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方法建设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l6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自主管理,即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要求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会自我约束,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都有为大家服务的美好愿望和做好工作的满腔热情,班主任应适时抓住这些优势加以培养和合理使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为营造优良班风和学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
  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人性化的班級管理制度,并调整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笔者常采用《每周一评》的办法,从学生的日常行为、纪律、学习、品德等方面入手。值日班长要以分数的形式进行全天候跟踪记录,每周一汇总,奖优罚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失误,进而重新认识自我。需要注意的是,值日班长要让学生轮流当。这种设立值日班长、让学生来管理学生的方法效果较好,既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让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
  其次,合理制定班规,使学生做到自主管理。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做到自主管理,并主动为班级服务,教师就要合理制定班规,使他们对自身充满信心,找到乐趣,获得启迪。那么如何制定班规呢?
  “班级每个同学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以往班级管理中,我们常运用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班规,这往往会适得其反。现今,为了让学生做到自主管理,我们就应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只加分不扣分,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多加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在班规的制定中,我们也应注意:不需面面俱到。班规的制定不能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犯了错、扣了分,可通过做好人好事、检举不良现象等方式加以弥补,这样就借此弘扬了正气。而若学生在每周一次的考核中获得了个人优胜奖、课堂精英奖、成绩进步奖等,也可以加分。这样做,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学生就愿意遵守班规,有了自主管理的动力。
  再次,应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配合学校的每项活动,发动全体学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要提出常规要求,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进而达到启迪思维、美化心灵、规范行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主题班会内容应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前精心准备。
  总而言之,在班级自主管理中,我们要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班集体中当家作主,牢固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而班主任只是通过宏观调控来支配班级的正常运转。
  二、学生干部轮流上岗,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力
  自从经过全班学生考察评选出的值日班长上任以来,以往存在的偷懒耍滑、推卸责任的现象没有了,因班级纪律和卫生而屡屡被扣分的情况明显减少了,班级工作走上了正轨,新任班委完全可以独挡一面了,我也完全从纷繁的班务中解脱出来,尝到了班级自主管理成效的甜头。
  总之,通过反复探索,笔者认可了班级“自主管理”,这种方式可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班风和学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顾建光.提高学生自主性管理能力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3(06).
  [2]陈华彬.班主任视角下的中学班级自主管理[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03).
  [3]崔槐丽.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贾宁.新课改下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来实施教育。而提问的设计正是反应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与艺术的一个方面,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被动地接受提问,这样的提问也就很难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功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达那乡中心小学  【摘 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纵观当前交互白板环境下的数学课堂,许多时候课堂上看不到学生针对一个概念或者问题进行较长时间的思考、讨论、尝试各种可能性,或者教师分析各种与概念相关的误解、错误,等等。因此课堂上就难以出现有利于深层次学习、高阶思维发展的“概念性互动”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课堂,从融合中如何引发互动、促进互动、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有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职责,而且创新教育也成为了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当代学生具有勇于创新的能力与意识,理所应当地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行了研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就要在吸取以往德育工作成功经验的同时,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第一,
【摘 要】目前我们的语文学习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很多学生,语文成绩较好,语文表达的能力却较差。这充分表现了学生学习语文将课堂与生活隔离,脱节。所以,语文教学要将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建立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即生活。语文作业的形式多样,内容要紧贴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关键词】口语文 课堂 生活  语文教育外延宽泛,内涵丰富,和数理化比较起来,语文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要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