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艺的兴衰看艺术的传递现象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n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曲艺艺术的低谷现象,是目前艺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但过于悲观的论点颇多。本文笔者试就曲艺艺术的低谷现象,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阐明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对艺术的发展现象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荣枯兴衰 发生 发展 繁荣 衰落 消亡 基因传递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正像音乐理论家田青先生在《行走的刘索拉》一书中描述的那样,“工业化的进程还没彻底完成,信息社会化的美学观又已先声夺人,引领时尚了。”当大变革的洪流从20世纪末冲向了21世纪,对于中国人来说,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等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荡涤和洗礼,很多事情还未来得及真正弄清楚,新的事物已接踵而来,因此世纪伟人告诫我们暂且不要辩论,发展才是硬道理!
  曲艺艺术这件千年瑰宝的荣枯兴衰,在这日益加剧的变革中非常典型地显示了低谷的趋势,看一下诸多热衷于曲艺艺术的有志之士的评论文章,不免使人心寒:“曲艺艺术今日之状况有目共睹,曲艺界更为此忧心忡忡……”一些论述曲艺艺术改革的文章在深刻分析和肯定了曲艺艺术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之后,即悲壮的疾呼:“难道曲艺艺术从此消亡吗?”人们在这“不容乐观”的形式下近乎痛苦的怀恋着这件珍贵的艺术瑰宝,探索着它的出路,进行着各种改革的设想,期望着它的再度辉煌。
  鉴于此,我们不免静下心来,再翻开历史,重操美学利器,从历史的、美学的,甚至生物学、市场学等多角度对其进行剖析,给它以新的定位,从而使它真正步入科学的改革之路。
  一 关于曲艺艺术起源的再猜想
  所有的科学离开了猜想就会变得毫无生机,即便是历史学靠的是史料和记载,但是翻开历史我们会看到:曲艺发展的历史,其渊源可上溯至战国时荀子的《成相篇》和汉魏乐府中的叙事长诗。歌舞的起源可上溯到葛天氏创造歌舞,《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等。但据此记载说明曲艺和歌舞的起源,肯定不能令人信服,因为谁都知道,任何艺术形式只要到了专家和帝王的手里就肯定不再是“起源”,“人民创造了艺术”、“劳动创造了美”,这绝对不仅仅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话。果然我们发现早在古代,我国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和后来宫廷中的俳优(专为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因此,相比较而言,我国古代重要文论《毛诗·大序》中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倒是道出了曲艺的起源。曲艺艺术以说为主,而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以言传情”、“以声带形”、“嗟叹不足之咏歌”、“咏歌不足之手舞足蹈”乃人类的本来功能。笔者在幼年时期,曾多次见到农村年老的文化人中非常流行的“唱读”:他们在给别人读一段故事时,往往不自觉就把读变成了唱,那自然的方言,加上即兴自创的反反复复“一曲多变”的“旋律”,让我们不禁要问:是曲艺影响了它们,还是它们才是曲艺的祖先?
   二 荣枯兴衰与基因传递
  到了唐代,讲说市井小说和向俗众宣讲佛经故事的俗讲的出现,大曲和民间曲调的流行,使说话伎艺、歌唱伎艺兴盛起来。自唐代的“变文”至宋代的“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曲艺已发展成为高度成熟的艺术形式。到了近代,我们又发现它在文学的发展史上对戏剧、小说、叙事诗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从唐代曲艺艺术形式的形成上溯到远古的叙事长诗,再到“以言传情”、“以声带形”、“嗟叹不足之咏歌”的唱读,然后再从曲艺高度繁荣的宋代以后的戏剧、小说、叙事诗中,我们会惊奇的看到在自然科学里常常用到的一个词:“基因”。余秋雨在谈到艺术创作时说:一个人的文笔是生命的自然流露,其中埋藏着近似基因的东西,不管负载什么内容,相隔多少时间,都不会改变深层“密码”。据说《静静地顿河》是不是肖洛霍夫写的这一公案,最后就是靠电脑捕捉字里行间的‘密码’才了断的。”个体的创作是如此,个体是社会这个整体的一个分子,这个在个体身上存活的“基因”,其实正是整个社会的孕育和历史文化传承与浸泡的结果。个体创作是艺术形式进行传播的载体,而个体在社会整体中随着时代、时期、各种文化的交流、所处地域、经济状况等等的变化和各种客观现实的影响,时刻变幻着社会角色,进而游离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这就造成了各种艺术形式兴衰荣枯的社会现象,和在艺术形式内部呈现的发生、发展、变异、裂变的现象。例如: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最早也曾在广播电台工作,并拜夏青老师为师,后随着国家对于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从事了电视播音事业;李谷一,曾是一位出色的戏剧演员,随着社会对于歌曲的发展和自己的喜爱,而成为了一名著名歌唱家;著名的笑星赵本山、赵丽蓉、潘长江等小品演员,原来也是二人转、评剧等艺术门类的演员,他们随着电视事业的普及,走进了不同的艺术门类。他们的游离不是见异思迁的结果,而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他们的游离现象不过是某种艺术在沿革途中的普遍现象。但也正是这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某种艺术的兴衰与枯荣。
  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着这种铁的规律——发生、发展、繁荣、衰落、消亡。哪怕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最不可一世的生物、最伟大的人物,都会像漂亮的晚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它从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恐龙消失了;铺天盖地的古生植物消失了;很多曾经横行于世的陆地和海生物还正在消失,而人类这个万物之灵,正在以自己的智慧企图让这些将要离我们而去的事物继续陪伴我们共同享受这美妙的世界,但是,老虎“计划”了生育,鲸鱼集体自杀,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这是自然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但我们应该承认的一个最简单的答案应该是,自然界这个铁的规律同样规定着社会科学界,成熟必然促进了繁荣,繁荣将促进更加的成熟,而成熟接下来的就是衰落和消亡。曲艺艺术从兴起到唐宋时期的繁荣,已经宣告了曲艺艺术的高度成熟,在这期间它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大起大落,随着同类艺术——戏剧的兴起与发展,虽然给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竞争,但都因曲艺拥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大的社会底层的观众群而存活下来。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它的再度繁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依靠广大劳苦大众进行革命,而它正好具有着同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特点才应运繁荣的,正像周扬指出的那样:“曲艺是一种很多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形式,因为它最容易接近工农兵,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祝曲艺事业繁荣发展》)。阳翰笙提出:“在我们文艺队伍中我们曲艺是什么兵种呢?通过多年实践,我们认识到,它是尖兵,是轻骑兵,这就是曲艺在百万大军中的光荣职责”(《发挥文艺‘轻骑队”的作用为四个现代化服务》)——曲艺是在政治的光环下发挥着宣传的职能,是政治捧红了曲艺。“四人帮”覆灭了,曲艺对“四人帮”时代艺术受到的制约进行了“报复性”的大复兴,各种艺术都获得了新的复苏,并基本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浪潮的迅猛到来,广大农村的经济复苏,使现代科技传媒手段在农村和基层得到了普及,电视机的普及改变了广大农民和城市市民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多元的艺术形式的竞争;大量的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渗入;加之新的社会观念、道德观念对原有旧的思想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大潮对于文化领域的冲击等等,使曲艺艺术这一古老而成熟的艺术形式再次迎来了形式上的低谷和迅速地变异和裂变。广大农村观众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农民以能喊两嗓子曲艺小调、拉个二胡、坠胡为时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代之而来的是弹着吉它唱两首流行歌曲;隐晦含蓄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被直言不讳的男欢女爱所代替,村头巷尾谈论昨晚未唱完的三侠五义的饭场儿没有了,代之而来的是家人饭桌上昨晚电视剧中人物命运的无休止的讨论。
  曲艺艺术真的要寿终正寝了吗?
  三 基因传递 生生不息
  翻阅几千年的文明史,就会明白,在历史的大变革时期,我们应该站在一个大文化的角度看待所有的艺术现象。凡是不经改造就明显的落后于时代,而一经改造就会感到离经叛道的艺术形式,就足以说明这种形式本身不可能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也说明已经有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形式正在以一种“不成熟”的面貌磅礴于世,这是整个文化的大变革,时代在向所有的文化样式进行无情的荡涤与选择。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种新的形式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们的身上往往隐藏着那个已被证明落后于时代的艺术“基因”。这其实是一个同自然界同构的裂变和基因传递的过程。
  在文化界,走向低谷的不只是曲艺艺术一种形式,被视为国之第一瑰宝的戏剧、刚刚有不足百年历史的电影同样都遭此厄运,然而这种急速的新旧更替现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有些人会拿一些暂时的回升现象说明“曲艺改革”的实效,一些人会说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栏目拯救了戏剧;会说骆玉笙的一曲“重振山河待后生”使京韵大鼓得到了“重振”。但很多年过去了,戏剧并不因此而繁荣,骆玉笙的风采以京韵大鼓又一个新的高度永存于我们的记忆里。仅此而已。相反,让我们看一下今天弥漫于我们生活中的电视:我们在娱乐节目主持人身上看到了相声的影子,有些干脆就是相声演员的客串,中央三套节目把相声和动漫相结合,巧妙地把视、听艺术中两种最具幽默本质的艺术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还在纪实性和叙述性故事栏目中也看到了讲故事、评书和单口相声的影子,在一些热播的电视剧中,京韵大鼓、河南坠子、二人转等的旋律,都在观众的审美过程中起到了其他形式无可替代的功效。赵忠祥、李谷一、赵本山、赵丽蓉、潘长江他们跳出了原来自己热衷的艺术形式,但事实证明,他们的游离现象实际上是社会进步的需要。虽然他们跳出了原来的艺术形式,但他们却在新的艺术形式中点燃了原有艺术的文化积淀的光辉。
  一颗麦子成熟了,收割后装进了口袋,种到田里,通过杂交和一些科学的手段又长出更多更好的麦子,这长出的麦子还是原来的那颗麦子吗?麦子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对于那些曾经为我们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美好事物和人物,我们都充满了无限的眷恋,但是生命的交替是自然界的一大规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它的前进,文化也是同样的。在当今世界繁花争艳的艺术苑里流淌着的,正是那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曾经光辉四射的艺术的“基因”,我们看到的那些历史上的巨著都是成熟的“麦子”。《红楼梦》写得非常好,它的精髓被后人的很多艺术形式所汲取,但谁也不可能再完全按它的方法去诠释今天的世界。一切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一切艺术形式也同样是时代的产物。当时代大踏步前进的时候,老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将成为一个永恒储存于人类头脑中的记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艺术作品也必然将旧的取而代之,这是与同大自然同构的法则。
  因此,笔者认为:所有的艺术形式如果真的进入了它的成熟期,仅凭内部的一些改革,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为了一时的“成功”不惜突破本艺术的基本特征,那更是徒劳无益的。千百年来的艺术形式成熟了,它沉淀了世代人的文化精髓,但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它受到了制约,我们就应该精心地把它发掘、整理,深入地对其进行研究,运用我们的科技手段把它永久的保存起来,让世世代代的人学习它,这就是对于文化的继承。当我们把它的精髓运用于符合当代精神,适合当代市场,趋同于当代人审美的艺术形式,这就是对于这种艺术的发扬光大。所有的艺术都是这样发展过来的,曲艺艺术也不例外,我们将会看到,这块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光芒的艺术瑰宝,将永远照亮我们奔向当代和未来的艺术创造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索拉:《行走的刘索拉》,昆仑出版社,2001年版。
   [2] 余秋雨:《余秋雨》,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龚丽娅,女,1956—,山东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艺术的演进与传承,工作单位: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由盖-里奇执导,小罗伯特-唐尼、裘德-洛主演的新版《大侦探福尔摩斯》于2010年2月在中国上映,本片讲述了一段福尔摩斯探案的全新传奇。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夏洛克·福尔摩斯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用洞察力穿透事物表相的天赋,还有从容易让人迷惑的诡计中挖出事实真相的超凡脱俗的识别能力……而凭借着一份a无法磨灭的热情,包括演员和电影人在内的所有人,都决定将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层层地剥离开来,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影
STSE类型的试题: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试题。试题特点是题材新颖,取材广泛,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全面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给的信息往往是书本外的知识,联系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构思别致,呈现探究性。要求学生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自学,综合分析,类比推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化学问题。解决STSE问题要把化学知识同科技信息、能源问题、生活常识、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
朋友的机器上装有WinMe,要我去给他再装个Win2000。但是检测硬件完毕出现一个菜单(按Enter安装,按R修复原来的Win2000,按F3退出)后死机。重启N次无效,怀疑病毒作怪,拿出刚升
很惊叹导演诺兰的章法,深入一个人的内心,在几重梦境与潜意识的荒原之上,展开了一套质疑人生之真实性的镜像的叙事。我曾以一瓶矿泉水为例,阐释基督徒喝水和其他人喝水有何差
中央人民政府林业部三月二日发出关于护林防火的指示。指示中指出:国家大规模建设开始后,木材需要量显著增加;因此,保护国家现有森林资源,严防森林火灾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一
《全城热恋》的表现形式确实不新鲜,每年情人节都有类似的拼盘式爱情电影抢占“贺岁档”。相比之下,《全城热恋》也只能算勉强及格的作品。影片最有趣的是背景设置:烈日炎炎
航天工业部23所、699厂受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学会的委托,于1984年11月21~24日在京主持召开了“铝波导钎焊技术交流会”。来自全国36个单位的6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编集了
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学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89年4月22日至24日在华东工学院召开。会议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民主选举林为干教授为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梁昌洪教授张其劭
81054部队龙镇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龙镇西约5公里,总面积700公顷,耕地620公顷,是当地有名的西大洼,属河谷洼地,黄粘底草甸土,洼湿冷凉,十年九涝。种地有三难:春季播种难、夏季
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前身为全国百优小品大赛)已创办6年。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张家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