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21世纪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如下素质:
一、要有优良的师德
只有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那么,怎样培养优良的师德呢?笔者认为:
1.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经常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领会其精神,坚持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情操。
2.在教学实践中铸就师德。高尚的师德不只靠道德认识就能形成,也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要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不断认识、深化而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凝结成一种师魂的结晶。
3.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有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把道德原则和规范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化为自己行为的品质。其次,应善于对自己行为监督,增强自制力,在无人见处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做到自重、自爱、自律,使自己的师德修养到更高的境界。
二、要有精湛的教学能力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也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提高教学能力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呢?
1.改变教育观念,认识应试教育存在严重的弊端。只有看清应试教育的弊端,才能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观念,才能建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追求构建学生主动、和谐、活泼发展的最高境界,构建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2.加强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俗话讲得好: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随时充电、读书,不仅要读文学作品,还要读杂书,就像吃杂粮人更强健,使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渊博知识。
3.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一个真正的教师,他对教育的认识、规律的把握、手段的运用、现象的思考、契机的捕捉都具有及强的专业能力。
三、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
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健康,才能维持身体平衡的协调稳定,消除各种精神压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幸福、快乐地工作生活,那么怎样调节和修炼呢?
1.树立正确价值观。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有不少市场的现实生活里,作为有知识的教师应该树立起巩固正确的价值观、反击不合理的信念。
2.培养积极的认知评价。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健康的心理标准,积极地去面对一切,千万不要追求完美主义,从而想入非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认知能力,凡事都能超然于外在无关因素,灵活地处理各种事件,同时要克服极端思考,任意推断,过度引申、无限扩大、消极选择、过分自责等思想,维护心理健康。
3.学会心理调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相关状况,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建立健康意识,促进自我身心健康成长。其次要冷静分析问题,要妥当地采取对人对己负责任的相应措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再次,要多学习一些“自疗”手法,通过自己的学习体悟和自省,从对人生的感语和发现中,寻找真正的快乐之道。同时,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一辈子,要把一些不快乐的事件在体育锻炼中发泄减压。
四、要成为创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1.创造型教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任务。作为创造型教师,首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的信念,让具有不同个性、特征和不同发展类型的学生创造力都能够自由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和生活。其次要树立做出创造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创造性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最起码的职责。第三,要树立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自主和谐向上的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第四,树立创造力必须培养的信念,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把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首要位置,为学生提供各种亲自操作、探索实践的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落到实处。第五,关注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动态,把最前沿的相关科技信息渗透到教学中,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深刻地领会到:只有创新,社会才有进步,只有创新,祖国才能繁荣富强。
2.研究型教师。作为研究型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必须对教育实践过程进行研究,研究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烦恼、挫折、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障碍,促进身心发展,使教学研究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其次,教育应该重视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学生发展特点与需要,探讨教学规律,使教育工作更全面客观。第三,教师必须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学习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同时要加强校本培训,为教师的研究打开通道。最后教师也应该与家长广泛地交流与合作,使课程改革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广泛的研究空间。(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草林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要有优良的师德
只有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那么,怎样培养优良的师德呢?笔者认为:
1.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经常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领会其精神,坚持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情操。
2.在教学实践中铸就师德。高尚的师德不只靠道德认识就能形成,也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要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不断认识、深化而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凝结成一种师魂的结晶。
3.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有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把道德原则和规范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化为自己行为的品质。其次,应善于对自己行为监督,增强自制力,在无人见处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做到自重、自爱、自律,使自己的师德修养到更高的境界。
二、要有精湛的教学能力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也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提高教学能力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呢?
1.改变教育观念,认识应试教育存在严重的弊端。只有看清应试教育的弊端,才能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观念,才能建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追求构建学生主动、和谐、活泼发展的最高境界,构建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2.加强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俗话讲得好: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随时充电、读书,不仅要读文学作品,还要读杂书,就像吃杂粮人更强健,使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渊博知识。
3.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一个真正的教师,他对教育的认识、规律的把握、手段的运用、现象的思考、契机的捕捉都具有及强的专业能力。
三、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
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健康,才能维持身体平衡的协调稳定,消除各种精神压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幸福、快乐地工作生活,那么怎样调节和修炼呢?
1.树立正确价值观。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潮有不少市场的现实生活里,作为有知识的教师应该树立起巩固正确的价值观、反击不合理的信念。
2.培养积极的认知评价。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健康的心理标准,积极地去面对一切,千万不要追求完美主义,从而想入非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认知能力,凡事都能超然于外在无关因素,灵活地处理各种事件,同时要克服极端思考,任意推断,过度引申、无限扩大、消极选择、过分自责等思想,维护心理健康。
3.学会心理调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的相关状况,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建立健康意识,促进自我身心健康成长。其次要冷静分析问题,要妥当地采取对人对己负责任的相应措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再次,要多学习一些“自疗”手法,通过自己的学习体悟和自省,从对人生的感语和发现中,寻找真正的快乐之道。同时,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一辈子,要把一些不快乐的事件在体育锻炼中发泄减压。
四、要成为创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1.创造型教师。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任务。作为创造型教师,首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的信念,让具有不同个性、特征和不同发展类型的学生创造力都能够自由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和生活。其次要树立做出创造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创造性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最起码的职责。第三,要树立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信念,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自主和谐向上的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第四,树立创造力必须培养的信念,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把学生的创造力放在首要位置,为学生提供各种亲自操作、探索实践的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落到实处。第五,关注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动态,把最前沿的相关科技信息渗透到教学中,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深刻地领会到:只有创新,社会才有进步,只有创新,祖国才能繁荣富强。
2.研究型教师。作为研究型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必须对教育实践过程进行研究,研究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烦恼、挫折、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障碍,促进身心发展,使教学研究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其次,教育应该重视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学生发展特点与需要,探讨教学规律,使教育工作更全面客观。第三,教师必须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学习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同时要加强校本培训,为教师的研究打开通道。最后教师也应该与家长广泛地交流与合作,使课程改革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广泛的研究空间。(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草林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