强调“适度原则”,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坚持“适度原则”,是管理制胜的一大法宝。  现实中,不难发
阐述了通用机、泵专用化问题的由来,以及实现它的措施。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它是一种分子,同时也是基因组成的材料,被人们称为“遗传微粒”。DNA可组成遗传指令,它是制造生命的蓝本。所以,生命的本质就是DNA。  在此借用“DNA”这个概念,旨在追寻千百年来教育的血脉,找回教育基因的延续,正视教育的变异,守望教育的本真。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东西方思想的起源几乎是同步的。两千多年前,东西方一些奠基性的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这些是陶行知先生关于校长问题论述的一个核心思想。"做整个的校长",源自陶行知的"做整个的人"的思想,他指出,"要做一个整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