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住院患者噎食风险的因素分析和应对策略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其他科室相比,精神科中的患者具有特殊性,该科室患者噎食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何降低噎食发生率是该科室医护人员的一个重点方面。本文旨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临床经验对噎食进行概述,以分析现阶段导致噎食发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有效保障患者进食安全,降低噎食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科;住院患者;噎食;因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407-01
  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往往对于患者症状表现、用药情况、进食情况进行观察,而忽略了对其进行噎食的风险评估。因此当患者出现噎食时,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极有可能会延误抢救时机,危机其生命安全,而且从另一方面讲,这也容易降低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感与满意度,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对此笔者于本文中对噎食的发生风险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1什么是噎食
  患者在进食过程中,食物突然卡在喉咙、食管及气管的狭窄部位时即为噎食,由于发病突然,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如若延误抢救时机,则患者由于噎食导致窒息,从而诱发死亡的发生率较高。有研究指出,近年來精神科患者噎食发生率呈现出一种升高的趋势[1]。因此噎食需要引起人们,尤其是精神科医护人员的重视与关注。
  2患者发生噎食的影响因素
  (1)精神疾病及药物影响: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精神病患者容易发生抢食暴食、吞咽异物、噎食等意外情况;或者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患者的机体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导致其吞咽肌肉不协调等,从而导致噎食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噎食发生时间、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以早期评估患者的噎食风险,有效预防。
  (2)年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降低,由此导致的吞咽功能差、牙齿脱落影响咀嚼等均是诱发患者发生噎食的重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针对此类人群应加强护理,适当提供软性饮食。
  (3)躯体疾病影响:当精神科患者伴发有脑部的器质性疾病时,容易发生反应迟钝等,因此当患者发生噎食时,不能通过自主咳嗽将其排出;或者癫痫患者进食时疾病发作,由于其身体抽搐、喉肌痉挛则容易使得口腔中的食物堵塞在喉咙、食管、气管中发生噎食,甚至是窒息;再或者患者由于疾病影响长期卧床,肌肉退化,其噎食风险也较高。
  (4)医护人员方面:年轻医护人员由于临床经验缺乏,专业技能不足,责任心不强等众多因素导致其不能够对患者的噎食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或者评估后未能实施有效的缓解方法,从而使得患者的噎食发生率增加。
  (5)其他:家属对于噎食及治疗的知晓率较低,在患者发生噎食迹象时不能第一时间告知医生或者对患者进行救治;患者使用坚硬、大块等易发生噎食的食物;患者在意识不清的状态下进食也会增加噎食风险。
  3噎食应对策略
  3.1噎食发生前以预防为主
  (1)加强风险评估:由于精神科病人相对特殊,因此在患者入院时需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噎食等危险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不同风险级别实施个体化的干预与管理,其中噎食高风险人群需要由专人看管,必要时进行喂食,以有效避免噎食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3]。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对于药物引起不良反应诱发噎食者,可在患者进食前服用相应的拮抗剂,以有效避免噎食发生,或者尽量进食流质、半流质及软食;对于癫痫类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特殊照看,尽量在患者发病期间避免进食,或者进食时发病,需要于第一时间内进行干预,避免噎食导致窒息。
  (3)医护人员方面:定期组织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与学习,增强其责任心,并配合相应的考核制度,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另外,由于精神科的工作压力较大,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医护人员进行弹性休息,以保障医护人员以充足的精神投入工作;对于年轻医护人员可安排经验丰富者进行老带新或者在排班时进行新老搭配,促使其快速成长,提高工作能力与工作质量。
  (4)饮食管理:精神科患者尽量安排其统一进餐,食量适中,避免将剩余食物带回病房,尽量避免出现鸡蛋、丸子等体型小、圆易吞食的食物,可将其切碎分食;对于噎食风险高的人群,应由专门的医护人员指导其就餐;另外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就餐时进行仔细观察,避免噎食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或者发生时方便第一时间进行抢救
  3.2噎食发生后的处理
  当患者发生噎食后,医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为其清除口腔异物,可用手掏出食物,或刺激咽喉作呕吐动作,或者使用海姆立克手法急救、环甲膜穿刺、气管插管或切开等专业抢救方法。并对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事后进行噎食事件的分析与反思,尽量避免患者噎食的发生,做好预防工作。
  4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科这一特殊科室而言,其导致患者发生噎食的风险因素较多,如疾病自身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年龄等,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做好噎食的预防工作,并在患者发生噎食事件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患者窒息,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屈冬燕,张玉琴,刘仲礼.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患者噎食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5):175-177.
  [2]李侠英,沈念红,吴静,等.噎食风险评估及干预对住院"三无"精神病患者噎食防范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0):775-777.
  [3]李玉华,钟丽萍,陈红茹.风险评估量表对减少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率作用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12):140-14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388-01  新冠病毒肆虐中国,荼毒世界,侵害人类机体,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中国防治新冠病毒,采取应急措施,广泛组织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使疫情大有好转,向战役获胜更进一大步。我们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战斗中发挥了作用,我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治病毒第一线站岗值班,体会深刻,把大学里学到的医药知识,在实践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一次性使用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儿童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120例3~12岁儿童包茎患儿,应用一次性使用包皮环切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5±1.5)min,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出血。术后3例患儿系带创口处有少量出血,予加压包扎后出血自行停止。5例患儿系带处有吻合器自行部分脱落后包皮开裂,不必缝合,予包扎处理。平均术后3周复诊,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临床合理用药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000例,如实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40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其中,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米诺、头孢他啶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给药途径发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推注、肌肉注射。结论:临
期刊
摘要:随着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利用微型化诊疗机器人进行体内成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胶囊内窥镜,又称胶囊内视镜或胶囊内镜,是一种能够进入体内进行医学探查和治疗的医疗仪器,具有无创、微型化、智能化等优点,是体内介入检查与治疗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的角度出发,对胶囊内窥镜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消化道,胶囊内窥镜,专利技术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提高患者自行滴眼药水正确率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2019年4月~9月为对照组94例;2019年10月~2020年3月为试验组106例)。对照组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试验组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要药水正确率。结果:试验组正确率90.57%高于对照组56.38%(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未行QCC护理,试验组行QCC护理,内容如下;  (1)组
期刊
摘要:会阴神经痛是一种无器质性病变、很难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慢性阴道、外阴、肛管和会阴区剧烈疼痛。目前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分析1例抑郁合并会阴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讨论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抑郁;会阴神经痛;脊髓;电刺激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406-01  目前针对会阴神经痛药物及神经介入是慢
期刊
摘要: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放疗为基础的治疗方式是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更为精确的放射治疗,如调强放疗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更为科学的综合治疗策略的积极开拓和使用,近年来鼻咽癌治疗的疗效有了显著提高。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目前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手段为再程放射治疗、化疗、手术,抗EGFR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近几年研究热门,在复发鼻咽癌患者中
期刊
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治疗的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案中随机抽取80例,均接受尿动力学检查,对比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检查情况。结果:通过尿动力学检查,60例患者被确诊为膀胱出口梗阻(BOO)、10例逼尿肌严重受损、5例无梗阻、5例疑似梗阻。通过针对性治疗三个月后,患者BC、PVR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VMCC、Qmax、
期刊
摘要:肝衰竭患者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免疫功能紊乱,容易出现多病症症,而继发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常成为病情恶化的诱因,也是疾病迅速进展并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肝衰竭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同时需要合理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关键词: 肝衰竭;感染;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8-373-01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预防及治疗。方法 以2020年4月~2020年10月本院所收录的62例中年妇科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保健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预防保健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预防保健后,观察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中,主要进行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