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公司治理差异化原因比较及启示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1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司治理问题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然而世界各国的公司管理制度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认识公司治理的差异,把握各国公司治理的特点对于发展我国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世界各国企业其差异化的原因作出分析并进行差异化比较,并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见解。
  【关键词】世界各国;治理模式;差异化;原因;比较
  
  1.各国公司治理差异化原因分析及比较
  在世界各国对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受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1.1从文化背景及传统看治理模式的选择
  1.1.1美国模式。美国人崇尚自由、强调人权。所以在美国企业秉承着“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将单个人的意识、行为或偏好作为调查的对象,而不是将许多不同意识的个体作为整体去调查。在美国公司的理念里,往往强调个人行为会对企业的影响,十分强调人权,员工间的关系是以工作任务为基础而建立的。
  1.1.2德国模式。德国人信奉“集体本位主义价值观”,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企业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股东权益,更是管理者、雇佣者与债权人。在这种价值观下,德国企业实行工人参与治理的共同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因此又被叫做“利益相关者”治理。
  1.1.3日本模式。日本是一个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民族,十分注重精神修炼更称自己的民族为“大和民族”。同德国一样,日本有着和美国截然不同的企业模式管理理念。以集体本位主义价值观为文化背景,融资方式以债务为主。银行往往作为债权人和股东人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股权也相对集中。同德国一样日本企业的治理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
  1.2从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看治理模式的选择
  1.2.1美国模式。美国的资本市场十分繁盛,也正是因为股权高度分散的原因导致股权流动十分的频繁,并购活动活跃。一旦某家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盈利效果不好,股价下降,投资者们就会抛售股票,从而产生并购。所以在美国基本不涉及内部治理机制,也不单独设置监事会。企业的经营价值导向以关注企业利润为主,注重股东的利益,因此这种治理模式也被叫做“股东治理”。
  1.2.2德国模式。相比美国而言,德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作为投资者的个人很少,银行往往是企业的最大股东。在德国,企业实行的是“以手表决”的内部治理机制。管理董事会和监管董事会共同治理的双层董事会制度(其中董事会以独立董事为主)也即理事职能与监事职能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部治理较弱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工人参与决策是德国治理企业的一大特点。
  1.2.3日本模式。日本虽然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迅猛的国家但相比美国外部资本市场还是不够发达,主要因为其股权集中流动较慢且由于公司的所有权结构主要表现在金融公司与非金融公司之间相对稳定的交叉控股较德国企业更加分散但又高于美国公司所以敌意接管几乎不发生。因此,日本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突出,经营者居主导地位,并且公司的员工对公司的长期认同感往往让人叹为观止!
  2.三种治理模式所体现的不足
  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国的经济都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全球化步伐加快,各种国家所代表的治理体制也相继暴露出了弱点。
  2.1美国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企业治理模式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以外部监督为主,不设立内部治理机制。其外部主体主要有政府、中介机构和市场。但是由于对于美国企业,其股东大部分来源与个人,是由众多的个人掌握着企业的大部分股权,一旦股东不能联合起来对公司实施有效的影响那么股东就不能对管理层实施控制,就会出现股权与经营权严重分离“弱股东,强管理层”的现象。
  2.2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
  虽然德国和日本实施着内部监控模式,并且也存在着较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但是这种监控极其有限。因为在这种模式下,股东大部分为银行,持股比率数额较大且股东结构稳定,并且对于企业自身来讲资产负债率较高。对于这种法人之间相互稳定持股以及银行对公司的持股和管理干预,可导致公司内部的各相关利益主体监控公司。
  3.对于我国公司治理的启示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道路上,我国一直在学习和借鉴外国企业的成功模式,并对其本土化,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因为没有一种模式是完全正确和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在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的过程中,以下几点启示值得借鉴:
  3.1改变我国股权结构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一股独大”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现象所导致的问题就是国有股和法人股缺位。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局面,实现全流通。但在实现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并且避免在全流通过程中损害流通股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3.2协调投资者、经理层和雇佣者的利益关系
  分权分責的制衡关系是现代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受托责任人——经理层一定要保证企业信息对称,维护股东权益的不受侵害,特别是中小股东。并对企业的雇佣者负责,建立经理层与内部人的利益机制。规范的公司治理模式应该形成权力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相互分离与相互制衡。
  3.3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在我国的企业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多半是流于形式、监事会不够独立难以做到公平的监督和判断并发挥职能、“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问题。这就需要我国的企业从根源做起,不断地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并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这要才有利于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建立。
  4.总结
  各国的公司治理都是由于历史的演变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当然他们也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国这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认真吸取国外的管理模式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叶松祥,中外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J].经济学家,2003(01).
  [2]李维安,武立东.公司治理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贾生华,陈宏辉.全球化背景下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趋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01).
其他文献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引导”和“特别”两个词语中,我们领悟到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
当野菊花开遍山坡,满目的黄色随风起舞时,我总会想起我那些如花儿般纯真可爱的学生们。想起那年教师节,鲜艳的花儿缀满讲台,我们的笑容闪耀。9月10日。老师的节日。我们办公室的
【摘要】林业生态建设需要不同的系统配合起来,共同促进林业建设不同目标的快速发展。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加强林业建设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中的作用和要求。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国的林业建设在现阶段所面临的重要内容就是林业的生态建设,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开展林业生态教育、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加强对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与社会的进步,机械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焊接专业面向工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也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营造一个工程应用环境,进而培养相关人才。此外,也应该加强校企结合,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更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焊接专业  焊接技术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也是机械专业中
由于市政建设在飞速发展,而道路建设中的软土地基有了软土特点,使得地基结构极为复杂。软土地基存在着抗剪强度低、压缩性很高、空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
甘肃镜铁山水电站拦河大坝为毛石砼重力坝,坝址砂卵(砾石)层深达16—22m,为节约工程成本,施工采用了砼防渗墙解决了软基筑坝防渗问题,本文对硷防渗墙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
电厂用轻柴油主要供锅炉点火用,本文通过对某电厂用轻柴油中硫的分析,长期以来采用的库仑法,而此方法在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并且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重复性差,灵敏度也
【摘要】为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河间供电公司变电工区多管齐下在管理措施上下功夫,全面实行岗位责任,推行人性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并在基础建设上下功夫,先后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五遥”变成了现实,微机防误闭锁装置以及微机开票系统广泛得到应用。而精细化管理与状态下评估检修这些措施的落实与推广,使得企业效益得以全面提升。  【关键词】管理;效益;岗位责任;队伍素质    一、在管理
每项水利项目的施工过程都是由相互关联且相互制约的一个个工序组成的,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也是由每个单独的工序累积而体现出来的,并不是在工程竣工后一次性检验出的,因此
近几年,我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工作,并围绕型号产品的研制进行了相关的配套保障条件建设,目前公司设计、试验、制造、装配、等能力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