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宜朗:药物滥用,减少危害更务实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中国登记在册的毒品滥用者人数为7万人,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47万人,在20余年的时间内增加了35倍。与毒品滥用(尤其是注射毒品滥用)相关的违法犯罪、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及艾滋病也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解决所有这一切,需要有一套切实有效的毒品防止策略。中国2008年颁布了新的《禁毒法》,里面明确摒弃了单纯以惩罚为主的策略,鼓励药物滥用者自愿接受治疗或在所属社区接受社区治疗。此外,国家还着力推广美沙酮维持治疗。这些观念以及实践上的转变,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药物滥用性质的认识开始改变。但遗憾的是,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改变还远远不够,所开展的项目覆盖的人数仍相当有限。
  纵观全球范围内针对药物滥用的防治策略,大多强调减少供应与减少需求并重。但近30年来,从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了旨在减少药物滥用不良后果的一些策略,称为“减少危害”策略,并逐渐扩展到美国、加拿大以及亚洲的一些地区,逐渐深入人心。以中国香港为例,他们早在10多年前就率先提倡“三减并行”。中国大陆实施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项目,显然属于这一思想的产物。
  减少危害是一种策略
  减少危害是指应用各种措施和方法,减少药物滥用及相关行为的不良后果的一种整体策略。
  严格地说,减少危害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思想,它包括的内容很宽泛。比如,由静脉使用改为烫吸是进步,由多人共用污染的针具改为使用清洁的针具是进步,由吸食街头毒品改为美沙酮维持是进步,从性滥交或性生活毫无防范到主动使用避孕工具也是进步。对饮酒者而言,从终日饮酒改为每日适量是进步,从每饮必醉到偶尔醉酒也是进步。对吸烟者而言,减少吸烟量是进步,从吸烟改为嚼尼古丁口香糖也是进步……如此等等。
  减少危害的思想雏形,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当时在荷兰和瑞典等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实践。但是,真正形成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如下几方面因素:首先,人们注意到,很多药物滥用者往往难以或根本不可能彻底戒除,彻底戒除的目标往往只是空中楼阁;第二,许多药物滥用者居住及营养等基本生活状况相当差,而且他们对自身行为的不良后果很少顾及,要想帮助他们,就必须从这些基本的方面着手;第三,HIV感染以及艾滋病的出现与蔓延,对这一思想的形成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提出这一思想的学者认为,主张减少危害与主张彻底戒除的目标并不互相排斥。我们仍可以将彻底戒除当成理想的目标,但与此同时又持务实的态度,承认有一部分人不能完全戒除。
  针具交换
  虽然减少危害的具体实施方案有很多,但得到关注最多、被研究得最充分的要数以下两个项目:针具交换项目(注射器交换项目)以及美沙酮维持治疗。
  针具交换项目在艾滋病的预防方案中占据中心地位。人们注意到,艾滋病是吸毒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要减少其危害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交换针具、美沙酮维持疗法、教育性的预防措施等。减少危害的策略旨在让高危人群作出一定的行为改变,减少高危行为的危害。
  为静脉药物滥用者提供针具交换服务,首先于1984年在荷兰开展,2年后传到了英国和瑞典。美国则到1988年才在华盛顿开展。1989年,这一项目获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减少因吸毒而产生的各种感染。不久,美国10多个大小城市相继提供此项服务,有的由官方的卫生部门主持,有的则由民间的艾滋病团体主办。此外,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在2000前后开展了这项活动。尽管针具交换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但发展中国家也广为应用,如巴西、泰国、越南、尼泊尔等。尼泊尔加德满都的针具交换项目可能是亚洲最成功的,该项目始于1990年,由受过培训的社会工作者和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组成流动宣传队,发给吸毒者清洁的针具,收回用过的针具,并为吸毒者进行防病宣传,还为他们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它不仅控制了注射毒品人群的艾滋病流行,还把艾滋病知识和预防活动延伸到了其他人群,包括性工作者和社区的一般人群。
  针具交换方案提供的服务包括提供经过消毒的针具,进行安全注射的教育,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进行安全的性生活,HIV检测,戒毒治疗方法,一般的医疗保健,理财,衣着,住房等。此外,还让药物滥用者有机会与健康人群接触,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总体上说来,针具交换方案较为简单而切实可行。
  2003年初,中国首次在境内采取发放清洁针头的防范艾滋病措施。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研究发现,采用针具交换方案可有效降低高危行为,包括共享针具、重复使用针具或使用不洁针具等。国内来自若干地区的研究也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当然,对这一计划也有持反对意见者。他们的主要论点是,这样一来有可能鼓励或助长吸毒行为。国内在试点初期也常常遇到民众的质疑或反对,认为设立清洁针具交换点等于变相鼓励吸毒。
  为了使针具交换计划收到更好的效果,必须营造比较友好的气氛,而且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点、时间以及方式。要充分了解吸毒者自身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并且要选择有针对性的高危人群。
  美沙酮维持疗法
  美沙酮维持疗法最初由美国学者多尔(Dole)和奈斯万达(Nyswander)倡导。他们认为,药物依赖是复发性疾病,阿片类依赖者体内内啡肽缺乏,因而断药后会有诸多心理生理症状,难免重蹈覆辙。而美沙酮进入体内,可产生阿片类阻断现象,使依赖者不再滥用毒品,从而减少社会犯罪,减少感染(尤其是艾滋病)等并发症,改善就业能力,使滥用者生活方式趋于正常,减轻社会负担。他们指出,治疗成功与否应以能否恢复与保持心理社会功能为准,而不应过分强调是否继续使用阿片类药物。这一方法已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广泛使用,但欧洲一些国家则对此持保留态度。   研究发现,美沙酮维持疗法可减少感染HIV的危险,延迟艾滋病相关病症的发病时间,缓解戒断反应,降低违法犯罪率以及其他与吸毒相关的不良后果。它多采用门诊治疗。研究提示,在美沙酮维持疗法中起作用的不仅仅是药物本身,除提供适量的药物外,还要辅之以其他咨询、服务,包括宣传教育、训练、家庭辅导等,与此同时,应鼓励、帮助他们利用其他康复治疗设施。这样可大大提高服药者的依从性和维持率。
  由于各地区毒品流行情况不同,加之各人所持的标准不同,对此疗法的评价也有很大差异。但目前在多数西方国家,支持此疗法的人占上风。他们认为这一方法不仅经济合算,而且安全可靠。如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以6个月计,采用此法治疗一例阿片类滥用者社会需支出1750美元,而如果不加治疗,则每人需耗费21500美元,后者为前者的12倍以上。若以能坚持美沙酮维持疗法而未滥用非法毒品,未违法被捕,就业能力恢复为成功的标志,效果更佳令人满意。
  减少危害的原则
  1实用原则:减少危害策略接受这样的观点,即社会中难以避免会有一些人滥用药物。减少危害的目的在于减少一些眼前的、切实存在的危害,而不在于达到那些理想的目标。
  2着眼于危害:减少危害关注的重点在于减少药物滥用的后果,而不一定着眼于药物滥用本身是否有所减少。这些所谓的危害包括对个人的心身健康、家庭及社会造成的危害等。
  3分清主次,逐一落实:减少危害策略注重对某一滥用的情况进行评价,分清其目标中的主次,首先找出一些眼前的、可以实现的目标,逐一进行落实。当然,最终的目标可以是彻底戒除,但开始时并不一定将目标固定于此。
  4灵活应变,提供多种干预措施:根据每个滥用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同时要进行定期的再评价,调整目标。
  5尊重滥用者的自主性:减少危害策略认为,滥用者滥用药物是自己的选择,他们同样要为此承担责任。不要将药物滥用者视为异类,要重视病人在治疗康复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张社会接纳滥用者,消除对他们的偏见与歧视。
  6注重评估:在开展每一个项目之初,都应将自己的任务、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表达清楚,以便考察、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既要考察项目对病人的心身健康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也要考察对社区的影响,这样才比较全面。
  对于药物滥用者,“发现一个,彻底治疗一个”是人们善良的愿望,但遗憾的是,原先的各种治疗,包括惩教性的劳动教养措施,其治疗效果似乎并不明显,这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评价原先的理想主义目标,从而采取一些务实的策略。
  减少危害的特色在于,它改变了原有的非黑即白的思维在方式,采取开放、接纳的态度,即在关注药物滥用个体的同时,也着眼于社会与公众的利益。减少危害不仅仅是针对物质滥用者一个人,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公众及社会。
其他文献
山西太原一名5岁女童,因为不会“10加1”,被老师连打70多记耳光;  浙江温岭女教师将一名男童揪耳朵双脚离地10多公分,男童疼得大哭大叫;  山东东营5岁男孩,因为在学校经常遭老师针扎,每晚必须开灯睡觉……  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幼儿时期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在这期间所接受
期刊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为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播、继承和发扬起到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85年起,我国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体现了国家和人民对教师的尊敬。  在教师群体中,有一类平时默默无闻,并不为大众所重视。她们不像大学教师那样,一定要做出“高大上”的科研成果,也不像中学教师那样,整天为了迎接中考高考,时刻奋战在风口浪尖之上。她们大多能歌善舞,活泼温柔,每天与小朋友打交道,肩负
期刊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蚯蚓本是有眼睛的,晶莹剔透,像两枚美丽的珍珠。而虾子呢,却是个瞎子,徒有一身铠甲,在水世界里从未成为真正的武士,没有眼睛,它只好静静地呆在水底,失落彷徨。唯一让它开心的是,与蚯蚓比邻而居,蚯蚓也成了它的好朋友。蚯蚓一得空,除了慰藉虾子落寞孤独的心灵,还引导它在水草间游猎。虾子呢,会不时与蚯蚓分享捕猎的美味,那是它们最开心的时光。  虾子和蚯蚓相互帮衬,过着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直
期刊
炎炎夏日,心理诊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人,她就是63岁的梁老太。只见从门外进来的她双眉紧锁,表情痛苦,双手颤抖,身体打晃,一边走一边还喘着粗气,没走多远便满头大汗,被家人搀扶着、簇拥着,就这样走走停停,慢慢步入诊室。  之所以说她特殊,是因为她看似身体虚弱,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她身染重病,是长期的病痛折磨所致,然而通过家属的简单描述,才知道梁某以前身体很健康,从没为身体发过愁,上面这种不寻常的情况前
期刊
在我国的幼儿园里,男女师资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清一色的“娘子军”现象十分普遍。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幼儿园教师性别过于单一,同事之间多为女性,工作难免缺乏激情。加之女性的心理总特征为“情感型”:比较敏感、争强好胜、嫉妒心强,非常容易带来一系列特殊的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敏感的特点,一方面,女幼师对孩子某些偶发的、下意识的、轻微的过错经常紧抓不放,对孩子缺乏足够的理解,结果往往把事情越搞越糟
期刊
8月20—22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暨第八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卫生工作者700余人参加大会,中国科协、国家卫计委、北京市卫计委的领导出席大会并讲话。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马辛教授首先作大会致辞,她深情回顾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30年的发展历程。她在讲话中说,1985年9月27日,一个平凡而崇高的新生命诞生了,协会的诞生应势而为。其实在上世纪
期刊
对于中国的心理治疗师们来说,84岁的欧文·亚隆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妈妈及生命的意义》、《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诊疗椅上的谎言》……谁的书柜中没有几本他的书呢?10多年来,从他的团体治疗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专著中,从他的心理治疗案例集和心理小说中,我们不断汲取着他的智慧、他对人性的洞察和他的治疗技术。中国的心理学界也曾多次谋划请他讲学,但终因年事已高,亚隆一次次婉拒了,只和中国的心理治疗师有过几次
期刊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广告词—“做你所爱,爱你所做”,火爆的节目“好声音”中,评委最常问的问题也是:“你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的心理作用是巨大的,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的人,往往承受得住煎熬。  意义疗法的创始人弗兰克是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极少的幸存者之一,他发现那些相信未来有人生使命的人,容易在集中营活下来。然而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人们却常常盲目地按照环境刺激作出不自主的反应,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
期刊
《精神卫生法》不仅保障了精神病人的权益,也让精神科医生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很多医生会时不时拿出法规看一看,里面的条文具有很强的临床操作指导意义,然而也有一些条文,却令人比较困惑。  案例1:  52岁的李女士是一位诊断明确的“双相障碍”病人。虽然是老病号,可她从未出现过自杀行为,只是在发病时会说“不想活了”之类的话。  在《精神卫生法》实施前,李女士经常会被家属以情绪异常为由送到医院住院治
期刊
漫画作品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