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廷式题画诗的艺术旨趣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题画诗是文廷式诗歌中值得注意的诗歌类型,文廷式虽然在其中没有表达出众多绘画理论上的高超见解,但他把题画诗真正提高到以诗赏画,以诗导画,以诗阐画,以诗补画的位置上,显示出驾驭诗画的高超才能,同时也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并入这些作品中,进而展现出诗人丰富而真挚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文廷式 题画诗 艺术旨趣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题画诗是诗画“联姻”所产生的独特的诗歌门类,它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讲,题画诗是专指题在画面上的诗;从广义上来看,即为画幅所题的诗作,既包括题写在画面上的诗作,又包括题咏于画幅之外的诗作。题在画面之上的诗作,书法、诗意、画境相互融合,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抒情写意的功能,还产生了一种雅洁的审美效果。在画面上题写诗作,不仅可以借书法来点醒画中的笔法,还可以借所题写的诗句衬托出画中所传达的意境,与画面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而不觉破坏画面之设色与布景。而画外之吟咏、题论则完全不受画面空间和历史时间的限制,使题诗者具有更为自由的空间,他们不满足于对画面的摹形绘色,以奇伟之才或融身世之感,或抒用世之情。杜甫的题画诗便是如此,他以真为画,以画为真,由画物到真物,由真物到画物,画物真物,驱遣自如,互为一体,莫可辨识。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评价杜甫题画诗云“其法全在不粘画上发论”,可谓深中肯綮。杜甫题画山水,必然会联系地名,有感而发,写出登临凭吊之叹;题画人物,若有事实可循,必然会发出知人论世之意。杜甫的这种作法奠定了题画诗的基本范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号芸阁,幼承庭训,怀负奇伟,才华横溢,学术以经史为要,创作以诗词为主,风姿仿佛少陵、稼轩,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一生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重要的历史事件,留有诗作近千首,皆传达出一份深挚的志意和理念,给人以强大的感发力量。其题画诗是诗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这些诗作虽属于广义上的题画诗,但其中一部分基本上继承了杜甫题画诗的基本范式,将现实世界的情感通过对画面世界的描摹而展现出来,身世之感和忧世之情已经超越了绘画对象的赏玩本质。看其《题易实甫郎中〈巫峡窥天图〉》一诗即可得其仿佛。此诗首二句“巫峡千寻势莽苍,怒涛惊波不可上”劈空而来,写出了怒涛拍打峡壁的壮观景象,寓有雄劲的力度。此后,“清猿啼泪”“神女入梦”“虎撼颡”“慑龙象”等意象皆是作者由画景所产生的无限遐想,诗人由奇景联想到与巫峡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文人记载进而引发奇思,由画中身处险境之人而引发画外联想,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经验。最后回到现实,“感时吊古有奇作,揽诗读画寄遐想”,进一步明确自己写作此诗的意旨。“坐觉崖气侵衣裳,更闻滩声惊几丈”是诗人由画面产生的感觉,使人如闻涛声,如临其境,也诱使读者进入一种悲凉惊悚的环境,起到了再现画境、补足画意的作用。同时也引出了结尾之“路难迹阻”,这是诗人仕路艰难、屡屡受阻的真实写照。我们再看他的《题朱春舫〈岳阜登高图〉,图作于咸丰庚申》:
  一卷苍茫异境开,秋怀胜赏共崔嵬。因知岳阜参天处,曾见山翁把酒来。北狩风沙龙驭远,南征鼓角雁声哀。沈思三十年间事,岂独昆明有劫灰。
  首联写的磅礴壮阔,“苍茫异境开”则给人以一种美好的期待。接下来的登高饮酒,秋怀胜赏,让人最宜想入画境。而下半首笔锋一转,视线越出画面,联想到咸丰十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皇帝北走热河,举国上下弥漫着战火硝烟的情景。而从咸丰十年到今天时隔三十余年,期间又不知道有多少战争变乱发生在中华大地之上。不难看到,诗人这种忧世的感慨完全是由此图所作的时间引发的,而画面的“异境”给予作者的审美愉悦已经完全抛诸脑后了。在这首诗中,诗人完全没有抛开画境而天马行空,也没有粘滞画作而刻画描摹。而是由画作所完成之时间联想到三十年前外辱内侵的动荡时局,真是达到了一种不粘不滞、不即不离的境界。其《为人题陈圆圆丽妆、道妆、优婆夷妆三小影》一诗亦是此种作法,开篇“我如卧病维摩诘,卧玩纱窗日影移”并没有切入画作,而是由本人当下之情状写起,而第三句才转入正题,说“忽睹丽人三幻影”,接下来并没有对这三小影作精心的刻画描绘,笔锋一转,写出了作者对于“沧桑浩劫”的忧思之感。其实诗人心头早有亡国的预感,如今竟以陈圆圆“三幻影”错认作先几之兆了,揭示了诗人心中的易代思想。可见,此类诗作虽是缘画而作,但图画只是兴感的触机,而主旨在于寄托个人的情感遭际和社会历史的盛衰兴亡。再如:《题张樵野侍郎〈运甓斋话别图〉》《题徐次舟〈徐二先生鬼趣图〉》《为江建霞编修题画猫》《为徐菊人同年世昌题〈北江旧庐图〉》等篇目皆是如此,诗人缘画寄情,意在言外,或道身世之感,或抒忧世之情。作者围绕画面,有节制地生发开去,举凡怀古讽今、言情述志、谈文论艺等,都通过题画诗找到了或曲或直或隐或显的表达。在题《北江旧庐图》中说:“谏草一篇书百卷,云天高击九秋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而“云天高击九秋鹰”正是诗人在仕途上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积极用世的真实写照。实际上,此诗在意趣、心志、神态上,画景与诗人已经完全融为一体,诗人从鹰在秋云中的飙举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另一首中,诗人又由画作感发,发出了“寂寞草元坊局冷,他时谁讯子云亭”的喟叹,写出了自己遭到失意后无人问津的冷落情态。可以说,作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将自己由画作诱发的情感、品格等也隐寓其中。
  文廷式的题画诗中,除了寄托身世之感、忧世之情外,还有着对归隐的期待和构想。中国古代的画家与题画诗人都经历过相同的文化背景,有着相同的文化心理结构,赏画者从画作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唤起了他人生经历中情感积累的某一部分,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影响他所题诗作的情感走向。宋人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题画诗人以可游可居之意索之图画,自然很容易唤起他对昔日游居所产生的情怀,表现出与画作者的趋同性。文廷式受儒家思想薰习甚深,年轻时就有兼济天下的愿望,其后,尽管仕路坎坷,屡遭磨难,不免陷入进退出处的矛盾之中,但他内心中所具有的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始终占据首位,这就促使他一意要从这种矛盾中跳脱出来,以寻求一种坚定的持守,而这种追寻的结果,遂使他一方面对维新变革之高远理想常怀有热切追求之渴望,一方面又对此丑陋、昏暗现实的不满常怀有隐逸之希冀。这就导致他在一些山水题画诗中融入了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饱含着对于世外桃源的向往之情。我们来看他的《题画〈柳阴垂钓〉》:   羊裘隐沦去我久,举世皆为名利来。阴阴垂柳无限好,独钓不与人争隈。东海鲸鱼那足脍,北溟鲲徙随云雷。一竿优游任身世,临渊结纲胡为哉?
  画面所传达出的信息唤起了诗人记忆的映象,“阴阴垂柳无限好,独钓不与人争隈”流露出了诗人对垂钓者隐逸情怀的渴慕和向往之情,是诗人向大自然寻找精神避风港、灵魂的栖息处的折射。而结句中一个“任”字表现出诗人对以庄子为代表的随缘任运、逍遥自适的道家思想的期许;疑问词“胡”则是对具有功利性的追名逐利的否定。可见,画面通过水墨、线条、颜色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唤起了诗人的情感积累,引发了他对隐逸的向往,起到了补足画意的作用。不仅如此,诗人的这种情怀还表现在其他的题画之作中。我们知道,诗人偶发隐逸之“倦语”,是他对于人生感慨的一种反映,也间接地表现了他在现实中仕路受阻未能充分发挥才能的喟叹,如《题黄小宋大令〈壮游图〉册》所写:“闻说壮游心历然,山苍水茫接我席……吾闻九州之外海环遶,君盍纵游及未老?”九州之外,山水苍茫,为什么我们不“及时行乐”呢?而这种思想在他的《题富呢雅杭阿〈举杯邀月图〉为晓峰中丞作》中完全表现了出来。“当年白也帝京来,对影衔杯意快哉。千载风流随月古,一时襟抱向云开。苍松倚石皆仙意,玉树生庭有隽才。”不难看出,作者对于李太白之洒脱、飘逸的快意人生充满了羡慕之情。从另外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并非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徜徉于画境中的山水之间,而是缘寄意,强求宽解,以图寻得慰藉。
  另外,作者在《为江西巡抚德晓峰题其祖富呢雅杭阿〈韬光蜡屐图〉》和《题富呢雅杭阿(海帆)〈松阴补读图〉》二诗中由画作兴发,还为自己设置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他说:“作诗驰报君,心游水云区,江湖澹相映,文酒欢可娱,朝来西山雨后足爽气,君能同我策骑游山无?”“长松延薰风,南荣梦初醒,萧然太古意,便与孤鹤迥。调琴或安弦,瀹泉时煮茗,云胡一卷书,危坐目光炯。”这是一个没有纷扰的世界,文酒欢娱、诗词唱和、调琴安弦、瀹泉煮茗、相期登览,展现出了一帧淡泊、清雅的美景,这是诗人心灵栖息的港湾,也是诗人所向往的理想家园。诗人在对画面描摹的同时,也将主体情感渗入其中,表现出对山水自然绵绵不尽的情意,也表达了对画面所体现出的高情逸思的认同和向往,传达了一种萧然淡泊、自然适意的心境,诗人心灵由此而得到暂时的安歇。
  从上述情况来看,文廷式的题画诗在用笔时疏简结合,没有流于单纯对画面的摹写,再现画中景物,没有言理论艺,落脚在阐发画理,也没有表现出风华绮丽的审美趣味,而是在静默观照中与自己的人格构成相映生发,折射出内心中潜藏的多维复杂的情感。
  文廷式有些题画诗的意旨游离于画面之外,与画面所绘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这种因图论人、论事的写作方法,虽然寓增了诗的内涵,但从题画诗的艺术方面来讲,确是略逊一筹。如他的《为徐仲虎建寅题〈海外归舟图〉图为无锡华翼纶作》二首,此二首虽是题画,却是写人。上篇借画论人。首联便从徐建寅之学识写起,说他“徐侯磊落天下奇,学兼中外国良医”,颔联写徐建寅为改革国家政治体制,远适海外求教。接下来从徐建寅所译《德国议院章程》出发,诗人亦自注云:“君译《德国议院章程》,自序一篇,文极雄伟。”着重强调译著的目的、核心内容及重要价值。诗人渴望借用西方政体制度来处理当下中国君政与民政之关系,表现出过人的识力。下篇“披图”抒感,凄然叹曰:“华君与君素同志,盼君归来有深意。苍茫海内不数人,磅礴古今竟何事?我重披图发深喟,龙虵陆处纷殊异。百年苦短犹栖迟,三昧神通尽游戏。”徐建寅学兼中外,却消磨于栖迟零落中不被重用,这种“志士凄凉闲处老”的苦痛也只有文廷式与徐建寅才能咀嚼体味得出。可见,这两首七古虽是借画而作,但画面所绘的内容没有半点展示,全从现实人物着笔,发表对西方政体的见解和抒发报国无门的深沉感喟,极似两首赠答之作。
  总的来看,文廷式的题画诗虽然没有表达出众多绘画理论上的高超见解,把题画诗真正提高到以诗赏画,以诗导画,以诗阐画,以诗补画的位置上,但也借助题画发抒自己的寄托,显示出诗人对于诗画驾驭的娴熟技巧和高超艺术才能,展现出诗人内心丰富的生命跃动和多为复杂的思想感情。单从艺术一方面观之,在文廷式的题画诗中,诗人对画面的摹声绘色与其所表达的情感往往剥离开来,很少达到意境浑融的境界,究其原因,这与文廷式以雅为归的诗学观念和实为题画而重在寄情的写作手法有密切的关系。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文廷式在写作题画诗时总有自我主体情感的介入,似乎让人感觉到他早已经将自我情感横亘在下笔之前了,而这种情感的干扰势必会影响画境与诗意的融合。另外,文廷式以雅正为归的诗学主张也限制了他题画寄意的表达,即使在山水题画诗中也融入个人的情感遭际,让我们很难看到那种纯任天真、不假雕饰的洒脱风韵。
  参考文献:
  [1] (清)文廷式,汪叔子编:《文廷式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
  [2] (清)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广陵古籍刻印社,1979年版。
  [3] (清)文廷式,叶恭绰辑:《文道希先生遗诗》,1929年铅印本。
  [4]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陆有富,男,1983—,内蒙古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古典诗词,工作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乔治·艾略特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尤其是早期作品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写作题材,表达下层人民的日常琐事及其欢愉、痛苦、焦虑、渴望等心理情感;注重对主人公心境的解释,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张扬人物对大自然的热爱,集成“返回自然”的传统,歌颂大自然;在艺术形式上和表现手法上,升华了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追求人物丰满真实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乔治·艾略特 早期作品 浪漫主义
期刊
摘要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名作《安提戈涅》中的文学形象,同时也是一个希腊人的典范。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安》剧向读者展示的是剧中女主人公深藏在“叛逆”之下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安提戈涅的独特性表现在她基于女性认识的情感选择和张扬,即一种对人类至真至纯道德的追求。这种追求消解了父权制中对女性的制约,动摇了男权统治,她的执拗行为和赴死之路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人不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平家物语》中儒教用语“仁义礼智信忠孝”的统计和用例分析,考察儒教思想在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儒教思想除“行为规范”外,还被运用于平重盛这一忠于皇室的典型形象的塑造,以隐喻“体制批判”的意蕴。同时,作品并未使用儒教用语来塑造武士形象、表达武士精神。  关键词:《平家物语》 儒教用语 行为规范 体制批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儒教思想自奈良时代
期刊
摘要 东野圭吾在《分身》中塑造了多位性格特征鲜明的女性角色,其中小林志保和下条小姐更是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性。小林志保追求自己的理想,认为怀孕与育儿妨碍了女性社会地位平等,然而天生的母性让她为了女儿放弃了自己一直追求的梦想;下条小姐的语言中充斥着女性主义,她认为新女性必须追求自己的事业、必须有自己的理想,但同时她也肯定了母性的存在。东野圭吾在《分身》中描述的这一女性主义与母性并存的观念
期刊
摘要 《哀失明》是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十四行诗的经典之作,诗歌描写了诗人刚刚失明时对未来的彷徨和痛苦的内心感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的冲突和矛盾,表明诗人希望从黑暗冲出光明的决心。本文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出发,从诗歌的欣赏功能来发现诗歌里蕴含的音乐美、视觉美、意象美和寓义美,以此揭示其“喻世”功能。  关键词:《哀失明》 弥尔顿 功能文体学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现实主义作品《马丁·伊登》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小说主人公死亡原因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采用“美国梦”幻灭来解读马丁的死因:由于爱情和创作理想破灭使他逐渐看清了社会的真实面目,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最后导致其梦想的幻灭。  关键词:杰克·伦敦 马丁·伊登 美国梦 空虚 死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现实主义始于1
期刊
摘要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创作的一篇展现20世纪20年代新女性艰难与尴尬处境的短篇小说。本文在依据和考量海明威创作该小说的时代背景基础上,力图通过对小说场景描写及人物关系塑造等要素的象征意义进行探寻,以期更贴切地揭示其主题意义。  关键词:人物 场景 主题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雨中的猫》(Cat in the Rain)是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92
期刊
摘要 《蛆虫》是约翰·福尔斯发表的最后一部虚构性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福尔斯使用的对话式文本对于消解宏大、单一叙事声音和单一文本,反映不同阶级之间的文本对抗的意义深远。对话式的文本放弃了线形的、情节分明的、逻辑明确的叙述,具有螺旋式、反复性和杂糅性的特点,反映了不同阶级在认知方式上、意识形态上、语言模式上、宗教信仰上,乃至男女两性上多层次的对抗。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妓女丽贝卡通过创建自
期刊
摘要 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福尔斯以敏锐的眼光窥视到男女主人公面对命运做出的不同选择,并从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这个角度探讨了在当时社会历史环境下男女主人公做出的种种选择,体现了他们所做出的选择在当时社会历史环境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命运 选择 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当代英国小
期刊
摘要 普希金作为俄罗斯精神文化的象征曾一度在世界文坛掀起“普希金热”,而他忠于爱情的短暂一生更使得读者想了解这位天才诗人的爱情诗歌哲学。本文认为,诗人的诗歌中散发出“明朗的忧郁”之香,诗人对爱情的敬意超脱了人生“十字架”的痛苦、黑暗与死亡,并以宗教的神性诠释出生命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爱情 希望 宗教 灵感 拯救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别林斯基称:
期刊