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丛书

来源 :外国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丛书是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三批)的研究成果,并入选2019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和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丛书共分六卷,分别是《总论》(阮炜等著)、《文化观念萌芽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李公昭等著)、《文化观念生长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曹山柯等著)、《文化观念成熟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等著)、《文化观念拓展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胡强等著)、《文化观念裂变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欧荣等著),后五卷分别按文化观念的萌芽、生长、成熟、拓展和裂变五个时期追溯其发生学脉络,评价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各时期英国文学典籍发展谱系中的位置.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词汇间的粘着度能否影响语码切换加工,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结构的短语(非特定语言结构和特定语言结构)产出中是否具有普适性,72名普方双语者和68名普英双语者在语码切换与非切换条件下完成了名量词短语产出任务.结果发现:1)弱势语向强势语切换时能产生切换代价,但强势语(普通话)向弱势语(方言和英语)切换时不能产生切换代价;2)当且仅当名量词短语为非特定语言结构时,名量词类别(通用名量词和专用名量词)能对弱势语(方言)在切换与非切换条件下的产出反应时,以及弱势语—强势语切换代价产生影响.这表明语码切换机制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丛书之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学》(翁立平著),该书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梳理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概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学.
期刊
《外国语》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创刊于1978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主要刊载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方面的稿件,并不定期设有外语教育改革研究、文学研究、书评、会议综述等栏目.四十多年来,在外语界专家和学者的关心和积极扶持下,《外国语》已成为我国外语学术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
期刊
本文采用跨语言非掩蔽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实验范式,探究惯用语的表征机制.两个实验分别考查了不同熟悉度英文词素对语义分解度和熟悉度不同的汉语惯用语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在跨语言条件下,动宾结构惯用语既包含成分表征又包含整词表征,属于混合表征.英文词素对不同性质汉语惯用语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语义分解度影响惯用语的表征,语义分解度越高,惯用语越接近一般短语;语义分解度越低,惯用语越接近"整词".熟悉度影响惯用语的表征,熟悉度越高,惯用语的比喻意义越容易激活.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在交际中隐喻可以从认知层面对参与者造成影响,从而改变其行为.语用论辩理论是当前论辩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虽然该理论已经注意到隐喻在论辩中的作用,但在进行具体分析时仍只将其视作表达手段方面的一种策略操控,未能尽察隐喻研究的进展.本文将在语用论辩理论的分析视角下,结合隐喻的框架效应,探讨隐喻框架如何在策略操控的三个方面同时发挥作用,实现概念凸显、委婉表达和记忆强化三大功能,提升论辩的有效性.同时,本研究还分析
为及时反映我国英语学术研究的发展现状,展示各个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果,支持鼓励和扶植优秀的英语博士人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将继续遴选优秀英语语言文学博士论文,纳入"外教社博学文库"出版.本文库征集书稿条件要求如下:1)书稿应为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中英文皆可),论文须有创新点;2)论文完成时间在2017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期间;3)论文附有三位或以上博导的推荐信;4)作者在2015年—2021年间在核心期.
期刊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国防政策一直受到西方政府、军方、媒体和学界的质疑.其中的焦点问题是,中国的军事战略本质和意图究竟如何?作者从"文化话语研究"视角出发,将全球传播看作国防政策的重要特质和层面,提出"国家军事战略"的三维分析框架("话语意旨、话语品行、话语模式"),以中国1998年以来的十部国防白皮书为核心材料,以美国1992年以来的六部军事战略报告为对比材料,系统揭示中国国家军事战略的本质特征.文章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战略显现更加突出的自卫、合作、透明、稳定特性;但也有契合点,即都对
晚清至"五四"乃中国翻译思想的转型期,但关于这一历史时段翻译思想的文本研究仍缺乏整体性和现代性.本文分析清末"翻译强国"理念萌发的社会根源,结合梁启超的翻译文论和翻译实践,系统分析其《论译书》.研究发现《论译书》蕴含系统的国家翻译实践思想,呈现出明显的"国家"维度."译书为强国第一义"将国家安全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体现国家翻译实践的重要性.译书"当首立三义"是对国家翻译实践翻译规范、国家翻译人才培养和国家翻译机构协同化的系统性认识.《论译书》作为梁启超翻译强国理念的系统呈现,理应在中国翻
文化翻译功能研究长期处于零散状态,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分析,而研究文化翻译子系统对其他翻译子系统的作用,仍未能充分阐明文化翻译在翻译本体中的地位.本文基于文本内容的纵向、横向和深向三维结构,揭示了文化翻译对传译纵向结构具有再现源文主题的功能,对传译横向结构具有重构译文连贯的功能,对传译深向结构具有传达语句各类含义的功能.系统地结合文本内容来研究文化翻译功能,可推动文化翻译研究植根于翻译本体,进一步筑牢文化翻译学的理论基础.
该研究基于胡塞尼小说英汉平行语料库,结合源文本型和目标文本型的研究模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从语言和非语言两个方面更全面客观地对比考察大陆译者李继宏和台湾译者李静宜的译者风格差异.研究发现,两译者在不同译本中整体呈现出一致的风格特征:李继宏的语言更加简练,译文更显流畅,翻译策略偏归化;而李静宜的语言则更显丰富,注重对原文的信息保留和传递,翻译更偏异化.风格的差异主要是受两位译者翻译观念及所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此外,某些具体语言和翻译特征的变化则与译本出版顺序、翻译时长等客观因素有关,这些变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