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胞焦亡又称细胞炎性坏死,其形态学特征、发生及调控机制不同于凋亡、坏死等细胞死亡方式,是近年来发现并证实的一种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肝脏疾病发生过程密切相关,在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和肝癌等病变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焦亡主要通过经典途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Caspase-1,进而裂解效应蛋白消化道皮肤素D(GSDMD),释放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
【机 构】
: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200;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广西临床疾病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柳州545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焦亡又称细胞炎性坏死,其形态学特征、发生及调控机制不同于凋亡、坏死等细胞死亡方式,是近年来发现并证实的一种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肝脏疾病发生过程密切相关,在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和肝癌等病变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焦亡主要通过经典途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活化Caspase-1,进而裂解效应蛋白消化道皮肤素D(GSDMD),释放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引起肝细胞炎性损伤,进而促进肝病的发生发展.临床上使用中药治疗肝脏疾病疗效独特,不良反应较低.中药干预肝脏疾病后,其阻断细胞焦亡信号通路方式为①抑制NLRP3炎症小体多蛋白复合物的组装和激活;②降低Caspase-1或Caspase-4/Caspase-5/Caspase-11的活性;③抑制GSDMD的裂解,减少IL-18和IL-1β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通过这几个方面阻断焦亡信号通路,减轻肝脏炎症程度,从而发挥抗肝病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细胞焦亡有利于认识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增强或抑制焦亡可能为中药防治肝病提供新策略.目前针对经典焦亡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NLRP3炎症小体成为中药抗肝病靶点之一.该文简要概述了细胞焦亡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对近年来中药单体、复方、有效部位和提取物的干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探索细胞焦亡致病机制及中药治疗肝脏疾病提供重要指导.
其他文献
中药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是当前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大黄作为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目前,3种大黄均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兽药等领域,年需求量达5500余吨(1吨=1000 kg).然而,在生产及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非药用部位和药渣等废弃物,因无有效利用途径而废弃,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大黄非药用部位有类似于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还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和常规营养成分,且使用历史悠久,某些资源
糖尿病心肌病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不同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病变的综合性心肌病变.以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致死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然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且并无特效药物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存与生活质量.心肌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参与心脏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物活动,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线粒体质量控制主要涉及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胞内钙调节四个方面,是稳定线粒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索肝细胞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C-PBMC)的关键基因和潜在的治疗中药,并通过系统评价进一步确认该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关于HCC-PBMC的芯片GSE58208和GSE36076.通过RStudio软件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DAVID在线功能注释工具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对HCC-PBMC差异基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